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产业

搜索文档
将打造海南创新试验田,推动产业规模破千亿
搜狐财经· 2025-05-15 00:16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在三亚成立 旨在为全球低空经济领域提供资源整合与技术突破的"中国方案" [1] - 联盟由国际电动航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深思实验室 SXR科技智库 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等20余家国际顶尖机构共同发起 [1] - 来自国家部委 科研院所 头部企业及顶尖高校的300余名代表参加联盟成立仪式 [1] 低空经济定义与海南优势 - 低空经济以1000米以内空域为依托 延伸至3000米 以无人机 eVTOL等为载体 辐射制造 物流 文旅 应急等多领域 [1] - 海南依托自贸港"离岸金融 数据跨境流动"政策优势 加速布局低空经济试验场 [1] 联盟核心任务与目标 - 重点推动无人机物流 城市空中交通(UAM) 低空文旅等场景落地 展示电力巡检无人机 医疗急救运输机等应用 [2] - 产业协同创新方面 整合产业链资源 突破eVTOL电池技术等核心技术 [2] - 应用场景拓展上 联合地方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城市" 计划在海南试点医疗物资空中运输 [2] - 标准与生态构建领域 牵头制定行业标准 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 [2] - 联盟计划未来三年推动100个标志性场景落地 孵化50家独角兽企业 [2] 海南试点具体规划 - 试点"跨海无人机物流网络" [2] - 相关合作企业飞行汽车原型预计今年量产 推动海南建立"空中交通走廊" [2] - 计划推出"低空观光环岛游" [2] - 选址规划"低空经济试验田" 打造"预防-治疗-康养"全链条生态 助力海南低空经济规模突破千亿元 [2]
挖掘真实需求成关键 机构预计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
贝壳财经· 2025-05-07 12:42
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 未来低空经济将按照先山区后平原、先农村后城镇、先运货后载人、先应急后日常的路线发展 [1] - 发展低空经济的本质是场景经济化,需挖掘真实需求形成规模效应和畅通商业模式 [1] - 赛迪顾问预计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10644.6亿元 [1] 产业资源分布 - 中国低空经济近八成产业资源聚集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1] - 东部地区聚集53.2%产业资源,广东省占20.6% [1] - 西部地区以四川和陕西为代表聚集24.8%产业资源 [1] 政策支持 - 多地政府将低空经济写入工作报告或出台扶持政策 [2] - 北京市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将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提升至1000亿元 [2] - 北京市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投资低空方向 [2] 资金与平台支持 - 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第三期提供100亿元资金,聚焦早期硬科技投资 [2] - 四季青镇已储备83万平米产业空间,可提供23万平米优质空间 [2] - 长青产业园计划引入航空航天等领域企业,预计11月具备开园条件 [2] 企业现状 - 截至2024年9月中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超5万家 [3] - 其中上市企业1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1家 [3] - 高新技术企业达3991家 [3]
周末利好!新能源,突传四大重磅!低空经济、机器人......
券商中国· 2025-03-29 10:15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与规划 - 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集团[4][5] - 国资委提出三电技术攻关方向:宽温域/高安全电池、高功率电驱系统、高压快充平台及固态电池升级[4] - 商务部202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报废更新补贴保持2万元,置换更新补贴力度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扩大至3000亿元(同比翻番)[6] - 工信部将推进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完善智能网联标准体系并开展上路试点[8][10] 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 - 中国科学院院士预测新能源汽车2035年全球年销量达3000万辆,保有量2-3亿辆[11] - 新能源相关产业未来30年将形成五个10万亿级产业,包括光伏/风电/电池(当前3.5万亿)、交通全面电动化、智慧能源及绿氢产业(2050年绿氢产值2.5-5万亿)[11] 低空经济发展动态 - 四川省计划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领军企业,成都设立5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14] - 香港启动低空经济"监管沙盒",首批38个试点项目涵盖无人机配送/救援等领域,顺丰/美团等企业获批[14] - 小鹏汽车飞行汽车项目已投入超100亿元,2025年计划追加30亿元,预计2026年建成500+飞行营地,目标占未来汽车市场销售收入的20%[12] 机器人产业进展 - 2025中关村论坛展示多场景机器人:农业采摘/应急救援/特种环境检测,涉及AI大模型与仿生技术融合[15]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于4月在北京举行,21公里赛道测试机器人复杂地形适应能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