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

搜索文档
原创科技成果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石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01:40
原创科技成果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石 王娟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奔涌而至,中国这一艘时代巨轮的发展航向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历史 性重塑。自主原创科技成果的突破性进展已不单是技术命题,而是决定新质生产力能否破茧成蝶、引领 未来与把握国运的核心支点。面对全球创新格局的深度调整,唯有在原创科技领域构建坚实根基,方能 确保国家发展命脉不受制于人,真正实现"科技强则国家强"的历史性跨越。 锻造国之重器:突破核心技术的战略突围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不仅关系产业安全,更是国家战略安全的 基石。历史反复证明,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靠市场换不来。那些"卡脖子"清单背后的教训如警钟长 鸣,从高端光刻机到航空发动机,从工业设计软件到特种材料,任何关键环节的缺失都可能成为制约整 个产业链现代化进程的致命短板。 面对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研发风险高的特点,亟需建立特殊机制保障。上海浦东新区在自 动驾驶、基因治疗等高风险领域开辟制度试验田的做法值得借鉴,通过设立创新沙盒、开展伦理评估前 置等举措,为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宽容失败的政策空间。 铸就人才基石:构建面向未来的培养体系 发展新质生 ...
2025第八届“新奖”榜单正式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9-25 03:48
在这一背景下,由《财经》新媒体发起主办的第八届"新奖"榜单正式启动,包括新科技、新消费、新价值三大领域。我们希望通过每年的甄 选,促进新的技术突破,洞察新的消费趋势,也助力新的价值创造。 在榜单遴选过程中,《财经》新媒体协同智慧支持机构将秉承客观、公正、权威的原则,全方位发现和评析各领域市场参与者在这一年实现的 创新发展。 榜单设置 2025年,全球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探索前行,中国经济在政策引导与内生动力的持续推动下,展现出韧性与活力。科技驱动的生产力变 革、消费模式的深度转型以及金融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成为影响全年经济走向的核心力量。 科技领域无疑是2025年宏观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增长点。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成为推动各行业升级的重 要引擎,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中国AI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60%,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量子计算、6G通 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加速商业化,科技企业在算力竞争中的投入持续加码。这些发展不仅会重塑多个行业,也会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消费者更加理性,"性价比消费"成为主流。宏观政策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
国盾量子成交额创2024年12月12日以来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4:09
交易表现 - 国盾量子成交额达18.77亿元 创2024年12月12日以来新高 [2] - 最新股价上涨13.35% 换手率为6.64% [2] - 上一交易日全天成交额为8.21亿元 显示单日成交额大幅增长 [2] 公司基本信息 -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05月27日 [2]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286.1001万元人民币 [2]
国盾量子成交额创2024年12月13日以来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06:36
成交表现 - 成交额达16.73亿元 创2024年12月13日以来新高[2] - 较上一交易日6.33亿元成交额增长164%[2] - 换手率为6.63%[2] 股价变动 - 最新股价单日上涨10.58%[2]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09年5月27日[2] - 注册资本为10286.1001万元人民币[2]
国盾量子:9月1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0:00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9月12日召开第四届第十六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包括《关于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中 量子通信行业占比57.79% 量子计算行业占比22.33% 量子测精密量行业占比15.32% 其他业务占比4.56% [1] 市场表现 - 公司当前收盘价为290.15元 市值为298亿元 [1]
国盾量子(688027.SH):对量子互联网等前沿科研领域暂不涉及
格隆汇· 2025-09-11 10:05
公司业务聚焦 - 公司当前关注重点为量子经典融合技术方向 如QKD(量子密钥分发)[1] - 公司具体布局包括波分复用和量子通信光芯片等产业化领域[1] - 公司明确表示暂不涉及量子互联网等前沿科研领域[1] 技术发展路径 - 量子通信产业链发展以QKD技术为核心突破口[1] - 量子通信光芯片成为产业化的关键技术节点[1] - 波分复用技术提升量子通信网络传输效率[1]
国盾量子:对量子互联网等前沿科研领域暂不涉及
格隆汇· 2025-09-11 09:47
公司业务聚焦 - 公司当前关注重点为量子经典融合技术方向 [1] - 公司主要研发方向包括QKD领域的波分复用技术 [1] - 公司同步推进量子通信光芯片等产业级应用 [1] 技术发展边界 - 公司明确表示暂不涉及量子互联网等前沿科研领域 [1] - 技术布局集中于产业化应用层面而非基础科研 [1]
合肥创业军团,不止“中科大系”
AI研究所· 2025-09-05 10:33
高校创业生态与产业格局 - 杭州与浙江大学形成创业共生经典样本 浙大系创业者以技术构建杭州数字经济核心骨架 代表企业包括安防龙头海康威视 大华股份 宇视科技及每日互动 [1] - 合肥创业版图以中科大系为基石 科大讯飞市值千亿 国盾量子曾创1000亿市值纪录 奠定科技创业策源地地位 [1][5] 合肥工业大学产业贡献 - 合工大成为合肥本土高校人才输出第二极 校友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成新晋安徽首富 并向母校捐赠1亿元人民币 [2][9] - 合工大在机械工程 汽车工程 材料科学领域优势显著 为新能源 汽车零部件 智能装备等合肥重点产业输送领军人才 [5][6] - 汽车产业领域代表校友包括: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 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 宁德时代技术灵魂黄世霖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首席科学家刘汉如 雅迪科技董事长董经贵 江淮汽车前董事长左延安等 [9] - 合工大系专注于技术落地制造业 在细分领域打造隐形冠军 与中科大系共同构成合肥高校创业双引擎 [11] 外部创新力量导入模式 - 清华大学猛狮团队携智能飞行汽车项目落户合肥蜀山区 团队拥有200余项国内外专利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13][16] - 合肥产业培育逻辑超越本土高校孵化 通过精准导入模式吸引全国顶尖创新团队 清华猛狮团队将整个大本营迁至合肥 [3][13][16] - 合肥低空经济产业集聚近200家核心企业 包括亿航智能 零重力 迅蚁科技 览翌航空 峰飞航空 尚飞航空等 形成以eVTOL整机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 [16] - 2024年合肥新签约21个低空产业项目 协议投资123亿元 预计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17] 多元创业生态格局 - 合肥创业军团呈现三元结构:中科大系主导前沿领域突破 合工大系深耕制造业细分领域 外来军团注入新兴赛道活力 [18] - 三者共同构成创业生态稳定三角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持续发展 [18][19]
科大国盾上市前后QKD市场预期与现实对比
搜狐财经· 2025-09-04 07:57
公司上市表现 - 科大国盾于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 首日涨幅高达923.91% 创下科创板及A股历史记录 [1] - 上市前公司财务表现完美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净利润保持在数千万水平 [1] - 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 2021年录得首次年度亏损 净亏损额达数千万元 [1] - 2023年净亏损急剧扩大至数亿元 营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 [2] 业务商业化尝试 - 公司推出量子密话业务 通过更换量子安全SIM卡为普通手机通话提供加密服务 但市场反应平淡 [2] - 高昂资费、有限覆盖范围及用户感知不强的安全需求成为业务推广阻力 [2] - 后续推出量子安全U盾、量子安全物联网燃气表、国盾密语蓝牙耳机等产品 均未形成新业绩增长点 [3] - 产品多与安徽合肥地方企业合作 市场化能力不足 商业拓展举步维艰 [3] 技术应用与市场现实 - 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实际应用高度固化 90%以上案例集中在政府、军工、金融等利基市场 [6] - 客户群体从预期多元化收窄至高度集中 主要依赖少数国有运营商和国家级项目 [6] - 增长驱动力完全依赖国家政策推动和采购意愿 而非技术自然渗透 [6] - 实际市场规模增长缓慢 远低于招股书预测的30%-50%复合年增长率 2025年国内数百亿人民币预期未实现 [5][7] 政府依赖与补贴 - 公司深度依赖安徽合肥地方政府 合肥市政府通过量子城域网等项目提供基础订单 [10] - 近五年每年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政府补助 盈利年份补助占利润半壁江山 亏损年份掩盖更大亏损额 [10] - 超过90%政府补助直接来源于安徽省及下辖市县区级政府 包括上市奖励、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等单笔超百万元项目 [11] - 国家级补助以项目制科研经费为主 持续性和规模不如地方综合性奖励 [11] 估值逻辑变化 - 公司估值逻辑从高成长科技股转变为低成长公用事业股或供应商股 [12] - 股价较高点跌去超过九成 早期投资者财富大幅缩水 [3][12]
量子信号首次用互联网协议传输
科技日报· 2025-08-29 00:29
技术突破 - 成功将量子网络技术从实验室带入实际应用 首次使用互联网通信协议IP在商业光纤网络上传输量子信号 [1] - 开发微型Q芯片协调量子信息与经典数据传输 让量子信号使用现代互联网语言进行通信 [1] - 在商用光纤上实现量子信号传输与自动噪声校正 将量子与经典数据打包成标准互联网数据包 [1] 技术原理 - 采用经典信号作为牵引导航(类似火车头) 量子信息作为密封集装箱实现安全传输 [2] - 经典信号头部信息可测量 使系统完全遵循现有互联网协议 [2] - 基于硅基材料和成熟半导体工艺制造Q芯片 具备大规模生产潜力 [2] 网络部署 - 当前网络连接两栋建筑 包含一台服务器和一个节点 使用约一公里光纤 [2] - 扩展网络只需制造更多芯片并接入城市现有光纤基础设施 [2] 行业意义 - 量子信号可与日常网络流量共享同一基础设施 向构建量子互联网迈出关键一步 [1] - 实现与当前互联网架构的无缝兼容 使用相同寻址系统和管理工具进行路由 [1] - 解决量子态脆弱性挑战 通过混合信息流技术保持量子特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