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9月18日放量冲高回落 沪指一度触及3899.96点后收于3831.66点(跌1.15%) 深证成指跌1.06%至13075.66点 创业板指跌1.64%至3095.85点[2] - 沪深京三市成交额达31666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636亿元 位列A股历史单日成交额第四位 前三为2023年10月8日(34852亿元)、2024年8月27日(31984亿元)和8月25日(31777亿元)[2] - 超4300只个股下跌但跌超5%个股不足150家 电子、通信和社会服务行业逆市上涨 有色金属领跌(跌幅3.56%) 综合、非银金融等超10个行业跌幅超2%[2] 资金流动 - 国内公募基金现金比率降至五年最低 保险公司股票持仓年内增加26%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从2024年9月5.0万亿元增至5.9万亿元[5] - 全球对冲基金8月A股资金流入创近年单月最高纪录 北向交易活跃度达历史新高 外资对中国股票参与度升至周期性高点[5] - 高盛测算若A股机构持股比例从14%提至新兴市场(50%)或发达市场(59%)平均水平 可能带来14万亿元或30万亿元潜在资金流入[6] 机构观点 - 高盛维持A股和H股"超配"评级 预测未来12个月分别有8%和3%上涨空间 建议关注民营企业十杰、AI、反内卷及股东回报主题[4][7] - 摩根士丹利称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关注度达2021年以来最高 超九成受访投资者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敞口[8] - 汇丰私人银行看好A股AI领域 预计AI基础设施、推动方和应用方三类公司2025年盈利增速将显著提升[8] 宏观环境 - 华金证券认为美联储降息将巩固A股慢牛趋势 美元走弱减轻人民币汇率压力 外资可能加速流入A股 年内或还有2次降息空间[3] - 市场人士指出流动性支撑叙事未打破 尾盘买盘承接显示做多信心仍在 公募基金发行回暖等积极因素支撑市场中长期上行[3] -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股票(含公募基金)仅占11% 远低于房地产(55%)和现金存款(27%) 万亿级资金有望从房市和存款转向股市[6]
股指冲高回落成交再超三万亿,外资大行维持A股和H股“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