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股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股指冲高回落成交再超三万亿,外资大行维持A股和H股“超配”
搜狐财经· 2025-09-18 14:29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9月18日放量冲高回落 沪指一度触及3899.96点后收于3831.66点(跌1.15%) 深证成指跌1.06%至13075.66点 创业板指跌1.64%至3095.85点[2] - 沪深京三市成交额达31666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636亿元 位列A股历史单日成交额第四位 前三为2023年10月8日(34852亿元)、2024年8月27日(31984亿元)和8月25日(31777亿元)[2] - 超4300只个股下跌但跌超5%个股不足150家 电子、通信和社会服务行业逆市上涨 有色金属领跌(跌幅3.56%) 综合、非银金融等超10个行业跌幅超2%[2] 资金流动 - 国内公募基金现金比率降至五年最低 保险公司股票持仓年内增加26%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从2024年9月5.0万亿元增至5.9万亿元[5] - 全球对冲基金8月A股资金流入创近年单月最高纪录 北向交易活跃度达历史新高 外资对中国股票参与度升至周期性高点[5] - 高盛测算若A股机构持股比例从14%提至新兴市场(50%)或发达市场(59%)平均水平 可能带来14万亿元或30万亿元潜在资金流入[6] 机构观点 - 高盛维持A股和H股"超配"评级 预测未来12个月分别有8%和3%上涨空间 建议关注民营企业十杰、AI、反内卷及股东回报主题[4][7] - 摩根士丹利称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关注度达2021年以来最高 超九成受访投资者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敞口[8] - 汇丰私人银行看好A股AI领域 预计AI基础设施、推动方和应用方三类公司2025年盈利增速将显著提升[8] 宏观环境 - 华金证券认为美联储降息将巩固A股慢牛趋势 美元走弱减轻人民币汇率压力 外资可能加速流入A股 年内或还有2次降息空间[3] - 市场人士指出流动性支撑叙事未打破 尾盘买盘承接显示做多信心仍在 公募基金发行回暖等积极因素支撑市场中长期上行[3] -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股票(含公募基金)仅占11% 远低于房地产(55%)和现金存款(27%) 万亿级资金有望从房市和存款转向股市[6]
工银核心机遇混合A:2025年上半年利润3306.78万元 净值增长率12.17%
搜狐财经· 2025-09-05 09:21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3306.78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748元 [3]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2.17% [3]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4.94%,同类排名194/607;近半年增长率37.94%,同类排名66/607;近一年增长率56.89%,同类排名204/604;近三年增长率-9.81%,同类排名379/495 [6] 基金规模与持仓特征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基金规模2.97亿元 [3][31]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89.61%,高于同类平均85.36%,2023年末最高仓位达93.59% [30] - 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长期超60%,重仓股包括招金矿业、中国海洋石油、五矿资源等资源及周期板块企业 [39] 估值水平 - 持股加权市盈率11.27倍(同类均值33.74倍),市净率0.93倍(同类均值2.47倍),市销率0.55倍(同类均值2.07倍),均显著低于同类 [12] - 持股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0.02%,净利润同比增长率0.32%,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08% [18] 风险收益指标 - 近三年夏普比率0.0625,同类排名205/468 [25] - 近三年最大回撤46.95%,同类排名64/483,2023年四季度单季度最大回撤21.64% [27] 投资策略与配置方向 - 基金聚焦上游资源和大周期板块,保持持仓结构稳定,以基本面为锚选择行业景气向好、供给格局稳定的行业 [3] - 采用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策略,长期持有估值合理、资源禀赋优秀、管理能力突出、股东回报意识强的优质企业 [3] 交易特征与持有人结构 - 最近半年换手率212.9%,持续低于同类均值 [37] - 基金持有人共计5855户,机构持有份额占比3.53%,个人投资者占比96.47%,管理人员工持有24.15份 [34]
德勤:A股新股市场将稳步增长 高科技企业成市场亮点
新华财经· 2025-06-19 11:54
A股市场表现 - 2025年首季A股市场放缓,第二季度呈现更多复苏迹象,预计下半年表现与上半年相若,全年新股发行与2024年看齐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A股市场将有50只新股上市融资37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44只新股融资325亿元人民币分别上升14% [1] - 上海证券交易所19只新股融资202亿元人民币,深圳证券交易所26只新股融资150亿元人民币,北京证券交易所5只新股融资19亿元人民币 [1] - 创业板以新股数量成为最活跃板块,上海主板以融资金额领先其他板块 [1] 政策影响与行业趋势 - 中国证监会推出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及创业板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预计将推动A股市场逐步活跃,尤其是高科技企业 [1] - 国家对科技及创新行业的支持将推动科技、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到资本市场募资,成为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亮点 [2] H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H股以40只新股融资1021亿港元收官,较去年同期30只新股融资132亿港元分别增加33%和673% [2] - 接近四分之三的融资额来自4只超大型A+H新股及1只H股上市 [2] - 目前香港有超过170宗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包括超过5家公司每家或融资至少10亿美元 [2] 香港IPO市场展望 - 预计2025年全年香港新股市场可从80只新股融资2000亿港元,其中25只或为A+H新股 [2] - 大部分上市项目将来自科技、传媒和电信以及消费行业 [2] - 推动香港新股市场的因素包括鼓励内地龙头企业来港上市、简化A股上市公司申请程序、更理想的估值和市场流动性 [2]
闪辉:高盛回答“关税十二问”
搜狐财经· 2025-05-03 09:10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以来特朗普关税问题扰动全球市场,高盛分析师就关税对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的影响及市场关心的12大问题给出看法 [2][3] 分组1:关税对行业的影响 - 中国对美国出口多为机械设备等制造业产品,美国对中国出口多为大宗商品 [4] - 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超70%的产品占全部自中国进口产品的36%,中国从美国进口产品中依赖度超70%的只占10% [4] - 中国对美出口金额在中国GDP中占比不到3%,过高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意义不大 [4] 分组2:美国关税对中国企业盈利的影响 - 影响从三方面考量,直接营收影响方面上市公司整体直接营收占比来自美国不高 [5] - 间接影响方面,高盛下调全球主要国家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将美国2025年四季度经济增速预测从2.5%下调至0.5%,调高美国经济衰退几率至45%,也略下调中国GDP增长预测,预期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加码 [5] - 间接影响可通过加大国内财政政策刺激力度对冲一部分;汇率方面,人民币大幅贬值会对上市公司盈利造成负面冲击 [6] 分组3:财政资金投向 - 加大对受影响出口产品的财政支持;考虑对受影响的1000万 - 2000万就业岗位居民进行纾困;提前启动基建项目 [7] 分组4:市场反应差异原因 - 高盛中美关系指数显示目前市场对中美关系压力低于过去两年,当前只有关税是核心因素,市场对其他因素担忧处于较低位置 [8][9] 分组5:稳市政策效果 - 中国监管方稳市政策已起效,未来需引长线资金入市、提升股东回报、持续优化上市公司质量;国家队支持起“兜底”作用,市场后续上行动力来自宏观经济等方面改善 [10] 分组6:国家队资金情况 - 从资金量看不用担心国家队子弹不够,央行可提供流动性支持,有相对充足资金可调用 [11] 分组7:海外资金对中国股市看法 - 伴随中国企业AI行情走高,海外对冲基金和主动型资金对中国仓位提升,虽有小幅资金流出,但对冲基金整体仓位仍高于前期低点 [12] - 2025年初新兴市场和亚洲市场主动性资金提高中国配置至历史中位数水平,近期AI行情后小幅加仓,下行风险较小 [12] - 全球资金在美国股票上配置达历史高位,资金有回流或轮动可能;H股市场南下资金是强劲资金来源 [12] 分组8:A股与H股表现 - 短期内A股表现可能好于H股,每次关税公告后A股表现相对H股较好,海外不确定因素影响海外投资人对中国股票配置,A股资金稳定且对国内刺激更敏感,国家队在A股托底作用明显 [13][14] 分组9:值得关注的行业 - 高盛看好消费、医药、政府相关板块等,这些板块国内消费占比重要,受海外风险负面冲击小,高股息、股东回报和公司回购积极的防御性投资策略受青睐 [15][16] 分组10:中国企业在美退市情况 - 海外中概股目前情形比2022年好,多只在美上市中国公司已在中国香港二次上市,部分投资人转移到中国香港交易,已二次上市的公司股票较易转至中国香港交易,未二次上市的公司二次上市流程简便,强行退市对资金流影响比2022年更可控 [17] 分组11:特朗普关税程度 - 关税提高程度关键看想要达到的结果,若为提高收入需合理税率,若为制造业回流税率可能更高 [18] 分组12:美国国债抛售情况 - 无明确数据指向谁在卖出美国国债,外汇储备多元化是许多国家安排,黄金份额上升,但抛售是漫长缓慢过程;美股大跌时投资者会抛售美国国债,全球股票资金仓位下调以控制风险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