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母婴电商
icon
搜索文档
母婴垂直电商生死局:海拍客IPO背后的低线市场争夺战
犀牛财经· 2025-07-10 06:49
公司概况 - 母婴电商平台海拍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2] - 公司在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领域市场份额达101%稳居行业前列[2] - 2024年公司负债净额达2001亿元亏损扩大至78825万元[5] 创始团队与融资 - 公司由天猫国际创始人赵晨创立创始团队多位成员具备阿里系背景[6] - 已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复星国际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6] - 顺为资本累计投资2693万美元参与A轮至D轮融资[6] - 2020年2024年及2025年遭遇股东撤资斥资7300万美元回购股份并发行158亿美元承兑票据[8] 市场表现 - 截至2024年底注册买家29万家卖家4200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超3000个县村[9] - 2024年在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达86亿元[9] - 2022-2024年GMV从149亿元降至120亿元再降至110亿元核心买家数量从1035万锐减至938万[16]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1032亿元净利润从微利1012万元恶化至亏损78825万元[10] - 毛利率从439%骤降至325%两年下滑114个百分点自营业务毛利率仅152%-167%[14] - 2022-2024年负债净额分别为1732亿元1917亿元及2001亿元主要源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17] 业务模式 - 从B2B2C模式向平台+自营双轨转型并孵化自有品牌如儿童辅食品牌喵小侠[6][20] - 2022-2024年数字平台业务收入从354亿元下滑至229亿元占比从395%降至222%自营业务收入从54亿元增至802亿元占比升至777%[20] - 自营产品依赖OEM代工模式研发投入库存管理及营销推广成本可能持续攀升[21] 行业环境 - 母婴行业面临新生儿数量连续七年下滑及综合电商平台挤压的挑战[19] - 2024年天猫母婴用户规模超3亿成交额破10亿京东母婴用户近25亿销售额同比增长14%订单量增长近20%[22] - 垂直类母婴电商平台如海带网KUB可优比蜜芽等近年接连暴雷[22]
净利润暴跌2991.35%,阿里系“学徒”海拍客冲刺港股IPO
观察者网· 2025-07-10 06:1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10.32亿元,同比增长19.16%、下滑3.22% [1] - 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02亿元、-0.52亿元、-0.78亿元,同比暴跌2991.35%、50.4% [1] - 2023年收入10.67亿元,销售成本6.65亿元,毛利4.01亿元,但销售及分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合计4.04亿元,导致亏损0.3亿元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达20.01亿元,主要源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11] 业务模式 - 母婴垂直电商平台,连接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的供需,2024年交易额86亿元,市场份额10.1% [3] - 平台拥有4200家注册卖家,覆盖31个省市的290000家注册买家 [3] - 收入主要来自向卖家收取基于交易额的佣金 [3] - 自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60.4%提升至2024年77.7%,其中基础自营业务5.8亿元(56.2%),自有品牌业务2.22亿元(21.5%) [5] - 自有品牌业务已孵化92个品牌,包括喵小侠,拥有38000名付费买家 [5] 融资与负债 - 2015-2020年完成多轮融资,累计金额超2.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远瞻投资、华兴资本、复星等 [7][8] - 2024年因未完成对赌协议,公司以总计约1098万美元回购部分D轮优先股 [9] - 同期发行总赎回价1.58亿美元的承兑票据以偿还剩余优先股 [10] - 2025年股东批量撤资进一步加大负债压力 [11] 管理团队 - 三位创始人赵晨、吴涛、肖建涛均来自阿里巴巴,曾参与天猫国际、聚划算等项目 [3] - 首席运营官徐虹曾任阿里巴巴资深经理,负责阿里旺旺、淘金币等项目 [6]
风口IPO丨负债20亿元叠加假货争议,“越卖越亏”的海拍客赴港上市能否“续命”?
搜狐财经· 2025-07-08 12:5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8.95亿元增至10.32亿元,但2024年增速放缓 [4] - 2022年盈利101.2万元,2024年亏损7882.5万元,毛利率从43.9%降至32.5% [4] - 2024年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达77.7%,低毛利模式导致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 [5] - 截至2024年底负债净额高达20.01亿元,主要来自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6] - 2024年斥资7800万元回购D轮优先股,2025年6月需再支付1.7亿元 [6] 运营数据 - 实现交易的买家数量从2023年17.2万降至2024年16.8万 [6] - 核心买家数量从2023年10.4万缩减至2024年9.4万,降幅9.6% [6] - 平台总交易额从2022年149亿降至2023年120亿,2024年进一步降至110亿 [6] 供应链与产品质量 - 153家制造商生产自有品牌,OEM模式存在质量风险 [10] - 纸尿裤等核心品类依赖少数供应商,议价能力弱 [10] - 2019年贝亲、可么多么等品牌否认授权,迪奥香水被投诉货源不明 [6] - 黑猫投诉平台近200条投诉涉及假货和质量问题 [9][10] 市场竞争与商业模式 - 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下沉挤压垂直平台生存空间 [13] - 激进拓店导致售后服务缺失,客户流失率高 [11] - 宣称与15万家门店合作,但部分母婴连锁企业否认合作 [11] 内控问题 - 社保公积金缴纳不合规 [11] - 前员工爆料数据真实性存疑,活跃用户数或存在"注水" [11]
海拍客港股IPO:亏损扩大裁员降本 身背对赌协议已资不抵债 高管薪资却大幅上涨 董事王虹领薪超300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7-07 09:21
上市申请与资金用途 - 公司正式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募集资金拟用于加强生态合作、增强科技能力、寻求战略联盟及投资机会、营运资金等 [1]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交易及服务平台,专注于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领域,市场份额为10.1% [2] - 创始团队主要来自阿里巴巴,核心高管曾参与天猫国际、淘金币、聚划算等项目 [2] - 公司定位为母婴B2B2C平台,对接上游品牌商和下游三、四线城市的母婴用品店 [5] 融资与股东结构 - 2015~2020年完成A-D轮融资,融资金额合计1.9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7亿元),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复星国际等 [3] - 顺为资本为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16.37% [3] 业务模式与转型 - 2020年收购贝因美童享系列,成立品牌事业部,开启"平台+自营"双轨模式 [5] - 自有品牌"喵小侠"销售额半年突破千万,自有品牌扩展至92个系列,合作153家制造商 [5] 财务表现与经营困境 - 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3.3%,交易额逐年下滑至109.66亿元 [6][7] - 数字平台业务收入由2022年的3.54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2.29亿元,降幅35.21% [7] - 自营业务收入增速由2023年的42.08%下滑至2024年的4.43% [8] - 毛利率由2022年的43.9%下滑至2024年的32.5% [8] - 2024年亏损7883万元,较2023年扩大近四成 [8] 负债与现金流 - 2024年末负债净额20亿元,资产负债率350%,主要因24亿元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11]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12亿元,现金及等价物同比减少5.15% [11]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电商市场日趋饱和,流量成本攀升,中小母婴电商抗风险能力较弱 [9] - 京东母婴订单量增长近20%,阿里1688母婴专区加速渗透,拼多多抢占低线市场 [9] 高管薪酬与裁员 - 2024年支付予董事的薪酬总额481.7万元,同比增长显著 [13] - 2024年总员工成本2.59亿元,占收入25.1%,较2022年下降 [15] - 公司通过裁员优化劳动力结构,2024年末全职员工905人,但参保人数仅275人 [16]
雷军重仓的明星团队IPO了:辉煌不再,CTO抵押房产输血
凤凰网财经· 2025-07-07 06:34
公司概况 - 海拍客为瞄准下沉市场的B端母婴电商平台,创始团队来自阿里系,包括天猫国际创建者赵晨、淘金币创始人徐虹等[2] - 公司创立三年GMV突破100亿元,5年内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复星国际、高瓴等知名机构[2] - 截至2024年负债净额高达20亿元,首席技术官抵押个人房产用于银行贷款[2][19] 业务表现 市场定位 - 交易买家分布中低线市场占比超80%,一线城市仅占1%,二线城市占17%[4]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95亿、10.67亿、10.32亿,2024年增长停滞[4] 业务结构 - 数字平台业务收入从2022年3.54亿缩减至2024年2.3亿,下滑35%[5] - 自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5.4亿增至2024年8亿,占总收入比例从60.4%升至77.7%[9] - 自营业务扩张导致整体毛利率从43.9%降至32.5%,因自营毛利率仅15%而平台业务毛利率达90%[10] 运营数据 - 实现交易买家数量从2023年17.2万降至2024年16.8万,核心买家从10.4万缩减至9.4万(-9.6%)[8] - GMV从2022年149亿连续下滑至2024年110亿,两年萎缩26%[8] - 存货从2022年5950万增至2024年7470万(+26%),2025年4月进一步激增101%至1.5亿[11] 财务状况 - 2024年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账面价值达24亿元,构成主要负债压力[13][14] - 2024年已斥资7800万回购优先股,2025年6月需再支付1.7亿回购[15] - 2022-2024年报表净利润分别为101万、-5654万、-7883万,经调整后为-1.3亿、1930万、2577万[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三年净流出2.5亿(2022年-1.33亿,2024年-1.12亿)[18] - 2024年银行借款从220万飙升至1.37亿,抵押物包括高管房产[19] 行业环境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9年1470万锐减至2023年900万,母婴品类需求持续承压[22] - 综合电商(京东母婴用户2.5亿)、直播平台(抖音/快手)及品牌自建渠道挤压垂类电商空间[22] - 同业蜜芽关停、考拉海购关闭,反映垂类电商普遍面临生存挑战[22] 战略转型 - 从平台模式转向自营业务导致业务模式撕裂:高毛利平台收入萎缩,低毛利自营承担存货压力[24] - 员工成本两年缩减34.6%(从2022年3.96亿降至2024年2.59亿)以改善利润[17] - 上市被视为解决资金链压力的关键途径,否则赎回风险将持续放大[25]
海拍客港股IPO困局:从百万微利坠入年亏0.8亿、负债净额高达20亿元 十年经验壁垒或正瓦解
新浪证券· 2025-07-04 07:0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2023年、2024年年内利润分别为101万元、-5654万元、-7883万元,从微利百万元到亏损近8000万元,利润表呈现自由落体式下滑 [2] - 毛利率两年暴跌11.4个百分点,价格战导致低线市场"薄利多销"逻辑失效 [2] - 公司净负债高达20亿元,高负债运营模式面临资金链紧绷风险 [2] 市场竞争 - 公司低线城市市占率为10.1%,但面临阿里、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的下沉市场挤压 [1][4] - 京东"京喜"、阿里"淘特"以万级SKU和补贴战术抢占县域市场,公司29万注册买家网络难敌巨头供应链优势 [4] - 母婴垂直赛道在巨头挤压下陷入"规模不经济"困境 [3] 商业模式 - 公司转向自有品牌与自营业务,但自营库存压力加剧现金流消耗,低价区消费者对高溢价母婴品牌接受度低 [4] - 纸尿裤、奶粉等标品深陷比价泥潭,低线城市"消费升级"叙事被证伪 [4] - 新生儿数量十年连降,母婴赛道从增量争夺转入存量绞杀 [4] 行业趋势 - 母婴电商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蜜芽关停、可优比裁员等案例显示行业洗牌加速 [6] - 低线市场消费力与高增长预期存在错配,规模扩张与盈利造血矛盾突出 [6] - 垂直平台需在低线市场的盐碱地中种出盈利果实才能成为真正的"下沉之王" [6]
累积亏损18.5亿,“母婴下沉市场领头者”“带病”谋IPO
36氪· 2025-07-03 01:22
公司概况 - 海拍客成立于2015年,创始团队为阿里系精英,包括天猫国际创始人赵晨、淘金币创始人徐虹等[1][4] - 公司定位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供应链服务企业客户,聚焦低线市场消费升级[1] - 截至2024年已连接4200家注册卖家和29万家注册买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超3000个县村[4] 资本与融资 - IPO前完成6轮融资,总额达1.9359亿美元,主要资方包括顺为资本(持股16.37%)、复星国际等[3] - 资本助推下交易额快速提升:2016年突破10亿元,2019年达100亿元[3] - 当前面临20亿元净负债压力,主要来自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7] 市场表现 - 2024年在低线市场交易额86亿元,以10.1%市场份额居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领域第一[4]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10.32亿元,呈现停滞倒退趋势[6] - 同期从盈利101.2万元转为亏损5654万元、7882.5万元,毛利率从43.9%降至32.5%[6][8] 业务结构 - 自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60.4%提升至2024年77.7%,成为核心增长引擎[6][8] - 自有品牌业务2021年启动,已孵化92个品牌(如喵小侠),与153家制造商合作采用代工贴牌模式[8] - 数字平台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39.5%降至2024年22.2%[6] 行业环境 - 母婴电商行业半年内已有海带网、KUB可优比、宝宝树3家平台暴雷[1] - 公司面临拼多多等竞品围堵,同时需求端走弱影响盈利平衡[8] - 上市目的包括缓解现金流压力、技术降本增效及形成渠道规模化效应[9]
29万小镇母婴店托举之下 海拍客“背债”闯关港交所
华尔街见闻· 2025-07-02 20:15
公司概况 - 海拍客是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行业最大的B端电商平台,2024年总交易额110亿元,市场份额10.1% [1] - 公司成立后5年内完成6轮融资,资方包括顺为资本、复星国际、高瓴等 [1] - 创始人团队具有阿里系背景,CEO为天猫国际创始人赵晨 [9] 业务模式 - 平台整合品牌方与母婴店,提供"厂家直供+跨境购"服务,覆盖29万家注册母婴店,遍布全国3000个县村 [12] - 收入来源包括交易额2.3%-2.6%的佣金和品牌营销服务5%-10%的佣金 [14] - 2024年自营业务交易额7亿元,SKU超1000个,贡献56%营收 [2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0.23亿元同比下滑3.3% [20] - 经调整净利润2577万元(剔除优先股影响) [7] - 毛利率从43.9%降至32.5%,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29] - 过去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累计流出2.5亿元 [36] 资本结构 - 2024年因对赌失败累计回购3500万美元股份并发行1.58亿美元承兑票据 [5] - 优先股账面价值24亿元计入金融负债,导致负债净额20亿元 [6] - 2024年新增1.15亿元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 [36] 行业挑战 - 2023年新生儿数量降至900万,母婴行业进入存量竞争 [22] - 综合电商平台价格战挤压垂直电商空间 [23] - 平台75%销售额依赖婴幼儿配方奶粉,10%来自纸尿裤 [18] 战略转型 - 推出自有品牌"喵小侠",曾进入15000家门店并在电商平台取得品类第一 [27] - 膳食补充剂品牌毛利率从30.1%提升至36.5%,2025年前四月营收增长85% [33][34] - 计划通过IPO募资深化奶粉品牌合作、扩大采购规模及IT基础设施建设 [32] - 探索东南亚市场出海机会 [34] 运营数据 - 注册买家从24万增至29万,但实际交易买家稳定在17万 [21] - 平台总交易额从150亿元缩减至110亿元,单笔订单减少70元 [27] - 2024年缩减营销投入,广告开支同比降60%至2244万元 [30]
资本大佬许达来连投5轮!这家公司成立四年突破100亿!
国际金融报· 2025-07-02 13:39
公司概况 - 海拍客成立于2015年,成立第二年交易额达10亿元,成立4年后交易额达100亿元,毛利率超32% [1][3][4] - 公司专注于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领域,整合供应链为企业客户提供产品组合,推动低线市场消费升级 [4][6] - 公司为中小母婴实体店提供平台,连接全球品牌方和供应商,帮助新品牌进入市场,并提供门店管理服务 [5][6] 业务发展 - 2019年推出基础自营业务,2021年推出自有儿童食品品牌喵小侠,截至2024年底已孵化92个自有品牌,与153家制造商合作 [4] - 2024年自有品牌业务拥有超38000名付费买家,销售SKU超1000个,2025年5月推出的双莓双蛋白营养剂15日内销售超2万个,销售额突破340万元 [4] - 2024年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达86亿元,市场份额10.1%,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29万家注册买家 [6]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10.32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101.2万元、-5654万元、-7882.5万元 [7]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43.9%、37.6%、32.5%,自营业务收入99%以上来自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 [7][8] - 截至2024年末负债净额达20.012亿元,主要因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8] 融资与股东结构 - IPO前完成6轮融资,披露初始投资金额合计1.9359亿美元,资方包括顺为资本、复星国际、九州通等 [9][13] - 顺为资本参与5轮投资,为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16.37% [9][13][15] - 创始人兼CEO赵晨通过相关实体控制公司约42.62%投票权,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14] 上市计划 - 拟港交所主板上市,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募资用于加强生态合作、增强科技能力、寻求战略投资及营运资金 [1][15]
海拍客冲刺港股 20亿负债下如何破局
北京商报· 2025-07-01 13:35
公司概况 - 母婴电商平台海拍客近日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以10 1%的市占率领跑下沉市场 [1] - 公司通过轻资产运营的海拍客平台 链接超4200家供应商与覆盖全国3000个县域的29万家采购商 构建家庭护理及营养品的供应链生态闭环 [3] - 2024年海拍客在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领域的交易额达86亿元 [4] - 截至2024年末 海拍客已开发92个自有品牌及系列 合作153家制造商 自有品牌付费买家超3 8万名 销售SKU超1000个 [3] 商业模式 - 早期以"B2B2C"模式切入母婴海淘赛道 即上游对接品牌商、下游连接低线城市的母婴店 [3] - 2019年起开启战略转型 从纯数字平台业务向"平台+自营"双轨模式扩张 [3] - 2021年开始进一步孵化自有品牌 通过OEM代工打造白牌及独家品牌系列 [3] - 2024年自营业务收入占比提高至77 7% 而平台佣金收入占比下降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0 32亿元 净亏损扩大至7883万元 负债净额达20亿元 [1]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 95亿元、10 67亿元和10 32亿元 [4]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43 9%、37 6%和32 5% 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4] - 2024年末累计亏损达18 54亿元 [5] 行业竞争 - 2023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达4 2万亿元 预计2025年将突破5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9 3% [7] - 京东母婴业务2024年全年订单量增长近20% 用户规模接近2 5亿 [7] - 阿里巴巴的1688母婴专区加速布局下沉市场 [7] - 孩子王2024年线上销售收入37 14亿元 占比45 52% 其中自建平台贡献30 91亿元 [7] 发展挑战 - "平台+自营"的双轨模式存在隐患 自营业务加重库存管理与资金周转压力 [1][8] - 低线城市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高且消费升级滞后 影响高毛利产品销售 [1][8] - 母婴垂直电商用户群体较小 获客成本高 难以与综合电商平台竞争 [1][8] - 自有品牌孵化面临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的高昂成本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