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自贸港政策宣介暨“向数图强”招商推介会25日将在杭州举办
海南日报· 2025-09-24 01:31
澄迈、陵水、昌江、保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以及文昌航天城管理局等县和重点园区, 将分别围绕游戏出海、数字服务、绿色算力、数字文旅、数字贸易和文化贸易以及商用卫星数据跨境服 务等产业展开推介。 此外,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还将与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培育产业发展 新动能和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随着"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政策全面落地, 数字经济将成为驱动海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海南依托"国际数据港"建设、跨境数据流动试点等创 新政策,正加速打造面向全球的数字贸易枢纽。 推介会现场,省商务厅将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及投资机遇为主要内容展开推介,省财政厅将宣传 推广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省委网信办将向企业嘉宾介绍海南自贸港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优势,省工 业和信息化厅将推介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政策及投资机遇。 海南日报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梦晓)9月25日至29日,以"在数贸会看见创新未来"为主题的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借助该国际平台,我省将于25日在杭州举办海南自 由贸易港政策宣介暨"向数图强"招商推介会,旨在向 ...
2025服贸会聚焦文化出海 “标准领航”活动提供制度性支撑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01:39
李璟指出,"下一步我们将筹建标准领航对外文化贸易促进协作机制,推动建立专家智库,调研业 界需求,梳理重点方向,确定重点项目。"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5日讯(记者 魏金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标准领航对外文化 贸易促进活动"于12日在第九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上正式启动。据了解,为积极助力文化企业拓 展国际市场,该项目已被列入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推动的2025年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中的 重点项目。 如何理解"标准领航对外文化贸易促进活动"?在13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新闻发 布会上,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会员部(中国好礼产业促进中心)副部长李璟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 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首次提出,旨在通过标准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海提供制度性支撑与保障,推动 在文创产品、潮玩、非遗、文旅融合、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重点领域提供多元标准供给,并鼓励相关 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制。 实现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变,从根本上增强我国文化贸易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为"千帆出海"行动计划注入核心动能。 "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源于2021年对外文化贸易工作联系机制办公室批准 ...
累计入库项目数全市第一,多项政策全国首创 北京顺义交出“两区”建设五周年答卷
北京商报· 2025-09-13 07:36
制度创新成果 - 完成200余项"两区"重点任务并探索形成16项突破性政策和模式创新 其中8项为全国首创[1] - 全国首创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 "保税+消费"升级 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等民生政策突破[1] - 航空服务领域首创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等关键航材免抵退税试点 开通北京自贸区首条第五航权航线[1] - 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北京模式" 通过"一次审批、多次进口、保税备货"提升医药供应链效率[3] 产业发展成效 - 推动航空服务 医疗健康 金融 会展 文化贸易等多领域提质升级[1] - 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 带动航空高端制造与科技研发集聚[1] - 医疗健康领域实现全国首单商业规模批次医药产品进口 跨境电商医药销售试点上半年完成37万单[1] - 金融领域吸引安联保险资产管理 贝宝支付 汇丰保险经纪等全国首家外资机构落户[2] - 文化贸易创新"区内仓储+区外展拍"模式 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流重要窗口[2] 园区建设进展 -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形成航空全链条产业集群 吸引国际航协北亚办事处等国际组织入驻[2] - 天竺综保区在全国发展绩效评估中连续三年位列前十 进出口值达1235亿元 2020年以来年均增速19%[2] - 中德产业园集聚德资及相关企业超120家 年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2] - 打通国际快件 跨境电商 生鲜产品等13类特色口岸功能 创新"联程直转""双枢纽"协同监管措施[3] 企业集聚与便利化 - 累计推动4676个"两区"项目入库 项目数量位居全市首位[1] - 外资企业数量达2181户 较五年前增长50%[3] - 支持外籍人员在线身份认证 外资企业全程网办 提供中英文双语政务指引[3] - 设立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窗口和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提供个性化服务[3] 标准化与通关效率 - 拥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6个 其中市级试点2个[3] - 天竺综保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实现货物落地后6小时内提货 通关效率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 - 构建高效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通关平台[1]
河南依托服贸会平台积极推广特色文化
商务部网站· 2025-09-12 07:04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市首钢园区开幕。河南展区聚焦文化主线,以"字启中 原 豫行天下"为主题,组织近30家企业参展,设置综合展示、互动交流、推介洽谈等3个区域,让文化 从"静态陈列"走向"动态共生",构建沉浸式、互动化、故事化的体验空间,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促进对 外文化贸易发展。 ...
主宾省安徽 4年跃升159亿 “科技+文化”驱动服贸
北京商报· 2025-09-10 17:46
服务贸易规模与增长 - 安徽省服务贸易总额从2020年333.7亿元跃升至2024年492.7亿元 年均增长10.2% [1][3] - 2025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总额达306.4亿元 同比增长34.4% 增幅居全国第3位 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6.4个百分点 [3] - 实际对外投资21亿美元 同比增长19.2% 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 总量居全国第8位 中部首位 增速居长三角首位 [9] 贸易结构优化与数字贸易 - 数字交付贸易进出口额达123.7亿元 占服务贸易总额40.4% 同比增长32.8% 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6.8个百分点 [3] - 重点领域包括保险、金融、个人文化娱乐、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 [3] - 构建以合肥市为核心的高能级开放体系 推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提质增效 [3] 文化贸易发展 - 33家企业和3个项目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 企业数位居全国第3 长三角第2 中部第1 [6] - 通过游戏载体传播中国文化 代表作品包括《叫我大掌柜》《斗罗大陆:猎魂世界》等 [6] - 文旅产业年接待游客突破7亿人次 成为服务业扩大开放重要引擎 [7] 平台建设与制度创新 - 合肥市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 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15位 进出口增幅居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 [4] - 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13项在全国推广 [10] - 合肥、芜湖国家级经开区入选全国国家级经开区20强 数量居全国第3 中西部第1 [10] 营商环境优化 - 创新"免申即享"惠企模式 187.9亿元资金直达4.1万家企业 [8] - 上线36个服务场景 办事跑动次数减少94% 99.3%依申请事项实现线上办理 [8] - 安徽省政府在2024年度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全国第7 其中营商环境指标位列全国第3 [10] 对外开放与项目落地 - 成功引进蔚来总部及研发中心、大众安徽、比亚迪等重点项目 [9] - 设立33个境外商务服务网点 举办"工程+""金融+"等专题活动助力产业出海 [9] - 举办13场"海客圆桌会"深化国际产业对接 包括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 [9]
2025服贸会 | 主宾省安徽:4年跃升159亿 “科技+文化”双轮驱动服务贸易
北京商报· 2025-09-10 14:37
服务贸易总体表现 - 安徽省服务贸易总额从2020年333.7亿元跃升至2024年492.7亿元 年均增长10.2% [1][2] - 2025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总额达306.4亿元 同比增长34.4% 增幅居全国第3位 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6.4个百分点 [2] 贸易结构优化 - 2025年上半年数字交付贸易进出口额达123.7亿元 占服务贸易总额40.4% 同比增长32.8% 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6.8个百分点 [2] - 数字交付贸易涵盖保险、金融、个人文化娱乐、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等领域 [2] 文化贸易发展 - 安徽省33家企业和3个项目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 入选企业数居全国第3位、长三角第2位、中部第1位 [4] - 文化出口企业连续四届评选稳居全国前6位 三七互娱等企业通过游戏载体向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4] - 安徽省年接待游客突破7亿人次 文旅产业成为服务业扩大开放和消费升级重要引擎 [5] 区域发展格局 - 合肥市经济总量超1.35万亿元 是近20年中国经济增速最快城市之一 [3] - 合肥市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 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15位 进出口增幅稳居长三角万亿城市第一 [3] - 安徽省构建以合肥市为核心引擎的多层次国家级平台协同联动开放体系 [2] 营商环境建设 - 创新"免申即享"惠企模式 187.9亿元资金直达4.1万家企业 [7] - 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办事跑动次数减少94% 99.3%依申请事项实现线上办理 [7] - 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13项在全国推广 [9] - 2024年安徽省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全国第7位 优化营商环境指标位列全国第3位 [9] 对外开放成果 - 成功落地蔚来总部及研发中心、大众安徽、比亚迪等重点项目 [8] - 2025年1-7月全省实际对外投资21亿美元 同比增长19.2% 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 总量居全国第8位 [8] - 分两批设立33个境外商务服务网点 助力优势产业"抱团出海" [8]
新业态驱动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文化产业进出口分析
金融时报· 2025-06-20 06:13
文化贸易总体发展 - 202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663.63亿美元,数字文化新业态进出口规模呈上升趋势[1] - 文化贸易采用"软实力+硬科技"双轮驱动模式,拓展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 -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1] 传统文化贸易 - 2023年传统文化产品出口额1484.05亿美元同比下降9.3%,进口额173.70亿美元增长9.4%,贸易顺差缩小至1310.35亿美元[2] - 出口品类集中度高且附加值低,以办公文具、绘画材料、陶瓷刺绣等为主[2] - 陶瓷产品平均出口单价显著低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2] - 出口市场高度依赖美国、欧洲、日本三大传统市场,贡献度较五年前下降8.7%[3] - 进口市场涉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分散化、多元化态势[3] 数字文化新业态 - 2024年16个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收5.9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4] - 数字文化服务出口增长39.3%,显著领先其他服务类别[4] - 网剧海外发行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市场为东南亚和日韩,已拓展至欧美和中东[4] - 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营收43.50亿元,同比增长7.06%,北美占38%,东南亚占27%,欧洲增速18%[4] - 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覆盖美日韩欧拉美中东等地区[5] 文化服务贸易 - 文化服务贸易呈现增长趋势,核心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均实现顺差[6] - 正从传统领域向知识密集型领域转型,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增长39.3%,进口增长29.5%[6] - 采用"技术+服务"捆绑输出模式,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构建生态优势[6] 面临的挑战 - 传统文化产业转型迟缓,数字化渗透率低,呈现"高端进口、低端出口"特征[7] - 本土化能力不足,因审查标准差异在外国平台受到限流[8] - 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等国际合规要求提高企业出口成本[8] - 产业链协同不足,如网络文学翻译环节依赖传统人工模式效率低成本高[9] 发展建议 -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应用3D打印、AR、VR等技术,打造品牌出海战略[10] - 构建"技术+规则"数字贸易模式,支持核心技术研发,进军高端市场[11]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发文化贸易特色金融产品,设立文化出海保险池[11]
数智技术加快文化出海
经济日报· 2025-05-28 18:37
政策支持与文化出海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促进文化企业和产品、服务"出海" [1] - 政策引导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壮大经营主体推动更多中国特色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1] -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论坛在深圳举行,发布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1]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贸易 -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全链条模式变化,极大促进产业繁荣发展,为文化贸易提供广阔空间 [1] - 文化贸易是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AI时代全球文化共创共享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1] - 华强方特搭建内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平台,AI技术已应用于概念设计、角色场景设计、模型搭建等环节,提升内容创作质量和效率 [2] 企业实践案例 - 泡泡玛特门店进驻全球80余座核心城市地标,包括纽约时代广场和伦敦牛津街 [1] - 泡泡玛特将IP作为核心驱动力和连接全球消费者的情感纽带,国际扩张获得全球消费者对IP价值的高度认可 [1] - 华强方特将继续深耕文化旅游科技产业,深化数字应用打造更多文化精品 [2]
数智浪潮下破圈出海,中国文化如何跨越地界与认知?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06:56
行业表现 - 2024年中国游戏出海收入达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1.4万亿元,其中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数字文化贸易超3700亿元,占比25.8% [4] 政策支持 - 国务院2025年1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提出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力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4] - 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名单发布,涵盖404家企业和121个项目 [4] - 中国建立13个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推动数据资产确权交易试点,构建"文化—科技—金融"三角支撑体系 [5] - 深圳出台全国首个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破除数据壁垒 [5] 技术创新 - AI配音系统实现声线克隆和情绪复刻,大幅降低翻译成本与周期 [6] - 国产视频大模型"Vidu"在国际评测中名列榜首,成本低至四分钱每秒 [6] - 数字化发行网络实现《熊出没》系列电影在70多个国家"零时差"上映 [7] 企业案例 - 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营收突破50亿元,占总营收近40%,通过"IP生态+数字化基建"双轮驱动 [8] - 华强方特将《熊出没》IP与主题乐园结合,通过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并成套出口 [8] - 三七互娱2024年境外收入57.22亿元,占总营收32.81%,覆盖全球200+国家和地区,发行超120款游戏 [9] 文化遗产数字化 - 故宫52%馆藏文物已完成数字化,10万件文物高清影像免费开放 [10] - "数字孪生"项目通过激光扫描与AI建模1:1复原紫禁城 [10] - 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海外传播量突破1亿 [10] 行业挑战 - 高品质中华文化数据缺乏,大模型训练依赖低质量网络内容 [11] - 海外市场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等风险 [12] - "文化折扣"现象导致部分国产剧海外遇冷,需精细化跨文化传播策略 [12]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现场扫描
新华网· 2025-05-27 22:21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为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核心议题,政府部门代表、专家学者及行业人士共同探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路径[1] -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提出要准确把握世界格局演变逻辑,提高学术创新和知识生产质量以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1] - 市县主流媒体如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采用"顶层-中层-底层"三层协同式推进模式实施系统性变革,绘制"数智大厦建设图"[2] 科技赋能文化发展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指出AIGC技术可有效赋能艺术创作全流程,实现提质、生成、增效、降本[1] - 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敦煌"品牌建设经验展示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新平台的实践成果[1] - 出版行业专家强调推进出版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时代必答题,需加强总体设计并探索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2]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艺创作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指出文物建筑保护面临多重挑战,需通过系统性保护与体制机制创新应对[2] -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认为新大众文艺与数字技术双向奔赴有助于形成中国独特叙事体系[2] -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案例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力,其海外发行证明优质内容具有跨越文化壁垒的力量[3] 文化贸易与城市文明建设 -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提出文化贸易根本在于创新,包括文学艺术、科技文化及贸易方式手段的创新[3] - 华南农业大学李凤亮教授认为城市文明建设与地方文旅产业结合能实现留住乡愁与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3] - 大湾区正以科技革命重塑新质生产力,通过管理创新构建文化共生生态,形成跃升中的文化共同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