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搜索文档
新华鲜报|共赴诗和远方!从报告看文旅融合新天地
新华社· 2025-09-10 13:57
文旅融合政策进展 - 国务院于9月1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报告 [2] - 文旅融合是党中央重大决策 旨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及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3] - 国家部署包括2018年组建文旅部、党的二十大推进融合及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体制机制 [3] 融合成效与质量提升 - 优秀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深度融入旅游 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 [7] - 旅游以潜移默化方式传播文化价值 提升文化吸引力及传播力 [7] - 典型案例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5D观影项目及文化地标体验升级 [4][6] 产业经济贡献数据 - 2023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5.95万亿元 占GDP比重4.59% [9] -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5.48万亿元 占GDP比重4.24% [9] - 文旅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形成新增长点并提升国民经济贡献率 [10] 新业态与消费场景 - 文旅融合催生"文博热""非遗热""村超"等新业态 [13] - 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量突破200万件 反映文化消费需求 [11] - "跟着演出去旅行""影视旅游"等模式成为新风尚 [13] 国际化与文化输出 - 与30余个国家互办文化和旅游年(节) 打造"欢乐春节""良渚论坛"等品牌 [15] - 15个中国乡村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 [15] - 西夏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5] 未来发展方向 - 下一步将完善体制机制 深化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 [15] - 推动科技赋能新业态 深化"文旅+百业"跨界融合 [15] - 加强人文交流合作 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5]
韩国2026财年预算总额创新高,AI成发力重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8 00:25
2026财年韩国预算案核心内容 - 韩国政府通过2026财年预算案 总支出规模达728万亿韩元 较今年增长8.1% 创历年新高 [1] - 财政政策从前政府紧缩转向扩张 重点投向AI和研发领域以拉动经济增长 [1] - 国防预算增至66.3万亿韩元 增长率8.2%达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1] - 国家债务将突破1400万亿韩元 占GDP比重51.6% [2] 研发与科技创新领域 - 研发预算大幅提高至35.3万亿韩元 增幅19.3% 为历年最大增幅 [1] - AI预算从3.3万亿韩元增至10.1万亿韩元 增幅逾两倍 [1] - 重点加速AI、生物、文创内容、军工、能源、制造六大关键领域创新 [1] 国防与军工行业 - 国防预算增加5.05万亿韩元 达66.3万亿韩元 重点改善部队福利和尖端武器研发 [1] - 新一代隐形战机、AI、无人机、机器人等尖端武器研发获得重点投入 [1] - 国防开支占GDP比重将增至2.42% [1] 产业与文化政策 - 产业政策支出扩大14.7%至32.3万亿韩元 支持受关税影响的出口商 [2] - 文化产业支出增长8.8%至9.6万亿韩元 [2] - 卫生、福利和就业支出达269.1万亿韩元 [2] 财政筹资与债务管理 - 通过削减约1300个项目腾挪27万亿韩元财源 [2] - 大部分新增支出依赖大规模举债 国家债务预计突破1400万亿韩元 [2] - 国债未来4年内或增至1789万亿韩元 [2] 政策目标与实施规划 - 政府将通过扩张性财政刺激经济 带动税收回升 实现以财养财的良性循环 [3] - 预算案将于9月初提交国会审议 预计12月最终确定 [3]
二看佛山:城市中心转型背后的改革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09:01
文章核心观点 - 禅城区通过战略转型和制度改革 从中心城区升级为城市中心 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样本 [1][3][4] 发展定位与战略转型 - 禅城区制定从"中心城区"升级为"城市中心"的发展战略 建设都市制造 产业服务 商业消费和岭南文化"四个中心" [3] - 佛山GDP高达1.3万亿元 但五个县域经济体同质化竞争 缺乏中心聚集优势资源 [3] - 禅城结合自身科研资源与岭南文化优势 利用大湾区产业链集聚与协同创新优势 为建设"四个中心"提供支撑 [3] 土地制度改革与资源配置 - 禅城通过"集转国"制度创新 破解集体土地权属复杂问题 大幅降低土地交易制度成本 [7] - "集转国"将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融合 通过"工业上楼"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村民收益数倍增值 [7] - 禅城拥有110家各类研发机构 但面临"育苗无土"困境 "集转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承载空间 [7] 服务业发展与消费升级 - 禅城提出"佛山制造 禅城服务"战略 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打造产业服务中心 [11] - 佛山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862元 但商业服务供给传统 禅城引入140余家首店品牌 组建"万亿城央"商业联盟 [12] - 禅城将文化与城市更新结合 扩围岭南天地 创意产业园两大特色商圈 释放千万人口消费红利 [12] 平台城市与治理模式创新 - 禅城以"平台思维"打造"平台城市" 通过治理创新为多元主体提供便利交互环境 [16][17] - 政府角色转变为服务者 沟通者和资源整合者 通过机制创新提升市场效率与资源聚集效应 [18] - "城市合伙人"理念体现多元主体共同体意识 通过民主共议和协商机制践行共建共治共享 [17]
大湾区文投会广州首秀 产融竞逐下一个文化“爆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02:40
大会概况 -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于9月5日在广州国际金融城启动首场推介座谈会 标志着全国巡回推介正式开启 保利资本 粤财中垠 三七互娱等文化企业 投资机构及产业园区代表参会 聚焦文化科技融合 投融资机制创新及政策赋能等议题[1] - 大会计划于2025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广州举办 预计吸引超800家机构参与 覆盖文化科技 数字创意 文化IP及文化制造等多个前沿赛道[1] - 大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平台 秉持"为资金找项目 为项目找资金"运营理念 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高效对接[1] 创新服务模式 - 本届大会创新推出"3+365"办会机制 将3天会期与365天常态化服务相结合 依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融媒体资源与数据能力 提供高成长性文化企业数据库 项目品牌传播 线上路演直播及精准融资撮合等服务[3] -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会长王桂科表示 该模式旨在让优秀文化项目在全年获得持续赋能 而非仅限会期内关注[3] - 粤财中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王政肯定大会平台价值 称其能高效聚合企业 政府及投资方资源 并第一时间捕捉"文化+"领域新趋势 新技术及新模式[3] 往届成果与案例 - 粤财中垠通过2024年大会投资一家3D打印文化科技企业 该企业技术可实现手办和个性化产品快速制作 避免传统制造业开模铸造的材料浪费 大幅降低成本且环保 其市场规模 营收及利润大幅增长 近期已完成上亿元融资[4] - 2024年大会共吸引800多家投资机构和文化企业参会 包括红杉资本 IDG资本 深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及智谱华章 咏声动漫等优秀文化企业 实现意向投资签约56亿元[4] 活动规划与内容 - 2025年大会将组织"1+8+N"系列活动 包括1场文化产业投资主题大会 8场文化项目投融资路演及N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活动 覆盖文化科技 文化内容 文化出海 国潮IP及港澳专场等主题[6] - 路演活动满足文化企业找资金 展示新产品及新技术应用场景需求 同时满足投资机构找项目 发布组建基金需求及产业园区政策发布与招商推介需求[6] - 现场将发布《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手册(2025版)》《202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及"大湾区金文投"典型示范案例[6] 人才与产业协同 -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将协同大会利用AI技术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人才高效衔接 加速影视 动漫及智能交互等领域成果转化[7] - 人才港通过博士创新创业大赛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大赛涌现大量文化科技产业相关项目 这些项目希望通过大会吸引投资[7] 巡回推介与参与机制 - 大会将在广州站后赴北京 上海 深圳 香港 澳门(横琴) 杭州及成都等城市举办推介座谈会 提前释放大会亮点及解读参会价值 推动优质文化项目与资本对接[9] - 组委会开放大会报名及项目征集通道 欢迎文化企业 投资机构及产业园区申请参会 参展及路演[9] - 大会公布商务合作权益包 提供从钻石级联合主办到单场路演冠名的多层次合作权益 满足不同需求[9]
大湾区文投会广州首秀,产融竞逐下一个文化“爆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02:37
大会概况 -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于2025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广州举办 预计吸引超800家机构参与 [1] - 大会涵盖文化科技 数字创意 文化IP 文化制造等多个前沿赛道 [1] - 大会秉持"为资金找项目 为项目找资金"运营理念 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高效对接 [1] 创新服务模式 - 推出"3+365"办会机制 将3天会期与365天常态化服务相结合 [2] - 依托融媒体资源与数据能力 建立高成长性文化企业数据库 开展线上路演直播 提供精准融资撮合等服务 [2] - 2024年大会实现意向投资签约56亿元 [3] 活动架构设计 - 组织"1+8+N"系列活动 包括1场主题大会 8场投融资路演和N场投融资服务活动 [4] - 8场路演涵盖文化科技 文化内容 文化出海 国潮IP 港澳专场等主题 [4] - 现场发布《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手册(2025版)》和《202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 [4] 产融合作成果 - 粤财中垠通过大会投资3D打印文化科技企业 该企业近期完成上亿元融资 [3] - 2024年大会聚集红杉资本 IDG资本 深创投等800多家投资机构及文化企业 [3] - 人才港利用AI技术推动影视 动漫 智能交互等领域的文化产业与科技人才衔接 [5] 推广与参与机制 - 大会开启全国巡回推介 覆盖北京 上海 深圳 香港 澳门(横琴) 杭州 成都等城市 [6] - 提供钻石级联合主办到单场路演冠名的多层次合作权益 [6] - 正式开放大会报名及项目征集通道 欢迎文化企业 投资机构 产业园区申请参会 [6]
旅游节下周六外滩开启花车大巡游 暑期上海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额1524亿元 同比增长27%
解放日报· 2025-09-06 01:33
旅游消费表现 - 2023年7-8月上海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额达1524亿元 同比增长27%[1] - 旅游节期间推出200余项特色活动与产品 全面激发消费潜能与拓展消费空间[3] - 9月13-19日实施景区门票半价惠民活动 覆盖东方明珠 上海野生动物园等60多家旅游景区[3] 节庆活动规划 - 第36届上海旅游节经典活动季于9月1日至10月6日举行 包含六大主题板块活动[1] - 9月13日晚在中山东一路举行大巡游启动仪式 包含25辆花车和15个国家地区的24支表演团队[2] - 花车于9月14-28日在静安 松江等10个区巡游展示 国际表演团队在东方明珠等区域开展惠民表演[2] - 10月6日闭幕式在浦东世博文化公园举办沉浸式国风夜游活动 巡游花车同步开展环湖展示[2] 主题板块内容 - 都市漫游板块结合周杰伦演唱会打造"乐游上海 寻找周同学"全场景活动[4] - 欢购热游板块推出"乐游云购"旅游消费季及上海德国啤酒节 江南吃货节等特色活动[4] - 文博艺游板块推出外滩艺术季 海上丝绸之路沉浸体验展等高品质展览与演出[4] - 国风潮游板块打造南翔国潮大会 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文化IP[4] - 线上智游板块联合抖音 支付宝 美团 携程等平台推出线上线下专项产品[4] - 郊野趣游板块打造都市森林狂欢节 奉贤海湾旅游风筝会等乡村休闲场景[4] 产业融合举措 - 强化与上海国际光影节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及全国科普月等重要IP联动[5] - 整合夜经济 艺术展演 体育竞赛 商业消费与科技展览等多业态资源[5][6] - 联合上海国际光影节打造"精彩夜上海"品牌 国庆期间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实现无缝衔接[6] - 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体旅融合产品 联合赛事周边文旅企业 商圈提供专属优惠[6] - 设立浙江宁波 江苏盐城 四川绵阳 新疆喀什 西藏日喀则五大分会场展示各地文旅资源[6]
放大海湾经济黄金效益
经济日报· 2025-09-05 22:14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海湾经济是海洋经济中极具活力的增长点 [1] 海湾资源基础 - 拥有150多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海湾 [1] - 形成环渤海 环杭州湾 粤港澳三大湾区及上百个特色中小湾区 [1] - 湾区港口设施完善 临港产业多元 生态环境优越 [1] 产业发展现状 - 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1370亿元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 [1]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781亿元 [1]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出台《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 [2] - 将湾区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 现存发展瓶颈 - 部分港口重复建设率偏高 航运服务内容趋同 [2] - 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过度依赖景区门票等初级产品 [2] - 部分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联动 [2] 港口整合方案 - 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一体化运营格局 [2] - 联合投资建设航道和堤坝等公共设施 [2] - 明确各港口功能定位 实现差异化运营 [2] - 推广统一数据平台提升物流运输效率 [2] 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 依托古港遗迹 海上丝绸之路遗址 海洋民俗传说等特色资源 [3] - 整合历史记忆与现代创意 打造具有传播力的文创产业 [3] - 应用AI技术增强游客体验感和互动性 [3] 产业协同机制创新 -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明确重点领域发展目标 [3] - 构建政府搭台 企业需求 高校攻关的创新链条 [3] - 建立政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培养复合型人才 [3] 生态环境建设 - 生态环境部遴选发布31个美丽港湾优秀案例 [1] - 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厦门湾中华白海豚守护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等重点项目 [1]
北京丰台公布“两区”建设五周年成果 文化产业收入首破300亿
北京商报· 2025-09-05 13:29
丰台区文创中心副主任张佳宁介绍,丰台区文化产业突破式发展的背后,是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丰台 区搭建全周期一站式流程化的"服务管家"体系,完善"全员招商"机制,落实好"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 成立丰台区文化创意工作营、"丰台区文化产业园区联盟""丰台区文化企业联盟",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升 级。 "5年来,共有9家企业、园区获评北京市版权保护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1家园区获评首批北京 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4家园区获评2024年度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张佳宁表示,近5年丰台惠民 文化消费季共举办各类文化消费活动300多场,带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约 3500万人次,产生文化消费金 额约9600万元。 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程靓)9月5日,北京市丰台区举办"遇见丰台·众汇京彩"——"两区"五周年成果 创新发布暨服贸会成果预热活动。据悉,"两区"建设5年来,丰台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共 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281家,实现收入377.4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大关。 ...
万达所持94亿股权被冻结,大手笔“卖广场”后仍需解决根源问题
第一财经· 2025-09-05 10:00
公司股权冻结情况 - 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两则股权冻结 标的企业为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冻结股权数额超94亿元 冻结期限三年 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2] - 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被冻结 冻结股权数额19.79亿元 期限自2025年8月27日至2028年8月26日 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2] - 大连万达集团股权冻结信息达37条 被冻结股权标的企业涉及大连万达集团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万达文旅产业有限公司等 [2] 公司债务与对赌协议 - 股权冻结直接原因是债务问题 涉及银行贷款 信托计划等到期未清偿债务 [2] - 珠海万达商管Pre-IPO轮融资签署对赌协议 若2023年底前不能上市须按8%年息回购约380亿元股权 上市未完成引发投资人追偿及2023~2024年第一轮密集冻结 [3] - 截至2024年9月 大连万达商管一年内到期短债超过439亿元 货币资金只有151亿元 [3] 公司资产处置与融资 - 企业资金缺口需靠借新还旧维系 融资渠道受阻导致股权及资产被轮番冻结 [3] - 频繁出让万达广场等资产 但回笼现金低于预期 很多交易是以资抵债 带来增量现金有限 [3] - 太盟珠海 高和丰德 腾讯控股 京东潘达与阳光人寿共同设立合营企业 收购大连万达商管48家目标公司100%股权 [3] - 太盟 高和丰德 腾讯 京东潘达等13家企业组成私募基金苏州宽遇 总出资额224.29亿元 万达还分别与京东 腾讯成立合资企业 [3] 公司战略调整 - 资产出让目的是出售重资产产权一次性获得数百亿元现金 用于偿还即将到期境内债及美元债 同时保留运营权 交易后由万达商管继续负责日常经营 符合轻资产转型方向 [4] - 根源上需要解决资本市场上融资问题 [4]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乐山专场 好吃更好玩 “文旅+”花式打开乐山
四川日报· 2025-09-04 00:46
文旅经济表现 - "十四五"以来接待国内游客突破1亿人次 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文旅经济总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1] 新业态发展 - 夹江县杨湾纸坊上半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打造书画纸产业基地实现纸文化、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2] - 峨眉派女子功夫团通过融合武术与书法、国画等传统元素 用场景化叙事复刻武侠经典 [2] - 拥有3处世界级遗产、39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5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 - 实施"三年攻坚计划" 重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精品再造等五大行动 [2] - 目标实现入境游客人数、文体娱乐业规上企业、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三个倍增 [2] 文旅新场景建设 -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催生"文旅+"和"+文旅"多种模式 推动从景区游到全域游、观光游到体验游转变 [4] - 峨眉山叠川麦芽威士忌体验中心体现工旅融合实践 [1][4] - 推进峨眉南山旅游综合开发 重点发展康养度假、户外运动和工文旅融合 [4] - 下半年将举办近30场重大赛事和演艺活动 [4] 产业发展目标 - 三年内再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两张世界级名片 [4] - 重点做强文化创意、赛演娱乐、特色美食、康养旅居四大特色产业 [4] 传统文化创新 - 夹江竹纸制作技艺通过现代化生产与活态博物馆融合实现文化产业化 [2] - 峨眉武术通过挖掘流派故事和文化内涵打破传统框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