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搜索文档
创新点亮未来生活——2025年服贸会描绘民生服务新图景
科技日报· 2025-09-12 01:13
水环境监测技术 - 芯视界公司推出"水环境侦察兵"系统 采用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 源自2015年《自然》杂志研究成果 可对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实现秒级精准检测[3] - 该系统具备污染预警和溯源功能 已在全国20余个城市应用 北京南沙河案例中污染源排查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数十倍 处置时间仅需3小时[4] - 量子点光谱传感器具备小型化优势 未来可植入手机检测食品新鲜度 或搭载于无人机实现农业微量元素监测[4] 体育科技系统 - 瑞盖科技研发智能网球鹰眼系统 通过高速摄像机和三维建模算法 实现毫米级网格精度追踪 实时生成3D运动轨迹[5] - 系统可即时判定球体界内外状态 杜绝判罚争议 赛后自动统计发球成功率、回球落点等数据并生成可视化图表[5] - 技术延伸至足球VAR系统 获国际足联认证 应用于亚足联杯等赛事 智能乒乓球系统获国际乒联授权 服务于世乒赛等顶级赛事[6] 教育智能体 - "京娃"智能体包含"京小健"和"京小壮" 分别聚焦身心健康和课间活动 采用多模态传感与AI算法[7] - "京小健"通过智能手环收集心率、睡眠等数据 结合心理行为分析识别情绪倾向 配备AI健康师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7] - "京小壮"通过物联网平台连接体育设备 具备久坐监测和AI运动指导功能 实时评估动作标准度并统计运动数据[8] AR科普教育 - 北京动物园与猿力科技联合开发AR拼搭积木 整合计算机视觉和增强现实技术 涵盖6种中国本土珍稀动物模型[10] - 产品通过扫描积木触发3D动物模型和语音讲解 支持360度旋转展示 内容涵盖动物习性及栖息环境[10] - 未来将结合学校课程开发教学资源 拓展动物种类和互动游戏功能 旨在提升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11] 服贸会创新成果 - 2025年服贸会集中展示数智技术成果 涵盖环境、教育、文旅等领域 展现科技与生活的深度融合[2] - 创新产品包括水质监测系统、体育裁判系统、教育智能体和AR科普产品 均以前沿技术突破传统场景局限[2]
中国团队融合全景AI与走航观测 研发“火眼金睛”监测城市道路碳排放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9:02
中国团队融合全景AI与走航观测 研发"火眼金睛"监测城市道路碳排放 同时,利用全景AI模型中的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块,研究团队成功量化气象条件、交通流量、道路周边 景观这三大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程度。 基于这些创新技术优势,"火眼金睛"式全景AI不仅成功捕捉道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刻画 城市道路日间逐小时30米空间分辨率的二氧化碳排放动态、来源和驱动因素,还清晰识别出不同因素对 道路碳排放的影响边界和变化曲线,从而实现城市道路碳排放高分辨率的精准刻画和溯源。 中新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9月11日向媒体发布消息 说,该院科研团队最近创新研发出融合全景人工智能(AI)与多源走航观测的技术平台,成功实现对城市 道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高时空分辨率精准刻画与溯源。 这项被形象称为"火眼金睛"监测城市道路碳排放、清晰揭示二氧化碳排放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机制的重 要研发成果,由中国科学院空天院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王力研究员团队和合作者共同完成, 相关研究论文于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可持续城市与社会》(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 ...
调研速递|力合科技接受华创证券等10家机构调研 聚焦业绩增长点与AI发展等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05 12:31
公司调研活动概况 - 9月5日力合科技接待华创证券湖南分公司、湘联控股、湖南爱赢证券等10家机构现场调研[1] - 证券事务代表廖芸及助理邓含钰陪同参观产品展示厅并介绍公司基本情况、主营业务及经营发展[2] 业务发展战略 - 计划挖掘环境大数据价值并拓展智慧实验室、工业过程自动化检测、城市生命线智能监测、污水信息学大检测服务及科学仪器开发领域[2] - 强化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能力并优化成本控制以提升经营业绩[2] 股东结构变动 - 股东国科瑞华创业投资企业因自身发展需要实施减持计划 该计划于2025年8月14日执行完毕[2] 人工智能技术布局 - 围绕大模型智能体、智能数据审核与AI数据分析三大方向搭建AI技术体系 成果应用于水质水华预测等场景[2] - 重点布局"AI+机器视觉+大模型"技术体系 推出梦溪智脉大模型并融合"小合"智能体系统构建三级架构[2] - 在大数据分析领域取得突破 提升解决方案智能化水平[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坚持自主创新技术发展战略 拥有"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在水环境及大气环境领域实现技术与装备创新突破[2]
力合科技(300800)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5 11:46
业务发展策略 - 巩固水环境监测领域优势,推动水、气、声、生态监测业务协同发展 [2] - 提升软件服务能力,挖掘环境大数据价值 [2] - 拓展智慧实验室、工业过程自动化检测、城市生命线智能监测、污水信息学大检测服务及科学仪器开发等新业务领域 [2] - 加强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能力,优化成本控制 [2] 人工智能技术布局 - 围绕大模型智能体、智能数据审核与AI数据分析三大方向搭建AI技术体系 [4] - 水质水华预测、生态环境监管智能化平台等多场景应用AI成果 [4] - 重点布局"AI+机器视觉+大模型"技术体系,推出梦溪智脉大模型 [4] - 融合自主研发"小合"智能体系统,通过动态知识蒸馏机制构建行业知识认知框架 [4] - 建立"数据—智能体—业务场景"三级架构,实现从异常检测到解决方案生成的完整决策链 [4] 研发创新体系 - 坚持自主创新技术发展战略,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5] - 拥有"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南省环境自动监测仪器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5][6] - 作为中科院牵头"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单位 [6] - 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 布局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技术创新,在水环境、大气环境、水生态、海洋、供水、卫生疾控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6] 股东结构变动 - 国科瑞华创业投资企业(2011年入股股东)因自身发展需要实施减持 [3] - 截至2025年8月14日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3]
先河环保2025上半年营收4.18亿,净利同比增加31%
仪器信息网· 2025-09-02 03:5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18亿元,同比增长6.08% [2][3][4] - 归母净利润244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1% [2][3][4] - 扣非净利润2222万元,同比增长51.56%,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质量提升 [4] - 基本每股收益0.05元/股,同比上升66.67% [4] 收入结构分析 - 运营及咨询服务收入2.62亿元,占比62.82%,同比增长13.54% [5][6] - 环境监测系统收入1.38亿元,占比32.93%,同比微增0.43% [5][6] - 主营业务毛利率改善,环境监测系统毛利率46.9%,运营服务毛利率37.5% [6] 成本费用控制 - 营业成本增速3.42%低于收入增速,毛利率空间扩大 [5] - 管理费用下降3.52%,体现运营效率提升 [5] - 研发投入2425万元,同比下降7.44% [5]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6亿元,同比扩大37.27%,主要因销售回款减少 [4][5] - 总资产19.8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37% [4] - 净资产16.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 [4] 业务定位 - 公司为环境监测、管理、治理综合服务商 [6] - 产品线覆盖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等全领域监测系统 [6]
ST先河25H1扣非净利2221.78万元 同比增长51.56%
全景网· 2025-08-29 10:04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18亿元 同比增长6.08% 净利润0.25亿元 同比增长31.00% 扣非净利润0.2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1.56%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2.29亿元 环比增长21.16% 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实现环比增长 [1] - 环境监测系统收入1.38亿元 占比营收32.93% 同比微增0.43% 运营及咨询服务收入2.62亿元 占比62.82% 同比增长13.54% [1]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形成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治理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模式 具备较强行业竞争力 [1] - 研发投入0.24亿元 拥有专利395项 软件著作权394项 通过省级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及院校合作构建技术壁垒 [2] - 通过持续技术产品更新优化 巩固核心技术优势 驱动高质量增长 [2] 行业与政策环境 - 环保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025年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年 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凸显 [2] - 行业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承上启下阶段 市场需求升级加速行业发展 [2] 发展前景 - 扣非净利润大幅回升验证"监测+治理+数据服务"全产业链模式有效性 [3] - 技术优势巩固与市场份额扩大有望使公司在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浪潮中持续领跑 [3]
党建引领,日夜奋战,海河北海局攻坚京津冀地下水监测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1:14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启动 - 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于2025年丰水期启动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工作 [1] - 需在短时间内完成京津冀三省(直辖市)166个点位的采样检测任务 时间紧且任务重 [1] - 海河北海局成立临时党支部 地下水监测组日夜奋战 党员骨干带头轮值接力攻坚 [1] 监测工作执行细节 - 监测队员在白天面临烈日炙烤和蚊虫肆虐等恶劣条件 汗透衣衫 手套泡烂 皮肤晒伤 甚至突遇暴雨也无人退缩 [1] - 采样环节包括润洗采样瓶 抽滤 采样 填写APP 贴标签 加保存剂等 每个环节分工明确且有条不紊 [1] - 户外作业队员常奋战至凌晨一两点 实验室内党员干部在汗水中践行初心 彰显生态环保铁军的顽强作风和奉献精神 [1]
雪迪龙: 雪迪龙关于首次减持回购股份暨回购股份集中竞价减持进展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4:02
公司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于2024年2月6日通过回购股份方案 使用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A股股票 回购资金总额为人民币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 回购价格不超过7.5元/股 [1] - 回购股份用途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 回购后的股份将在披露回购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12个月后择机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出售 并在3年内全部转让 [1] - 回购股份实施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3个月内 即2024年2月7日至2024年5月7日 [1][2] 股份回购实施结果 - 回购期限于2024年5月7日届满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1124.32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未披露 [2] - 实际回购总金额6040.88万元 超过回购方案总金额下限且未超过上限 回购均价5.38元/股 [2] - 公司于2024年5月7日披露回购实施结果公告 标志着本次回购股份方案实施完毕 [2] 回购股份减持计划 - 公司于2025年8月4日审议通过回购股份集中竞价减持计划 拟减持数量不超过635.76万股 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 [1] - 减持期间为减持计划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三个月内 减持价格根据减持时二级市场价格确定 [1] - 减持计划依据2024年2月7日披露的回购股份用途约定执行 [1] 首次减持实施情况 - 公司于2025年8月27日首次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回购股份 减持数量91.75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14% [2] - 减持所得资金总额783.55万元 成交均价8.54元/股 较回购均价5.38元/股溢价58.7% [2] - 本次减持符合既定的减持计划及深交所相关监管规定 [2]
雪迪龙首次减持635.76万股回购股份,首日减持91.75万股进账783.2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3:36
股份回购实施情况 - 2024年2月6日公司通过回购议案 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股票 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 回购价格不超过7.5元/股 [1] - 回购期限至2024年5月7日届满 累计回购1124.32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1.77% 最高成交价6.25元/股 最低成交价5.00元/股 [1] - 回购成交总金额6051.27万元 均价5.38元/股 回购方案实施完毕 回购目的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1] 股份减持计划与执行 - 2025年8月4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减持计划 拟减持不超过635.76万股 不超过总股本1% 减持期间为2025年8月27日至11月27日 [2] - 8月27日首次减持91.75万股 占总股本0.14% 所得资金总额783.25万元 成交最高价8.57元/股 最低价8.43元/股 均价8.54元/股 [2] - 减持行为符合既定计划与相关规定 减持时间区间包含除禁止减持期外的交易日 [2] 减持计划实施特征 - 减持计划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及股价表现决定是否继续实施 [3] - 具体减持时间 数量及价格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将密切关注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 本次减持计划完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交易所规则要求 [3]
雪迪龙(002658):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 碳市场扩容及国产替代带来发展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8-27 06:3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4% [1] - 归母净利润6197.41万元,同比增长26%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5073.08万元,同比增长37% [1] -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2.27%和8.22% [2] - 信用减值损失由去年同期-737.95万元转为290.70万元 [2] 业务表现 - 工业过程分析系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17% [2] - 仪器仪表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18个百分点 [2] - 碳监测业务构建"智能装备+智慧运维+数智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3] - 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光刻机气体检测、核电站气体分析及航空发动机尾气分析等尖端领域 [3] 战略布局 - 战略性控制To G业务,重点拓展To B业务 [4] - 拥有北京、英国、比利时三个研发中心 [4] - 基于光谱学、色谱学、质谱学、能谱学、传感器学五大核心技术建立研发平台 [4] - 开发数据采集子站和仪器物联网两个基础软件平台 [4] 增长前景 - 全国碳市场扩容及火电、钢铁等行业强制安装政策预期落地 [3] - 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核心产品加速实现高端进口替代 [3] - 数据要素价值转化为环境监测数据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27/16.82/18.69亿元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4/2.41/2.67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