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

搜索文档
哈根达斯怎么把自己干成“9块9”了
36氪· 2025-06-26 04:22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现状 - 母公司通用磨坊考虑以数亿美元出售哈根达斯在华冰淇淋门店业务 目前谈判处于初期阶段 公司对传闻不予置评 [1] - 2023年起中国市场门店数量从巅峰期400多家缩减至250余家 关闭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标志性店铺 泰州/南宁等城市已无门店 [3] - 2025财年第三季度母公司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5%) 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3% 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7%) 股价当日下跌超2%至59.215美元 [3] 财务数据表现 - 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月23日)净销售额48.422亿美元 同比下滑5% 销售成本32.031亿美元 [4] - 营业利润8.914亿美元 税前收益7.69亿美元 归属于通用磨坊的净利润6.256亿美元 [4] - 每股收益基本1.14美元(同比-3.4%) 摊薄1.12美元(同比-4.3%) [4] 市场竞争格局 - 竞品DQ门店3年增长近800家 2025年达1721家门店 国产新锐品牌波比艾斯门店近1000家 月净增长率5.11% [7][9]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1835亿元 Gelato细分市场增速10%达120亿元 野人先生品牌单场直播销售额破1500万元 [8] - 跨界竞争者包括蒙牛/伊利等乳企 海底捞等餐饮品牌 以及现制创新品类如中药养生冰淇淋/红薯冰淇淋等 [11] 品牌战略调整 - 尝试折扣促销(9.9元咖啡) 拓展酸奶/咖啡品类 加速口味创新和联名合作 但创新速度仍落后本土品牌 [16] - 价格策略受质疑 同款产品中国售价40元以上 vs 美国市场低至1美元 导致高端定位说服力下降 [14] 行业消费趋势 - 消费逻辑转向"悦己消费" 国产盛行/国潮崛起削弱"洋品牌"溢价 哈根达斯作为"西方生活方式象征"的溢价能力减弱 [18] - 1996-2015年哈根达斯中国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23% 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全球近50%业绩 门店数量曾占全球总量超50% [5][7]
哈根达斯客流连续下滑,「冰激凌届爱马仕」的人气去哪了? |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06-26 04:10
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 - 公司1921年诞生于美国,1996年进入中国时定位为"极品餐饮冰淇淋",瞄准高端消费人群,最便宜的冰淇淋球售价25元(当时全国职工月均工资约500元)[1] - 公司刻意营造高端形象:采用北欧语系logo、紧邻奢侈品牌选址、勃艮第红与金色装潢,目标成为"冰淇淋界的劳斯莱斯"[1] - 2009年品牌知名度超50%中国消费者,2010年中国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并以20%速度增长[2] - 2005-2015年为黄金期,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达23%,但近期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双位数客流量下滑[3] 差异化营销策略 - 首创冰淇淋与爱情关联的定位,"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广告语成功塑造体验式奢侈品牌形象[3] - 2006-2016年冰淇淋月饼在高端市场销量第一,节日限定礼盒常需排队抢购[7] - 针对中国市场特点打造"轻奢社交空间",将消费场景从家庭转向情侣约会/节日聚会[7] 市场挑战与竞争环境 - 中美定价差异显著:美国90g产品售价1美元(约7元),中国75g产品售价43元,品牌授权分离导致双重身份曝光[5] - 2021年代可可脂事件与2022年致癌物召回事件损害品牌形象[6] - 面临国产冰淇淋(伊利/蒙牛/波比艾斯等)与现制茶饮(蜜雪冰城2-3元冰淇淋)的双重竞争,80%消费者认为合理价格应低于10元[6] - 产品创新不足:过去5年未推出爆款,口味被吐槽过甜,与少糖趋势相悖[8][9] 战略转型举措 - 2016年起重点发展商超零售渠道,目前市场份额呈现上涨趋势[10] - 加速拓展ToB业务:航空餐食/酒店下午茶/景区文创等场景,该业务占比更大增速更快[10] - 尝试通过洗浴中心不限量供应等新型渠道突破增长瓶颈[10] 行业趋势洞察 - 消费审美从"洋气"转向本土文化认同,传统欧式浪漫定位显脱节[8] - 高端冰淇淋面临甜品化竞争,消费者犒赏方式多元化(手冲咖啡/演唱会等替代)[7] - 行业进入"质价比时代",消费者对洋品牌奢侈品光环敏感度下降[6]
冰淇淋巨头也要开始“全时段”经营了
36氪· 2025-06-26 02:47
公司战略与扩张 - 未来三年计划在中国新增800家门店,包括50家冰淇淋和汉堡店及100家冰淇淋和手工定制蛋糕店,覆盖各类城市 [1] - 品牌正式进入全时段、多品类商业模型布局升级阶段,推动业态创新 [1] - 目前在中国已拥有1700多家冰淇淋门店,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冰淇淋品牌之一 [1] - 2024年7月在上海开设亚洲首个同时供应热食和冰淇淋的DQ Blizzard & Burgers餐厅,标志着向全时段连锁餐厅转型 [2]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和利润均实现超过20%正增长,单店同比接近双位数增长 [3] 产品创新与爆款 - "暴风雪"系列新薄荷巧克力曲奇口味成为年销售过亿的超级单品,开心果口味上市后成为销售额第一爆品 [2] - 开心果口味冰淇淋含约60颗开心果(酱+碎),定位为市场最好吃的开心果口味 [2] - 推出"酸奶冰淇淋碗"满足健康消费需求,采用0蔗糖酸奶和超过60%浓郁果酱 [2] - 目前中国市场已有五个单品销售额突破1500万,部分突破2000万 [5] - "520"当天新品宠爱软绵绵掌心蛋糕在美团外卖获得蛋糕GMV第一 [5] 消费者洞察与营销 - 将年轻消费者分为7个圈层和126个小圈层,开发联名产品契合"FEEL THE FUN"品牌理念 [5] - 针对Z世代"悦己"需求,开发宠物友好门店和萌宠产品,150家宠物友好门店已落地 [3][5] - 蛋糕消费场景从70-80%集中在生日转变为生日占40%,节日场景提升至60% [5] - 手工定制蛋糕分为裱花大蛋糕和切片小蛋糕两大系列,覆盖社交与悦己场景 [6] - "倒杯不洒"营销案例问世四十周年,暴风雪系列销售额占比从70%以上降至40% [4] 门店模式与文化融合 - 开设本土文化特色店,如南京"老门东"定制蛋糕店融入非遗绒花元素,推出城市限定产品 [1][7] - 门店设计融合本土文化、街区风貌与品牌主张,如成都锦里店和南京老门东店 [8] - 新门店配备专门裱花师,手工制作融合非遗元素的定制产品 [7] - 郑州锦艺城和深圳宝安机场开设本土文化特色店,上海武康大楼和西岸梦中心开设高人气旗舰店 [3] 行业趋势与竞争 - 中国冰淇淋市场预计每年保持双位数以上正增长 [3] - 2025年5月全国冰淇淋门店4.4万家,较2022年末增长18.97%,但较2024年末微减0.49% [8] -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背景下,连锁品牌需提升门店运营质量和创新水平 [8] - 公司通过定制化、门店创新和全时段全品类升级突破同质化竞争 [8]
DQ冰淇淋开出定制蛋糕门店
快讯· 2025-06-25 12:25
公司战略与业务拓展 - DQ品牌近期在南京开设首家手工定制蛋糕店 提供60款以上不同蛋糕产品并配备专业裱花师现场制作[1] - 公司已形成三种门店模型:常规冰淇淋店、冰淇淋与定制蛋糕店、冰淇淋与汉堡店[1] - 所有DQ冰淇淋店均销售蛋糕 但新门店通过现场定制和祝福语服务实现差异化[1] 行业竞争与市场需求 - 冰淇淋赛道竞争压力持续加剧 推动品牌进行产品类型和门店模型的多元化创新[1] - 当前消费者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 促使公司拓展热食汉堡与手工蛋糕等非传统冰淇淋业务[1] - 品牌去年已推出同时供应汉堡和冰淇淋的门店 本次蛋糕专门店是产品线延伸的新尝试[1]
DQ冰淇淋开出定制蛋糕门店,冰淇淋赛道如何卷差异化
第一财经· 2025-06-25 12:16
公司战略转型 - DQ不再依赖大单品"暴风雪"冰淇淋贡献大部分销量 该产品销量占比从70%下降至40% [1][3] - 公司推出三种门店模型 包括常规冰淇淋店 冰淇淋与定制蛋糕店 以及热食冰淇淋与汉堡店 [1] - 南京首家手工定制蛋糕店提供60款以上不同蛋糕产品 配备专业裱花师并支持现场定制 [1] - 蛋糕销售占比已达20% 公司利用供应链优势拓展该高速成长品类 [3] 行业竞争格局 - 冰淇淋赛道竞争激烈 品牌通过联名策略实现差异化 如肯德基与OATLY 和路雪与奈雪的茶联名 [4] - 行业进入全维度竞争阶段 需通过健康概念 差异化定位 成本优化等策略错位竞争 [5] - 中国冰淇淋市场自2021年进入高速增长期 但同质化现象加剧 [5] 消费趋势变化 - 蛋糕消费场景多元化 生日场景占比从70%-80%降至40% 其他节日场景占60% [3] - 消费者追求质价比高且差异化的产品 注重社交属性和话题感 [4][5] - 口味创新速度加快 品牌需快速响应趋势并提高复购率 [4] 产品发展方向 - 定制化产品被视为未来方向 冰淇淋蛋糕虽属小众但增长潜力大 [5] - 行业需推出健康概念产品 小包装多规格策略以应对需求分化 [5]
「时代的眼泪」,哈根达斯也不香了?丨氪金·大事件
36氪· 2025-06-23 12:44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现状 - 母公司通用磨坊可能以数亿美元出售中国门店业务 目前谈判处于初期阶段 公司对传闻不予置评 [4] - 2025财年第三季度高端冰淇淋业务净销售额1.38亿美元 同比下降3.2% 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5] - 2019财年中国销售额8亿美元 2024财年缩减至7.3亿美元 门店数量从466家减少至385家 [19][22]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Gelato品类2024年增速达10% 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 本土品牌野人先生门店达566家 远超哈根达斯 [18][19] - 2025年消费者偏好显著变化 仅6.94%愿购买20元以上冰淇淋 77.39%选择10元以内产品 较2023年9.01%和49.67%结构逆转 [25] - 新茶饮与咖啡门店分流休闲场景 蒙牛 伊利等乳企加速布局冰品业务 [21][30] 品牌战略调整 - 重点拓展零售渠道 增加销售点与手持系列产品陈列 189.9元十支装山姆快闪店与9.9元咖啡促销活动落地 [27][28] - 广告语改为"每天都要非比寻常" 尝试开拓送礼场景与悦己消费 但门店服务创新不足问题仍存 [20][28] - 行业建议通过增设即买即走窗口或小型门店优化成本结构 考虑中资运营提升本地化程度 [31] 行业趋势观察 - 联合利华2024年拆分梦龙冰淇淋业务 其中国区业绩连续两年下滑 反映外资品牌普遍承压 [24] - 消费者对高端餐饮需求升级 要求绿色健康与文化社交属性叠加 现有门店模式匹配度不足 [30] - 外资品牌本土化案例参考:麦当劳中国变"金拱门"后加速发展 星巴克亦寻求中国业务买家 [31]
哈根达斯跌下神坛
虎嗅APP· 2025-06-22 08:40
哈根达斯市场表现 - 1996年以单球25元高端定位进入中国,2017年中国市场占全球销售额50% [1] - 2018财年高端冰淇淋收入8亿美元,2020财年降至7.18亿美元,2024年Q2中国门店客流量两位数下降 [1] - 巅峰时期中国门店超400家,全球六七百家,2024年中国内地门店缩减至263家 [2] 竞争格局变化 - 2019年双十一天猫冰品类目销售冠军被钟薛高取代 [3] - DQ通过本土化改良(抹茶/红豆口味)2023年市占率29%,门店达1721家,客单价30元低于哈根达斯 [6] - 本土品牌波比艾斯首创现烤华夫美式冰淇淋,2024年门店达1000家,野人先生一年拓店超300家 [8]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1835亿元,Gelato细分市场增速10%达120亿元 [7] 产品与渠道问题 - 产品创新不足,口味局限于巧克力/香草等常规选择 [2] - 国外售价低至1美元,中国小杯装定价超40元,消费者认知落差大 [3] - 渠道从专卖店转向便利店/电商,经典六杯组合装电商折扣超五折 [3] 行业趋势 - 高端冰淇淋市场整体疲软:GROM小蓝杯、安缇亚朵退出上海,茅台冰淇淋南京旗舰店关闭 [2][9] - 联合利华2023年剥离梦龙等高端冰淇淋业务,钟薛高因"雪糕刺客"争议热度骤降 [9] - 伊利、蒙牛等传统巨头凭借供应链优势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8]
哈根达斯跌下神坛
虎嗅· 2025-06-22 03:24
中国市场表现 - 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单球售价25元,2017年中国市场业务占全球销售额一半 [1] - 2018财年高端冰淇淋业务收入8亿美元,2020财年降至7.18亿美元 [1] - 2025财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门店客流量呈现两位数下降 [1] - 巅峰时期中国内地门店超400家,2024年缩减至263家 [2] 竞争环境变化 - 高端冰淇淋行业整体表现不佳,GROM小蓝杯和安缇亚朵退出上海,茅台冰淇淋热度减退 [2] - 2019年双十一天猫冰品类目销售冠军被钟薛高取代 [3]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Gelato品类以10%增速突破120亿元 [8] - DQ在2021-2023年稳居市场首位,2023年市占率接近29%,2024年门店达1721家 [7] 产品与定位问题 - 产品创新不足,口味局限于巧克力、香草等常规选择 [3] - 国外售价低至1美元,中国小杯装售价40元以上,消费者认知落差明显 [3] - 本土品牌如波比艾斯年均新增36家门店,2024年全国门店达1000家 [8] - 野人先生一年开出超300家门店,主打30元内中高价位和"当天现做"策略 [9] 自救措施与渠道调整 - 通过降价促销吸引消费者,经典六杯组合装电商折扣超五折 [4] - 渠道从专卖店拓展至全家便利店及抖音、小红书等兴趣电商 [4] - 外资品牌DQ通过抹茶、红豆等本土化口味改良及外卖服务巩固市场 [7] 行业趋势与挑战 - 联合利华宣布分离梦龙等高端冰淇淋业务,反映全球市场盈利能力下降 [10] - 钟薛高因价格争议和产品质量问题市场热度降温,茅台冰淇淋南京旗舰店关闭 [10] - 本土品牌如红楼、野人先生加速涌入一二线城市,加剧市场竞争 [8][9]
卖冰淇淋的,都去线上平台“薅羊毛”了
36氪· 2025-06-20 03:44
今天我们继续聊一个即刺激,又兴奋,涉及面很广的一个话题。 最近和一些经销商朋友在聊天,他们都在抱怨一个问题,那就是平台上的一些冰淇淋品牌的价格非常低,甚至比经销商进货价都低。 于是有经销商灵机一动,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经销商不去平台进货呢? 其实经销商去平台进货并不是新鲜事,早在饮料行业就有人这么干过,对于一些小批量的畅销产品,经销商是可以通过平台下单购买,在分给门店销售。 回到冰淇淋行业里,今年家批店老板在平台上下单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呢? 因为平台价格香啊,比如我们熟悉的拼多多,就有很多便宜的冰淇淋,而今年的618,京东平台也明显加大了冰淇淋的优惠力度,例如满299立减10%,满 119减40,甚至还有7天保价,于是一些行业人开始选择从这些平台下单。 比如购买331元的冰淇淋,最后优惠下来只掏109元,这价格可能消费者还觉得力度不大,但对于经销商甚至是家批店的老板,这力度比厂家大促都要香。 | 金额明细 | | --- | | ¥12.12 x9 | | 商品总价 ¥331.20 | | 共减 -¥222.05 | | 以下优惠不包含红包,请在结算页查看 | | 促销 - ¥33.12 ~ ...
冰淇淋市场新意不断
经济日报· 2025-06-19 22:12
进入夏季,骄阳似火,冰淇淋销售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雪泥/棒冰销量环比增长167%,棒支冰 淇淋销量环比增长127%,凸显季节性消费的热情和活力。 甜蜜的冰淇淋,不仅给人们带来清凉享受,更成为观察消费活力与市场韧性的窗口。对商家而言,如何 精准把握消费脉动并作出创新回应,成为关键课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在区域策略方面,既要精耕细作成熟市场,增强品牌黏性,更要敏锐捕捉高增长地区的独特需求,开发 贴合当地口味偏好的特色产品,并通过高效渠道下沉和精准营销触达新兴消费者。同时,需持续研究消 费人群偏好,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产品。 另外,家庭自制场景的兴起也给冰淇淋市场带来了新商机。数据显示,冰淇淋勺和冰淇淋粉同比增长均 超10倍,追求个性化乐趣的消费新风尚悄然兴起,为市场注入新活力,也呼唤更完整的产品种类——操 作简便、口味丰富的原料套装,安全耐用的配套工具,以及便捷的制作指南。 市场的活力最终要落在有序与创新的良性循环上。对监管部门而言,季节性消费高峰意味着更重的责 任。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就夏季冷饮、冰淇淋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超标、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标签标 识不规范等问题做好检查监督,确保从生产线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