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手工艺
icon
搜索文档
万人说新疆|藏在高台民居里的泥巴梦
新华网· 2025-09-26 09:42
一座城市,一门古老的手艺,一份执着的坚守,共同点亮了传承之火。随着新疆喀什高台民居焕然一新,传统 土陶工艺也重新焕发了活力。那些刻画在泥土上的纹样,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更激发了年轻一代对手工艺 术的热情与探索。如今,土陶坊的灯火依然明亮,喀什的故事也在岁月中传承。(作者:常磊 玉米提·喀迪尔 王晶 王振强 段元倩 买买提热合木·阿塔木) ...
国货潮品聚长安 首届西安丝路老字号国潮消费嘉年华9.19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9-12 16:45
活动概览 - 西安市商务局主办首届西安丝路老字号国潮消费嘉年华 活动于9月19日至21日在大唐西市举行 主题为"国货潮品·历久弥新" [1][3] 战略定位 - 西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以历史文化为底色 深度融合商业展销 文化体验与旅游发展 旨在唤醒老字号市场活力 打造城市形象与文化软实力展示窗口 [3] - 活动采用"线下展销+文化体验"形式 为市民游客提供集购物 体验 文化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 [3][4] 参与品牌 - 汇聚全国十余省市老字号及特色产品 覆盖餐饮食品 传统手工艺 医药保健 服饰鞋帽等多个领域 [3] - 包括北京稻香村 全聚德 吴裕泰 王致和 张一元等全国性品牌 以及重庆桥头火锅 陈昌银麻花 杭州万事利 朱炳仁铜 狮峰茶叶 厦门茶厂 安徽谓博中药 河南刘老翁鸡内金焦馍等地方特色品牌 [3] 体验设计 - 围绕"吃 游 购 娱"打造四大沉浸式场景 通过视觉 听觉 味觉 触觉多维联动 [4] - 设置各省老字号展销区与非遗传民俗体验区 提供皮影 雕刻 陶艺等非遗作品现场制作讲解 [4] - 包含"国潮音乐汇"与"篝火民俗荟"特色活动 大唐乐队表演 篝火晚会 民俗表演及NPC互动环节 [4] 活动意义 - 通过"展销+演艺+互动"创新模式将商业空间转化为文化剧场 使参与者从被动观看变为主动体验 [4] - 满足各类购物需求的同时深化传统文化体验 吸引不同年龄层受众包括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 [4]
“非遗先要让人吃饱饭”,绵竹年画村如何用一门非遗技艺,让全村人一年平均多赚近3万元|活力中国调研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12:05
每经记者|黄宗彦 每经编辑|文多 走进绵竹年画村,迎面便撞上一片色彩的世界。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居外,一幅幅鲜艳的年画跃然墙上——执鞭的门神不怒自威,抱鲤 的童子憨态可掬。游客们举着手机在画前流连,快门声此起彼伏。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全国首座以年画命名的村庄,探访这项非遗技艺的产业现状。 镜头里,陈兴才握着鸳鸯笔的手稳如磐石,蘸着朱砂颜料的笔尖在宣纸上描摹出鲜艳的红色。"在家画画也能上电视?"这个念头像一 粒种子,在少年心里暗暗发芽。 当时的绵竹年画村还只是德阳孝德镇一个普通村落,大部分村民以务农为生。陈家人守着"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老规矩,在自 家土坯房里制作门神、财神、童子等传统题材的年画像。陈强跟着爷爷学习"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的制画口诀,用三十 年树龄的梨木雕版印出墨线,再以矿物颜料层层渲染。 "最贵的'群青'颜料要3000元一两,调色时需加入桃胶,冬日里还得用炭火保温防止凝固。"陈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这些细 节,后来都成为他工作室的"品质密码"。 绵竹年画村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宗彦 摄 "那时候年画就是过年赶集卖的东西,(我们)腊月 ...
方寸间“显山露水” 福州软木画簪起坊巷风雅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02:13
行业历史与工艺特点 - 软木画是福州独有的民间工艺 以进口栎树木栓层软木为材料 通过精雕细镂制成立体景观 被称为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 [1] - 工艺起源于1914年 由陈春润团队受欧洲圣诞卡启发创制 采用水松木薄片雕刻拼贴技术 堪称百年前的3D打印技术 [2] - 20世纪60-80年代为产业黄金期 产品曾作为国礼赠予国际友人 畅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福建省外贸出口创汇率最高的工艺品 [2][3] 行业发展现状 - 当前从业人员不足百人 较80年代大幅减少 传统工艺市场萎缩导致传承困境 [2][3] - 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已有10余家旅拍店推出软木画主题写真套餐 [2] - 年轻从业者将软木画融入汽车挂件 服饰 头饰 小夜灯等实用场景 开发摆件 挂件等文创产品 逐步走进现代生活 [3] 传承与创新举措 - 传承人陈国弦培养百余位徒弟 吴芝生创立创作中心吸收10余位手艺人 并打破传统"师带徒"模式 在福建多所院校开设课程 [3] - 年轻从业者如旅意华侨郭丽开设"软木画馆" 将三山两塔 水榭戏台等福州元素浓缩于画框 推动文创产品商业化 [3] - 00后游客专程体验软木画头饰旅拍 18岁青年跨市拜师学艺 显示年轻群体对传统工艺的关注度提升 [2][3] 文化影响力与市场表现 - 演员赵丽颖佩戴软木画头饰引发风靡 带动旅拍圈消费热潮 在2025年暑期旅游高峰成为历史文化街区特色体验项目 [1][4] - 作品涵盖《雪域天路》《福州古厝风光》《侗族新天地》等题材 方寸间呈现丛山数百里的艺术效果 [3] - 产品深受侨胞与外国友人青睐 享有东方艺术珍品第一奇画美誉 技艺传递被视为文化延续的重要方式 [2][4]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探访大山里的“守”艺人——贵州努力推动非遗传承发展见闻
新华社· 2025-08-10 10:37
非遗产业发展现状 - 贵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通过品牌化路径推动非遗技艺转化为就业增收渠道,带动文化瑰宝走向世界舞台 [1] - 贵州省文旅部门已支持40家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建设,认定519家非遗工坊,带动4万名群众居家就业,产值达26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贵州实施苗绣保护传承等六大工程,推动苗绣传承发展,并组织参加米兰时装周等国内外展会展演活动 [5] 非遗产业化案例 - 赫章县彝族服饰生产车间结合手绣加机绣开发"指尖经济",产品年销售额超100万元,带动40余名绣娘就业 [2] - 黔东南州酸汤产业拥有77条生产线,年产能16万吨,2024年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50%),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1600余家餐饮门店 [3] - 亮欢寨生物科技公司建有全自动酸汤生产线,2023年酸汤底料销售额1400万元,餐饮门店年营收超6800万元 [3] - 施秉县舞水云台公司结合现代纺织技术与非遗苗绣,年产值达2000万元,产品远销英国、俄罗斯等国 [6] 文旅融合成效 - 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活动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4] - 贵州"村T"民族时装走秀已举办500余场,全网话题播放量120亿,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并走进国际时装周 [6] - 贵州支持举办苗族姊妹节等1400余个传统节日活动,推动民俗节庆与文旅深度融合 [3] 创新发展模式 - 非遗工坊建设帮助群众发展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实现"靠山吃山"的就业模式 [2] - 企业通过融合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风格,借助网络销售渠道拓展市场 [2] - 采用数字化设备将现代技术与非遗技艺结合,打造自有品牌实现快速发展 [6]
何以中国|天津的国家级非遗有多酷?这8个绝活儿你必须知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08:13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 天津拥有多项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包括杨柳青木版年画 天津泥人张 风筝魏制作技艺 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汉沽飞镲 相声和无极拳等 这些项目既是天津历史的见证 也是城市文化的鲜活名片 [1] 杨柳青木版年画 - 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 采用刻绘结合手法 刻工精美 绘制细腻 人物生动 色彩典雅 [4] - 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构图饱满 寓意吉祥 雅俗共赏 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 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 天津泥人张彩塑 - 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作品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人物 讲究塑绘形神 [7] - 艺术上继承我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 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7] 风筝魏制作技艺 - 1892年由魏元泰在天津鼓楼创立魏记长清斋扎彩铺 在七十余载艺术实践中融合木工打眼扣榫 锡焊工铜箍连接技艺和天津民间绘画技法 [10] - 制作出可拆展折叠的软翅风筝 具有造型多变 彩绘逼真 飞行平稳 特技精湛 便于携带等独特艺术风格 [10] 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 为天津名优食品三绝之首 采用水馅半发面制作 状若凝脂 形似菊花 口感鲜香不腻 [12] - 在制馅 和面 揉肥 擀皮 捏包 上灶等各方面均有独特操作方法 具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价值 [12]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 融合传统技艺与创新元素 包含多道工序 起源于天津市河西区 流布于天津各处 辐射全国 [14] - 种类繁多包括散装麻花如绿豆 黄豆 玉米等多种口味 以及礼盒版 以香甜酥脆 久放不绵而闻名 [14] 汉沽飞镲 - 天津沿海渔村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 集民间音乐 舞蹈 武术于一体 主要流行于天津市汉沽区 [16] - 产生于清代光绪初年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原为渔民出海前祈祷平安的仪式 后发展为民间喜庆酬神活动 [16][17][18] 相声艺术 - 普及面最广 最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品种之一 以滑稽 讽刺见长 充满戏剧性 [21] - 约在清代咸丰 同治年间形成于北京 在广大北方地区广泛流传 尤以京津一带最为活跃 融说学逗唱等多种表演形式 [21] 无极拳 - 产生于清代中期 相传由江南乐符人刘仙岛所创 后传入天津 经历代传人发展 [23]
轻工15项职业(工种)标准列入国家开发计划
消费日报网· 2025-07-18 02:08
国家职业标准开发计划 -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印发《国家职业标准开发计划》,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牵头开发12项职业标准,参与开发3项职业标准 [1]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已承担76项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并自主制定30项轻工行业职业能力评价规范 [1] - 牵头开发的12项职业标准包括名贵钟表鉴定师、皮革及毛皮制品加工工、墨制作工、印泥制作工、装裱师、玩具制作工、合成洗涤剂制造工、肥皂制造工、吸油烟机制作工、燃气具制造工、服务犬驯养师 [1] - 参与开发的3项职业标准包括生活服务体验员、人工智能数字人训练师、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 [1] - 相关标准覆盖传统手工艺、现代智造、文化创意、新兴服务四大领域,填补行业标准化空白 [1] 标准开发重点与方向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将统筹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及职业院校,开展职业能力构建与技能要素解析 [2] - 重点强化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人工智能、数字文创开发运营等领域的关键职业能力指标设计 [2] - 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实际需求,为轻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化人才支撑 [2]
“中国造”引爆全球购物潮:从免签政策到退税红利,外国游客为何疯狂“扫货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12 01:00
入境旅游与消费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达2694万人次 同比增长96% 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国人达79万余人次 同比增长58 5% [1] - 2025年端午节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外国人达23 1万人次 同比增长59 4% [4] - 美国游客在华购物退税金额达1 2亿美元 同比增长300% [8] 政策驱动因素 - 中国对47国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2025年新增沙特 阿曼 科威特 巴林四国 [4] -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全国退税商店从2024年3700家增至2025年5196家 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 [11] - 北京一季度离境退税申请单份数同比增长128% 上海退税商品销售额达7 6亿元 同比增长85% 四川退税额同比增长211 64% [4] 国货与科技产品消费 - 杭州离境退税商店中国货品牌销售额占比达65% 较2024年提升20个百分点 [5] - 韩国代购反映中国品牌扫地机器人价格比韩国低15% 售价约2000元人民币 [6] - 无人机 智能扫地机器人 5G手机成为退税柜台热门商品 [6] 传统市场与供应链优势 - 成都荷花池 广州十三行等传统市场因价格亲民和文化氛围成为外国游客打卡地 [6] - 中国T恤生产成本5美元 仅为美国本土生产成本的1/3 柔性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 [7] - 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深圳华强北出现跨国代购批量采购现象 [6] 文化输出与消费场景 - 蜀绣 竹编 川剧脸谱等非遗产品成为外国游客必购清单 300元蜀绣摆件受青睐 [5] - 李宁 波司登等国潮品牌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5] - 商务部指出离境退税是商品和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渠道 [9]
传统也是时尚,技艺当随时代(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6-17 22:10
传统首饰工艺的历史演变 - 早期首饰采用锤鍱工艺制作简单的黄金片状物,随着中原文明发展逐渐出现錾花、花丝、炸珠、点翠、镶嵌、珐琅等多种工艺 [1] - 錾花工艺通过金属錾子在金银片上刻压出平面或浮雕造型,图案多蕴含美好期冀,如唐代发钗的菊花牡丹、宋代的满池娇、明清的松竹梅菊 [1] - 花丝和炸珠工艺在汉代流行,炸珠通过熔金泼溅急冷形成金珠,东汉中山穆王墓出土的天禄辟邪采用黄金掐丝与金珠底纹并镶嵌绿松石和红玛瑙 [2] 点翠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 点翠工艺自战国流行,利用翠鸟羽毛的蜂窝结构呈现多色光反射,清末民国时期因成本高改用烧蓝(蓝色珐琅)替代 [2] - 当代点翠工艺改用鹅毛、孔雀毛、丝带等替代翠羽,以新面貌重现市场 [2] 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 - 传统工艺体现中华民族对美的理解,凝聚匠心,当前国风国潮兴起推动年轻人学习传统工艺 [3] - 传统工艺需结合生活需求与时代创新,提取文化内涵并融合新技术,保留手工温度与人文情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