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

搜索文档
阿里入局、“百镜”开打! 哪家能成为你的“第二双眼”? | WAIC 观察
新浪科技· 2025-07-27 03:22
行业趋势 - 智能眼镜行业从"小而美"企业主导转向大厂积极参与,阿里、字节跳动、360等公司近期将有产品落地[3] - 厂商竞争焦点转向产品交互功能与实用性,而非单纯硬件创新[3] - 产品轻量化成为行业新趋势,多家企业将重量作为核心卖点(如Rokid 49g、小米40g、李未可27.6g、Halliday 28.5g)[17][19] 阿里巴巴产品动态 - 阿里首款AI眼镜"哇哦Quark Glasses"沿用传统外观设计,但整合通义千问大模型及夸克AI能力,支持导航、支付、比价等场景[3][5] - 产品定位为"人类第二感官",通过硬件重构解决AI弱、续航短、佩戴差三大痛点,计划10月上市[5][7] - 公司将与全球眼镜品牌合作推动C2M定制,并探索教育、健康等场景应用[7] Rokid产品表现 - Rokid Glasses集成多个AI大模型,具备实时翻译、物体识别等功能,CEO演示时翻译延迟极低[9] - 产品预订量达25万台(含线下10万订单),首批四五千台已交付[11] XREAL产品特点 - XREAL One采用内置屏幕设计,提供类似影院的沉浸式视野,支持近视插片调整[13][15] - 产品定位明确聚焦观影与游戏场景,与Rokid功能多样化形成差异化[15][17] 应用场景展望 - 智能眼镜未来可能覆盖骑行导航(高德)、商品比价(淘宝)、商旅提醒(飞猪)、无感支付(支付宝)等生活场景[21][22]
阿里将推出首款自研AI眼镜,“百镜大战”再添巨头
第一财经· 2025-07-26 12:44
AI眼镜行业竞争态势 - 阿里推出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预计年内发布,加入小米、华为、联想、Google与XREAL等厂商的竞争行列 [1] - 夸克AI眼镜展示导航、AI相机功能,镜片外框呈方圆状,但价格和实际体验效果尚未公布 [1] - 阿里将AI眼镜纳入AI To C整体战略,整合天猫精灵团队与夸克产品团队,由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CEO吴嘉统筹 [1] 夸克AI眼镜产品特点 - 采用高通ar1旗舰设计芯片加低功耗协处理器双芯设计 [2] - 与阿里生态高度融合,支持高德近眼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场景 [2] - 突破AI眼镜生态困境,实现骑行、步行场景下的导航指引 [2] AI眼镜应用场景拓展 - 支付宝联合Rokid、小米、雷鸟等展示智能眼镜支付技术,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支付 [3] - 支付宝设计声纹多因子核身方案,包括声纹伪造检测、眼镜佩戴检测、多端协同检测等安全措施 [3] - AI眼镜被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 [3] 行业发展趋势 - 多家科技公司加快对智能终端的投入,为AI时代提前"占位" [3] - 技术方案创新和用户心智普及仍是长期课题 [3] - AI眼镜可能催生个人数据量急剧爆发 [3]
方寸之间,智见未来——AI智能眼镜的趋势与展望
2025-07-25 00:5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AI智能眼镜、视光学及太阳镜、VR/AR、移动互联网、手机、运动相机、数码、汽车、传统光学等行业 - **公司**:Meta、谷歌、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小米、三星、vivo、OPPO、华为荣耀、雷鸟荧幕、ISR360、大疆、韶音、漫步者、博士、雅世、陆逊迪卡、易文、亚马逊、林德伯格、明月等 [10][11][12][19][20][27][2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规模与前景** - 智能眼镜市场预计2025年达500万台销量,2026年可能翻倍增长,2035年智能化渗透率或达70%,市场规模可能达14亿台,硬件市场规模将达6000亿美元,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美元 [1][2][9] - 全球视光学及太阳镜市场未来三到五年需求量达20亿副,智能化改造将形成10亿级市场空间 [1][9] - 电子变色眼镜若成本100元普及至10亿用户,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别 [18] 2. **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 - 智能眼镜是AI最好载体,在人机交互上有独特优势,能实现“看你所看、听你所听、想你所想”,成为贴身或虚拟助手 [3] - 未来有望覆盖教育、科普、健康管理、生活、工业等广泛场景,随着AI大模型发展会诞生更多新场景 [6] 3. **产品形态与功能集成** - 主要分为音频、拍摄、AR眼镜三种形态,产业链投资重点在拍摄眼镜,因其量产性、成本和功能实现有优势 [1][5] - 功能集成创新显著,可替代TWS耳机、运动相机,监测心率等,具备电子书阅读等功能,未来有望轻办公 [1][7][8] 4. **企业参与情况** - 移动互联网、手机、VR/AR等多行业巨头参与,部分已发布产品或立项调研 [10][11] - 运动相机、数码、汽车、传统光学等企业也积极布局 [12] 5. **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 - 发展呈逐步复杂化和多样化,2026年起带显示功能眼镜将量产商业化,推动光波导和Micro LED技术需求增加 [19] - 电子变色是重要发展方向,小米相关产品脱销,技术能提高使用场景覆盖度和安全性 [16][17] - 光波导技术目前集中在表面浮雕光栅,碳化硅是未来核心基材之一,成本预计大幅下降 [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智能眼镜定价与成本**:小米智能眼镜定价1999元合理,采用优质芯片和存储材料,预计2026或2027年高性能低价产品出现;电子变色智能墨镜售价2699 - 2999元,电致变墨片成本至少10 - 15美金 [3][15][16] 2. **碳化硅基材优势与挑战**:碳化硅高折射率提升显示效果和光波调制精度,但硬且脆加工难,需镀膜处理,刻蚀方式有望成未来五年发展路径,应用于AR领域良率达90%以上可降成本 [24] 3. **生产环节与潜在机会**:生产涉及计算、光学、感知交互模块组装等环节,上游设备制造领域如AA设备、光学标定和检测设备有新机会 [25] 4. **与传统产品差异及转型挑战机遇**:交付过程与传统消费电子产品不同,需针对特定需求优化;传统眼镜行业智能化转型面临定制化等挑战,机遇是提高行业集中度,推动产业链发展 [26][27]
对话XREAL徐驰:当雷军投入七八成精力做AI眼镜,百镜大战才真正到来
钛媒体APP· 2025-07-24 09:27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中国AI眼镜行业已进入"百镜大战"阶段,小米AI眼镜的发布推动行业热度,但产品退货率较高[1] - 行业当前处于早期阶段,AI眼镜体验相当于"5岁小孩的智商",尚未达到千万级市场规模[1] - XR产业在苹果、Meta、谷歌、小米等巨头带领下迎来发展机遇,区别于元宇宙时期的虚假繁荣[6] 产品与技术发展 - XREAL发布新品One Pro,售价4299元,配备XREAL Eye摄像头实现6DoF空间锚定,采用X Prism光学引擎技术达到57度视场角[4] - 公司目标是通过轻量化眼镜实现80%头盔体验,仅需20%成本(包括重量和价格)[6] - 当前产业链成熟度不足,产品体验仍需打磨,预计2027-2028年可能出现成熟的AI Agent技术[3] 市场策略与生态建设 - XREAL暂不进入AI眼镜市场,专注AR产品,目标销量达到百万至千万级别[3][4] - 公司承认缺乏生态号召力,选择依附现有生态(如谷歌)而非自建生态[6] - 行业需要长期主义,现阶段重点是在下半场来临前存活,而非通过营销快速扩张[7] 行业未来展望 - 行业领袖亲自投入(如雷军将70%-80%时间投入眼镜业务)将是"百镜大战"真正开始的信号[3] - 水下战争(技术积累)比表面竞争更重要,未来2-3年可能出现替代手机的产品[3] - 过去十年仅高通在XR领域实现盈利,行业仍需依靠产品体验而非资本扩张[7]
阿里巴巴,即将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7-23 07:56
阿里巴巴AI眼镜发布 - 阿里巴巴将于本周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加入"百镜大战"[2] - 产品分为两个版本:不带显示的AI智能眼镜和带显示的AI+AR智能眼镜,后者优先级更高[3] - 硬件采用双芯片架构,搭载高通骁龙AR1和恒玄BES2800芯片[3] - 产品功能包括语音助手、音乐播放、电话通话、实时翻译、会议纪要,并整合阿里巴巴生态内的地图、支付、购物等功能[3] - 影像系统采用索尼IMX681图像传感器,1200万像素[4] - 产品由天猫精灵硬件团队和夸克AI研发团队协同完成,是阿里AI to C战略的延展[4] 国内AI眼镜行业动态 - 国内多家科技大厂正在大力推进AI眼镜研发,布局AI眼镜赛道[5] - 2024年11月小度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6] - 小米于2024年6月26日发布首款AI眼镜,售价1999元起,对标Meta的Ray-Ban[6] - 小米AI眼镜使用高通AR1处理器,配备1200万像素IMX681传感器[6] - 字节跳动的AI眼镜也规划已久[7] - 行业预计下半年AI眼镜赛道将进入产品发布与量产密集期,市场或快速扩容[8]
沙利文2025中国AI智能眼镜行业白皮书
2025-07-19 14:57
纪要涉及的行业 中国AI智能眼镜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 观点:AI智能眼镜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大,呈现几何级爆发式增长[5][11][37][39] - 论据:2023 - 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分别为24万副和152万副,预计2026年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副,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伴随玩家入局和消费者认知提升,应用渗透率将提高[39] 2. **行业处于规模化爆发前夜** - 观点:AI智能眼镜行业正处于规模化爆发前夜[6][68][96][99] - 论据:软硬件技术创新落地,供需协同共振积极效应加强;交互体验不足、隐私与伦理争议、算力续航重量矛盾等消极痛点逐步弱化 3. **厂商商业化路径转变** - 观点:中国AI智能眼镜厂商商业化路径从“硬件为王”向“生态制胜”转变[7][107] - 论据:不同类别厂商竞争优势和商业模式有差异,AI眼镜创企聚焦技术创新/垂直场景深耕,互联网和手机大厂聚焦生态场景整合,跨界企业聚焦主业优势/行业痛点解决方案;厂商从技术追随者转向场景定义者,构建“硬件 - 软件 - 服务”生态闭环 4. **未来产品形态演变** - 观点:未来AI智能眼镜将向AI + AR眼镜形态演变[9][18] - 论据:AI + AR眼镜是AI音频眼镜和AI拍摄眼镜进阶版本,集成AR光学显示技术,交互方式更多元,符合智能化变革趋势 5. **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 - 观点:AI智能眼镜智能化水平将趋于持续提高[10] - 论据:目前处于L2智能辅助级阶段,未来随技术整合和智能化程度提高,将向L3智能助理级、L4智能协同阶段、L5超智能体级进化 6.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观点:技术、需求、国产化驱动AI智能眼镜行业增长[12] - 论据:光显技术进步提升产品功能体验;消费群体覆盖广,需求规模大;核心部件及整机国产化提速,国产品牌性价比高 7. **有望复刻TWS发展轨迹** - 观点:AI智能眼镜有望复刻TWS发展轨迹迎来爆发式增长[67][78] - 论据:功能和初期发展趋势与TWS趋同,预计2035年出货量从百万级增长至近亿级 8. **行业竞争格局** - 观点:AI智能眼镜行业竞争趋于激烈,不同类别厂商竞争优势存在差异和互补[69] - 论据:海外以Meta与Ray - Ban为主,中国国产品牌崛起;AI眼镜创企竞争优势在产品开发,互联网和手机大厂在生态协同,跨界企业在跨界创新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AI智能眼镜分级理论**:按照智能化程度高低,AI智能眼镜可划分为L1 - L5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处于L2智能辅助级阶段,预计2027年进入L4智能协同阶段[26] 2. **产业链图谱**:上游为零部件供应环节,中游为产品设计与生产环节,下游为产品销售与应用环节[27] 3. **行业政策**:中国信通院开展专项测试提供评价指标;国家发布提振消费政策,降低消费者购买门槛[31][34] 4. **市场驱动因素** - 光学方案:主要搭载BirdBath和光波导方案,光波导方案综合性能优但量产难,有望成主流[41][45] - 显示方案:主要搭载Micro OLED和Micro LED方案,能满足高质量显示需求,拓展应用领域[46][50] - 消费群体:覆盖视力正常和近视/远视群体,新用户需求创造、产品替换、刚需升级需求大[51][53] - 国产化:中国厂商在硬件技术和核心软硬件国产化进展快,降低成本,提升体验[55][60] - 性价比:国产AI智能眼镜对标海外爆品,在摄像和续航方面有优势且价格低[64][66] 5. **行业痛点及解决措施**:面临交互体验不足、隐私与伦理争议、算力续航重量矛盾等痛点,可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建设、隐私保护等解决[90][94] 6. **不同类别厂商案例** - AI眼镜创企:雷鸟创新注重软硬件创新,Rokid采取B端和C端布局,直视科技聚焦医疗场景[105] - 互联网和手机大厂:华为接入智慧生态,小米是人车家生态关键终端[106] - 跨界企业:闪极科技主打续航和AI记忆系统,中国移动打造服务管理平台[106]
“中外合璧”强链条(走进链博会)
人民日报· 2025-07-17 21:44
供应链创新与环保解决方案 - 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旗下浆纸业集团与德国巴斯夫、中国都佰城合作研发"零塑"水性阻隔食品包装纸,具备无塑、可回收、可降解、可堆肥等环保特性,同时保持防水、防油、可热封、可微波加热等性能 [1] - 该创新产品可为咖啡、茶饮、外卖餐饮具等行业提供绿色环保包装解决方案,响应产业绿色转型要求 [1] - 浆纸业集团强调从治理结构、产业布局到社会责任实践全面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1] 智能穿戴与虚拟现实技术 - 智能穿戴设备企业PICO推出搭载高通空间计算芯片的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可实现深度互动体验,包括历史场景模拟和动作捕捉 [2] - 高通展示多款与中国企业小米、雷鸟、影目合作研发的终端产品 [2] - 高通计划在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物联网等领域深化跨行业产业链协同,加强与中国伙伴合作 [2] 汽车技术本土化与智能出行 - 博世连续三年参展链博会,重点展示能源动力、运动智控及驾驶辅助等领域的本土化成果 [3] - 博世与中国地平线公司合作开发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项目,获得多家全球和中国车企青睐 [3] - 博世坚持"根植本土、服务本土"战略,强化在华研发与制造能力,构建智能出行供应生态 [3] 跨国企业在华发展与合作 - 美国康宁公司在中国建立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全价值链体系 [3] - 日本住友电工与中国苏科环保共建中日环境技术产业中心平台 [3] - 德国瓦克公司将张家港基地扩建为全球最大有机硅工厂之一 [3] - 跨国企业通过打破壁垒、深度融合实现协同创新,把握全球产业链变革机遇 [3]
影目CEO杨龙昇:小米入局AI眼镜是好事,大家销量翻了两三倍
36氪· 2025-07-17 00:03
行业趋势 - AI眼镜行业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冷清状态转变为资本和厂商竞相涌入的热门赛道 [1] - 行业热度由OpenAI、Deepseek等AI大模型热潮带动,叠加Meta与Ray-Ban合作产品2024年销量突破200万台的示范效应 [3][13] - 2025年智能眼镜大盘流量增长10倍,各厂商销量预计提升2-3倍,中国市场全年出货量预计达60-70万台(同比增长250%-300%)[5][22] 竞争格局 - 行业形成三类玩家:互联网大厂(小米、百度)、转型的AR四小龙(影目、Xreal、Rokid、雷鸟)、新入局者(闪极、华强北厂商)[7] - 小米入局带动行业销量增长,其首款产品预计年出货30-40万台,影目预计以15万台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二 [22] - 当前竞争尚未进入份额争夺阶段,创业公司仍有2-3年窗口期建立品牌壁垒 [17][18] 产品与技术 - 产品形态分化:小米采用"眼镜形态摄像头"方案(BOM成本约1200元),影目等厂商主打带显示功能的一体式AR眼镜(BOM成本1700-1800元)[12] - 关键技术突破方向包括:轻量化设计(接近普通眼镜)、光学显示(双目全彩/FOV优化)、AI系统层整合(减少调用层级)、6Dof空间计算能力 [8][25][26] - 影目实现光波导量产技术,良率提升15%,国产化率达80%,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30% [20][21][26] 资本动态 - 融资环境显著改善:从2024年仅国资关注转变为2025年产业战投/市场化基金密集入场,影目B2轮融资1.5亿元(B轮总额近3亿元),交割周期仅2个月 [1][14] - 资本关注三大核心问题:行业前景判断、小米入局影响、创业公司竞争策略 [5][16] - 头部聚集效应显现,资金集中流向行业前两名企业 [18] 商业化路径 - 短期聚焦工具型场景:实时翻译(时延优化至0.3秒)、会议助手、生活服务(一键点餐等)[24][30] - 长期看好娱乐社交场景:游戏和社交应用被视为终局形态,影目设立5000万基金培育AI Agent生态 [28][31][32] - 渠道建设加速:影目与亚洲眼镜合作开设线下品牌店,探索新零售模式 [20] 供应链与成本 - 核心成本构成:芯片(高通AR1芯片44美元)、显示模组、传感器(占BOM成本60-70%)[12] - 供应链优化方向:国产替代(目标90%以上国产化率)、光波导产线建设(影目投入4500万元)、双芯片方案解决功耗问题 [24][26][29] - 华强北低端方案难以满足技术要求,行业需重投入解决麦克风定向传音等200+细节问题 [23][24] 用户定位 - 影目聚焦一二线城市新中产人群,通过个性化设计与大厂形成错位竞争 [19] - 产品体验阈值:需实现全天佩戴(>8小时续航)、无眩晕显示效果、自然语义交互三大基础体验 [8][25]
雷鸟X3 Pro AR智能眼镜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蕾鸟创新 - 行业:智能AI引擎端产品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产品系列及特点** - 蕾鸟过去主要产品聚焦AI眼镜,有围绕BirdBox(BB)技术和颜色光波导技术的两条产品线,对应分体式AF系和一体式X系列 [1] - R系列在R3基础上推出性能更优、定价亲民的R3s和R3s Pro系列;V系列本次推出针对窄点用户的V3及新配色;B系列推出针对家庭用户的B340新款式 [2][3] - Air系列受BV技术路径影响,市场产品局限于立式观影和游戏体验,目前不是12亿以下AIG内定产品 [2] - X系列的X3 Pro运用诸多行业首次技术,性能升级且重量下降36%至76克,但定价8999元,主要定位为公司和行业数据标杆的先锋试验型产品 [5][6] - Air 3和Air 3s产品更关注室内观影的成品式体验 [6] - **产品升级与体验优化**:公司针对市场关注的实际体验问题,对产品进行三次大规模升级更新以优化体验 [3] - **行业产品趋势判断**:未来国内能实现百万级销售量的大产品大概率是像NEO V3、MapleMeta这样更轻量化、续航更强的产品 [3] - **产品商业化考量**:X系列单色光波导产品虽体验和性能强,但重量、单价和散热不占优势,在行业驱动力低的情况下,推出完全版Pro产品确保技术和产品领先 [4][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V系列因距上次产品发布不到半年,本次未进行全面升级 [2]
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行业政策、产业链、出货量、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全球科技巨头与创新企业竞相布局,中国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5 01:34
行业定义及分类 - 智能眼镜结合光学显示技术、传感器、计算单元和无线连接功能,以传统眼镜形态实现信息交互和智能化应用 [2] - 按功能分为XR眼镜、AI智能眼镜和普通智能眼镜;按设备分为摄像头智能眼镜、无摄像头智能眼镜和显示屏智能眼镜;按交互方式分为语音交互、触摸交互和眼动交互 [2] 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2025年达1451.8万台,其中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882.8万台,AR/VR设备569.0万台 [4]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发展潜力大,2023年出货量68万台,2024年快速上涨至133万台,2025年预计达290.7万台 [6][8] - 中国细分市场中,2025年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出货量预计216.5万台,AR/VR设备出货量预计74.2万台 [8]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镜片、镜框、光学器件、芯片、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 [10] - 行业中游为智能眼镜系统及终端制造 [10] - 行业下游通过线下视光渠道和线上电商渠道销售,应用于医疗、军事、工业及个人消费等领域 [10] 行业政策 - 2023年8月工信部政策引导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推动跨境电商业务发展 [14] - 2024年3月十八部门政策推动消费电子产品标准升级,促进可穿戴设备互联互通 [14] - 2024年4月工信部开展5G轻量化贯通行动,突破智能手表等终端设备研发创新 [14] - 2024年6月五部门政策支持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移动支付等领域应用 [14] - 2025年1月发改委对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按销售价格15%给予补贴,每件不超过500元 [14] 行业竞争格局 - 主要企业包括歌尔股份、佳禾智能、创维数字等,其中歌尔股份和佳禾智能产能较高 [15] - 歌尔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1009.54亿元,较2023年增加23.80亿元,产品涵盖VR/MR光学器件及模组 [18][20] - 佳禾智能2024年营业收入24.67亿元,较2023年增加0.89亿元,形成智能眼镜等多元化产品协同格局 [22] - 创维数字发布全场景AI智能眼镜,融合实时翻译和AI助手功能 [17] - 立讯精密申请智能眼镜专利,通过双拾音件技术提升语音识别精度 [17]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光波导技术成熟推动智能眼镜突破音频单一功能,实现AR/VR沉浸式交互 [24] - 国内AR眼镜凭借AI融合和供应链优势快速占领消费级市场,行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24] - 未来智能眼镜将结合语音助手、实时翻译和健康监测功能,成为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的智能助手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