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涉11起IPO,监管最新通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07:24
沪深交易所监管动态 - 深交所2025年4月至6月对10家IPO项目、1家重大资产重组项目采取监管措施 包括1次一年内不接受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2次六个月内不接受签字文件、1次公开谴责、22次通报批评、19次书面警示、3次约见谈话、3次口头警示 [1] - 上交所5月至6月对1家IPO项目、2家再融资项目采取5次监管措施 涉及3家保荐机构及8名责任人 [1] 保荐机构违规案例 - 上交所通报两起案例 一起涉及IPO项目中关联方资金管理及内控违规 另一起涉及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适用不当 [2] - 保荐机构因历史处罚未报告 导致再融资分类审核核查意见与事实不符 [2] - 科创板轻资产高研发公司再融资需注意两点 一是披露研发投入合理性及风险 二是说明超30%补充流动资金用于研发的具体投向 [2] 监管审核理念变化 - 深交所公布现场督导整改后上市案例 体现监管包容性与精准性 区别于以往多数失败的督导案例 [3] - 某主板IPO企业因收入核算准确性瑕疵被督导 保荐人未充分核查第三方回款 整改后获准上市 [3][4] - 深交所对问题较轻的IPO企业及中介采取工作措施 整改后综合评估继续推进审核 该企业已完成上市 [4]
涉11起IPO,监管最新通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07:23
沪深交易所监管动态 - 深交所2025年4月至6月对10家IPO项目、1家重大资产重组项目采取监管措施,包括一年内不接受发行上市申请文件1次、六个月限制2次、公开谴责1次、通报批评22次、书面警示19次、约见谈话3次、口头警示3次 [2] - 上交所5月至6月对1家IPO项目、2家再融资项目采取5次监管措施,涉及3家保荐机构及8名责任人 [2] 保荐机构违规案例 - 上交所通报一起IPO关联方资金管理及内控违规案例,另一起再融资案例因保荐机构隐瞒历史处罚导致分类审核机制适用错误 [4] - 科创板轻资产高研发企业再融资需注意:信息披露需说明流动资金超30%的合理性、研发转化率及风险;资金用途需明确超30%部分与主业研发的关联性 [4] 深交所整改导向监管 - 深交所公布首例通过整改后成功上市的现场督导案例,发现企业收入核算瑕疵及保荐人第三方回款核查不足,但问题对上市条件影响较小 [6] - 监管允许企业及中介整改后继续推进审核,该案例体现包容性监管导向,相关企业已完成上市 [7]
东兴证券两名保代遭监管约谈,曾参与泽达易盛IPO
第一财经· 2025-06-15 10:23
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后续 - 泽达易盛IPO保代胡晓莉、陶晨亮因未勤勉尽责被北京证监局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执业机构为东兴证券 目前处于保荐代表人C类名单中 [1][2] - 两名保代在泽达易盛持续督导期间存在两项违规行为:未充分核查委托理财变更情况 未有效督促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被上交所监管警示 [4] - 泽达易盛2016-2021年累计虚增收入5.65亿元 虚增利润2.96亿元 2022年因欺诈发行被强制退市 [1][4] 保代执业违规情况 - 胡晓莉具有20年从业经历 曾负责9单保荐项目包括大智慧主板IPO 陶晨亮从业十余年 负责过2单项目包括金海环境主板IPO [2][3] - 两名保代均存在未审慎核查标的公司财务信息、关联交易和股权代持等违规行为 约谈时间为6月17日 [2] IPO撤单项目处罚情况 - 中信证券因辉芒微IPO项目未充分核查经销收入内控有效性被深交所书面警示 2名保代被通报批评 [6] - 中金公司因科凯电子IPO研发投入内控问题被书面警示 国元证券因安芯电子研发人员认定不准确被通报批评 2名保代被禁业6个月 [6][7] - 国金证券2名保代因想念食品IPO供应商核查不到位被禁业24个月 创年内最长禁业纪录 [8] - 中证协更新保荐代表人D类名单 涉及6家券商8名保代 包括国元证券马志涛、徐明等 [8]
辉芒微IPO撤单仍被追责 券商“看门人”责任无终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14:37
每经评论员王砚丹 当IPO项目撤单后,监管的关注并未随之终止。近日,深交所对已撤回IPO申请的辉芒微项目连续发布2 则监管措施和3则纪律处分,处罚对象包括项目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及2名保荐代表人。这再次为行业敲响 警钟:在资本市场,中介机构需切实把好入口关,勤勉尽责没有终点。 保荐机构的核心职责,是通过专业、审慎、穿透式的核查,充当排除这些"暗雷"的"排雷兵",以及守护 市场信息透明的"看门人"。近年来,投行业务在融资遇冷的背景下,竞争愈发激烈。但越是在行业调整 期,投行机构与保荐人一旦接受项目,就意味着接下了沉甸甸的责任,必须勤勉尽责,不能为追求业绩 而忽视合规底线,更不能为迎合企业需求,对内控缺陷等风险点视而不见。否则,不仅会为资本市 场"埋雷",自身信誉和经济利益也将受到反噬。 深交所此次对辉芒微项目的严厉追责,再次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资本市场的严监管并非一时之举, 对IPO项目的全周期、穿透式监管将成为常态。对于存在瑕疵的项目,保荐机构和发行人不能再抱 有"一撤了之"的侥幸心理,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将被追责。 中信证券在辉芒微项目上的教训,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行业责任。它警醒着所有投行人士:唯有将勤 勉尽责 ...
“带病闯关”项目频现一案多罚,中信证券等因辉芒微IPO遭罚
第一财经· 2025-06-09 10:58
监管处罚情况 - 深交所对辉芒微电子IPO项目的中介机构中信证券和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处以书面警示 并对2名保代和2名签字会计师通报批评[1] - 违规事项包括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经销收入内控有效性 对资金流水核查不到位 未关注生产周期披露准确性[6] - 上交所对安芯电子处以1年内不接受IPO申请的纪律处分 对董事长兼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公开谴责[12] - 安芯电子IPO保荐机构国元证券被通报批评 2名保代被6个月内不接受签字文件处分[12] - 科凯电子IPO项目中 深交所对中金公司和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及4名相关人员采取书面警示[13] - 海诺尔IPO项目相关方被深交所采取约见谈话监管措施 包括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及中介机构[15] 项目撤单详情 - 辉芒微电子两度冲刺IPO均撤材料 2024年1月创业板撤单 2022年1月科创板撤单[3][4] - 2022年1月被证监会抽中现场检查后当月21日即撤单[5] - 安芯电子科创板IPO于2023年9月撤材料 此前2022年7月已通过上市委会议[10][11] - 科凯电子创业板IPO2023年6月获受理 2024年4月撤材料[13] - 海诺尔创业板IPO2020年12月获受理 2023年7月撤材料[15] 财务及业务问题 - 辉芒微电子2020-2022年及2023上半年经销收入占比分别为91.37% 94.58% 95.85%和96.78%[6] - 存在补签2020-2021年收入确认相关框架合同的情形[6] - 安芯电子被查出研发人员认定不准确 研发内控存在缺陷[12] - 科凯电子存在研发投入内控制度未有效执行问题[13] - 海诺尔存在研发费用归集及会计处理不规范情形[15] 融资规模 - 辉芒微电子创业板IPO原拟发行不超6000万股 募资6.06亿元[2] - 其科创板IPO原拟发行不超2000万股 募资5.86亿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