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设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曼恩斯特:公司多款固态电池设备已陆续发往客户现场,调试验证效果取得客户认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8:44
固态电池设备技术布局 - 公司基于干湿法双线布局策略在固态电池领域积累较丰富的前段技术储备及验证数据 [1] - 在新型陶瓷材料、双螺杆高效分散、超薄湿法涂层、活性物质与固态电解质双层共涂等技术均具备创新性和优势 [1] - 多款固态电池设备(包含干法及湿法相关前段设备)已于今年陆续发往客户现场 [1] 设备验证进展 - 设备调试验证效果已取得客户认可 [1]
海目星(688559.SH):已经获得2GWh固态电池价值4亿元量产设备订单
格隆汇· 2025-09-10 08:35
固态电池设备技术布局 - 公司是业内首家同时布局锂金属负极+氧化物电解质与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双技术路线的企业[1] - 拥有知识产权和庞大研发技术团队支持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测试、量产及售后服务[1] - 已成功打通锂金属固态电池量产全线工艺环节[1] 商业化进展与订单 - 获得2GWh固态电池价值4亿元量产设备订单[1] - 该订单是行业首个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设备的可量产商用订单[1] - 已向多家全球领先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设备[1]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实现全固态电极制备(混料及干法、湿法极片复合设备)[1] - 覆盖全固态电解质膜制备及转印复合设备到裸电芯组装(新一代固态叠片机、胶框印刷设备)[1] - 完成高压化成分容等全固态电池制造关键设备覆盖并在核心环节取得多项技术突破[1] 设备交付与客户反馈 - 相关硫化物固态电池设备已得到客户高度认可[1] - 中试线设备正在陆续出货中[1]
688499、300450,双双“20cm”涨停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15:57
政策驱动固态电池设备行业发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的基础研究 [1][7] - 政策强调提升高端供给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人工智能、先进存储及全固态电池等技术发展 [7] - 全固态电池被视为锂电池下一代技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在该领域占据先机 [7]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宁德时代宣布2027年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7] -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7] -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并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 [7] - 固态电池设备环节需解决新材料引入、工艺流程再造等挑战,要求生产厂商改造升级设备或采买定制化设备 [7] 设备厂商业务突破 - 利元亨向头部车企供应的全固态电池整线项目已开始陆续交付 [1][8] - 先导智能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并已交付各工段固态电池生产设备 [1][8] 利元亨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5日利元亨股价"20cm"涨停,收盘价67.86元,单日涨幅20.00% [1][2][3] - 成交金额放大至17.17亿元,买盘力量强劲,盘后仍有7553手封单 [2] - 龙虎榜显示前5大买方席位合计买入3.02亿元(占总成交17.58%),前5大卖方席位合计卖出1.38亿元(占总成交8.03%),净流入约1.64亿元 [2][3] - 买入前5名营业部中包括高盛、瑞银、摩根大通等外资券商席位 [2][3] - 国泰海通总部和摩根大通证券同时出现在买卖方榜单,部分机构可能获利了结或高位操作 [3] 先导智能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5日先导智能股价"20cm"涨停,收盘价53.80元,单日涨幅20.01% [4][5] - 换手率高达20%,成交金额为161亿元,盘后仍有超12万手封单 [4] - 龙虎榜显示前5大买卖席位中3家机构专用席位合计买入2.65亿元,卖出7.03亿元,净卖出4.37亿元 [4][5] - 深股通专用席位买入7.44亿元并卖出14.66亿元,净卖出7.22亿元 [5] - 中金上海分公司(量化营业部)买入0.71亿元并卖出3.00亿元,净卖出2.29亿元 [5] 市场资金动向分析 - 外资券商席位积极参与利元亨买入,显示国际资金关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 [2][3] - 机构投资者在先导智能交易中存在分歧,部分大举买入,部分选择高位获利了结或调仓 [4][5][6] - 龙虎榜数据反映不同机构对后市看法分化,买盘和卖盘力量均较显著 [3][5][6]
豪森智能(688529.SH):目前在固态电池设备方面暂无订单
格隆汇· 2025-09-02 08:48
固态电池设备业务现状 - 公司目前在固态电池设备方面暂无订单 [1] - 公司已进行工艺装备及技术储备 [1] - 公司具备模组PACK量产线的规划能力和技术能力 [1] 市场拓展进展 - 公司正在进行市场开拓积极争取订单业务 [1] - 具体情况以公司披露的临时公告及定期报告为准 [1]
固态电池设备专题深度系列一:等静压设备:制约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瓶颈
东吴证券· 2025-09-01 05:0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固态电池设备行业给予积极评价 重点推荐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 并建议关注多家布局等静压设备的企业 [4][123] 核心观点 - 等静压设备是制约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瓶颈 其工艺可有效解决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实现致密化 其中温等静压是当前最优工艺路径 [3] - 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产线中价值量占比约13% 2029年市场空间有望达29亿元 [3][55] - 国内外设备厂商与跨界玩家共同推动等静压设备产业化应用加速 传统设备厂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 电池厂与锂电设备商则携下游产线经验反向定义设备 [3][46][47] - 当前等静压设备存在安全性、产能小等瓶颈 需通过工艺优化、增大压力容器容积、采用卧式腔体结构等方式提升生产效率与产线适配性 [4][59][77][82] 等静压设备技术分类与应用 - 等静压技术按温度分为冷、温、热三类:冷等静压工作压力100-630MPa 室温操作 致密化率85-92% 量产效率高 温等静压工作压力50-500MPa 温度50-500℃ 致密化率90-95% 平衡性能与成本 热等静压工作压力100-200MPa 温度800-2200℃ 致密化率>99.8% 效率低且成本高 [2][18][20] - 等静压技术最初应用于金属与陶瓷领域 历经70年验证 成熟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电子等工业场景 主要作用包括改善金属组织、近净成形、高性能陶瓷致密化、缺陷修复等 [2][8][12] - 等静压工艺基于帕斯卡原理 通过流体介质均匀传递压力 使材料致密化 主要流程包括包套密封、升温、抽真空、加压、保压泄压、降温等 [16] 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优势 - 等静压技术可解决固态电池固-固界面致密化问题 传统热压与辊压因压力方向单一易产生边缘效应和层间滑移 而等静压可实现三维各向致密化 提升界面接触质量 [3][27][31][35] - 温等静压压力与温度区间契合固态电池需求 中温条件既能提升界面致密度(孔隙率可降至0.15%) 又可避免高温副反应 同时设备能耗和成本相对较低 具备产业化潜力 [3][39] - 等静压处理后离子电导率可提升30%以上 内部电阻率降低20%以上 循环寿命提升约40% 界面接触面积提升超40% 界面阻抗下降50–70% [31][35] 产业化进展与市场空间 - 全球固态电池产能预计从2024年17GWh提升至2029年190GWh 新增约173GWh 单GWh设备投资额从中试阶段5-6亿元降至规模化量产2.5亿元 [55] - 宁德时代采用硫化物路线 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达500Wh/kg 2024年7月完成10Ah等静压样品 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上车 已公开10件等静压相关专利 [53] - 先导智能推出卧式等静压设备 工作压力最大600MPa 温度150℃ 腔体尺寸内径≥400mm×长度≥4000mm 容积500L 适配自动化产线 [103][105] - 韩系玩家LGES计划2026年量产聚合物固态电池 2027年导入硫化物 三星SDI计划2027年启动6-9GWh硫化物产线 2028年扩建至20+GWh [119] 设备厂商布局 - 海外龙头Quintus推出温等静压机QIB 180 工作压力600MPa 温度145℃ 年产能可达22.6GWh [87] - 国内传统设备厂商川西机器、钢研昊普、包头科发等加快技术转化 钢研昊普推出热等静压设备HIPEX1850 热区尺寸Φ1850mm×3500mm 工作压力160MPa 温度1400℃ [89] - 锂电设备商先导智能、利元亨、纳科诺尔等布局整线设备 利元亨已交付广汽硫化物中试线 纳科诺尔辊压设备生产速度达120-140m/min 热辊温度均匀性±1℃ [107][114] 当前应用瓶颈与解决方案 - 等静压设备核心挑战在于腔体设计、温压控制精度(压力精度±2% 温度稳定性±5℃)及安全性 需采用高强度材料与冗余保护系统 [59][62] - 温等静压生产节拍较长 加压耗时2-12分钟 保压泄压耗时1-30分钟 升温降温虽无需每轮重复但仍影响效率 [64][65] - 解决方案包括:通过前处理工艺优化降低温度压力要求(目标温度从200℃降至120℃ 缩短升温时间至20分钟) 增大压力容器容积(容积从100L扩大至2000L可使单位加工成本下降10倍) 采用治具预装提升腔体利用率与良率 [65][66][70][76] - 立式腔体自动化程度低 卧式结构便于机械臂对接 减少行车依赖 但需克服介质清除与热损失问题 可通过自动化回收与保温系统优化 [77][82]
【机构调研记录】东方阿尔法基金调研利元亨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08
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 - 国内动力电池设备市场未来1-2年增长趋于结构化 增量空间主要来自头部电池厂商的设备更新与迭代需求及新型生产设备需求 [1] - 固态电池量产化需解决制片段工艺路线 电极与电解质复合技术 胶框印刷及封装环节 高压化成环节等多个关键环节的技术挑战 [1] 公司战略与竞争优势 - 公司通过研发 全球化经营和服务网络建设 消费电池与动力电池业务协同发展提升竞争力 [1] - 大客户战略使公司经营质量与财务表现提升 包括毛利率改善和费用率下降 [1] - 公司竞争优势基于技术标准积淀 与客户的合作深度和技术验证建立的信任关系 [1] - 公司聚焦下一代连续化生产的等静压设备 联合电池材料企业和电芯制造商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1] 运营效率与财务表现 - 期间费用下降得益于运营效率提升与组织优化 [1] - 未来将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营 加强客户款管理 提升项目运营及资金周转效率 [1] - 优化研发策略 聚焦核心客户与拳头产品 加强成本管控 [1]
干法电极设备迎全球“出货”小高峰
高工锂电· 2025-08-16 08:40
干法电极技术进展 - 近期海内外多家设备企业密集交付干法电极设备,标志着该技术正从研发验证迈向产线导入阶段 [3] - 干法电极是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路线,省去传统湿法工艺中的溶剂涂布、烘干与回收环节,显著降低能耗和制造成本 [7] - 该工艺面临粉末混合均匀性难控制、成型后电极机械强度不足等技术挑战 [8] 国内企业动态 - 利元亨7月初开始交付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包含干法电极相关设备,其第三代设备采用高通量多辊压延技术,可将孔隙率降至20-30% [4] - 清研电子7月24日交付高速宽幅干法电极设备,8月5日又出货行业首台应用于锂一次电池领域的干法多辊成膜复合装备 [4][5] - 清研电子设备已实现800mm幅宽下负极80m/min及正极50m/min的双面复合成膜速度,计划将幅宽提升至1.2米 [5] - 清研电子国内首条0.1GWh干法电极全自动产线已于4月投产,物料利用率达99.5%,计划2026年将产能扩展至5GWh [5] - 先惠技术与清陶能源合作研发的干法核心设备已成功交付客户 [6] 国际企业进展 - 美国LiCAP Technologies的300兆瓦时卷对卷正极生产线已通过验收测试,7月10日生产出首卷长度超500米的自支撑正极薄膜 [6] - LiCAP与韩国SK On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将共同评估和开发适用于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的干法电极工艺 [6] - 先导智能2024年底向韩国头部电池企业交付固态干法电极涂布设备,支持50m/min的连续成膜速度 [6] 固态电池设备发展 - 近期固态电池设备交付增长不限于干法电极,华彩科技8月14日交付解决固态电解质"难混匀"痛点的匀浆搅拌设备 [8][9] - 华彩科技干法电极生产线将传统12道工序简化为3次精准碾压,实现纤维化均匀程度提升40%,PTFE纤维长度突破15μm [10] - 行业认为纤维化设备是干法工艺核心,占设备成本30%以上,难点在于将粘结剂PTFE处理成纳米级原纤维 [8]
纳科诺尔(832522):干法电极设备持续突破,固态稀缺龙头大有可为
东吴证券· 2025-07-27 12:1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纳科诺尔(832522)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从"增持"上调[1][7] 核心观点 - 干法电极设备技术突破:报告公司固态电池关键设备交付头部客户,国内首台高速宽幅干法电极设备(幅宽800mm,速度50m/min)交付广汽研究院,单GWh价值量有望超3000万元[7] -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头部厂商引领下,干法设备进入加速迭代期,预计25年下半年中试线密集落地,产业化节奏或超预期[7] - 价值量提升显著:公司横向布局电解质转印设备、锂带压延设备等,单GWh设备价值量或达1亿元(传统液态设备仅600-800万元)[7] - 盈利预测调整:因固态电池进展超预期,上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至1.6/2.4/3.7亿元(原预期1.8/2.4/3.2亿元),对应PE 54/37/24倍[7] 财务数据 盈利预测 - 营业总收入:2024E 1,053.51百万元(+11.42%),2025E 1,041.00百万元(-1.19%),2026E 1,371.74百万元(+31.77%),2027E 1,879.81百万元(+37.04%)[1] - 归母净利润:2024E 161.84百万元(+30.69%),2025E 164.08百万元(+1.38%),2026E 240.21百万元(+46.40%),2027E 373.99百万元(+55.69%)[1] - EPS:2024E 1.03元/股,2025E 1.05元/股,2026E 1.53元/股,2027E 2.39元/股[1] 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 - 总资产:2024E 2,061百万元,2027E 3,539百万元[8] - 毛利率:2024E 24.15%,2027E提升至28.66%[8]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5E 376百万元,2026E 172百万元[8]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57.21元,一年最低/最高价11.61/81.37元,总市值8,967.71百万元,市净率5.95倍[5] - 股价相对北证50指数超额收益显著,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区间涨幅最高达498%[4]
【私募调研记录】红筹投资调研利元亨
证券之星· 2025-07-22 00:12
公司调研信息 - 利元亨作为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覆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及卤化物全体系设备适配能力 [1] - 公司核心优势包括定制化方案、硫化物安全管控、全流程工艺落地能力和模块化单机设备 [1] - 后续将重点推进多技术路线适配能力,突破大规模生产工艺瓶颈,形成产业链协同解决方案 [1] - 公司在国内中标头部车企订单,海外已向美国客户交付前段装备,推进与北美、东南亚及欧洲客户合作 [1] - 截至2025年5月末,公司在手订单总额49.21亿元,订单结构多元化 [1] - 增长驱动来自消费锂电新产线需求、客户结构优化和智能仓储业务 [1] 机构背景 - 深圳市红筹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16日,注册资本9497万元人民币,2020年底净资产超6亿元 [2] - 2014年5月完成基协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以二级证券市场投资为主,目前管理证券私募基金总规模超100亿元 [2] - 红筹投资坚持"善意,包容,团结,守信"的企业价值文化,长期看多中国核心资产 [2]
利元亨20250709
2025-07-11 01: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立恒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与订单情况**:立恒公司 2025 年经营状况良好,上半年订单超 25 亿元,较 2024 年全年增长 截至 5 月底总订单约 50 亿元,消费锂电设备订单约 15 亿元,占比超 30%,智能仓储等订单约 6.5 亿元,两大业务占近半订单 主要客户为 ATL、比亚迪、CATL 和国轩,占 80%-90%订单份额,a 公司新设备产线后续或有大规模订单[2][3][32] - **消费锂电业务**:消费锂电领域毛利率高,一季度达 34%,因消费锂电收入占比提升 公司与头部客户合作质量高,应收款等问题减少,一季度扭亏为盈[2][3]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产品优势**:提供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整线装备,硫化物离子电导率高,占市场研发比例 70%-80% 制造工艺上,气体管控重要,混料可选干法或湿法,制片后正负极边缘涂绝缘膜,包装用铝塑膜软包,使用等静压设备及高压化成分容[4] - **固态电池生产问题及解决方向**:生产需增加高压,可能使硫化物产生有毒气体,需设备、材料、企业及终端用户共同研发解决方案[5] - **固态电池客户类型**:客户中电池企业占 2/3,车企占 1/3,海外客户积极交流但未形成订单[6][7] - **固态电池订单及交付情况**:主要订单为广汽埃安项目,预计三季度末整线交付,2025 年上半年装机,产线为中试线,价值几千万,立恒独立完成但不含等电压工艺,前道混料可干法或湿法[2][8][12] - **固态电池成本情况**:成本约为液态电池 4 - 5 倍,主要因固态电解质原材料昂贵,设备成本高但非主要因素,可通过材料改性降低压力要求减少成本[3][15][16] - **固态电池商业化及市场前景**:预计 2027 年左右商业化并量产,2030 年市场占比 1%-5%,可能率先在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电子 3C 等领域突破[3][15][31] - **客户采购倾向**: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关注专门工艺设备,其他企业倾向整线采购 中试阶段整线采购更具优势[25][26] - **固固结合问题解决方案**:立恒公司通过研究开发出技术方案,可解决加压带来的正负极短路等固固结合问题[27][28] - **固态电池工艺对比**:湿法制备电解质更成熟,但有厚度控制问题 干法能耗低,可用于液态电池,未来几年或占主导,二者将并存一段时间[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广汽埃安项目细节**:不涉及工信部中期验收,产线价值按国企预算锁定,无法用 G 瓦时计算,市场中试线多按百兆瓦级规划 验收时间取决于现场情况,第一条产线可能亏损,争取增值服务弥补成本 若跑通将有更多订单,规模和产值会放大 其规划 2025 年上半年装车,2027 年小批量生产,2030 年大批量生产[9][10][20][21][23] - **固态电池膜材料工艺**:以硅胶膜为例,通过胶框印刷刷在负极,红外线加热烘烤成型,约需一二十秒,材料从供应商购买调配[15] - **液态与固态锂离子电池费用占比**:液态电池原材料费用占比大,固态电池设备费用比液态高 15%-20%[17] - **等静压设备情况**:具备技术能力,但与连续化生产模式不符,需改进,高压力对材料内部组织变化影响需研究[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