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丰倍生物通过注册:上半年营收近15亿 拟募资7.5亿
搜狐财经· 2025-09-13 05:33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3日 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丰倍生物")日前通过注册,准备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丰倍生物计划募资7.5亿。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投资总额 | 拟投入募集 | 项目备案 | 项目环评 | | --- | --- | --- | --- | --- | --- | | | | | 资金金额 | 批文 | 情况 | | | 新建年产 30 万吨油酸甲 酯、1 万吨工业级混合 | 104.000.00 | 75.000.00 | 张保投资备 (2020) | 张保审批 (2024) | | | 油、5 万吨农用微生物菌 | | | | | | | 剂、1万吨复合微生物肥 | | | | 32号 | | | 料及副产品生物柴油5万 | | | 225 号 | | | | 吨、甘油 0.82 万吨项目 | | | | | | | 合计 | 104,000.00 | 75,000.00 | | | 丰倍生物此轮融资用于新建年产30万吨油酸甲酯、1万吨工业级混合油、5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1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副产品生物柴油5万吨、甘油0.82 万吨项目。 丰倍生物2023年6月递交招 ...
丰倍生物IPO:行业竞争加剧业绩承压,负债高企偿债压力不小
搜狐财经· 2025-09-10 11:09
IPO注册与募资计划 - 中国证监会于9月5日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 拟在上交所上市[1] - 公司计划募资10亿元 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1] 业务概况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 主营业务以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为主 油脂化学品业务为辅[3] - 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主要产品包括生物基材料(农药助剂、化肥助剂等生物柴油配方产品和工业级混合油)和生物燃料(生物柴油)[3] - 油脂化学品业务主要产品为DD油和脂肪酸[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170,869.32万元、172,778.32万元和194,801.63万元[3] - 扣非净利润持续下滑:2022年13,591.98万元 2023年12,304.05万元 2024年11,531.91万元[3] - 主要产品销售单价呈现全面下滑趋势[3] 产品价格变动详情 - 生物柴油配方产品单价从2022年0.77万元/吨降至2024年0.61万元/吨[4] - 工业级混合油单价从2022年0.91万元/吨降至2024年0.62万元/吨[4] - 生物燃料单价从2022年0.98万元/吨降至2024年0.73万元/吨[5] - 油脂化学品单价从2022年1.18万元/吨降至2024年0.89万元/吨[5] 募投项目规划 - 募集资金将投资于新建年产30万吨油酸甲酯、1万吨工业级混合油、5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1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副产品生物柴油5万吨、甘油0.82万吨项目[5] 行业竞争与风险因素 - 多家主流生物柴油企业披露大规模产能扩产规划 未来可能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5] - 新增产能落地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5] - 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与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存在替代作用 政策优惠变化可能影响经营业绩[5] 存货管理状况 - 存货账面价值持续增长:2022年末10,423.59万元 2023年末19,838.31万元 2024年末24,200.65万元[6] - 原材料账面余额占比上升:2022年30.77% 2023年38.87% 2024年40.71%[6] - 库存商品账面余额占比下降:2022年55.59% 2023年44.19% 2024年42.23%[6] 负债结构分析 - 流动负债构成主要负债部分:2022年末37,314.38万元 2023年末33,664.18万元 2024年末35,853.48万元[6] - 短期借款占比显著:2022年42.68% 2023年42.04% 2024年48.36%[7][8] - 非流动负债持续增长:2022年5,126.20万元 2023年8,530.41万元 2024年12,242.92万元[9] 诉讼与安全事故 - 子公司福之源因租赁厂房火灾引发多起诉讼 存货损失904.58万元[10] - 华源染织提起诉讼要求赔偿545.72万元 案件尚在审理中[10][11] - 大成贸易提起诉讼要求赔偿77.60万元 案件尚在审理中[11]
中再资环上半年实现营收13.81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8-30 04:4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81亿元 同比下降24.3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5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盈利1.62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创2015年重组上市以来历史同期新高 主要因报告期收到废家电处理补贴款 [1] 主营业务运营 - 主营业务为废电回收与拆解处理、产业园区固体废弃物一体化处置 [1] - 上半年废家电处理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白电拆解品类占比上升 [1] - 公司根据补贴标准下降预期 比照2024年度补贴标准对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进行适当调整 [1] 行业政策影响 - 经营亏损主要受行业政策变化及补贴标准下调影响 [1] - 公司将根据国家上年度行业补贴金额情况动态调整经营策略 [2] - 通过加大废电采购力度、优化价格传导机制 将专项资金下调影响向前端环节传导 [2] - 通过合理控制废电采购成本提升运营效益 [2] 企业战略定位 - 公司系国内废家电拆解处理龙头企业 [1] - 在行业景气欠佳形势下坚守企业社会责任 [1] - 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1]
中再资环: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8:35
公司动态 - 公司于2025年8月28日以专人送达方式召开第八届第四十四次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审议《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等文件 [1] 业务构成 - 2024年度营业收入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务占比99.93%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07% [1] 市场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SH 600217 收盘价4.43元 [1]
攀枝花的转型金融故事
金融时报· 2025-08-28 02:32
城市绿色转型进展 - 攀枝花建设总长6.7千米银江湖滨江生态步道 体现传统重工业城市向绿色城市转型 [1] 环保企业金融支持案例 - 兑泰环保利用钒钛磁铁尾矿渣生产尾矿微粉 年处理能力达50万吨 属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范畴 [2] - 攀枝花农商银行提供全国首笔钒钛钢铁行业转型金融碳挂钩贷款 授信3000万元 利率与碳排放强度挂钩 [3] - 初始贷款利率4.7% 若2025年末单位产品能耗下降17.3%则利率下调10个基点 若2027年末能耗下降33.5%再下调10个基点 预计节约融资成本数十万元 [3] 传统企业转型金融创新 - 攀香源从事水果冻干加工 面临高能耗高碳排放制约 [4] - 攀枝花农商银行提供碳足迹挂钩贷款 授信1000万元 落地四川省首笔碳足迹挂钩贷款100万元 [5][6] - 贷款利率2.9% 低于同期同档次利率79个基点 达到减碳目标后利率可再下调最高20个基点 [6] 政策与制度推进 - 攀枝花市加快《钒钛钢铁产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成渝团体标准申报 力争2024年内获批 [7] - 建立绿色企业和转型项目动态数据库 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融资需求 [7] - 建立转型金融统计监测评估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债券、基金等绿色低碳转型产品 [7] 金融体系发展规划 - 中国人民银行攀枝花市分行将完善绿色转型项目库和监督评估机制 指导银行打造转型金融标准应用场景 [8] - 推动环境权益和碳绩效目标专属金融产品创新 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案例 打造金融支持城市绿色转型"攀枝花样本" [8]
推进全球化战略,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公告筹划赴港上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01:45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于8月25日发布公告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董事会及监事会于8月21日审议通过相关议案 [2] - 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旨在满足全球化发展需求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2] - 公司将选择适当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上市 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2] 业务模式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主营业务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行业 采用"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双轨驱动模式 [3] - 回收利用镍钴锂钨等20余种关键矿产资源及典型废弃物 制造三元前驱体等新能源电池材料 [3] - 是中国城市矿山资源开采和再生资源行业第一支股票 2010年深交所上市 2022年瑞士交易所发行存托凭证 [3]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整体营收332亿元 境外市场贡献78.48亿元占比23.64% [3] - 境外市场毛利率17.89%高于境内市场的14.49% [3] - 公告后股价上涨1% 截至8月26日收盘报7.10元 [5] 全球化战略布局 - 2016年起探索全球联盟合作模式 与全球产业链形成深度联盟关系 [4] - 海外资本市场是发展重点 计划推动香港上市及发行美元绿色债券 [5] - 海外产能布局成为应对关税贸易挑战和市场竞争的重要优势 [4]
格林美(002340),宣布赴香港IPO,冲刺A+H | A股公司香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25 06:11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1] - 公司聘请致同香港作为本次H股发行上市的审计机构[1] - 公司此前已于2010年1月22日在深交所上市并于2022年7月28日在瑞士交易所发行GDR[2] 业务模式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主营业务归属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与新能源行业形成城市矿山开采加新能源材料制造的双轨驱动业务模式[1] - 在城市矿山开采领域公司回收利用废旧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塑料与镍钴锂钨战略资源再制造镍钴锂钨金银铂钯稀缺资源超细钴镍钨粉末材料与改性塑料[1] -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制造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与3C数码电池用四氧化三钴材料是世界新能源供应链的头部企业[1] 市值与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5日公司总市值约35460亿元人民币[2][3] - 公司股票区间涨幅自2010年1月22日至2025年8月22日达43465%[4] - 公司股票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692元较前日上涨147%[3] 财务与交易指标 - 公司股票2025年8月22日成交额1005亿元成交量14542万手换手率286%[3][5] - 公司市盈率TTM为3297动态市盈率为1734静态市盈率为3475[3][5] - 公司总股本5124亿股流通股5084亿股每股收益021元每股净资产396元[5] 市场数据 - 公司股票2025年8月22日开盘价685元最高价696元最低价685元振幅161%[5] - 公司52周最高价776元52周最低价538元[5] - 公司股息TTM为007元股息率TTM为095%[5]
格林美,宣布赴香港IPO,冲刺A+H|A股公司香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8-25 06:11
公司战略举措 - 公司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以满足全球化发展需要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1] - 公司决定聘请致同香港作为本次发行上市的审计机构 [1] - 公司已于2022年7月28日在瑞士交易所成功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归属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与新能源行业 形成"城市矿山"业务模式 [1] - 公司定位为领先的废物循环产业集团、世界新能源行业的核心供应商与中国循环经济领军企业 [1] - 公司成立于2001年 于2010年1月22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1] 公司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5日收市 公司总市值约354.60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同时拥有A股(002340.SZ)和GDR两种上市证券品种 [1]
大地海洋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积极响应政策变化完善全产业链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23 05:3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4亿元,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均同比减少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46.53% [1] - 子公司盛唐环保2025年1-6月净利润-5843.44万元,同比下降380.01% [3] 业务模式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浙江省内仅有的5家拥有"四机一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企业之一 [2] - 通过销售电子废物拆解产物和申请基金补贴/专项资金奖励实现盈利 [2] - 自2016年度至2024年度历年营业收入始终保持正增长 [2] 政策影响与专项资金 - 2025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总额50亿元,其中23亿元用于历史未补贴资金,27亿元用于"以奖代补" [3] - 盛唐环保获得历史补贴5996万元和"以奖代补"资金7903.57万元,合计13899.57万元 [3] - 专项资金收入确认差异导致2025年上半年业绩调整 [3] 虎哥收购与产业链整合 - 完成对浙江虎哥废物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实现"回收—拆解—利用"全产业链闭环 [1][4] - 虎哥2024年营收4.66亿元,净利润5431.30万元,预计2025年三季度并表 [4] - 公司成为首家整合"互联网+"垃圾回收模式的企业,覆盖江浙地区90余万户 [1] 战略发展与行业前景 - 通过收购虎哥优化价格传导机制,将政策影响向前端环节传导 [4] - 虎哥模式规模效应逐步显现,由低价值生活垃圾向高价值废弃物扩展 [4] - 参考美国废物管理公司覆盖2100万户居民,市值超600亿美元(约4000亿元人民币) [5] -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具有竞争力的"无废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 [4]
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18 02:04
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1] - 制造业投资增长6.2% [1] - 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6.7% [1]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 投入强度达2.68% [1] -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9% [2] -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 [2] 数字经济发展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2]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0.8% [2] -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 [2] -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4% [2] - 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18.9% [2] 绿色低碳产业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1% [2] -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9.4% [2] - 碳纤维产量增长43.8% [2] -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量增长19.8% [2]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2] 传统产业升级 - 企业通过新工艺新技术提升柔性生产和快速反应能力 [3]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