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

搜索文档
五个全球前列、五个创新领先,北京已成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6 05:29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据第三方机构初步评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全球创新 网络关键枢纽,取得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9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 首都之窗 李磊 摄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连续8年蝉联施普林格·自然集 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榜首;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三……市科委、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继红介绍,"十四五"期间,本市已累计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105项重点项目 和重大任务落地,实现"五个全球前列""五个创新领先"。 2024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4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9%。目前,本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 术、科技服务业、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 育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23个未来产业。 在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的过程中,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覆盖科研全流程的人工智能科研平台等重大 原创成果诞生,豆包、智谱、kimi等标杆模型性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
1-8月,济南科技服务业营收达374.4亿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9-24 05:2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冯子芯 "育主体"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推动龙头骨干企业通过业务裂变、产业孵化等方式,带动上下游协同创新。实施更加精准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强 化政策供给,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搭平台"提升孵化载体质量能级。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载体高质量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链群培育专业化孵化平台,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吸引龙 头企业、头部机构参与孵化器运营,建设公共服务、检验检测及中试平台,不断提升运营水平。 "促转化"破除科技成果转化壁垒。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改革,扩大"先投后股"试点范围,做强概念验证和中试转化平台。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提升专 业服务能力,举办更多精准高效的技术供需对接活动。 "聚要素"注入创新创业活水。深入实施"海右英才"等人才工程,优化"1+N"人才孵化矩阵。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 早、投小、投硬科技。探索设立更多面向初创企业的专项信贷产品。 "优环境"厚植创新创业沃土。持续推进科技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人才政策协同联动,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合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 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 ...
数智引擎驱动科技服务新范式 上海杨浦区科技企业矩阵培育计划发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4:48
在主旨分享环节,多位行业专家、企业领袖从宏观洞察、金融实践、科技前沿、产业应用等角度,分享 了数智经济与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经济学家、国务院原参事汤敏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颠覆各行各业,科技服务业需加速融合AI技术 以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的范式跃升。他强调,AI技术正从基础对话向推理、行动、创新乃至组 织能力快速演进,企业和政府应主动拥抱AI,推动科技服务业向智能化、系统化转型。 上海杨浦区副区长刘晋元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科委和杨浦区共同发布了《杨"数"浦新质 秀带创新区建设方案》,杨浦区正以建设方案为指引,全力推动全域创新,全力构建杨"数"浦新质秀带 创新区,积极打造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北部增长极。同时杨浦依托大学大厂的丰富资源,不断地做强科 技服务业产业发展,积极打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场景应用到生态集聚的全周期科技服务业,让数字 经济赋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刘晋元表示,数智化是科技服务业的新引擎,杨浦将继续在科技服务业标准构建、前沿应用、金融赋 能、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科技服务新范式。 工信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工信部科技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 ...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北京亮出高质量发展“家底”
中国青年报· 2025-09-19 03:53
经济发展成就 - 2021-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 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 相当于新增一个海淀区经济总量 [2] - 202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2万美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 居各省区市首位 [2]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水耗 碳排放等多项指标达全国最优水平 [2] 产业结构升级 - 信息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信息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从2020年32.7%提升至2024年38.8% [2] - 每天诞生300多家科技企业 密度超越硅谷 [2] - 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 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2] 科技创新实力 -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2400家 约占全国一半 成为"人工智能第一城" [2] - "十四五"以来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2308.7亿元 是"十三五"时期总额近两倍 [1] - 科技成果"蛙跳"现象得到扭转 [1] 区域协同发展 - 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 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1] - 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 [1] - 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 [1] 重大项目建设 - "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开学开诊 城市副中心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1] - 北京艺术中心 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成为文化新地标 环球影城成为文旅新名片 [1] - 成功举办冬奥会成为全球唯一"双奥之城" 中轴线申遗成功使世界文化遗产达8处居全球城市首位 [1] 对外贸易发展 - 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连续3年超3.6万亿元 [3] - 服务贸易2021-2024年年均增速达9.4% [3] 营商环境优化 - 迭代出台营商环境改革措施1700余项 非现场监管覆盖率近70% [3] - 经营主体2021-2024年年均增长6.2% 总量达268.6万户 [3] - 深化接诉即办改革 "有困难打12345"成为市民普遍选择 [3] 民生服务改善 - 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15万个 建成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 [3] - 152家医院线上互认检验检查结果 发展养老助餐点2666家覆盖超九成城乡社区 [3] - 450多万名老年人就近解决吃饭问题 提供普惠托位超过3.1万个 [3] - 适龄儿童入园率和普惠园覆盖率均达94% [3]
科技服务业营收、拉动力“双第一” 科技创新成朝阳区新动力
北京商报· 2025-09-12 15:25
经济表现与规模 - 2024年上半年GDP实现4620.1亿元 同比增长5.1% 占全市18.5% [1] - 实际使用外资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市首位 [1] -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53.8亿元 2024年上半年完成1295亿元 占全市比重约20% [3] 产业结构与创新驱动 - 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行业 2024年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合计GDP占比达23.7% [3] - 信息服务业GDP增加值贡献率达32.3% 位居各行业首位 [3] - 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比25.8% 较"十三五"末提升7.2个百分点 增长贡献率超30% [3] - 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及拉动力实现全市双第一 [3] - 推行"商务+科技"双轮驱动 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产业互联网领域 [2] - 打造全国首个数据商务区 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新型商务生态体系 [2] 国际化资源集聚 - 汇聚近100%外国驻华使馆 90%外国驻京新闻媒体 80%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 7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65%外资金融机构 [1] - 设立国际融商服务中心和外资综合服务站 建立北京市首个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1] - 外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70个事项可一站办理 打造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1] 消费业态与空间布局 - 构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纵贯地铁14号线商业带 横跨亮马河文化经济带 建设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 [4] - "十四五"以来京东MALL、太古里西区等31个商业设施亮相 规划建设万象城、INS新乐园、太古坊等特色地标 [4] - 高品质商圈和"夜京城"地标数量占全市近一半 [4] - 茶馆、咖啡馆、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分别占全市30%、50%、60%、70% [4] - 首店及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均占全市50% [4] 创新成果与人才储备 - 五年形成87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其中15项全国复制推广 9项全市复制推广 [2] - 连续十三年举办朝阳国际人才创业大会 人才资源总量达156万人 占全市20% [2] - 未来五年预计新增170余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 [2]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依托近百家影院和演艺新空间 13处奥运及大型体育场馆 实施"文旅+百业"八项政策 [4] - 打造国际灯光节、茶香文化节、亮马河醒春启航、金盏速度节等标志性活动 [4] - 演艺、票根、水岸、假日经济发展提速 形成文化"出海"新范式 [4]
2025服贸会 | 科技服务业营收、拉动力“双第一” 科技创新成朝阳区新动力
北京商报· 2025-09-12 14:42
经济表现与规模 - 2024年上半年GDP实现4620.1亿元 同比增长5.1% 占全市18.5% [1] - 实际使用外资居全市前列 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市首位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完成2653.8亿元 2024年上半年达1295亿元 占全市20% [3] 产业结构与创新驱动 - 信息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合计GDP占比达23.7% 信息服务业成为第二大支柱行业 [3] - 信息服务业GDP增加值贡献率32.3% 位居各行业首位 [3] - 推行"商务+科技"双轮驱动 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产业互联网领域 [2] - 打造全国首个数据商务区 建立新型商务生态体系 [2] - 五年来形成87项改革创新案例 其中15项全国复制推广 9项全市复制推广 [2] 国际化资源集聚 - 集聚近100%外国驻华使馆 90%外国驻京媒体 80%国际组织 7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65%外资金融机构 [1] - 设立国际融商服务中心 外资综合服务站 建立北京市首个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1] - 外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70个事项可一站办理 打造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1] 消费生态建设 - 构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地铁14号线商业带/亮马河文化经济带/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 [4] - "十四五"以来新增31个商业设施 包括京东MALL/太古里西区 规划建设万象城/INS新乐园/太古坊 [4] - 茶馆/咖啡馆/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分别占全市30%/50%/60%/70% [4] - 首店/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均占全市50% 泡泡玛特等潮玩品牌形成文化出海新范式 [4] 人才与空间资源 - 人才资源总量达156万人 占全市20% [2] - 连续十三年举办朝阳国际人才创业大会 打造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 [2] - 未来五年预计新增170余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 [2] 文商旅体融合 - 依托近百家影院/演艺空间/13处奥运体育场馆 实施"文旅+百业"八项政策 [4] - 打造国际灯光节/茶香文化节/亮马河醒春启航/金盏速度节等标志性活动 [4] - 高品质商圈和"夜京城"地标数量占全市近一半 [4]
为企业配备服务管家,朝阳区“凤鸣计划”5年助推22家企业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9-12 07:53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为高成长性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管家、量身定制"成长包",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截至今年,朝阳区"凤鸣计划"推出5 年来,已培育出22家上市企业、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朝阳区企业镁佳科技的工程师正在进行车驾智能的研发。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自从搬到朝阳区后,我们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业绩几乎每年都会翻倍。"天创信用CEO李文贤介绍,刚搬到朝阳区时,企业缺乏资金,朝阳区政府给 企业推荐了很多银行,帮助企业获得第一笔贷款。当年,该企业还依托朝阳区数据要素综合服务平台获批1000万元授信额度,为后续发展储备了资金保障。 朝阳区还为入选"凤鸣计划"的企业配备专属管家,每次有新的惠企政策出台,管家都会第一时间推送给企业,并配上政策解读和申报指导。 如何认定凤鸣企业?朝阳区研究形成了筛选入库评价体系,主要围绕企业经营实力、市场认可程度、科技创新能力、获奖及合规情况等四个维度,进行综合 评价。首批凤鸣企业在行业上重点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科技服务业等十大高精尖产业,以及文化科技、新消费、新金融等具有朝阳特色的融合 业态。 记者了解到,2020年9月"凤鸣计划"出台以来,该 ...
朝阳区“两区”建设以来新设外企2398家,占全市28.4%
新京报· 2025-09-10 12:20
政策创新与制度成果 - 推动150余项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政策实施 [1] - 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 [1] - 15项原创性改革举措全国复制推广 9项全市复制推广 数量均居全市首位 [1] 外资企业与金融业发展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398家 占全市总量28.4% [1] - 金融机构总数突破1800家 其中外资(合资)机构近400家 占全市65% [1] - 自贸试验区落地16家自贸专营银行及全市首家专营证券、保险机构 [1] - 2024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877.1亿元 同比增长14.1% [1] 商务服务业建设 - 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出口联盟支持机构国际化发展 [2] - 建设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核心承载区 组建法律人才库 [2] - 集聚商业服务业机构超5万家 [2] - 2024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4% 总量占全市40% [2] 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 - 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近700家 元宇宙产业链企业超1400家 [2] - 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行业 [2] - 科技服务业拉动力居全市第一 [2] 重点园区建设 - 自贸区朝阳组团在全市21个重点园区评价中排名第一 [2] - 中关村朝阳园构建"一产业一园区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生态格局 [2] - 围绕细分产业领域推进建设20余个特色园区 [2]
宁新携手共拓阿拉伯国家市场—— 让更多好物尽显国际范儿
经济日报· 2025-08-28 22:08
新疆特色产业展示 - 新疆组织14个地州市52家重点企业参展 带来近千种优质特色产品[1] - 天山纺织展示羊绒制品 塔城可安可科技演示巡检机器人智能识别技术[1] - 新疆商贸物流集团展示国际物流枢纽建设蓝图 中粮屯河番茄制品等特色美食受关注[1] 企业产品与技术发展 - 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推出PVC发泡地板 属于绿色环保产品且隔热性能提升[2] - 公司产品标准持续提升并与国际接轨 节能产品已在多国实现良好应用[2] - 中国彩棉集团公司展示全产业链可控彩棉产品 实现彩棉由陆地棉向长绒棉品种改良[2] 区域产业合作与升级 - 宁夏与新疆在能源、交通、农业、生态等多领域合作持续深化 包括疆煤入宁和疆棉织霓裳等项目[2] - 宁夏富杨食品公司对产线技术改造 增加黄油产线并调整稀奶油产线以降低能耗并提升产量[3] - 企业通过科技投入研发高附加值乳制品 如黄油和稀奶油 以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3] 国际市场拓展 - 新疆企业通过博览会寻求阿拉伯国家市场合作机遇[1][2] - 两地企业依托优质产品共同开拓阿拉伯国家市场 合作前景广阔[3]
前海15载,现代服务业助力“中国智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1:41
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就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税收收入892亿元,分别为2010年成立初期的117倍、93倍和171倍 [4] - 2024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952.6亿元,同比增长8.6%,占服务业84%及GDP的65.5% [4] - 现代服务业企业总数达12.48万家,水平比肩全球服务业先进地区 [4] 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 - 科技服务业从配套支撑升级为产业链价值中枢,前海提出2027年底前实现研发中心突破100家且外资占比超30%的目标 [6][7] - 2024年1-10月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9.6%,前十强企业营收61.9亿元且增长37.1% [10] - 小马智行在前海实现全国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Robotaxi 7×24小时运营 [7][8] 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 大铲湾片区形成"具身智能港"产业集群,银河通用投资10亿元建设人形机器人研发中心,戴盟机器人设立全球总部 [10] - 深圳推出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创新,允许外籍科学家担任法定代表人 [10] - 现代服务业占高端装备终端附加值的50%-60% [11] 金融创新与跨境服务 - 前海推出"科技初创通"信贷服务超4100户企业,80%为非政府培育名单企业,信贷投放超55亿元且利率低至3.45% [14] - 微众银行服务个人客户超4.2亿,中小微企业申贷超600万家 [14] - 汇丰银行启用总投资超40亿元的前海办公大楼,东亚银行设立大湾区"策略枢纽"包含证券及金融科技等业务 [15][16] 专业服务与出海支持 - 前海进出口总额7066.5亿元(同比增长42.4%),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19] - "前海出海e站通"平台集成70项公共服务,与40个海外园区合作,服务超800家出海企业 [19] - 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争议金额1423亿元居全球前三,前海法务区汇聚265家法律服务机构 [19] 国际企业布局动态 - 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首个创新中心落户前海,谷歌跨境电商加速中心投入运营支持DTC模式 [18] - 前海港资企业中服务业占比95%,业务从金融物流向科技服务加速拓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