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叶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白茶贷+气象险”护航安吉白茶产业健康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21 04:44
安吉白茶产业概况 - 安吉白茶种植面积近17万亩,品牌价值达29亿元 [1] - 安吉茶农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1] 金融支持措施 - 农业银行安吉县支行推出"白茶e贷",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和"白茶产业大脑"平台,为茶农提供信用贷款 [1] - "白茶e贷"旨在满足茶农扩大种植规模、更新茶叶机械设备及集中采摘等环节的资金需求 [1] 气象风险挑战 - 安吉白茶春季易受低温霜冻灾害,本地有"大灾三六九,小灾年年有"的说法 [1] - 倒春寒可能导致损失占白茶产值的一半 [1] 保险产品创新 - 人保财险安吉县支公司推出全国首个采用气象指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安吉白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 [1] - 理赔依据为气温数据,采茶季当日最低气温低于约定温度即触发赔偿 [1] 金融产品组合创新 - 农行安吉县支行在"白茶e贷"基础上叠加气象险,推出"白茶贷+气象险"产品,增额减息 [2] - 该产品采用"银行+气象+保险"组合模式,联动气象局和保险公司 [2] - 2023年采茶季,递铺街道马家村5户种植户通过该产品获得480万元贷款 [2] 未来发展方向 - 农行安吉县支行计划探索更多"金融+气象"应用场景,开发天气衍生产品和新型金融工具 [2] - 目标是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安吉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
五指山发布大叶茶采摘指南
海南日报· 2025-08-20 01:40
五指山发布大叶茶采摘指南 五指山大叶茶作为海南特色茶种备受市场青睐。然而,过去由于采摘标准不统一,部分茶农为追求 产量以及降低成本等,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此次《指南》明确规定采摘标准,要求芽叶完整、无病 虫害。"我们对鲜叶形态分类作了细分,相应形态有对应的口感,按相应标准采摘茶青,有助于茶企推 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五指山市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指南》特别强调"手工采摘"原则,要求采用提采法,避免撕扯损伤茶树,保持芽叶的完整、新 鲜、匀净。与此同时,在晴天及时分批按标准采摘,同批芽叶标准须一致,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鲜叶也应 基本一致。为更好处理茶叶,《指南》还规定了摘后处理与质量保障要求。 规范采摘标准,提升茶叶品质 海南日报五指山8月19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凯 特约记者 钟丽)为进一步规范五指山大叶茶 采摘标准,提升茶叶品质,五指山市近日发布《五指山大叶茶采摘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 采摘手法、形态及摘后管理等方面为茶农提供科学指导。 ...
大别山深处的英山县如何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中国环境报· 2025-08-18 02:04
生态环境建设 - 深入开展蓝天行动 强化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2] - 推进碧水行动 整治白莲河流域水库岸线及排口19个[2] - 实施净土行动 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198个 治理率达63.67%[2] - 建立大别山五针松保护长效机制 建设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繁育园[2] - 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全县无化工企业及"两高"项目[3] 农业产业升级 - 新建生态茶园2560亩 智慧茶园1820亩 出口茶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万亩[4] - 改造老茶园9200亩 推广宜机化茶园改造及生态增效栽培技术[4] - 红花村和杨家庄基地获生态低碳茶园认证 彭畈村基地通过欧盟认证[4] - 实施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 新建出口茶种植基地两万亩[5] - 构建"茶园直达全球"物流体系 2025年首批出口创汇160万美元[5] 品牌价值提升 - 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达51.23亿元 较2024年增长16.44亿元 涨幅47.25%[5] - 英山茯苓 天麻 苍术 桔梗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 - 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总计160亿元 其中茯苓品牌价值88.15亿元[5] 生态旅游发展 - 孔家坊乡神峰山庄打造生态康养 休闲度假 文化体验综合服务体系[4] - 形成"神峰模式" 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4] 区域经济合作 - 实施"品牌共建+产业集聚"战略 加速形成大别山茶叶集散中心[5] - 举办茶叶出口开门红 乡村音乐潮 品茶赏花季等品牌推广活动[5]
绿水青山 美丽海南
海南日报· 2025-08-15 03:26
生态资源与产业发展 - 白沙茶园分布在70万年前陨石坑及其周围 土壤富含矿物元素 热带雨林气候和高山云雾环境形成独特生态系统[14] - 茶园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 鸟类穿梭其中捕食害虫维持生态平衡[14] - 陵水建成国内首个黄鳍金枪鱼养殖示范基地 打造特色海上生态粮仓 推动顶级美味从远洋走向餐桌[15] 生态旅游与基础设施 - 琼乐高速路两旁层峦叠翠 云雾与远山相融 路桥隧道与树林田野江水湖泊和谐一体 堪称海南最美高速公路[16] - 海南天空湛蓝 森林葱郁 空气清新 水源清洁 形成流动生态产品 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18] 生态发展理念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5] - 生态能孕育优质产品和旅游产品[16] -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成就双向转化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共生[18]
获地方立法权10年来,这些山东“土特产”被专门立法保护
齐鲁晚报网· 2025-08-14 10:00
山东省特色产业立法保护概况 - 山东省通过地方立法保护特色产业发展 十年间制定各具特色且切实管用的地方性法规 涵盖德州扒鸡、烟台葡萄酒、潍坊风筝、日照绿茶、枣庄石榴、滨州冬枣等产业 [1] 滨州冬枣产业 - 沾化冬枣种植面积达30万亩 其中大棚种植面积7.3万亩 年产量6亿斤以上 产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 [2] - 《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于2025年9月1日施行 共6章48条 规范种植管理、贮存保鲜、包装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 [4] - 产业存在集约化程度不高 枣树抗灾能力弱 优势品种"沾冬二号"种植成本高等发展瓶颈 [2] 枣庄石榴产业 - 出台全国首部石榴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石榴产业发展促进条例》 2024年12月1日施行 重点规定种质资源保护与种植管理、加工营销与品牌培育、产业融合等内容 [5] - 法规为石榴产业提供法治保障 助力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与综合效益 [5] 潍坊风筝产业 - 成功举办42届国际风筝会 2024年活动升级60项 新增3大赛事 吸引40余国600余支队伍参赛 [7] - 《潍坊市风筝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于2024年10月1日施行 系全国首部风筝文化产业法规 共6章32条 明确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交流、品牌培育保护等内容 [7] - 产业存在规模分散、品牌效应不足、产品竞争力弱、缺乏专项法规等发展瓶颈 [7] 烟台葡萄酒产业 - 2024年葡萄酒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500亿元 [8] - 《烟台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于2021年1月1日施行 系全国首个产区保护立法 共28条 围绕酿酒葡萄种植区保护、政府服务保障、质量提升等内容设计 [8] - 立法旨在消除制度藩篱和体制机制障碍 巩固产业在全省主导地位及全国引领地位 [8] 德州扒鸡产业 - 《德州市扒鸡保护与发展条例》于2021年3月1日施行 系德州市首部特色立法 共5章26条 涵盖工艺保护、文化传承、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扶持、创新发展等内容 [9] - 立法助力百年品牌焕发生机 实现全方位保护与规范 [9] 日照绿茶产业 - 茶园面积达30万亩 总产值42亿元 "日照绿茶"品牌价值突破62亿元 [11] - 《日照市日照绿茶保护管理条例》于2025年4月1日施行 系山东首部茶叶法规 共7章41条 规范种植、生产、经营等行为 加强品牌保护管理与品质提升 [11] - 立法推动茶文化弘扬 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 [1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海南五指山:红色沃土谱写绿色发展新篇
央视网· 2025-08-13 11:42
历史与旅游融合 - 白沙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暑期接待大批研学学生开展抗战历史学习活动 [1] - 五指山市依托独特雨林风光年接待游客约230万人次 [1] - 当地形成雨林茶香和茶旅融合的发展格局 [1] 农业经济发展 - 茶叶种植面积达1.86万亩带动1200多户农民增收 [1] - 通过壮大茶产业等林下经济实现2020年全域脱贫摘帽 [1]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旅融合 [1] 城市规划建设 - 编制雨林城市规划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生态型城镇化试点 [1] - 立足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1]
侨乡新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00:30
茶叶种植与就业 -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泳溪乡拥有8000余亩高山茶园 通过盘活闲置山林土地资源实现茶叶规模化种植 [2] - 深化"共富工坊"建设推动山区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2] 产业资源利用 - 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茶叶种植规模化发展 [2] - 闲置山林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2]
浙江安吉如何奏响山水富民乐章?
新华社· 2025-08-11 08:02
白茶产业发展 - 安吉白茶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 从零星试种发展而来[1] - 黄杜村通过茶叶种植彻底改写村庄命运 从穷山村变为致富村[1] - 茶旅融合模式显著 游客在非采茶季仍大量涌入万亩茶园[1][2] 竹产业发展 - 安吉拥有百万亩翠竹资源 以竹子为载体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3] - 峰晖竹木制品公司产品涵盖近2000种品类 去年产值达1.3亿元[3] - 全县推广竹制品替代塑料 300多家村咖使用竹浆纸吸管 累计减少一次性塑料消耗500余万套[3] 区域经济发展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近20年翻近三番[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倍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倍[3] -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9缩小至1.53[3] 青年返乡创业 - 2022年以来累计吸引青年入乡近4.3万人 每年新增常住人口约1万人[3] - 落地青创项目861个 涌现乡村咖啡 乡村音乐等新业态[4] - 青年返乡开设茶咖简餐 茶礼竹艺文创等复合型小店 年创收达十几万元[4] 旅游产业升级 - 2024年安吉村民旅游收入占直接收入比重超20%[4] - 打造长三角露营天堂 县域村咖聚集地等旅游新IP[4] - 青年入乡加速旅游人才集聚和业态更新 提升村民生活品质[4]
“公路一通天地宽”!墨脱新生代用互联网思维重写这片土地故事 | 跨越六十年 雪域新画卷
央视网· 2025-08-11 05:30
墨脱公路建设与通车 - 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 墨脱公路修建历时50余年 勘测设计更换十几套方案 于2013年10月底实现全年通车[4] - 从林芝到墨脱的开车时间缩短90%以上 嘎隆拉隧道使海拔骤降至2000米以下 形成热带雨林景观[7] - 墨脱公路穿行于地质博物馆 实现中国县县通公路梦想 成为门巴族和珞巴族的生命线[1] 交通改善与经济发展 - 墨脱公路通车后带动产业转型 茶叶种植从零发展到103个基地 总面积达1.9万亩[23] - 2024年墨脱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旅游创收近4亿元 茶青采摘超100万斤 群众增收1500万元[25] - 公路通车使家家户户购置车辆 出行便利性大幅提升[25] 新兴产业与商业模式 - 热带水果种植突破历史困境 90后大学生种植火龙果5000-6000棵 年收入10万元并带动7户村民[19] - 茶叶产业带动新业态发展 格林村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 开发采茶体验和茶山民宿[25] - 传统竹编技艺实现家门口就业 巴登村村民搬迁至公路旁新村 居住条件显著改善[9]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墨脱至察隅公路预计2025年底通车 米林至墨脱公路加速建设[27] - 规划新建波密至墨脱第二条公路 扩建国道559扎墨公路 同步提升乡村公路等级[27] - 基础设施升级应对游客激增和水电开发 从地理隔绝转向路网联通[29] 民生改善与生活变迁 - 村民从陡峭山崖搬迁至公路旁新村 居住条件从铁皮屋顶吊脚楼变为宽敞明亮藏式新居[9][12] - 交通方式从背夫徒步七八天变为公路运输 货物运输效率显著提升[14][15] - 生活方式从与世隔绝转变为现代开放 实现千年跨越[9]
青山绿水间|茶海里的“金账本”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1 02:43
民宿、茶舍、露营地……如今的蒋家坪村,"茶旅融合"做得有声有色,凤凰茶山的每一株茶树都成为了一段历史,它们记录着这个小山村摆脱贫困的历 程。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既品茶香也看山水,一起书写因茶而兴的故事。 0:00 / 4:54 采茶季一到,位于秦巴山区的凤凰茶山就迎来了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从空中俯瞰,千亩茶海碧波翻滚。 曾经,这里的乡亲们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穷日子、苦日子。因为资金不足、技术有限,茶农们纷纷走出大山务工,村里的茶园缩减至不足千亩。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蒋家坪村,走进茶园,察看春茶长势,同茶农们亲切交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 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这些年来,蒋家坪村新建高效密植茶园、改造老茶园,不仅生态环境变得更好,乡亲们的增收路也越走越宽。2024年,蒋家坪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多 元。 监制丨马丽君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制片人丨张鹏军 编导丨王喑禾 摄像丨赖建 编辑丨宁振泽 曲建鹏 辜韵璇 王帅天 张雪莹 吴菲菲 王萧宇 遇剑 刘霄 金伊结 鸣谢丨中共平利县委宣传部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