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两件法规8月1日同步施行:激活“青创族”创新动能,保障“银发族”安享晚年
长江日报· 2025-06-25 10:01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 - 条例将于2024年8月1日施行 旨在激发创新动能 系统性破解养老难题 [1] - 立法历时两年 经过公开征求意见 调研座谈 实地考察等民主立法程序 [2] - 条例共八章五十七条 涵盖规划建设 创新主体 人才机制 产业创新 科技金融等重点方面 [2] - 明确以东湖科学城 武汉新城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等为重大平台建设主阵地 [2] - 鼓励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联合实验室 技术创新联盟 [2] - 特别强调向科学家赋权赋能 支持青年创新人才发展 [3] - 鼓励通过顾问指导 挂职兼职 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创新人才 [3] - 支持开发科技型企业专属金融产品 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3] - 建立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 营造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的环境 [3] - 人才专项资金和住房 医疗 子女入学等便利服务政策直击企业引才痛点 [4] 养老服务条例 - 截至2024年底 武汉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30.43万人 老龄化率24.08% [5] - 条例共十一章八十二条 涵盖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医养结合等领域 [6] - 每个区至少配置一家政府投资兴办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 [6] - 每个街道 乡镇至少配置一家具备机构照护 日间照料等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6] - 鼓励物业服务企业 家政企业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送餐 上门照护等服务 [6] - 保留人工咨询 现金支付等传统服务方式以适应老年人习惯 [6] - 每年重阳节当月确定为敬老月 建立失信惩戒和举报投诉制度 [6] - 对养老护理员优待和医务人员激励的规定有望破解行业人才瓶颈 [6] - 社区食堂 适老化改造等具体措施提升老年群体对便利服务的期待 [7] 实施保障 - 市科技创新局 民政局将制定贯彻实施方案 开展评估和执法检查 [8]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三大联盟在杭成立
每日商报· 2025-06-24 22:21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成立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大会在杭州召开,现场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企业出海服务联盟和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2]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汇聚九城市近百家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重大科创平台,旨在打破地域与体制壁垒,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与共享流通,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产业化应用 [2] - 联盟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从创新策源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3] 联盟目标与作用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将成为政府联系重大科创平台的桥梁和纽带,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 - 企业出海服务联盟和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将助力九城市企业高质量"出海"、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 [3] - 三大联盟将通过整合跨区域科研力量、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激活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与集聚 [3]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现状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接着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正在加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协同创新生态圈 [4] - 大会同步发布九城市64项科技创新重大成果,涉及高端装备、绿色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物联等领域,其中杭州贡献17项,占比26% [4] - 杭州拥有全省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70%的省实验室和60%的国家科技进步奖,R&D强度达3.92%,居全国第六位 [4] 杭州科技创新规划 - 杭州将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三个目标,继续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5] - 杭州将发挥轮值城市积极作用,服务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 [6]
亦庄首推科创类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
搜狐财经· 2025-06-24 20:2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北京经开区推出全市首个针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对三类不良贷款项目本金余额给予50%的风险补偿,以鼓励银行敢贷、愿贷 [1] - 2023年12月已推出首个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政策,设立总规模1亿元风险补偿资金,对三类不良贷款项目本金余额给予30%或40%的风险补偿 [1] - 政策执行一年多来,18家合作银行备案项目规模超20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55.28%,专精特新小型企业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备案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1] 政策升级与调整 - 新《实施方案》将支持企业调整为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扩大政策惠及范围,贷款规模上限由1000万元提高至3000万元 [2] - 针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的三类贷款项目,补偿比例由30%或40%提高至50% [2] - 引入银担分险业务下的风险补偿模式,经开区补偿银行自担的20%风险,实现政府资金兜底 [2] 贷款规模与监管要求 - 银行机构对单个企业的贷款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企业未结清本外币贷款余额不超过5000万元 [3] - 要求放款前或放款后10个工作日内提交《征信报告》,避免大额贷款拆分投放 [3]
北京经开区推出全市首个科创类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
搜狐财经· 2025-06-24 09:52
政策核心内容 - 北京经开区推出首个针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补偿政策 最高贷款额度达3000万元 风险补偿比例提高至50% [1] - 政策名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银行合作开展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施方案》 具有支持范围精准 补偿力度加大 引入银担分险业务 总负债控制有效等特点 [3] - 政策将支持企业调整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贷款规模上限由1000万元提高至3000万元 [3] 政策支持范围 - 针对经开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合作银行备案的信用贷款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项目 [3] - 补偿比例由不良贷款本金余额的30% 40%提高至50% [3] 银担分险机制 - 引入银担分险业务下的风险补偿模式 实现风险责任政府资金兜底 [4] - 对银担分险业务发放的多种贷款项目 由经开区补偿原本由银行自担的20% [4] 政策实施效果 - 2023年12月推出的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政策 设立总规模1亿元"风险补偿资金" [4] - 政策执行一年多以来 18家合作银行备案项目规模超20亿元 较2023年同期增长55.28% [4] - 专精特新小型企业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企业备案规模同比均保持大幅增长 [4]
推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集群式改革
新华日报· 2025-06-24 06:40
苏南自创区发展现状与挑战 - 苏南自创区2014年获批建设以来对江苏创新经济贡献显著,但在原始创新策源力方面较弱,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较少,引领国际科技前沿的标志性成果不多 [1]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约5.8%,低于北京(约6.8%)和深圳(约6.5%)[1] - 高新技术企业集聚1.47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9万亿元,其中苏州工业园区高企不足3000家、产值6900亿元,而深圳高新区高企约7000家、产值1.6万亿元,差距明显 [1] 创新体系改革方向 - 推动政产学联动,建立专业论文与成果转化并行的科研评价体系,实施全球科创"探路者"计划吸引科学家落地攻关 [2] - 鼓励企业自主选择科创方向,组织市场驱动的高技术合作计划,政府按产值、就业、财税及技术进步贡献度分类支持优势产业和未来关键产业 [2] - 实体化运作工作小组统筹基础研究至成果转化全链条,编制工业技术路线图和产业链地图实行清单式管理 [3] - 统筹建设算力、芯片、药物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AI赋能、智能制造等能力平台 [3] 资金支持机制创新 - 设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产业政策基金和区域性结构基金,对资本设置长周期回报考核标准引导投向硬科技领域 [4] - 产业政策基金用于新赛道、关键技术平台建设补贴,市场化运作共同投资基金并完善财税分享机制 [4] 营商环境优化策略 - 利用AI和IT工具提升政府一体化营商服务效率,降低运作成本 [5] - 建立园区协同竞争机制,强园区集聚先进项目,弱园区以低成本吸引资本和产业,促进错位发展和人才流动 [5]
粤港澳媒体湾区行联合采访活动在港启动
新华网· 2025-06-24 00:23
粤港澳媒体湾区行活动 - 粤港澳媒体湾区行第四场联合采访活动在香港启动 参与媒体包括内地及港澳30余家媒体的50余名媒体人士 [1] - 活动由中国记协联合香港新闻联 澳门记协 广东省记协共同组织 时间跨度为23日至28日 地点覆盖香港和澳门 [1] - 活动旨在讲述"一国两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故事 [1] 香港特区政府表态 - 香港特区政府署理财政司司长黄伟纶会见传媒 强调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桥梁作用 [1] - 黄伟纶表示香港虽取得一定成绩 但未来仍会继续努力 [1] 港交所活动 - 港交所举办"金锣巡礼"活动庆祝成立25周年 金锣首次在室外展示 [1] - 采访团成员登上"金锣巡游号"巡游车打卡留念 [1] 采访团行程安排 - 采访团将探访港澳科创企业 能源集团 文旅地标等地 包括中电集团启德总部 太古集团 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展示馆 [2] - 采访团将与香港特区政府 澳门特区政府多位司局长交流 了解港澳最新经济 金融与贸易发展情况 [2] - 采访团将访问香港科学园 澳门青年发展服务中心 聚焦创科动能和青年发展话题 [2] - 采访团将了解第十五届全运会筹备进展 该赛事由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 [2] 活动背景 - 中国记协联合广东省记协 香港新闻联和澳门记协已成功举办三场联合采访活动 时间分别为2024年6月 12月和2025年4月 [2] - 本场活动是该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 将完成大湾区"9+2"城市全覆盖走访 [2]
共探上市公司创新生态:全球上市公司30人智库论坛在京举行
第一财经· 2025-06-23 14:37
全球科技创新格局 - 中国上市公司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2023年研发投入占全国比重达55%,美国前250家上市公司贡献全国63.6%研发总额 [2] -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重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双重核心动力 [3] - 资本市场改革推动资本与技术协同发展,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带动全要素改革,形成科技投资高潮 [1][6] 上市公司创新生态 - 风险投资与耐心资本通过"投贷联动"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领域,提供全周期支持并参与企业管理 [2] - 系统性创新需技术、管理、制度、战略、组织多要素协同,构建内部护城河抵抗复杂性竞争 [6] - 创新生态系统依赖企业、资本、政府、科研、供应链、媒体等多方协同,形成相互推进的依存关系 [1][6] 产业链与全球化趋势 - 全球产业链从"水平分工"转向"垂直整合"和"产业集群化",中国凭借完备产业体系有望打造全球集群 [5] - 中美或成未来全球产业链双链主,"一带一路"和货币互换机制将推动更公平的价值链分配 [5] - 新型技术壁垒和数字关税割裂全球市场信任基础,前沿技术如AI、量子计算重塑产业链控制权 [3] 公司治理与ESG发展 - ESG中的治理(G)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关键,需通过碳排放交易权等机制将外部性转化为可交易成本 [4] - AI技术改变治理模式,特斯拉等企业创始人长期担任CEO体现创新,但需防范恶性竞争和信息不对称 [4] - 面向2035的上市公司需构建全球标准治理体系,结合AI驱动创新,平衡企业价值与社会责任 [4] 资本市场功能 - 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枢纽,通过科创板等改革提升"含科量",培育具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2] - 并购重组改革以新质生产力为重点,为科技企业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2]
陈茂波:香港经济始终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创科发展成重要引擎
智通财经网· 2025-06-22 23:39
香港经济表现 -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连续九个季度保持增长 突破3万亿港元 [1] - 今年以来平均每日成交额增加至超过2400亿港元 [1] - IPO集资额暂列全球第一 [1] - 新经济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已升至约370家 占上市公司数目约14% 市值占比超过27% 交投额占比超过30% [1] 金融中心发展 - 截至今年三月底 注册基金数目达976个 同比录得超过44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 增长285% [2] - 预计两三年内 香港将成为世界第一的跨境资产管理中心 [2] - 去年长期业务新造保单数目达108万张 保费接近2200亿港元 较2022年分别增长超过40%及70% [2] - 截至今年4月 香港银行存款总额超过18万亿港元 较2022年6月底增加了约19% [2] 创科发展 - 香港本地研发总开支在2023年接近330亿港元 同比上升10% [2] - 初创企业数目去年底增至约4700家的新高 [2] - 科学园和数码港合共培育和支持了22家上市公司和20家独角兽企业 旗下初创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超过700个 [2] 优质企业与人才引进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自2022年底成立以来 共吸引超过80家从事前沿科技的企业落户 预计在首数年合共投资超过500亿港元 创造逾2万个职位 [3] - 由2022年7月至今 投资推广署共吸引和协助了近1400家海内外公司到港或扩大业务 预计可带来逾千亿港元投资和近20000个职位 [3] 对外合作与宣传 - 将带领约30人的初创企业代表团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 向国际投资人和创科领袖介绍香港在创新科技研发及应用的实例 [3]
不攻自破的“香港玩完论”
经济日报· 2025-06-21 22:56
香港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筹资额占全球总筹资额的24%,港交所以140亿美元募资规模登顶全球 [1] - 香港全球竞争力上升两位,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三位 [1] - 香港共9家大学上榜《QS世界大学排名2026》,成为全球拥有顶尖大学最密集的地区 [1] 香港经济基本面 - 中国经济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产业完备度优势、庞大消费人群优势 [2] - 中国经济在人才、创新、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优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 [2] - 香港背靠祖国、联系世界的独特优势没有变,超级联系人角色更加凸显 [2] 香港金融与贸易发展 - 香港出台《稳定币条例》,成为全球首个为法定货币挂钩稳定币建立专门监管制度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2] - 香港首次建设大宗商品金属仓储措施,加入伦敦金属交易所全球仓储网络 [2] - 香港发展创科产业,建设中外文艺交流中心和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2] 香港营商环境与社会发展 - 香港国安法实施5周年以来,施政效率、营商环境、社会秩序、民生福祉等指标持续改善 [3] - 香港对加快发展的视野宽广度、时间紧迫感、责任担当感显著增强 [3] - 国际调解院总部落户香港,使其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枢纽 [2]
央地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广州举行加强央地合作 紧密协同港澳 携手推动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黄坤明阴和俊讲话 王伟中主持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1 01:36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 - 央地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于6月20日在广州举行 省委书记黄坤明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等领导出席 [1] -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重大平台 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1] - 建设该中心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服务"一国两制"大局 支撑广东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1] 重点任务部署 -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2] -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夯实科技创新硬实力 促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2] - 深化科技金融融合 培养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优化科技体制改革 [2] - 发挥"一国两制"优势 建设横琴 前海 南沙 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 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 [2] 实施保障机制 - 广东省将履行主体责任 省直部门加强央地协同 珠三角各市落实建设任务 [3] - 深化与港澳特区政府合作 推动三地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3] - 科技部将强化支持服务 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 [3] 工作进展通报 - 粤港澳三地通报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及下一步计划 [4] - 会议明确了2025年重点任务 中央部委介绍了支持措施和工作安排 [4] - 中央和地方多个部门 港澳特别行政区领导 科研机构及高校负责人等参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