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污水处理
icon
搜索文档
津膜科技参股成立北京津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0%
证券之星· 2025-07-30 23:44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北京津膜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由津膜科技 北京津膜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津膜共创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共同持股 [1] - 法定代表人由谢涛担任 [1] 业务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涵盖新型膜材料制造销售 气体液体分离设备制造销售 水污染治理及污水处理再生利用 [1] - 拓展业务包括碳减排技术研发 节能管理服务 大气污染治理 热力生产和供应等环保相关领域 [1] - 许可项目涉及检验检测服务 建设工程设计施工 发电输电供电业务等需审批项目 [1] 行业定位与技术方向 - 公司专注于生态环境材料制造销售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等新材料领域 [1] - 技术布局包含碳捕捉 碳封存技术研发 直饮水设备销售等前沿环保技术 [1] - 设备制造能力覆盖水资源专用机械设备 环境保护专用设备 泵及真空设备等工业装备 [1]
上海实业控股盘中最高价触及15.28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7-30 09:00
股价表现 - 7月30日收盘价14.96港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27% [1] - 盘中最高触及15.28港元 创近一年新高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21.75万港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为上实集团海外最大综合性企业 定位为集团旗舰企业 [1] - 核心业务包括基建环保(收费公路/大桥、污水处理及固废处理)、大健康、房地产和消费品四大板块 [1] - 消费品业务涵盖南洋烟草及永发印务等实体 [1] - 公司立足香港、依托上海 专注国内投资机会 [1] - 经过逾二十年发展形成当前业务格局 [1]
第一次来和中断了几年又来的跨国企业,到进博会上图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7-28 05:25
进博会参展品牌战略 - 壳子特玩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核心市场,计划继续新增线下门店并拓展旅行箱等新品类,同时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3][4] - 索尼重新恢复参展后展位面积从150平方米升级到300平方米,汇集消费电子、动画、影视、音乐等多个业务板块 [5] - 索诺瓦计划携全球首创"太极2.0"人工智能助听器参展,中国业务占全球近10%,预计未来保持两位数高增长 [7] 品牌本土化与市场拓展 - 立邦去年参展促成16场签约达千万级意向金额,今年将展示低空经济、AI智能化制造等五大场景解决方案 [8][9] - 地中海邮轮将重点呈现2026年"亚洲旗舰"MSC荣耀号母港航线及环球航线,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9] - inne品牌与中国医院及权威机构合作进行临床研究,从成分、剂型等多方面调整以适应本土需求 [10] 供应链与产能布局 - 士卓曼亚洲首个生产基地在上海投产,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预计年收入14亿元 [13] - 立邦天津汽车涂料生产基地年产能达13.3万吨,为全球最大 [14] - 攀时临港三期工厂预计进博会前试生产,中国市场需求呈现三位数增长 [14] 技术融合与产业升级 - 瓦锡兰齐耀双燃料发动机全球唯一生产基地在上海,成本低于竞争对手30% [16] - 攀时将50%三期产线用于生产全新产品,持续引入先进技术本土化生产 [14] - 索尼打造动作捕捉和触觉反馈技术体验空间,实现多元IP与前沿技术融合 [5]
首次发布!生态环境部对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涉重金属、白酒工业等
仪器信息网· 2025-07-28 03:47
赤水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赤水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 [1][2] - 标准适用于流域内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排污单位,涵盖排放控制、监测及监督管理要求 [2][4] - 新建排污单位需在2026年1月1日起执行,现有排污单位需在2027年1月1日起执行,四川、贵州、云南可提前实施 [3]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为主要起草单位,标准覆盖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全流程管理 [4]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生态环境部同步起草《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发布 [1][5] - 标准针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涉重金属排放行业,规定排放控制、监测及监督管理要求 [5][7] - 新建排污单位需在2026年1月1日起执行,现有排污单位需在2027年1月1日起执行,河南、湖北、陕西可提前实施或制定更严地方标准 [6]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为主要起草单位,标准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环节 [7]
第一次来和中断了几年又来的跨国企业,到进博会上图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7-27 13:47
进博会平台价值 - 进博会作为国际品牌"破圈"、连通政府及产业链的综合平台,吸引新老展商更替与品牌更新[1] - 壳子特玩首次参展,将展示前沿设计与环保理念产品,设置个性化定制工坊[3] - 索尼重新参展后展位面积从150平方米增至300平方米,整合多业务板块打造沉浸式体验[4][5] 品牌战略与市场布局 - 壳子特玩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核心市场,计划新增线下门店并拓展旅行箱等新品类[3] - 索诺瓦中国业务占全球近10%,预计保持两位数增长,计划引入新产品及产线推进本土化[6] - 立邦去年进博会达成千万级签约,船舶涂料已商用,今年将展示系统性场景解决方案[6][7] 本土化与产能扩张 - 瑞士士卓曼亚洲首个生产基地在上海投产,总投资12亿元,预计年收入14亿元[11] - 攀时中国半导体业务三位数增长,三期工厂试生产,50%产线用于新产品[12] - 瓦锡兰齐耀上海工厂双燃料发动机订单排至2028年,成本低于竞争对手30%[12] 行业趋势与技术融合 - 索诺瓦将展示全球首创AI助听器,立邦涂料应用于无人机降温减震技术[6][7] - 索尼整合动画、影视、音乐等IP与技术,打造动作捕捉和触觉反馈体验[5] - 地中海邮轮重点呈现2026年亚洲旗舰航线,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建设[7]
协商排放让企业“抱团打通关”
中国环境报· 2025-07-25 01:51
合肥经开区食品行业污水排放管理改革 - 安徽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食品行业污水排放管理改革,建立企业与污水处理厂协商排放新模式,目前已推动2家企业改革落地,5家正在推进中,预计每年节省治污成本410万元[1] - 该模式精准匹配企业废水预处理需求与污水处理厂碳源补给需求,实现污染防治从"各扫门前雪"转向"抱团打通关",探索出排污不增量、发展添动能的新路径[1] - 创新模式既降低企业废水预处理成本,又为污水处理厂提供稳定碳源,彰显生态环境部门惠企温度,具有借鉴推广价值[1] 喷水织机行业废水处理现状 - 喷水织机行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废矿物油和化学需氧量,当前企业需安装预处理设施达到接管标准才能接入污水处理厂[1] - 该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环境管理能力弱,预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不到位,导致自动在线监测系统频繁预警[1] - 实际该行业废水经简单处理即可去除废矿物油,化学需氧量指标经混合稀释后污水处理厂完全可消化,具备协商排放条件[2] 协商排放模式的多方效益 - 对企业:免除预处理设施建设维护成本,减少资金投入和违法风险,可集中精力开展生产经营[2] - 对污水处理厂:根据污染物种类与浓度制定差异化收费标准,促进资源合理调配并保障运行效益[2] - 对执法部门:监管重心转向污水处理厂尾水达标情况,提升执法效率[2] 协商排放实施要点 - 禁止协商排放含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等污水处理厂无法消纳的污染物,严防稀释排放[2] - 污水处理厂需加强在线监控预警,发现浓度异常时及时调整排放管理,采用"细水长流"等方式防范工艺冲击[3] - 需加强废水毒性检测,避免有毒废水毒害菌群导致处理工艺瘫痪[3] 环保惠企措施延伸应用 - 企业事故应急池建设可参照协商理念,对难以建设自流式地下应急池的企业,可与邻近企业预设应急专管、共建合用事故应急池[3] - 该方式既能确保事故状态下污水有效拦截,又能为企业应急池建设维护减负[3] - 环保政策应在守住环境底线前提下探索创新,通过试点验证后推广,兼顾政策刚性与柔性[4]
推进废污水“再生” 为城市“解渴”
郑州日报· 2025-07-25 00:47
再生水利用规划 - 郑州市政府印发《郑州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再生水利用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3年内通过四大重点任务、13项具体措施构建多元协同的再生水利用体系 [1] - 2025年目标: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250万吨/日,输配管网430公里,智能取水栓56座,利用率55%以上 [1] - 2026年目标:输配管网492公里,智能取水栓184座,利用率60%以上 [1] - 2027年目标:输配管网529公里,智能取水栓205座,利用率62%以上,启动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立法 [1] 重点工程部署 - 2025年完成郑州市污水专项规划编制和陈三桥污水处理厂二期调水工程 [2] - 2026年启动主城区再生水利用提标改造一期和马头岗污水处理厂绿色低碳原位扩容项目 [2] - 2027年启动郑州高新科学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新建再生水微管网37公里 [2] - 2027年底完成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综合智慧能源利用工程通水调试 [2] 应用领域拓展 - 再生水将逐步替代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城市杂用水中的自来水和地下水 [3] - 2025年底工业企业冷却用水等再生水使用比例不低于15% [3] - 城市集中供热换热站管网补水再生水使用比例不低于30% [3] - 数据中心设备冷却水等非生活用水再生水使用比例不低于30% [3] 产业政策支持 - 研究出台郑州市再生水开发利用"1+N"保障政策 [3] - 建立使用者付费的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实行优质优价协商定价 [3] - 建立再生水水量水质监督检查制度,检查结果与服务费用挂钩 [3]
昔日“国民饮料”要来A股 国中水务拟间接控股北京汇源
证券时报· 2025-07-24 11:48
股权收购与投资收益 - 2023年4月和7月公司两度受让上海邕睿所持诸暨文盛汇股权,对北京汇源间接持股比例升至21 89% [1] - 2023年该项目实现投资收益8283 63万元,占归母净利润275 77%,成为扭亏为盈最大贡献者 [1]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上海邕睿持有的诸暨文盛汇不低于2 32亿元注册资本,完成后累计持股比例将达51%以上 [2]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2 17亿元(同比-24 62%),归母净利润3003 86万元(上年同期-1 16亿元) [1] - 参股公司诸暨文盛汇2023年营业收入27 45亿元,净利润4 09亿元 [1] - 本次收购预计将增加每股收益,优化资产结构并提升盈利水平 [2] 行业现状与战略转型 - 国内污水处理等传统环保板块集中度显著变化,行业进入"后建设时代" [1] - 环保督查趋严对老项目运营提出挑战,一二线城市污水处理市场趋于饱和 [1] - 公司将优化现有项目运营能力,适时整合处置资产以推进战略转型 [1]
污水处理行业现绿色低碳转型怎么做?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07:07
行业现状与政策背景 - 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占全球总量2%且呈上升趋势,面临"双碳"目标下的减排难题[1] - 行业正从单一污染治理向减污降碳协同转型,2021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要求推进节能降耗,2023年《实施意见》将减污与降碳目标深度绑定[1] - 传统处理方式为追求高出水标准导致能耗增加,一级A标准厂单位电耗比一级B高1.5倍,间接碳排放占比超50%[1] 技术创新实践案例 - 青岛首创啤酒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模式,节约成本6200万元,减排4万吨CO2e,实现跨行业协同减碳[2] - 北京某厂通过曝气系统优化和沼气发电技术能耗降20%,年减排5000吨CO2e;河北某厂通过工艺优化和光伏发电实现吨水电耗降4.88%,年减排超2万吨CO2e[2] - 广州试点污泥生物炭化项目年减排8000吨CO2e,形成"污水处理-资源回收-碳交易"闭环模式[3] 行业发展瓶颈 - 碳排放核算体系不健全,存在边界不清、数据获取难问题,依赖国外参数集且区域口径不统一[4] - 厌氧氨氧化等技术面临成本高、运行稳定性差等限制,对进水条件敏感,商业化推广路径不足[4] - 管网渗漏、雨污混流等问题导致碳源浓度低,智慧水务建设滞后影响能耗与排放联动调控[4] 未来发展路径 - 需制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指南和污泥能源化标准,推动厌氧消化+热电联产等模式[6] - 重点突破厌氧氨氧化、好氧颗粒污泥等技术,推广光伏+污水厂等能源自给模式[6] - 应用AI技术构建智慧水务平台,推进管网提质增效提高进水碳源浓度[6] - 设立绿色金融专项支持低碳改造,推动厂网河一体化管理和区域资源循环[6]
AI赋能蓝色生态产业园 共建循环经济新生态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01:15
公司概况 - 金科环境是一家专注于水的深度处理及污废水资源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4年,科创板股票代码688466 [1] - 公司提出"工程产品化"理念,提供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一体化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1] - 成功研发智能净水机组新水岛Newater House®,通过水萝卜WateRobot®AI智能体实现再生水厂模块化集成设计,节省80%占地和工期,实现无人值守运营 [1]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接多项国家示范工程并获得多项行业奖项 [1] 项目概况 - 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污水资源化回用项目是"全流程污废水资源化"标杆工程,为开发区"蓝色生态产业园"发展提供支撑 [2] - 项目采用"分步实施、梯级推进"模式,形成年产87000吨高品质再生水能力(一期2018年投运,二期2024年投运) [3] - 再生水供给园区化工化纤及热电企业,工业废水回用率超70%,年替代新鲜用水3175.5万吨 [3] 技术创新 - 构建全链条资源化技术体系,再生水水质达工业高端标准(电导率≤550μs/cm),浓盐水资源化利用,副产二水硫酸钙180吨/日 [4] - 自主研发水萝卜WateRobot®AI智能体,集成DeepSeek大模型技术,实现再生水厂无人值守与高效安全运营 [4] - 实现从污水处理到资源化产品的全链条突破,特别是二水硫酸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5] 模式创新 - 建立政企协同的市场化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再生水销售和资源化产品实现稳定盈利 [4] - 构建"化纤—热电—建材"产业循环体系,形成"水—废—资源"内循环,实现园区级循环经济闭环 [4] - 建立可持续的商业化运营机制,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5] 效益分析 - 生态效益:年替代工业新水3175.5万吨,碳减排952.65吨/年,提升区域水体质量 [7] - 经济效益:降低化工、热电企业用水成本,提升生产稳定性 [7] - 社会效益:项目入选《京津冀工业节水行动计划》节水标杆园区,入围GWI"全球水奖——年度最佳工业水处理项目"(中国区唯一提名),二期获批5000万元中央基建预算资金支持 [7] - 构建"节水—降碳—增效—扩容"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体系,形成可复制的"南堡经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