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珠江文体“票趣多”平台发布 以“票根经济”激活消费
新华财经· 2025-08-29 06:45
新华财经广州8月29日电(记者吕光一)28日"推进体育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助力体育强市建设研讨 会"在广州举办。期间,珠江股份旗下珠江文体发布"票趣多"平台,旨在以文体票务为纽带,激活旅 游、商业、餐饮等全链条消费,形成"一场赛事带活一片区域、一个IP激活一串消费"的乘数效应,为广 州建设国际体育消费中心提供企业实践样本。 7月,《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24—2035年)》(下称规划)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建设"国际体育 消费中心、国际湾区体育中心、国际体育赛事中心"三大目标。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赵灵峰在会上指 出,2024年广州体育消费规模达63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未来广州将以此规划为引领,增强体育产业 动能,创新消费场景与模式,深化"体育+"融合,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作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珠江文体在体育场馆运营、赛事组织、智慧体育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 验和资源,业务覆盖全国10个省市30余个场馆项目。"当前,我们正全力推进从'场馆空间运营'向'体育 内容创造'的高质量转型。"珠江文体董事长周星星表示。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珠江实业集团董事长郑洪伟在会上表示,珠江实业集团作为广州市属国企,积极 ...
增速超10% 体育产业成国民经济中极具活力增长极
行业政策导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并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通过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和丰富赛事活动激发消费需求 [1] - 体育产业被定位为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需调动市场力量提升经营主体活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1] - 体育产业近5年年均增速超10% 赛事经济、户外产业和冰雪经济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1] 消费潜力与产业联动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中等收入群体壮大形成巨大体育消费潜力 需通过降低消费门槛和创新模式转化潜在需求 [2] - 体育产业具有强大融合力 能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并优化产业结构 [1][2] 体育制造业发展现状 - 体育用品制造业年产值规模达1.47万亿元 占体育产业总规模40% 生产企业超6.3万家 [3] - 形成覆盖竞技体育、群众健身和康复训练的15大类产品体系 冰雪装备实现全场景覆盖 [3] - 2024年体育用品出口额284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城市足球篮球联赛带动经济增量 赛事经济能整合场地设施、装备制造和健身休闲等业态 [4] - 马拉松赛事显著拓宽跑步类鞋服市场规模 国货潮品销量实现快速增长 [4] - 区域合作办赛成为新趋势 长三角体育产业规模1.5万亿元占全国超40% [5] 区域发展格局 - 京津冀发挥冬奥会长尾效应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5] - 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十五运"契机推动三地通关便利化和体育湾区建设 [5] - 体育产业空间集聚趋势显著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重要载体空间 [4][5]
机构风向标 | 力盛体育(002858)2025年二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累计持仓占比16.73%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38
机构持股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27日,18家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力盛体育A股股份2862.7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7.46%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达16.73%,较上一季度上升4.01个百分点 [1] - 前十大机构包括上海赛赛投资、中信保诚多策略灵活配置混合(LOF)、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金鹰民族新兴灵活配置混合、UBS AG、BARCLAYS BANK PLC、金鹰核心资源混合、银河文体娱乐混合A、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A [1] 公募基金持仓变动 - 本期新披露5只公募基金产品: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A、金鹰民族新兴混合A、金鹰核心资源混合A、银河文体娱乐混合A、银河消费混合A [2] - 本期未再披露1只公募基金产品:大成中证360互联网+指数A [2] 外资机构持仓变动 - 本期新披露2家外资机构:UBS AG和BARCLAYS BANK PLC [2] - 本期未再披露1家外资机构: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 [2]
力盛体育:8月2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0:10
公司董事会会议 - 公司第五届第十四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5日召开 会议形式为现场结合通讯方式 地点为上海市长宁区福泉北路518号8座2楼公司会议室 [1] - 会议审议《力盛云动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等文件 [1]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 - 2025年1至6月公司营业收入中体育业务占比99.67% 批发业占比0.33% [1] 宠物产业发展情况 - 宠物产业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 行业呈现大爆发态势 [1] - 宠物智能手机等创新产品涌现 具备为主人"打电话"等功能 [1] - 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普遍上涨 市场表现积极 [1]
力盛体育(002858.SZ):上半年净利润1532.31万元 同比增长11.97%
格隆汇APP· 2025-08-26 14:3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72亿元 同比增长21.9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2.31万元 同比增长11.97% [1] - 基本每股收益0.0946元 [1] 盈利能力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25.65万元 同比下降6.16% [1] - 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 反映盈利能力有所波动 [1]
“川超”将于9月下旬开赛,体育赛事提振消费热情,这些相关股频获机构调研
新浪财经· 2025-08-26 10:09
赛事规划与消费影响 - 新版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川超)将于2025年9月20日开幕并持续至2026年7月结束 采用分区赛至总决赛模式 共进行28轮162场比赛 [1] - 成都市足协招募川超成都队已有超300人报名 反映地区参与度高 [1]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带动消费成效显著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产生门票外延伸消费 覆盖南京、无锡等6座主办城市 [1] 行业增长逻辑与产业链 - 体育行业长期具备三重增长逻辑:健身参与率提升、服务型客单提升、政策红利(促体育消费及体育学科重要性加强) [1] - 核心层体育赛事及体育场馆正经历盈利模式切换 体育关联产业杠杆效应强 苏超及世运会等重点赛事提升产业链辨识度 [1] 机构关注标的与市场表现 - 近1年机构调研量居前的体育产业概念股包括华利集团(机构接待量未披露/市值629.60亿元)、海信视像(未披露/市值289.05亿元)、冰轮环境(520次/市值141.75亿元)等 [2][3] - 股价活跃度较高的标的包括亚泰集团(涨停22天/市值68.52亿元)、凯撒旅业(涨停18天/市值83.40亿元)、粤传媒(涨停17天/市值85.45亿元)等 [2][3] - 细分行业覆盖纺织服饰、家用电器、社会服务、轻工制造等多元领域 反映体育产业跨界联动特性 [3]
体育产业跑出“加速度” 体育消费打开“新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8-26 09:23
政策支持与产业目标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赛事活动、激发消费需求、推动用品升级和提高经营主体活力等措施[2] - 国家将体育消费纳入顶层设计并提升至战略层面 要求扩大产业和消费规模并优化消费环境[2] - 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达5万亿元 强化赛事与文旅等领域深度融合[3] - "十五五"规划编制中 未来政策呈现消费驱动、科技赋能和融合发展特征[6]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2] - 2025年国内体育消费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3] - 每增加1元体育消费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7.8元[3] 新兴业态与创新模式 - 通过"体育+旅游""体育+商业"等融合模式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动态平衡机制[2] - 科技赋能催生智能化健身设备如折叠跑步机和智能健身舱[3] - 发展"买服务""买体验"的新消费模式[3] - 推动"体育+国货"等消费新模式和草根赛事如"村超""苏超"[5] 产业挑战与结构性矛盾 - 存在"重硬件轻服务"问题 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压力大[4] - 健身房、滑雪场等设施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4] - 体育设施和赛事资源向经济发达城市集中 农村地区基础薄弱[4] - 小众运动和数字体育等新兴领域商业模式不成熟[4] - 数智化转型存在技术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风险[4] - 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和专业复合型人才短缺制约发展[4] 发展路径与解决方案 - 实施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 加快建设体育公园和多功能运动场[5] - 通过体彩公益金支持健身设施建设[5] - 数智化转型需从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和标准建设协同推进[5] - 形成"顶层设计-任务分解-落地执行"的闭环管理体系[5] - 扶持体育产业"小巨人""瞪羚""隐形冠军"企业[5]
国常会解读:调动市场力量激发体育消费新潜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9:13
政策导向与产业规划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及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调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1] - 政策方向包括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1] - 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 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 [1][2] 产业发展现状与规模 - 体育产业增加值"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达11.6% 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 [2]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2] - 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3] 消费市场特征与趋势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2] - 体育消费内容从运动鞋服扩展至参赛 观赛 体育培训等多元化需求 [5] - 95.9%的"苏超"现场观众产生门票外延伸消费 第九轮赛事现场观众规模突破20万人 [6] 赛事经济与区域发展 - 赛事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文旅餐饮消费重要抓手 "赛事进景区 进街区 进商圈"模式成效显著 [5][6] - "苏超"主办城市依托地域文化转化赛事流量 外地观众以31-45岁群体为主占比51.5% 带动"过夜经济"效应 [6] - 群众赛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包括湖北"汉超" 浙江"浙BA" 广东"粤超"等地方版赛事持续涌现 [7] 供给端创新与突破 - 体育制造业自主创新水平提高 碳纤维自行车 智能健身器材等高新技术产品实现技术突破 [5] - 市场化办赛条件持续优化 自2014年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后 马拉松等赛事快速发展 [2][5]
省体育产业联合会会议商大计谋共赢
齐鲁晚报· 2025-08-24 21:34
行业会议动态 - 山东省体育产业联合会于8月21日在临沂召开二届二次理事会会议 [1] - 联合会聚焦主责主业并积极搭建平台强化服务效能 [1] - 联合会对推动全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 行业发展现状 - 山东省体育产业总量逐步扩大且品牌影响显著增强 [1] - 行业规模优势不断提升但仍存在未明确的问题 [1] 未来发展策略 - 联合会将通过苦练内功化压力为动力 [1] - 持续完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1] - 着力锻造全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1]
国常会再部署扩大内需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搜狐财经· 2025-08-24 16:54
体育产业政策与消费潜力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并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赛事活动 推动用品升级和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来培育增长点 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1][6] - 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1.49万亿元 占GDP比重1.15%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在2020-2023年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6][7] - 体育产业具有强融合力 能带动制造业 服务业 文化 旅游 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优化产业结构 以江苏"苏超"为例 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1][6][7] "两新"政策实施成效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 扩消费 促转型 惠民生方面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2.8亿人次申领补贴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 [2]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分别增长27.8%和28.3%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 支持工业 能源电力 交通运输等约8400个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3] 财政与金融支持措施 - 国务院要求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优化环境 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财政部会同央行等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与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4] - 2024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 持续支持地方政策实施 [2][3] - 政策执行中存在"先涨后补" 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 国家发改委要求全链条防范风险 依法严肃处理骗取套取补贴资金行为 并取消违规经营主体资格 [5] 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 国家将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提高经营主体活力 [6] - 下一步将对标体育强国建设目标 坚持规划引领 强化政策赋能 壮大经营主体 培育新兴业态 持续完善户外运动产业政策 加快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