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山西晋祠:跨越千年的古建博物馆
央视网· 2025-05-25 12:27
晋祠的历史文化价值 - 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 [1] - 最初为纪念西周晋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历经千百年建设,涵盖我国古典建筑所有样式 [3] - 拥有857年历史的献殿、鱼沼飞梁(最早十字立交桥雏形)和圣母殿构成"古建三宝" [3] 晋祠的艺术珍品 - 圣母殿前檐现存最早木雕盘龙,殿内43尊宋代彩塑中33尊侍女像写实传神,反映宋代宫廷生活 [5] - 唐碑亭内"镇馆之宝"记录唐王朝初创历史 [5] - 包含西周柏树、唐代碑刻、宋代殿堂、明代牌坊等跨越多个朝代的文物 [7]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 - 持续开展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工作 [7] - 晋祠庙会自明清延续,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 - 年均免费接待青少年超10万人次,设立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7] - 通过系列文化活动提供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 [7]
“不止秦俑——21世纪陕西考古新发现”特展亮相美国加州
新华网· 2025-05-24 06:11
宝尔博物馆此次采用诸多最新全媒体互动科技,参观者不但可以在平板电脑上亲手为兵马俑战士绘制彩 色战衣,还可以借助大型环绕屏幕直接"走入"气势磅礴的秦军战阵。宝尔博物馆还将举办一系列相关专 家讲座以及大型学术研讨会。 宝尔博物馆馆长肖恩·奥哈罗说,把中国古代文明呈现给美国观众,可以让美国人更深感悟中国悠久灿 烂的文明和文明交流的重要作用。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郭少春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历史悠久,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但两国各有所长,可 以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新华社洛杉矶5月23日电(记者高山)"不止秦俑——21世纪陕西考古新发现"特展22日晚在美国加利福 尼亚州奥兰治县宝尔博物馆开幕,中美两国各界友好人士近200人共同追溯历史长河、感受中国古代历 史文化遗产独特与恒久的魅力。 在特展现场,威武兵马俑和华丽战车展示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辉煌,独具魅力的石峁遗址文物则揭开 了4000年前"超级大城"的神秘面纱。 据宝尔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介绍,展览除展出真人大小的将军俑、射手俑和百戏俑等实物,还有上 百件套近20年来陕西考古新发现的重要文物,包括出自陕西省神木市石峁村石峁遗迹的大量珍贵文物。 石峁古城是东亚地 ...
烟台探索在博物馆里上好“大思政课”
大众日报· 2025-05-22 02:18
博物馆教育融合发展 - 烟台市启动"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活动 打造"博物馆+数字+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1] - 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策划推出近70项特色展览 教育研学 文旅七进等活动 [1] - 成立"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联盟 整合8家博物馆 8所高校 8所中小学校资源 [1][3] 馆校合作具体措施 - 阵地资源共享 联盟博物馆开放馆藏文物 数字资源及特展内容 建立"思政教育资源库" [2] - 设立"校园微型博物馆" 馆校联合策划主题展览 打造校园文化阵地 [2] - 馆校互聘专家 博物馆研究员兼任"校外思政导师" 高校教师参与博物馆研究与策展实践 [2] 课程研发与技术应用 - 针对不同教育阶段 结合海防文化 红色文化 民俗文化等开发思政课程和研学内容 [2] - 探索利用VR AR技术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提供沉浸式研学体验 [2] - 将课堂延伸至博物馆 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所 打造沉浸式 互动型思政教学新样态 [2] 烟台市博物馆发展现状 - 全市培育各级各类博物馆 纪念馆74家 五批30对中小博物馆结对帮扶 [3] - 是全省唯一拥有国有 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城市 [3] - 制定《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组建博物馆帮扶专家团队 [3]
博物馆,边界在延展(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0 22:02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年均新增200多家,免费开放率达91.46% [6] - 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3万个,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6] - 博物馆馆舍总面积达4392万多平方米,藏品数量达6741.3万件/套 [9] 博物馆功能拓展 - 秦岭博物馆是国内首座全面展示秦岭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的综合性博物馆,兼具演出、休闲功能 [7] - 上海博物馆东馆面积超11万平方米,采取免预约机制缓解客流压力 [8] - 民营博物馆兴起,如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盘古化石馆、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等 [9] 数字技术创新 - 去年全国博物馆实施科研项目3645个,国家文物局推进智慧博物馆和文物资源数据库建设 [10] - 苏州湾博物馆运用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空间和VR技术展示精品展览 [11] - 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采用弧幕投影、全息影像等技术,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利用VR让游客"走进"壁画 [11] 创意展陈方式 -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近4000件/套文物,其中3/4首次公开展出,运用数字复原技术再现商代生活 [13] - 越剧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藏有3万多件越剧文物史料,提供上妆、换装等互动体验 [13][14] - 越剧小镇与博物馆相呼应,设有古戏楼、戏迷馆等,举办越剧快闪等创意表演 [14]
馆城相融 北京朝阳全力打造“15分钟文博圈”
中国经济网· 2025-05-20 08:11
活动概述 - 北京市朝阳区以"融荣共生 城市中触手可及的博物馆"为主题,正式启动"2025年朝阳区博物馆活动季",活动时间为5月18日至10月8日 [1] - 活动季将推出百余场主题活动和20余个新展,覆盖全域商圈、社区、校园及文旅场景 [1] - 活动以"馆城融合"为主线,推出8大类、11小项系列活动,包括发放全域消费券、举办博物馆之城建设大会、评选示范项目等 [1] 活动内容 - 活动季核心为"消费场景联动+优质资源下沉",涵盖展览、文创、酒店、景区等领域的100余项专属权益 [1] - 具体活动包括蓝色港湾"北京消夏文创妙会"、合生汇文创打卡集章活动、侨福芳草地文旅融合主题活动等 [1] - 联合域内文博场所推出百余场主题活动,如中国考古博物馆的"精品文物专场讲解"、中国工艺美术馆的"非遗市集"、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光影知识乐园家庭日活动等 [2] 博物馆建设成果 - 朝阳区已建成博物馆90家,实现10万人拥有博物馆2.6座,数量和质量在北京市处于领先地位 [2] - 建成"备案博物馆—类博物馆—文博空间"三级博物馆体系,区域博物馆空间布局持续优化 [2] 未来发展规划 - 从博物馆提质、赋能、融合三个维度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优化展览供给侧改革 [3] - 加速推进文物数字化工程,包括文博建筑数字化、亮化 [3] - 深化"博物馆+"战略布局,培育馆城融合新型业态,重点发展博物馆研学、文创IP、VR博物馆等新兴产业 [3]
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 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杭州日报· 2025-05-20 02:52
杭州博物馆事业发展概况 - 杭州博物馆数量已达299家 其中国有博物馆73家 非国有博物馆31家 乡村(社区)博物馆184家 其他类博物馆11家 [2] - 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12家 数量在国内城市中位居第二 仅次于北京 [2] -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 不可移动文物11134处 历史建筑1686处 已初步形成博物馆之城格局 [2] 博物馆建设政策与规划 - 200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 掀起"博物馆热" [3] - 2021年发布《杭州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 [3] - 2024年启动编制《杭州市"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2025—2030)》 [3] 数字化与文化惠民成果 - 打造"杭城迹忆"数字化平台 实现足不出户领略历史文化 [3] - 新建10个国有博物馆 孵化培育百个乡村(社区)博物馆 [3] - 全市博物馆每年服务观众千万人次以上 [3] 主题活动与公众参与 - 2019-2024年连续举办"红色记忆""让文物活起来""宋韵迹忆"等主题文博活动 [4] - "让文物活起来"全媒体传播项目获2021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奖 [4] - 2024年将推出讲解员技能竞赛 文物主题篆刻大赛 文博推荐官发展计划等活动 [5] 科技赋能博物馆发展 - 建设智慧博物馆与智慧城市融合 开发数字地图和集中预约系统 [6] - 展览设置可交互声光电墙面 AI数字人"苏东坡"等科技展示手段 [6] - "杭城迹忆"平台可定制文化出行路线 参与线上互动打卡 [7]
安徽省“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召开
央视网· 2025-05-20 02:37
研讨会背景与主题 -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 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1] - 安徽省举办学术研讨会 探索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发展路径 推动文博事业可持续发展 [1] - 研讨会于2025年5月16日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1] 主办与参会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和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3] - 承办单位包括马鞍山市委宣传部 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含山县人民政府 [3] - 协办单位包括含山县委宣传部 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 含山县文旅体局 [3] - 参会嘉宾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 省直博物馆 地市博物馆 马鞍山市县博物馆 [3] 专家主题报告内容 - 吴健馆长报告《中国特色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路径和建设方向》 涵盖核心概念 发展趋势 科技赋能 文旅融合 服务展示升级等维度 [4] - 万琳院长报告《精品临展助力考古遗址博物馆未来高质量发展》 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实践为例 探讨展览创新路径 [4] - 青年学者专题讨论涉及博物馆展览策划 社交活动 文物保护等议题 [4] 研讨会成果与意义 - 通过多元视角探讨 为博物馆行业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 探索新方向 [5] - 有助于推动博物馆事业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焕发活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 [5] - 助力博物馆更好服务社会 传承文明 启迪未来 [5]
全国首个南海文化主题邮局开业 打造海南特色文旅融合新典范
海南日报· 2025-05-20 01:00
文旅融合创新 - 全国首个南海文化主题邮局在琼海潭门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内正式揭牌开业,旨在打造海南特色文旅融合新典范 [1] - 主题邮局首发近50款文创产品,包括深蓝宝藏青花系列和珐华系列邮品,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 [1] - 集戳本和明信片等产品设计融入文物元素,增强游客互动体验并促进海洋文化传播 [1] 合作与活动规划 - 中国邮政集团海南省分公司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签署主题邮局运营合作协议 [1] - 未来将推出"南海文化研学之旅"、"小小邮差体验日"等系列主题活动 [1] - 主题邮局通过集藏文化产品赋能,发挥"以邮彰文、以邮促旅、以邮惠民"的作用 [1] 文化元素融合 - 珐华孔雀蓝莲纹带盖梅瓶特色邮筒即将亮相,融合传统文化与书信功能 [2] - 邮筒设计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独特纽带,推动城市文旅融合 [2] 行业创新示范 - 南海文化主题邮局是"博物馆+邮政"品牌资源跨界融合的成果 [2] - 项目为邮政文化赛道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机衔接的创新示范 [2] - 既拓展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也为海南自贸港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2]
2025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活动启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9 07:53
活动概况 - 2025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活动在团一大广场启动,广州40家文博单位集体亮相[1] - 活动包含AI问答互动、AI文化创意设计、沉浸式戏剧表演、文艺演出及圆桌主题交流等环节[1] - 活动聚焦博物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文化包容、社会服务与可持续发展回应数字化、全球化与多元化需求[1] 文博行业创新 - 博物馆运用智能导览、实时交互、VR虚拟现实、3D建模等技术重构公众与历史的互动方式[1] - 通过"内容+平台"产业优势,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活化千年文明印记[1] - 广州打破行业边界,将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混合展示以促进融合发展[1] 主题区域展示 - 科技赋能区展出"博物馆虚拟仿真课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AI问答实现古今对话[2] - 有爱无碍区为残障人士提供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文化体验[2] - 无界共创区邀请观众体验AI文创设计,扮演"数字匠人"角色[2] - 多元服务区展示文博单位及科技企业的服务与文创产品[2] 行业交流活动 - 举办"博物馆:与时代同行"分享交流会,探讨AI虚实融合、多元服务及青年力量等话题[2] - 文博、高校、科技企业代表共同探索博物馆与公众、城市、科技的深度链接[2]
晶采观察丨持续升温!解锁“文博热”破圈密码
央广网· 2025-05-19 07:37
博物馆行业发展趋势 - 博物馆从单纯的文化守护者转变为反映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与消费新动能提升紧密相连 [1] - 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3万个、教育活动51.1万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较上年增加213家,免费开放率达91.46% [2] 博物馆创新实践 -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如"朝珠耳机"和故宫口红成功出圈,将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 [1] - 甘肃省博物馆"绿马"系列文创产品以可爱形象和实用功能获得消费者青睐 [1] - 多地博物馆推出夜游、特展等项目,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发展 [1] 博物馆文旅融合 - 上海、苏州等地博物馆引入咖啡馆等业态,形成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1] - 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1] - "五一"假期超6000万人次参观博物馆,显示博物馆已成为假日热门消费场景 [3] 博物馆受众变化 - 青年群体成为博物馆参观主力,其文化诉求推动博物馆创新发展 [3] - 2024年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覆盖密度显著提升 [2] - 国际博物馆日将"青年力量"列为子主题,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