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从海马、龙趸到珍珠,湛江海洋“宝藏”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6 12:33
海洋经济新模式 - 湛江利用三面临海的自然资源优势 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海洋经济新模式 推动乡村振兴[1] - 传统渔业向高附加值养殖转型 如海马、龙趸鱼等高价值品种养殖[11][16] - 开发赶海文化体验、珍珠工艺品研学等文旅项目 年吸引游客达十万人次[26] 海马养殖产业 - 豪郎村建立海马养殖合作社 年繁育海马超120万尾 年产海马干品1200千克 年产值达600万元[11] - 采用独特生物特性提升效率 雄海马育儿囊孕育方式使繁殖周期缩短至3周[9] - 水蚤作为关键饲料 支撑药用价值极高的线纹海马("海中黄金")养殖[3][5]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 - 东海岛推广陆基养殖塘 水温可控性提升使石斑鱼生长速度加快 抗台风能力显著增强[14] - 重点养殖龙趸鱼 最大个体可达数百千克 通过分割销售显著提升附加值[16][18] 珍珠产业链创新 - 流沙村掌握核心植核技术 可人工培育包括夜光珍珠在内的多种南珠品类[30][32][34] - 延伸产业链至饰品加工(珍珠)、食品(珠贝肉菜品)及工业品(贝壳纽扣) 实现价值最大化[36] 文旅融合项目 - 足荣村开发赶海文化体验 游客可亲手捕捞八爪鱼、面包蟹等海鲜 配套传统鱼篓工具[20][22] - 结合百年古宅开发海洋文化工艺品研学 形成"自然教育+文化旅游"新模式[24][26]
(活力中国调研行)长春马鞍山村的致富密码:从“卖石头”到“兴文旅”
中国新闻网· 2025-07-16 06:14
马鞍山村经济转型 - 核心观点:长春马鞍山村实现从资源开采到文旅产业的成功转型,人均收入从2016年8000元跃升至2024年23000元,增长187.5% [1] - 转型路径:依托53.6%森林覆盖率打造健身徒步基地,整治环境并建立7.5公里抗联徒步路线 [3] - 产业升级:通过"三块地"改革盘活八宗闲置土地,吸引企业投资激活农村资源 [7] 文旅产业布局 - 红色旅游:开发"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村史馆等红色IP,串联7.5公里抗联徒步路线 [5] - 民宿经济:建成147间主题民宿(含东北民俗特色装修),1500平方米餐厅,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7] - 配套业态:建设咖啡厅、乡村振兴学院、智能温室及氿遇欢乐谷(含70余种项目) [7] 村民收益模式 - 资产租赁:村民通过出租老房子获得年租金20000元,如美民宿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5] - 复合收入:村民兼职民宿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月增收4000元以上 [5] - 农产品变现:利用望山餐厅等场所代销禽蛋、山野菜等农副产品 [5] 政策与区域发展 - 政府支持:长春市/九台区两级政府主导环境整治与规划制定 [3] - 省级战略:吉林省推进"城乡景区化",目标打造东北领先乡村旅游目的地 [7]
辽宁45个村将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辽宁日报· 2025-07-16 01:25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 绥中县新堡子村采用"公司+村民+投资商"模式推动乡村旅游 已改造特色民宿41户 开办农家乐13家 吸引11个文化创意项目入驻 [1] - 辽宁省现有中国传统村落45个 省级传统村落85个 已完成45个中国传统村落基础数据采集 31个村落数据通过市级审查 [1] -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通过全景漫游 三维实景等形式展示村落文化价值 辽宁省45个村落数据已录入该国家级数据库 [1] 连片保护示范进展 - 朝阳县和绥中县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朝阳县项目已全部完成 实现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结合 [2] - 绥中县示范项目因洪灾部分受损 目前全部复工 保护工作逐步推进 [2] 政策与未来规划 - 辽宁省计划建立多层次镇村保护名录 起草《辽宁省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办法》 建立挂牌保护和警示退出机制 [2] - 将培育乡村建设人才队伍 建立传统建筑工匠储备库 传承传统工艺和建筑风格 [2] - 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宜居村建设结合 发展乡村旅游 文化创意等产业 [2]
镇江两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高分通过验收
新华日报· 2025-07-16 00:04
标准化建设成果 - 镇江两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乡村旅游集聚区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与"江苏镇江人力社保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均以"优秀"等次通过专家组考核评估 [1] - 乡村旅游标准化试点构建了包含204项全链条标准体系 其中国标75项 行标18项 地标10项 内部标准101项 [1] - 人力社保标准化试点构建了216项标准体系 包含自主制定标准137项 国家及行业标准50项 [1] 文旅融合发展 - 文旅部门创新新增50余项服务标准 涵盖轻食咖啡等休闲餐饮标准和乡村研学旅行 不过夜帐篷露营等特色活动 [1] - 对"百村百碗""百村百品""句容八福碗"等地方特色评选活动制定规范 打造可推广的乡村旅游"镇江经验" [1] 创新服务模式 - "社保一件事""社银合作""视频办"等创新服务模式作为"镇江标准"区域样板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1] - 人力社保标准化以"优化管理 优质服务 优美环境 优良秩序"四优建设为核心 推进"十个一件事"标准化建设 [1] 试点项目规模 - 2021年以来镇江累计获批31项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项目 [2] - "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化试点""乡村旅游集聚区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等项目均为全国率先获批并高分通过验收 [2]
乡村游迭代升级 解锁田园新乐趣
北京晚报· 2025-07-15 13:34
乡村旅游升级 - 京郊乡村旅游已从传统爬山采摘升级为多元化新玩法[1] - 门头沟京西月季洲占地23公顷 提供免费开放的城市休憩场景[16] - 房山新增5.46公里山地森林步道 年底将延长至120公里串联30个景点[18][19] 特色游线开发 - 延庆八达岭镇推出"古城游+低空飞行"线路 两个月接待3.2万人次[21] - 八达岭机场直升机游览项目五一期间日均接待300人次[22] - 岔道古城保留明代军事遗迹 成为影视剧取景地[21][22] 文化业态创新 - 平谷废弃变电站改造为电站美术馆 年办展30余场带动30万元特产销售[24][25] - 昌平辛庄村文创市集搬迁至新区域 保留彩虹天使无声咖啡屋等特色店铺[28] - 乡村咖啡馆如"也行咖啡"凭借设计感入围点评网站前三[26] 主题活动策划 - 延庆姚官岭村引入云南篝火打跳泼水节 夜间活动吸引大量游客[30][32] - 大兴呀路古植物园泼水节持续至8月底 配套傣族文化表演和儿童泡泡池[33][34] - 昌平辛庄村每周六举办落日音乐会 结合田园场景提升游客体验[29]
人民网:武汉黄陂两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
人民网· 2025-07-15 02:25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将军庙村获评2024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引领示范村 [1] - 黄陂区蔡家榨街周仁湾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 [1] 将军庙村发展模式 - 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打造"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四美"新乡村 [2] - 投资400万元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提升 [2] - 与7家企业合作培育草莓、南瓜、冬瓜、黄桃等特色农业产业 [2] - 2000亩冬瓜秧苗长势良好,30亩黄桃基地即将丰收 [2] - 预计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 [2] 周仁湾村发展模式 - 坚持"规划引领、产村融合、宜居宜业"发展理念 [3] - 投资200万元建设武汉悦云庄精品民宿项目 [3] - 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乡村旅居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园 [3] - 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市场主体"机制实现村民增收50余万元 [3] - 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以上 [3] 乡村振兴成效 - 两村成为黄陂乡村振兴典范 [3] - 推动区域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3]
广东“真乡”平台免费开放入驻!千万流量赋能乡村旅游经营者
南方农村报· 2025-07-14 06:33
平台概述 - 广东"真乡"平台由南方农村报打造 免费向乡村旅游经营者开放入驻 [1][9] - 平台首创"一平台三载体"服务体系 重新定义广东乡村旅游 [13][14] - 聚焦展现广东乡村自然景观 人文底蕴及特色物产 [14] - 目前平台注册用户数50万人 互动量近百万 [15] 入驻福利 - 提供省级媒体千万级流量曝光 [11] - 50万精准用户主动对接 [11] - 真乡推荐官探店推广服务 [11] - 不同类型经营者可获得专题页面推送 如"必睡民宿"专题 [17][18] 入驻对象 - 精品民宿/酒店:需具备合法资质 环境优美且具乡村特色 [17][18] - 农家乐:需提供本土特色菜品 食材新鲜 [19][20] - 乡游景点/露营地:需具备独特自然景观或人文底蕴 [21][22][23] - 康养/研学/体验项目:可开展采摘 手工等互动活动 [24][25] 平台定位 - 探索广东乡村旅游之美的数字化指南 [14][15] - 全方位覆盖用户各种使用场景 [13][14] - 通过特色主题游路线和精准推送服务连接供需双方 [22][23][25]
三色绘就城乡美
经济日报· 2025-07-12 00:21
红色旅游发展 - 红兴谷研学营地自2022年试营业以来累计接待研学研修游客超40万人次[1] - 兴国县已开发5条红色精品路线和50多门特色课程,2023年上半年红培和研学学员超13.5万人[1] - 江西通过重塑红色资源形成城乡融合、错位发展的新格局,推动革命老区转型[1] 绿色生态经济 - 湖陂村依托2000余棵水杉林生态优势打造"水杉秘境"等景点吸引游客[2] - 该村实施"三新计划"招引新村民,发展民宿、咖啡店等创新业态,利用距南昌40公里的区位优势提升客流[2] - 江西作为全国唯一双试点省份,通过"三原"模式将生态颜值转化为价值,带动乡村旅游发展[3]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 - 竹桥村现存109栋明清古建筑,通过"拯救老屋行动"和基建改造重焕活力[4] - 江西省拥有413个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第八)和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全国第四)[4] - 政府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融合现代元素,将传统村落转化为振兴发展的文化动能[5]
从“石头村”到旅游旺地 四川道孚卡玛村借景兴业
搜狐财经· 2025-07-10 04:26
乡村旅游发展 - 卡玛村通过"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实现从传统农牧业向旅游业的转型 [3] - 当地采用"党建引领+资源整合+资产租赁"模式激活自然资源 [3] - 马帮体验成为核心旅游项目,2024年总收入达200万元,户均收益约3万元 [3] 产业多元化 - 农特产品售卖摊位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6万元收益,每户分红超3万元 [5] - 藏式民宿和特色餐馆在旅游旺季供不应求,形成稳定收入来源 [5] - 计划延伸产业链至石林研学、民俗体验等新项目 [5] 基础设施升级 - 道路黑化提升物流效率,货车可直接进村 [5] - 4G网络全覆盖助力村民通过手机接订单、学技术 [5] - 路灯等公共设施改善提升整体居住与旅游环境 [5] 文化赋能 - 红色文化与木雅文化融入旅游体验,增强吸引力 [5] - 节庆活动如锅庄舞和红色故事讲述成为特色内容 [5]
我市两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高分通过验收
镇江日报· 2025-07-09 16:38
乡村旅游集聚区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 - 项目以优秀等次通过国家级考核评估,构建了包含204项标准(75项国标/18项行标/10项地标/101项内部标准)的全链条体系 [1] - 新增50余项服务标准覆盖轻食咖啡、乡村研学旅行、帐篷露营等新兴需求,并规范"百村百碗"等地方特色评选活动 [1] - 标准体系注重旅游产品生产消费流程标准化,同时强化总体规划和管理服务行为,形成可复制的"镇江经验" [1] 人力社保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 项目围绕"四优建设"核心,建立216项标准体系(137项自主标准/50项国标及行标),创新推出"社保一件事""视频办"等服务模式 [2] - "镇江标准"作为区域样板已在全省及全国推广,与社保制度改革协同推进 [2] 全市标准化建设整体成果 - 2021年以来累计获批31项省级以上试点(含6项国家级),覆盖工业、服务业、农业等多领域 [2] - "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化试点"等项目全国率先通过验收,形成"试点-示范-推广"闭环机制 [2] - 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激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