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荔湾携6000余个岗位赴京引才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8: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陈俊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广州荔湾携6000余个岗位赴京引才 中新网广州9月22日电 (记者 孙秋霞)"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现已启动,广州荔 湾区将于9月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9月24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专场招聘会,本次活动共组织241家优 质企业,以线上+线下模式参与活动,推出岗位6586个。其中,116家企业将参与北京线下专场招聘, 提供岗位4558个。 据了解,荔湾区聚焦区内激光增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汇聚了一批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及链主企业参与线下线上招募。 其中,广药集团、广州工控、广船国际、广电运通等头部企业领衔出击,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62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小巨人"企业协同发力,共同释放年薪20万-50万元岗 位1234个、50万元以上高薪岗位27个,涵盖研究员、技术员、管培生、产品研发、工程师等多个方向。 为实现更高效的人岗匹配,荔湾区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开展深度对接,重点围绕 ...
北京石景山区将建设服贸会永久会址“会展小镇”
中国青年报· 2025-09-13 13:27
石景山区发展规划 - 石景山区依托服贸会落地首钢园实现"一会一址" 启动永久会址建设工程并锚定"会展小镇"建设目标 [1] - 区域更新改建国际会展中心和新闻中心 推动工业风貌与现代会展功能及自然景观有机融合 [1] - 紧抓北京市"两园一河"联动发展机遇 推进潮玩悦享水岸等重点项目打造水滩岸城一体化滨水活力空间 [1] 会展产业生态建设 - 区政府联合中国国际商会 北辰集团 首钢集团等机构成立北京国际会展创新联盟 优化会展服务生态 [2] - 联盟助力首钢园建设功能齐全 开放包容 特色鲜明的国际会展地标 [2] - "会展小镇"项目对标瑞士达沃斯 规划位于首钢园北区近3平方公里范围 融合工业遗址与永定河绿色生态空间 [1] 产业体系与开放合作 - 区域构建以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为主导 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 虚拟现实 科幻游戏为特色 未来信息 制造 健康 空间为前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全区积极推进"两区"建设 扩大国际交往与经贸合作 完善招商机制 加快国际开放合作区 国际人才社区和青年创业基地建设 [2] - 2021至2024年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46家 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入选全市"两区"建设重点园区 [3] 创新与研发能力 - 建成3个国家级原创技术策源地 5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和17个研发中心 [3] - 区域稳步建成国家级智能科技产业新高地 [3] - 持续深化"产业开放+园区开放+要素供给+制度保障"改革 [3]
山东加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生产性领域培育新动能
齐鲁晚报· 2025-09-05 08:26
服务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持续提升[3] -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7% 10大行业门类中9个实现正增长[3] - 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达1.6万余家 近三年增长44%[3] 重点行业增长态势 - 批发零售 交通运输 现代金融等骨干行业稳健增长[3] - 租赁商务 信息软件 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明显[3] 重点项目投资进展 - 85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1-7月完成投资超600亿元[3] - 全年预计建成投产37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 - 聚焦人工智能 科技研发 大数据服务 现代物流 商务咨询等11个细分赛道[3] - 年底前新认定30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2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3] - 建设120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 深化制造与服务双向渗透[3] 政府支持措施 - 完善服务业运行监测机制 针对趋势性变化和异常波动精准施策[3] - 对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 协调解决经营困难[3] - 持续遴选引领性强的优质项目 强化要素保障[3]
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一年迈一个百亿台阶
北京晚报· 2025-08-22 06:04
地区经济发展 - 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973.8亿元增至2024年1312.9亿元 四年间累计增长约339.1亿元 年均增长超百亿 [1] - 2024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6亿元 同比增长7.6% 增速居中心城区第一 [1] 产业结构转型 - 产业体系由"1+3+1"升级为"2+4+4"新格局 二三产业占比从7:3反转为1:9 [2] - 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0% [2] - 科幻、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四个特色产业年收入达1300亿元 [2] - 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空间四大未来产业 获授牌"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 [2] 城市更新与重点项目 - "十四五"期间实施481个城市更新项目 带动投资超900亿元 [3] - 首钢园2024年游客量达1300万人次 成为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3] - 建设近2平方公里特色"会展小镇" 融合工业遗存改造与现代会展功能 [3] - 潮玩悦享水岸项目(永定河集)总体量约5000平方米 规划落地30个空间设计作品和品牌 [4] 产业推进机制 - 建立现代金融、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未来健康五大产业"一产业一链长"机制 由区级领导担任链长推动产业链建设 [2]
打造“全链协同”创新生态 石景山区发布“一产业一链长”实施方案
北京商报· 2025-07-24 14:06
产业体系升级 - 石景山区推动"1+3+1"产业体系向"2+4+4"迭代升级 做强信息技术 现代金融两大主导产业 做优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工业互联网 科幻游戏四个特色产业 做精未来信息 未来健康 未来制造 未来空间四个未来产业 构建"主导+特色+未来"梯次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6]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696 6亿元 同比增长7 6% [6] 链长制实施 - 石景山区实施"一产业一链长"模式 聚焦现代金融 人工智能 "科幻+" 工业互联网 未来健康五大前沿产业 通过"建链 补链 延链 强链"深化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四链"融合 [6] - 创新构建"区委领导 政府抓总 链长负责 链办统筹"四级联动组织架构 对五大产业链分类指导 精准培育 [7] 产业链发展策略 - 现代金融产业链注重扩容提质 发挥规模效应与辐射带动优势 强化区域金融主导地位 [7] - 人工智能产业链协同未来信息 未来制造(人形机器人)领域 强化底层技术相互赋能与系统集成 [7] - "科幻+"产业链联动虚拟现实 游戏电竞等应用场景 壮大实施主体集群 打造特色产业名片 [7] -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聚焦工业软件 平台 网络 安全等领域 攻坚关键技术瓶颈 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7] - 未来健康产业链依托医疗资源发展智能诊疗 创新药物研发等业态 推动科技与医疗 康养深度融合 [7]
推动产业链发展提速,石景山区实施“链长制”
新京报· 2025-07-24 13:11
石景山区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 - 石景山区推出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 以"一产业一链长"方式推动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方案聚焦现代金融 人工智能 "科幻+" 工业互联网 未来健康五大前沿产业 [1] - 核心在于深化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四链"融合 [1] 组织架构与实施机制 - 设立由区委副书记 区长担任的"总链长" 负责顶层设计与跨链协同 [1] - 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区级领导担任"链长" 作为产业链发展第一责任人 [1] - 成立链长制统筹推进办公室 由分管副区长任主任 负责日常运转与综合协调 [1] 现代金融链发展策略 - 现代金融链扩容提质 发挥金融主导产业规模效应与辐射带动优势 [1] - 持续巩固提升 强化区域金融核心地位 [1] 人工智能链发展策略 - 人工智能链创新领先 协同未来信息 未来制造(人形机器人)领域 [2] - 强化底层技术相互赋能与系统集成 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 [2] "科幻+"链发展策略 - "科幻+"链规模发展 紧密联动虚拟现实 游戏电竞等应用场景 [2] - 壮大实施主体集群 打造特色产业名片 [2] 工业互联网链发展策略 - 工业互联网链转型升级 聚焦工业软件 平台 网络 安全等领域 [2] - 攻坚关键技术瓶颈 加速生态布局 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2] 未来健康链发展策略 - 未来健康链建链增效 依托医疗资源开展临床研究 [2] - 发展智能诊疗 创新药物研发等业态 推动科技与医疗 康养深度融合 [2]
中国最大自贸港,来了
虎嗅APP· 2025-07-23 15:12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政策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于2024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实施"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政策制度 [3][8] - 零关税商品占比将从21%提高到74% 税目从1900个扩大至6600个 [12] - 境外人员免签范围已覆盖82国 内地人员流动不受限制 [13][16] - 企业享受15%所得税优惠 高端人才个税最高15%封顶 [19][27][28] 海南经济与产业结构变化 - 2024年海南GDP总量7936亿元 常住人口1048万人 人均GDP7.6万元 [21] - 四大支柱产业为文旅 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占全省增加值比重超三分之二 [23] - 现代服务业聚焦物流 贸易 金融 高新技术产业集中于数字经济 石油化工新材料 现代生物医药 [23] - 数字经济将基于数据要素自由流动政策 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 [26] 海南与香港定位差异 - 香港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34] - 海南主要角色是国际开放门户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聚焦离岸金融和金融创新 [36][38] - 海南缺乏金融集聚优势和产业基地 不以转口贸易为重心 [37][39] - 香港是中概股回流和人民币国际化桥头堡 海南展现中国对外开放决心 [35][41]
AI+财务驱动价值创造
中国经济网· 2025-07-21 06:01
会议概况 - 第十九届中国CFO大会于7月18日在北京石景山区召开 主题为"AI+财务驱动价值创造" 参会者包括全国财务会计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CFO等500余人 [1] - 大会由财政部指导 新理财杂志社主办 旨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推动财务数智化转型及价值创造 [1] 区域经济转型 - 石景山区通过"2+4+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转型 主导产业为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 特色产业包括人工智能 科幻 工业互联网 虚拟现实 并布局未来信息 制造 空间 健康等新赛道 [1] - 该区现代金融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成为京西地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1] AI与财务转型 - AI技术正在重构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 流程和价值定位 CFO是推动财务智能化转型及数据价值释放的核心力量 [2] - 企业需通过AI实现财务流程自动化 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优化资本配置 赋能战略决策 最终提升企业价值 [2][3] 行业报告与案例 - 新理财杂志社与美团企业版联合发布《企业消费管理全景报告2025》 提出企业消费管理是经营思维迭代的体现 [2] - 大会评选了2024年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案例 涵盖财务数智化转型 管理会计创新 数据资产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ESG实践等方向 [2] 专家观点 - 财务管理是企业数实融合的关键环节 率先拥抱AI的企业将在财务赛道占据优势 [3] - CFO需具备"财务+数据+业务"三角能力 通过AI重构财务流程 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智囊团"和价值创造的"发动机" [3]
横琴粤澳合作区五年产业规划出炉:瞄准“四新”产业,目标2029年占比65%助澳门多元发展
华夏时报· 2025-07-02 11:09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核心内容 核心目标 - 到2029年实现合作区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全面确立,市场准入高效衔接,要素跨境流动便捷,电子围网和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完善 [2] - "四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4年的59.4%提升至65%,澳资产业增加值从30.04亿元增至90亿元 [2][5] 制度体系建设 - 构建与澳门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3] - 通过电子围网系统和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实现高效要素流动 [3] "四新"产业发展规划 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 - 联动澳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和产学研示范基地 [4] - 构建特色微电子产业链,培育数字经济,布局未来信息/制造/健康产业 [4] - 产业增加值目标:从2024年64.43亿元提升至2029年115亿元 [5] 中医药及澳门品牌工业 - 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 [4] - 发展高附加值食品保健品,利用"澳门监造""澳门设计"标志 [4] - 产业增加值目标:从9.07亿元提升至70亿元 [5] 文旅会展商贸业 - 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岛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打造国际展会平台 [5] - 培育新型国际贸易中心,支持科创会展活动,加快数字贸易枢纽港建设 [5] - 产业增加值目标:从145.56亿元提升至165亿元 [5] 现代金融业 - 引育金融机构,发展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拓展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5] - 产业增加值目标:从100.85亿元提升至110亿元 [5] 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四新"企业实有31685家,增加值319.91亿元(科技研发64.43亿/中医药9.07亿/文旅会展145.56亿/现代金融100.85亿) [6] - 澳资企业6681家,增加值30.04亿元,澳门青创企业303家 [6] - 当前产业结构仍以房地产/商贸服务为主,新兴产业规模小且缺乏龙头带动 [7] 挑战与改进方向 - 需重点培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解决金融服务监管标准差异/职业资格互认/数据跨境流动等规则对接难题 [7] - 建议设立规则衔接试验区,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动态调整对接进程 [7] - 需加快智慧口岸建设,加强政府部门协作统一标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8]
横琴规划2029年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将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
第一财经· 2025-07-01 14:02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 - 合作区将重点推动"四新"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和澳资产业发展,目标到2029年"四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4年的59.4%提升至65%,澳资产业增加值从30.04亿元增至90亿元 [1][5][6] - 规划明确到2029年实现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电子围网系统和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健全,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体系高效运转 [1][5] 产业门类发展目标 - 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增加值从64.43亿元提升至115亿元 [6] - 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增加值从9.07亿元提升至70亿元 [6] - 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增加值从145.56亿元提升至165亿元 [6] - 现代金融产业增加值从100.85亿元提升至110亿元 [6]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0.72亿元提升至13亿元 [6] 琴澳产业一体化策略 - 空间布局上通过物流项目(如南光物流中心、澳门国际机场横琴前置货站)实现优势互补,支持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和跨境电商 [7] - 跨境金融领域推进人民币计价资产跨境转让、QFLP/QDLP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及EF账户建设 [9] - 文旅领域深化"一赛两地""一节两办"模式,联合举办特色文化活动 [10] 产业支持措施 - 发挥合作区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采用"子基金投资+重点项目直投"模式吸引社会资本 [11][12] - 设立粤澳联合投资基金、珠琴澳产业引导基金,加大专项债申报力度 [12] - 截至2024年底合作区"四新"企业实有31685家,增加值319.91亿元;澳资企业6681家,增加值30.04亿元 [12]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联动 - 横琴产业规划与澳门"1+4"策略(综合旅游休闲业+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文化体育)相呼应 [5] -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实践案例显示产业协同已起步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