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

搜索文档
华东试验场完成4.2亿元A轮融资;影石Insta360登陆上交所,最新市值652.43亿元丨全球投融资周报06.07-06.13
创业邦· 2025-06-15 00:48
一级市场投融资概览 - 本周国内一级市场披露融资事件88个,较上周减少27个,其中30个事件披露金额,总融资规模25.03亿元人民币,平均融资金额0.83亿元人民币 [5][6] - 行业分布:智能制造(17个)、人工智能(14个)、医疗健康(8个)融资数量居前;企业服务行业融资规模最高(7.20亿元人民币),主要由生成式AI基础设施平台「硅基流动」获数亿人民币A轮融资推动 [8][9][10] - 汽车交通行业融资规模次之(4.2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测试平台「华东试验场」完成4.2亿人民币A轮融资 [11] 地区与阶段分布 - 地区集中度:江苏(17起)、上海(14起)、广东(14起)为融资事件最密集区域,其中上海6起事件融资6.35亿,北京3起事件融资6.30亿,山东4起事件融资5.60亿 [15][18] - 融资阶段:早期(68个)占比最高,成长期(16个)和后期(4个)较少 [18] 大额融资与活跃机构 - 国内大额融资案例包括「硅基流动」(AI基础设施)、「华东试验场」(汽车测试)等 [9][11][22] - 活跃投资机构:弘毅投资(3起)、顺禧基金(2起)、赤子基金(2起) [28] IPO与并购动态 - 本周7家国内IPO公司中,「影石Insta360」市值最高(652.43亿人民币),获IDG资本、启明创投等投资 [30][31] - 并购事件11起,最大交易为海峡股份以25.15亿人民币收购中远海运客运100%股权,其他案例包括沈阳机床并购中捷航空(2.16亿人民币)、浙江荣泰并购KGG狄兹精密(2.04亿人民币) [33][36]
苏州相城高新区企业出海一站式服务中心投运
搜狐财经· 2025-06-13 03:17
企业出海一站式服务中心成立 - 苏州相城高新区企业出海一站式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投运 由相城高新区、相城区司法局、苏州大学竞争政策与反垄断研究中心及知识产权工作站共同建设 [1] - 中心整合政府、高校、专业机构资源 联合律所、会所、银行及海内外商协会 为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支持 [3] - 服务范围覆盖相城高新区 并辐射相城区及苏州市企业 [3] 服务中心核心功能 - 提供知识产权布局保护 包括海外商标布局、侵权风险应对及品牌保护案例分析 [3][5] - 法律与合规护航 针对不同目的地法律、税务、反垄断要求提供精准咨询与解决方案 [3] - 跨境金融与税务支持 链接银行等机构提供汇率风险管理、税务筹划等服务 [3][5] - 资源对接与经验共享 聚合已出海、正在出海及意向出海企业 共享目标市场政务商务资源 [3] 主题分享内容 - 专家详解海外商标布局方式 通过案例强调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 [5] - 律师分析常见知识产权纠纷 提供保护策略及纠纷应对建议 [5] - 北京银行苏州分行分享汇率中性管理工具与策略 [5] - 新加坡晨星顾问剖析产业出海法税合规要点与实操案例 [5] - 资深出海企业代表进行流程案例分享 提供一线经验 [5] 政企合作动态 - 相城高新区、区司法局与北京银行苏州分行达成共识 将共同探索企业出海护航路径 [5]
LABUBU爆红900%增长背后,中小企业能否复制这套“增长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6-11 12:11
泡泡玛特与LABUBU的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在美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长900%,全球收入增长170%,LABUBU系列是主要驱动力 [1] - LABUBU凭借北欧森林精灵形象成为"社交货币",通过名人效应和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形成文化现象 [1] - 该IP在二级市场溢价显著,体现数字时代小众IP通过设计独特性与营销精准性实现爆发增长的潜力 [1]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 企业增长需系统性优化而非单点突破,涉及效率提升、数据整合与价值挖掘 [1][2] - 典型痛点包括信息孤岛、数据不统一、流程碎片化、系统扩展难等低效黑洞 [2] - KPaaS平台定位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采用微服务架构与容器化部署技术 [2][8] KPaaS平台核心功能 数据整合 - 主数据管理模块实现跨系统数据统一,支持定时/事件触发同步,提升决策实时性 [3][5] - 支持API、金蝶K/3等多源数据接入,提供ETL清洗转换及可视化分析大屏 [5][6] 低代码开发 - 拖拉拽式界面允许非技术人员快速搭建OA等轻量化系统,开发周期从数月缩至数天 [8][11] - 预置丰富组件库并支持自动代码生成,2025年全球低代码市场规模预计达290亿美元 [8] 流程协作 - 可视化流程设计支持跨系统审批流/工作流自动化,消除人工干预摩擦点 [16][17] - 单点登录功能集成多系统入口,员工可定制个性化工作台提升操作效率 [18][20] 权限管理 - IAM用户中心实现精细化权限配置与跨系统统一管控,支持第三方角色同步 [12][14] 平台价值主张 - 降本增效:低代码减少IT依赖,自动化流程节省人力成本 [21] - 数据驱动:打破孤岛形成商业洞察,提升决策精准性 [21] - 组织创新:赋能非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加速内部需求响应 [21]
Q1融资额暴跌67%,智能制造领跑453笔融资,江苏成最热投资地丨投融资季报
搜狐财经· 2025-06-11 10:00
一级市场融资概况 - 2025年Q1中国一级市场融资事件1843个 环比下降14% 同比下降35% 已披露融资总额888.67亿元人民币 环比下降36% 同比下降67% [1][5] - 热门融资行业前五:智能制造(453个)、人工智能(267个)、医疗健康(251个)、材料、企业服务 合计占总数67% 金额占比83% [8][11] - 智能制造细分赛道中高端制造设备最热 达180个事件 [13] 地区与阶段分布 - 融资事件前五地区:江苏(322个)、广东(301个)、北京(270个)、上海(212个)、浙江(211个) [2][15] - 阶段分布:早期1421个(77.1%)金额571.75亿元(65.19%) 成长期362个(19.64%)金额213.82亿元(24.38%) 后期60个(3.26%)金额91.54亿元(10.43%) [3][17] 大额融资与独角兽 - 全球新增107个大额融资事件 总额2276.86亿元 中国占16个(15%) 金额420.08亿元(18%) [22] - 全球新增18家独角兽 中国占2家 中国现存独角兽507家 占全球27% [30] 投资机构动态 - 活跃VC/PE前五:奇绩创坛(26个)、深创投(25个)、合肥国耀资本(22个)、中科创星(19个)、亦庄国投母基金(18个) [35] - 活跃CVC前五:招商局创投(6个)、联想创投(5个)、尚颀资本(5个)、晶泰科技(5个)、蚂蚁集团(5个) [38] IPO市场表现 - 中国企业IPO数量65家 环比降16% 同比增20% 募资310.44亿元 环比降22% 同比增18% [41] - 上市板块:A股28家、美股22家、港股15家 传统行业以14家成为最热IPO赛道 [42][45] - VC/PE渗透率55%(36家) CVC渗透率25%(16家) [41] 并购市场数据 - 中国企业并购事件96个 环比降45% 披露金额93.09亿元 环比降78% 境内并购占77个 跨境19个 [51] - 并购热门行业:企业服务(15个)、智能制造(14个)、能源电力(12个) 金额最高为能源电力(26.46亿元) [52]
破解三大“合规密码”,为企业出海提供确定性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6-11 03:29
全球贸易格局与合规挑战 - 全球贸易格局加速重构,55%的司法管辖区认为拓展多元贸易伙伴关系和开辟新贸易走廊是抵御地缘政治风险的核心策略 [1] - 北美地区77%的司法管辖区强调推进贸易多元化以增强经济韧性 [1] - 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重点拓展美洲、EMEA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1] 财税管理复杂性 - 全球60%的司法管辖区仍采用当地公认会计准则(GAAP),未与国际标准接轨 [2] - 54%的司法管辖区强制要求部分企业使用电子发票,数字化税务申报成为趋势 [2] - 税务失误后果严重,过去12个月实施营业执照暂扣(29%)和监禁(32%)的司法管辖区数量增加 [2] 人力资源与薪酬管理挑战 - 80%的司法管辖区在人才吸引与保留方面面临挑战,主要因宏观经济波动及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3] - 南美地区70%的司法管辖区2025年将要求强制性定期加薪 [3] - 远程与混合办公模式普及带来额外合规挑战,如跨境用工需应对多国税务和社保规定 [3] 全球实体管理复杂性 - 超过半数司法管辖区认为未来五年实体管理复杂性将保持稳定,但实际因地缘政治和法规变化需持续投入资源应对 [4] - 仅9%的司法管辖区预期未来几年法规将简化,本地化语言文件和交叉审查增加行政负担 [4] - 巴西、印尼和沙特等市场监管制度更新频繁,对企业灵活应变能力要求更高 [4] 科技优化实体管理 - 奥地利、新加坡等国通过电子化注册与申报平台显著压缩设立时间与运营成本 [5] - 埃及投资在线注册门户提升透明度并吸引外资 [5] - 技术平台助力企业高效进入市场并应对合规监管 [5]
Q1季度「上海市」投融资报告:已披露融资总额128.74亿,3家中国企业完成IPO,智能制造赛道最热
创业邦· 2025-06-04 23:45
一级市场投融资概况 - 2025年Q1上海市一级市场融资事件212个,环比减少14%(35个),同比减少34%(108个)[3][6] - 已披露融资总额128.74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46%(109.46亿元),同比下降65%(239.35亿元)[3][6] - 大额融资事件新增5个,占全国总数31%,涉及金额44.8亿元(占全国11%)[20] 行业分布特征 - 前五大行业融资事件147个(占比69%),金额105.59亿元(占比82%):智能制造(49个)、人工智能(41个)、医疗健康(28个)、企业服务、汽车交通[8][10] - 智能制造细分赛道中集成电路最热,占25个事件[11] - 人工智能行业融资金额居首[10] 区域与阶段分布 - 浦东新区融资事件最多(68个),其次为闵行(27个)、宝山(17个)、徐汇(17个)、嘉定(13个)[14] - 早期阶段主导:事件147个(占比69%),金额68.19亿元(53%);成长期54个(25%),金额43.75亿元(34%);后期11个(5%),金额16.8亿元(13%)[16] 投资机构动态 - VC/PE机构267家,环比减7%,同比减32%;CVC机构23家,环比减34%,同比减57%[24] - 活跃VC/PE:奇绩创坛(10个)、浦东创投(6个)、合肥产投集团(5个)、红杉中国(4个)、毅达资本(4个)[25] - 活跃CVC:腾讯投资(2个)、TCL创投(2个)、恒旭资本(2个)[27] IPO与并购市场 - IPO企业3家(港股2家、A股1家),募资23.84亿元,环比增136%,同比降55%;VC/PE渗透率67%(2家),CVC渗透率33%(1家)[30][31] - 并购事件12个(境内8个、跨境4个),总金额22.51亿元,环比降51%,同比降89%[4] - 教育培训为最热IPO赛道(1家),嘉定区IPO数量领先(1家)[30][33] 独角兽企业现状 - 全国新增独角兽2家,上海市零新增;当前上海市独角兽存量99家(占全国20%)[22]
信用修复再给企业一次机会
广州日报· 2025-06-04 19:51
广东经营主体增长与信用修复政策 - 广东省第一季度新增经营主体60余万户,同比增长约3.5%,总量达1929.31万户 [1] - 广东正推动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支持失信主体高效重塑信用,重点帮扶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 [1] 信用修复的必要性与现状 - 信用是经营主体的核心无形资产,影响交易成本、资源配置及市场准入,但失信认定可能存在"误伤"或非主观恶意的情况 [1] - 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可能因资金周转困难、法律认知不足等非恶意原因被列入异常名录,导致融资、招标等经营受限 [1] 信用修复机制的实施与优化 - 广州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信用修复"即刻办"服务,提升修复效率 [2] - 需完善信用修复制度设计,包括法治建设、责任明确、标准统一、渠道拓宽及流程规范,并解决部门间信息共享滞后问题 [2] - 信用修复机制需与失信惩戒协同,平衡市场秩序维护与创业活力激发 [2]
房晟陶:高管是选出来的,打出来的,还是剩下来的?
36氪· 2025-05-29 02:35
高管选拔机制 - 高管更多是"剩下来"而非选拔或培养出来,尤其在成长型民营企业中[2][3] - 创始人存在价值观或能力缺陷时,高管留存核心标准变为"忍受创始人毛病"而非专业能力[4][29] - 两类创始人毛病:价值观/人品类(如辱骂员工、克扣工资)和能力类(如决策混乱、授权不足)[9][14] 创始人能力缺陷影响 - 能力缺陷指五项元能力(主动性、决策力、执行力、领导力、沟通力)未达"良"水平,导致组织运作低效[11][13] - 典型能力缺陷包括战略概念化不足、情绪管理差、时间管理混乱等14项具体表现[14][15] - 能力缺陷使公司人才池缩小至仅能容忍创始人缺点的群体,制约业务从1到10的跨越[4][31] 组织发展路径 - 中层(少校/中校级)可通过系统选拔培养产生,但中高层(上校/大校级)需实战检验[43][44] - 高层(将官级)任用具有偶然性,"剩下来"机制具有合理性,但需前置建设中层人才梯队[44][45] - 通过分层人才机制(选拔+实战+留存)可部分抵消创始人个体局限性[47][48] 行业解决方案 - 互补型高管团队或职业经理人接班可缓解问题,但实施成功率不足1%[38][39] - 组织系统建设优于个体改进,需建立人才审美标准与分层发展体系[47][50] - 创始人退居二线或分权机制对中层有效,但难以解决高层协作痛点[39]
从“跑断腿”到“点一点”,中聚企服让企业经营变得更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5-28 04:03
数字经济下的企业服务转型 - 中小企业面临政策适应、成本控制和合规经营的核心难题,传统企业服务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服务碎片化等问题[1] - 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中聚企服"以"点外卖式"便捷体验颠覆行业,整合200+细分领域服务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1][2] 平台运营模式创新 - 采用"赛马机制"保障服务质量,每个板块引入10家头部服务商动态竞争,根据响应速度、申报成功率等维度实时淘汰末位供应商[4] - 累计服务企业超3万家,客户案例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费用节省40%,申报周期缩短50%[4] 技术赋能企业决策 - "中聚AI"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等三大引擎,提供24小时合规降险、政策红利挖掘(如成功申领200万元专项基金)、数据驱动决策支持[6] - AI工具相当于免费提供政策研究员、法务顾问等专业团队功能,降低中小企业用人成本[6] 生态化服务延伸 - 突破单纯撮合交易,构建资源共享模式:实现产业链协同(制造业效率提升30%)、政企政策精准对接、知识产权资产化流通[8] - 通过"平台+AI+生态"三重架构,将服务转化为可复用数字资产,助力企业平等获取增长动能[8] 行业变革趋势 - 企业服务市场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赋能",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生存必答题[8] - 平台用技术重构服务链条,推动行业从人力密集型向标准化、模块化服务转型[2][8]
国融工发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经济网· 2025-05-26 08:14
专精特新企业申报与支持体系 - 2025年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窗口已开启 各地加速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1] - 北工投资所属国融工发通过"政策精准匹配 资本高效赋能 生态协同共生"三维服务体系 助力创新中小企业梯次晋级为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1] - 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用AI算法对近3万条政策进行深度剖析与"标签化"处理 实现政策与企业需求的"秒级匹配" [1] - 企业通过北京通企服版APP可一键获取适配政策 享受"政策解读+申报指导+进度跟踪"全流程服务 [1] - 国融工发组建"百人服务团"提供"一对一"及"一站式"咨询服务 大幅缩短中小企业政策申报周期 [1] 融资服务与产融对接 - "千亿畅融"融资服务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低门槛 高效率 全周期"金融解决方案 属地银行仅用一个工作日完成贷款流程 [2] - "千亿畅融"已对接中小企业累计7000余家次 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达700余家次 累计放款近5.4亿元 [2] - "创客北京"大赛已连续举办九年 "创客北京2024"大赛吸引超5791个项目参赛 设立10个龙头企业专项赛 [2] - 大赛涵盖医药健康 节能环保 文创IP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多个领域 吸引超过3000个项目参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