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整个村子好了,大家都能受益”(稳就业·暖心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24 22:01
乡村创业发展模式 - 庙后村通过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实现农旅融合转型,吸引城市客群驱车30分钟到庭院消费[1][2] - 庭院火锅店旺季每天雇佣5-6名村民,定期收购村民自种蔬菜,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1][4] - 创业初期获得政府免租入驻、创业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支持,后期政府协助宣传推广[1][5] 乡村经济带动效应 - 火锅店直接解决近20人就业,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4] - 带动全村基础设施升级,拓宽村道新建停车场,周末游客量显著增加[4] - 形成商业集聚效应,特色小店数量增长,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4] 创新业务拓展 - 创业者尝试无人机销售业务,计划开展农事服务、外卖配送等新业态[4] - 筹划无人机培训和研学项目,探索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4] - 发挥原有电商营销经验,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商业模式转变[2] 区域发展成果 - 普陀区建成7个乡创基地,集聚230余家新业态企业[5] - 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4亿元[5] - 培育1100余名"乡创客",带动22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5] - 吸引1350余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返乡创业[5]
古村焕发蓬勃新活力 特色乡村游成为经济振兴“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6-23 03:19
景区转型与旅游发展 - 山东淄博红叶柿岩景区通过结合古村风貌和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成功从交通不便的落后地区转变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1][12][13] - 景区推出多元化游玩项目 包括国风表演 2000多米玻璃水滑道夜游和云上声浪乐园等 吸引大量游客尤其是年轻人 [3][6][15] - 当地保留百年古村落建筑风格 对和尚房村 石坞村等进行整村开发 保持乡村原色并加入非遗 演艺等元素 [15] 游客数据与经济效益 - 2023年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 显著带动区域旅游人气 [15] - 开发项目创造就业机会 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超500人 实现家门口增收 [15] 文旅融合与特色体验 - 博山作为鲁菜发源地 景区美食街集中展示炸肉 豆腐箱等特色美食 强化饮食文化体验 [8] - 通过"落日+乐队+山风"的云上声浪乐园和夜间光影项目 打造差异化浪漫体验 [6][3] 区域发展对比 - 过去该地区因高山阻隔交通不便 流传"出门就爬山 扁担不离肩"的贫困形象 如今通过文旅开发实现"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转变 [12][13][15]
山西岢岚:千年宋长城下绘就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6-21 08:50
文旅活动概况 - 山西省岢岚县第八届"6·21"乡村文化旅游季活动以"乐游岢岚,醉美乡村"为主题,旨在深化文旅融合并培育新消费场景 [1] - 活动覆盖宋家沟、岢岚古城、宋长城等主要景区,推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爆点、天天有活动"的文旅盛宴 [2] - 开幕式发布两条精品旅游线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线(串联5个景区)和醉美岢岚旅游线路(穿越6个景区) [2] 文旅资源与产业融合 - 岢岚县兼具自然风光、历史底蕴和红色旅游资源,近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拓展个性化旅游产品推动全域旅游 [2] - 农文旅融合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宋家沟村从普通村庄转型为美丽乡村典型案例 [3] - 村民通过经营民宿、餐饮、文创产品及参与设施农业实现就业增收 [4] 活动特色与持续影响 - 旅游季持续至10月,包含文艺赛事、体育赛事、农特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 [4] - "6·21"活动已连续举办七届,成为岢岚县文旅品牌重要载体 [3] - 活动通过城乡联动和三产融合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
建德文化特派员书写乡村振兴多样“解法”
杭州日报· 2025-06-20 07:30
文化特派员制度成效 - 杭州市文化特派员入驻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一年后,该村从"摄影打卡地"升级为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1] - 建德市通过文化特派员制度推动"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融文化"主线,实现优秀文化人才、项目和服务下沉[1] - 16名文化特派员带来16个项目,其中省级特派员陈云筹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影像创作大展入选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1] 乡村文化发展模式创新 - 航头镇航川村与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建立"山海协作"乡村文化发展共建模式[2] - 市级特派员张红引进动漫节分会场、"逆光飞翔"影像馆等项目,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2] - 李家镇推出"地质+文旅+教育研学"化石特色研学课程,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助力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2]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举措 - 杨村桥镇融合T台训练、田园采摘、文创体验等内容打造特色乡村游活动,并通过直播带货、商超快闪拓展农产品销售[2] - 建德市文广旅体局将建立"需求库+资源库+项目库"联动机制,重点支持偏远乡村文化发展[2] - 建德市计划深化文化特派员"师带徒"模式,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打造"建德标识"和"建德样本"[3]
桐庐:分水镇农文旅融合玩出新“丰”景
杭州日报· 2025-06-20 02:42
农业科技与创新 - 盛杉农业引入日本拉飞南瓜原种100粒,通过科技种植实现5.5万株水果南瓜离地悬垂,单株产量逼近40个 [6] - 水果南瓜糖度高且膳食纤维含量远超普通南瓜,深加工产品包括固体饮料和口服液,已打入养生保健市场 [6] - 2023年水果南瓜预计基础产量70万斤,若天气条件良好可达120万斤,利润有望突破千万元 [6] 合作模式与产业扩张 - 盛杉农业与村集体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公司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包销产品 [7] - 通过"保底收购+分红机制"确保村集体稳定受益,合作范围已扩展至横村镇、江南镇及省外基地 [7] 云订单与认养经济 - 盛村村云湖果园采用"鲜果直销"模式,客户线上下单后次日即可收货,2023年桃子和西瓜预计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 [8] - 果园推出"托管式认养"服务,最低99元/年可享受低价鲜果和免费采摘,配套露营、研学等服务吸引团建客户 [8] - 4年来果园接待研学团上百批次,新增露营基地和特色打卡点进一步提升了吸引力 [8] 农文旅融合 - 盛村村计划整合霞客文化IP,将霞客古道、古人类文化遗址等历史景观与现代休闲设施结合,打造整村文旅布局 [9] - 分水镇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推动乡土资源在产业链上活化,实现乡村共富的可持续发展 [9]
行进中国 | 振兴村里话振兴
人民网· 2025-06-19 02:09
振兴小镇靠着传统资源起步,先后建立编造厂、粮食加工厂、建材厂等,传统产业多点开花。2005年, 振兴集团公司成立,从此拉开了"以企带村"建设新农村的序幕。 "要将过去那个破烂不堪的旧村庄,彻底改变为面貌一新的新农村。"2008年10月18日,全村整体搬迁进 新建别墅式住宅和单元楼。搬迁后,关家村、郜则掌村、向阳村三村合一为振兴村。振兴村也如其村名 所被赋予的美好寓意,走上振兴路。 "上下两层,有300多平方米,两个儿子一人一套房。"今年73岁的张文虎说到自己的房子,不禁感叹,万 万没想到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如今的乡村是什么样子?是错落有致的民居,是远山近水的风景,还是产业兴旺的新气象……当我们把 目光投向山西长治的振兴小镇,发现这里正为乡村图景铺陈出另一重鲜活注解。 在村史馆二层,行进中国调研采访团从一幅幅颇具年代感的手绘图上,看到了振兴小镇的前身——关家 村。画里山高石头多的小山村,与记者下车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形成强烈反差。虽然正值管网改造项目 施工,振兴小镇各条巷道都挖开了深渠,但丝毫没有掩盖乡村的美感——碧树掩映,别墅林立,庭院雅 致。 无人机视角看振兴小镇。人民网 马梦迪摄 在村里煤矿上班的袁燕 ...
赵一德在安康市调研时强调突出自身特色 发挥比较优势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日报· 2025-06-18 23:15
高新区发展 - 安康高新区是陕南唯一的国家高新区,重点推动管理制度改革以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2] - 开发区需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 - 陕西鼎澈膜科技公司被鼓励加强先进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领域的应用[2] 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 - 白河县西营镇蔓营村作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推进"产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模式[2] - 需加强易返贫致贫重点人群监测,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2] - 乡镇一级应做优"土特产"文章,深化"农文旅"融合,以产业链延伸推动价值链升级[3] 民营经济 -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需全面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坚定信心推动其发展壮大[4] - 实施省委省政府"七大行动",落实惠企助企政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5] - 民营企业应争做主业坚守者、改革创新开拓者、绿色发展促进者和社会责任履行者[5]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强调协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补齐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短板[3] - 严厉打击破坏生态及猎杀野生动物行为,系统施治护生态[3] -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优质产品助力生态保护[2][5]
产业扶贫改变乡村面貌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走向乡村振兴
央视网· 2025-06-18 09:04
贵州松桃玩具产业 - 松桃县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转型为"玩具之城",重点发展塑胶玩具制造,产品包括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代工的潮玩手办[1] - 2021年通过东西部协作从广东东莞引进大型玩具企业,目前已在松桃设立1个总部、2个分厂和11个微工厂,吸纳就业4500人,其中近半数为脱贫群众[4] - 玩具生产流程包含注塑、打磨、喷油等上百道工序,62台注塑机和18台打磨机全天运转,近年来为国内品牌代工及自有品牌产品比重显著提升[1][2] 易地扶贫搬迁成效 - "十三五"期间松桃县完成易地搬迁14000余户近7万人,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搬迁群众可通过社区工厂就近就业[6] - 贵州省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6.1%,全省实现就业96.38万人,通过配套教育、医疗等设施促进新市民城镇化融入[6] - 班彦村129户土族群众2016年完成搬迁,从深山迁至省道旁,配套建设医务室、幼儿园等设施,生活条件显著改善[16][21] 云南古生村科技农业 - 中国农业大学2022年在古生村设立科技小院,推广鲜食玉米育苗移栽和减肥减密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提升作物品质[7][9] - 科技小院建立土壤数据库,为农户提供精准施肥方案,并开展洱海水质监测,三年来累计取样分析污染来源[7][9] - 2023年大理州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科技小院还拓展文旅融合业务,开发民宿经济和电商培训[11][9] 班彦村特色产业 - 依托"浪山"民俗发展生态农旅,2024年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旅游收入超百万元,建设采摘园、游乐场等综合设施[13][16] - 盘绣产业培训370余名绣娘,采用"非遗+订单+农户"模式,产品销往20多个省区市,绣娘人均增收5000元,年增村集体收入8万元[18] - 2022年起发展屋顶光伏,每户年分红2500元,2024年全村使用绿电79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8吨,形成微电网系统[20]
用好“民情地图” 办好民生实事
广西日报· 2025-06-18 03:00
乡村振兴成效 - 百坭村打造的"一河三带"产业示范园涵盖山油茶、砂糖橘、水稻等产业,实现年产值2700万元 [2] - 成立秀起福地农业发展公司,注册3大商标品牌,开发9大"秀"品牌产品,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2] - 百坭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9.4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 [2] - 百坭村去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其中60%为青年学生,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3] 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 - 22公里的文秀产业路为村民出行、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并成为迎送游客的通道 [2] - 砂糖橘园、篮球场、幼儿园等黄文秀生前的愿望已实现,村庄变美吸引游客,村民开民宿打造网红打卡点 [3] - 那度村打造山村"灵芝元气小站",设饮品区、文创展销区和手作体验区,为村民带来可观收益 [4] 智慧服务平台与基层治理 - 西林县开发"码上服务"小程序,群众可通过二维码反映诉求,实现便民服务"网上办""掌上办" [6] - "码上服务"平台覆盖全县5.2万户群众,形成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 [6] - 百色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推行"有意见'码'上提"工作法,以网格"接单"化解民忧 [7]
姚高员赴临安区调研城乡融合发展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6-18 02:08
城乡融合发展 - 潜川镇青山殿村打造"深山渔村"示范型村落共富片区,发展耕隐田园、渔隐溪山、归隐林泉等乡村旅游场景,带动村集体增收和农户致富 [2] - 杭州锦海农业科技公司深耕有机肥及农用基质领域,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提供高品质育苗育秧基质产品 [2] - 高虹镇崇阳电商产业园培育扶持知名电商IP,打造农产品生产销售、物流仓储、培训创业等电商生态圈,拓宽农户增收路径 [2] 企业调研 - 浙江天杰实业公司专业从事通信线缆以及PVC护栏研发、制造与销售,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海外市场销售份额持续上升 [3] - 浙江大冢制药公司是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在华投资企业,生产和销售原研药品,产品性能稳定、市场反响良好 [3] 公共服务建设 - 锦城街道青龙社区邻里中心和临安区中医院在推进西部区县公共服务、民生综合体建设、"三甲"医院创建等方面取得进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