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市场改革

搜索文档
许正宇:香港IPO市场领跑全球 料下半年迎新发展及突破
金融界· 2025-08-13 03:36
"双引擎"推动:A+H股与创科企业并驾齐驱 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所有新股中,有四宗集资额超过50亿元;有七宗为"A+H"股,合共筹得约770亿 元,显示香港不仅具备支持大型企业上市的广度与深度,更是內地与国际资本市场间的关键桥樑。上市 后,这些公司的H股相较于A股的折让幅度普遍较小,甚至有H股出现溢价,反映出国际资金透过香港 市场投资这些股票的强劲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轮香港IPO市场的优异表现并非依赖单一板块,而是呈现高度多元的产业分布,涵盖 工业、金融、消费、医疗健康、科技、媒体及电讯(TMT)以及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反映市场生态既成熟 且均衡。 【财华社讯】8月13日,许正宇发文表示,今年上半年,香港首次公开招股(IPO)市场增长强劲,位居全 球IPO集资额首位。今年首七个月共录得53宗新股上市,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按年升幅超过六倍, 超越过去三年中每一年的全年集资总额。正在处理中的上市申请超过210宗。 许正宇还表示,香港市场的表现明显领跑全球,获国际投资者热切关注。展望下半年香港资本市场有更 多新发展与突破。 以下是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8月12日在财库论网志发表的文章: 今年上半年, ...
港交所优化IPO定价机制:公开认购回拨比例调整至35% 保留基石投资者6个月禁售期
智通财经· 2025-08-01 09:15
香港交易所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改革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宣布优化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新规将于2025年8月4日生效,旨在提升市场灵活性并加强股东权益保护 [1][2] - 改革包括调整散户回拨比例上限至35%(原建议20%),保留基石投资者6个月禁售期,并引入初始自由流通量要求 [1][2][3] - 联交所收到1,253份非重复回应意见,采纳咨询文件中的大部分建议,同时就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展开进一步咨询 [2][7] 首次公开招股发售及定价机制 - 建簿配售部分最低分配份额从原建议的50%下调至40%,要求发行人将首次公开招股时初步拟发售股份的至少40%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 [2] - 引入两种分配机制: - 机制A:公开认购部分分配比例根据超额认购倍数动态调整(5%-35%),最大回拨百分比由原建议20%上调至35% [2] - 机制B:发行人可事先选定公开认购部分比例(下限10%,上限60%),无回补机制,上限由原建议50%上调至60% [3] - 保留基石投资者6个月禁售期规定,未放宽限制 [1][3] 公开市场规定 - 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要求: - 非中国内地注册发行人需满足10%公众持股量或达30亿港元市值门槛 [5] - 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为5%及达5,000万港元市值(GEM:1,500万港元) [5] - A+H发行人需满足10亿港元市值或5%公众持股量 [5] - 联交所保留酌情豁免权,新规适用于2025年8月4日及之后刊发上市文件的申请人 [5] 持续公众持股量建议 - 现行规定要求维持上市时公众持股量百分比,建议新增替代门槛:10亿港元市值及10%公众持股量 [8] - 建议取消因公众持股量不足而强制停牌的规定,但会标记股票;若18个月(GEM:12个月)内未恢复公众持股量可除牌 [9] - 发行人需在月度报告和年报中确认公众持股量充足,并作额外披露 [9] - 公众咨询期至2025年10月1日结束 [9]
澳洲证监会酝酿改革:私募信贷监管、IPO市场活力双线推进
搜狐财经· 2025-06-03 01:12
澳洲监管机构对私人市场资产和IPO市场的改革动向 - 澳洲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将澄清对私人市场资产(尤其是私募信贷)迅猛增长的监管思路,并改革低迷的IPO市场 [1] - ASIC委员西蒙妮·康斯坦特将于本周中出席投资者研讨会,讨论与经济和金融系统健康相关的议题 [3] - ASIC面临平衡私人市场透明度与合规负担的挑战,预计本周公布早期改革举措 [3] 私募信贷的监管争议与行业动态 - ASIC已对私募信贷开展审查,要求市场参与者提供治理机制、估值流程等详细信息 [5] - 全球银行对私募信贷的总敞口超过5,000亿美元(约7,770亿澳元),非银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金融稳定的影响力上升 [5] - 澳洲业内人士对监管意见分歧:Metrics Credit Partners主张避免过多披露,而Challenger Investment Management呼吁加强透明度和行业标准 [6] - 私募信贷基金如La Trobe Financial考虑在澳交所上市,但近期高管动荡 [6] IPO市场改革与行业呼吁 - ASIC关注如何重振IPO流程,简化流程、降低风险的措施可能受私营企业欢迎 [7] - 维珍澳洲航空与GemLife正筹划IPO,其表现可能影响IPO窗口的开启 [9] - 投行(包括摩根大通、Barrenjoey和高盛)向ASIC提交IPO流程优化建议,推动具吸引力的资本市场改革 [10] - 澳交所建议缩短上市前风险窗口,并放宽盈利预测披露要求 [10] - 自2009年以来,ASX有8年出现净退市,凸显改革紧迫性 [10]
陈茂波:国际投资者对香港态度转向积极 忧“错过机会”加速布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02:32
国际投资者信心恢复 - 国际投资者对香港态度转向积极 港股交易量回升 外资机构扩大本地业务 家族办公室数量增加反映信心恢复 [1] - 部分基金经理此前因地缘政治担忧低配香港及内地市场 现因担心错过机会正急于补仓 [1] - 香港管理的资产规模达4万亿美元(约31.1万亿港元) 其中超过50%来自内地及香港以外地区 [1] 香港金融核心优势 - 法治基础 资金自由流动 港元与美元挂钩的汇率稳定性 联通内地和海外的独特角色构成吸引外资核心优势 [1] - 欧美著名大型金融机构在香港扩展业务 欧美资金在香港股市占相当重比例 [1] - 香港作为自由港及国际金融中心无外汇管制 但需通过实时监控异常交易(如异常沽空)确保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 [1] 金融市场发展策略 - 通过做大做强金融体系提升竞争力 促进IPO市场改革 优化上市机制包括简化流程与降低交易成本 [2] - 调整上市要求以吸引更多境外企业赴港上市 增强市场流动性与国际吸引力 [2] 楼市状况与展望 - 楼市逐步趋向稳定 政府在土地供应方面非常谨慎 根据市场情况有序推出土地以稳定预期 [2] - 利率趋向稳定甚至开始减息 置业意向料回升 租金上涨与买卖价格回落显示居住需求存在 [2] - 香港引进19万人才 初期选择租楼 后续部分人才将转化为楼市购买力推动市场恢复平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