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精密测量
icon
搜索文档
国盾量子:9月1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0:00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9月12日召开第四届第十六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包括《关于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中 量子通信行业占比57.79% 量子计算行业占比22.33% 量子测精密量行业占比15.32% 其他业务占比4.56% [1] 市场表现 - 公司当前收盘价为290.15元 市值为298亿元 [1]
【投融资动态】国测量子A+轮融资,融资额超亿人民币,投资方为中国国新控股、河北沿海产业投资基金等
搜狐财经· 2025-09-02 12:20
融资概况 - 国测量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30日完成A+轮融资 融资额超1亿人民币 投资方包括中国国新控股、河北沿海产业投资基金、浙江省专精特新(温州)母基金及锦富资本[1][2] - 公司此前已完成多轮融资:2024年9月3日A轮融资(哈勃投资、雅榕创投)、2023年12月3日Pre-A轮融资(范缘创投、方正和生投资)、2023年6月5日由北大资产出资设立[2]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北京大学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发起设立的产业化公司 北京大学作为核心发起人 依托北京大学上海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平台在上海临港注册成立[2] - 技术团队以北京大学芯片原子钟核心技术团队为基础 并吸纳航天科研院所等军工单位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人才[2] - 公司致力于实现国产高端仪器完全自主可控 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和军事管制禁运 解决关键器件"卡脖子"问题[2] 产品应用与产业布局 - 主要瞄准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在导航、自主导航授时微终端、军用通信、电子战、微纳卫星、无人驾驶、物联网及水下探测等领域的应用[2] - 核心产品包括芯片原子钟在内的量子精密测量高端仪器 正在建立相关生产基地[2] - 公司战略目标为成为全球时频领域领军企业 并推动量子精密测量相关产业快速发展[2]
市场监管总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证网· 2025-08-11 12:17
技术突破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的全新原子自旋传感器实现弱磁场超高灵敏度与可溯源精准测量 [1] - 传感器在近地磁量级环境下可测量比地球磁场弱十亿倍的磁信号 灵敏度极高 [1] - 测量结果可溯源至原子物理常数 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1] 应用领域 - 技术为高端计量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完善超高灵敏磁场测量量值溯源体系 [1] - 成果服务于基础科学研究、高端装备制造及宇宙探索领域 [1] - 传感器已用于探测暗物质候选粒子类轴子 暗物质占宇宙总物质组成约85% [1] 政策支持 - 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加大对量子精密测量等前沿计量技术的支持力度 [1] - 推动科研成果向计量标准与产业应用转化 [1] - 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构建及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1]
识得“硬技术” 兑现“含金量”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9
湖北省经济与科技发展 - 2024年湖北地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元[2] - 湖北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2] - 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考察武汉东湖高新区并强调科技创新[2] 科技金融政策与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2] - 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为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基础[4] - 2024年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6] - 截至3月末湖北省金融机构发放相关贷款505亿元[7] - 前四批再贷款审核通过金额150.45亿元[7] - 创新积分贷已累计发放513亿元[9] 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实践 - 纯信用科技金融专属贷款[3] - 积分卡审批模式[3][8] - 中信银行积分卡审批模式提供1000万至3000万元授信额度[9] - "共赢贷"产品采用"当期优惠贷款+远期权益共赢"模式[11] - 兴业银行在武汉和黄石发放"共赢贷" 其中黄石首笔利率2.80% 金额1亿元[11] 企业案例与融资动态 - 光至科技2018年创立 2024年营收近3亿元[4] - 2023年营收突破1亿元 2024年突破2亿元[5] - 中国银行2023年初提供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5] - 2023年末授信超3000万元[5] - 新研发生产基地一期总投资2.49亿元[5] - 2023年完成B轮融资约1亿元[7] - 中科牛津收入规模约6000万元[9] - 通过积分卡审批获得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9] 科技企业发展与资本市场 - 光至科技目标科创板或创业板[7] - 国泰海通证券已进场开展初步规范工作[7] - 中科牛津打破国外垄断 拥有200余家国内用户[8] 金融支持成效 - 湖北省重点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7%[12] - 增速远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水平[12]
识得“硬技术” 兑现“含金量” 金融协力擎起湖北科技创新高地
金融时报· 2025-06-03 02:05
湖北经济与科技创新 - 2024年湖北地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元 [1]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湖北并强调科技创新 指出要"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 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1] -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 构建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 科技金融创新实践 - 湖北省金融机构推出纯信用科技金融专属贷款 积分卡审批模式 "共赢贷"等创新产品 [2] - 截至3月末 湖北省金融机构向相关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505亿元 前四批再贷款审核通过金额15045亿元 均居全国前列 [5][6] - 创新积分信用贷已累计发放513亿元 实现贷款全流程线上办理 [8] 光至科技案例 - 光至科技2018年成立 2024年实现近3亿元营收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2023年初获得中国银行1000万元纯信用流动资金贷款 年末获得超3000万元授信 [4] - 2023年和2024年营收先后突破1亿元 2亿元 正在建设总投资249亿元的研发生产基地 [4] - 已完成B轮融资约1亿元 老股东达晨创投继续加码 亿宸资本和光谷产投新入局 [6] - 目标登陆科创板或创业板 国泰海通证券已进场辅导 [6] 中科牛津案例 - 我国唯一自主研制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整机的企业 已有清华 中科院等200余家国内用户 [7] - 通过中信银行积分卡审批模式获得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 该模式打破传统授信逻辑 对科技属性指标给予更高权重 [7][8] 共赢贷模式 - "共赢贷"采取"当期优惠贷款+远期权益共赢"模式 实现银行增收与企业增长 [10] - 兴业银行在武汉 黄石发放"共赢贷" 其中黄石首笔利率280% 金额1亿元 将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以匹配研发周期 [10] - 企业承诺授予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优先权 让渡不低于1000万元授信额度 [10] 科技金融发展成效 - 截至2025年3月末 湖北省重点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监测数同比增长267% 远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