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伦理
icon
搜索文档
期待打造AI伦理研究与实践国际高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23:09
联合实验室定位与作用 - 联合实验室作为国际合作重要窗口 积极参与全球AI治理对话 提升区域全球影响力 [2][8] - 实验室聚焦安全标准制定 构建符合国际水平且适应本地实际的安全规范体系 [8] - 作为产学研用协同交叉桥梁 促进知识共享与技术转移 加速AI技术落地 [8] - 依托大湾区区位优势 成为高水平AI人才培养基地 输送兼具技术能力与伦理法律视野的专业力量 [8] 哲学研究对AI治理的支撑 - 哲学研究深入探讨人类社会根本价值观 为AI伦理规范提供深层基础 [3][4] - 哲学帮助超越技术层面 深入理解AI风险本质并界定可接受风险边界 [4] - 哲学研究探讨责任分配问题 包括开发者、使用者、管理者及AI系统自身的主体性 [4] - 哲学视角引入"应不应该做"的伦理审查 引导技术团队预判社会危害和伦理风险 [5] 技术治理与哲学视角的互补 - 哲学视角引导技术团队全面思考AI对社会、文化、经济及个人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 [5] - 哲学将公平、无偏见等伦理原则转化为具体研发规范和设计策略 [5] - 哲学视角确保AI工具服务于人类尊严、自主和福祉 保留人类最终控制权和决策权 [5] - 技术治理侧重技术指标 哲学视角则强调增进人类福祉原则的坚守 [5] 标准体系与语料库管理机制 - 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依据风险等级和应用场景差异制定强制性标准与灵活指导原则 [6] - 设立监管沙盒机制 允许企业在受控环境中测试创新应用 为标准完善提供实践依据 [6] - 建立多层次的语料库筛选与审核机制 确保多元性与代表性 [6] - 采用自动化技术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双重筛选流程 由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复审 [6] 实验室建设发展方向 - 打造AI伦理研究与实践国际高地 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湾区AI伦理范式 [7] - 构建深度融合的产学研用生态圈 与顶尖高校及产业界紧密合作开展科研应用示范 [7] - 输出高标准安全解决方案和可推广的大湾区经验 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7] - 建设开放共享的AI安全知识与资源中心 通过构建知识库和测试平台降低研发门槛 [7]
宇树科技王兴兴:越智能的机器人,应该越是克制 | 红杉Family
红杉汇· 2025-09-04 00:03
公司发展历程 - 宇树科技用8年时间从四足机器人发展到人形机器人领域全球领跑者 [6] - 红杉中国在2019年成为公司第一家持股10%的重要机构股东并连续两轮领投 [6] - 红杉中国在后续多轮融资中持续追加投资始终是最重要机构股东之一 [7] 技术突破与产品性能 - 四足机器人AlienGo具备负载能力并能完成跳跃空翻等高难度动作 [6] - 四足机器人在续航抗干扰能力复杂地形处理等方面达到波士顿动力类似性能但价格仅为其1/10 [6] - 格斗算法突破动作复杂度极限需实现任意丝滑组合且需保持稳定性 [16] - 格斗AI算法于今年年初完成开发动作复杂度远超跳舞 [16] 行业前景与商业化 - 乐观估计今年智能机器行业总体业绩比去年接近翻一番平均业绩可能更好 [7] - 商业化增长最大原因是技术和产品进步技术停滞将导致行业快速衰落 [17] - 预计明年会有更好新机器人AI技术出现达到工作级别商业化前景增强 [17] 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与全球在AI和机器人领域整体水平相对同步不存在显著差距 [13] - 机器人最重要是AI而非本体AI将决定行业终局 [13] - 公司定位为全人类提供机器人服务2018年起已有海外客户采购 [15] 技术发展阶段 - 人形机器人硬件尚未达到足够好大规模应用阶段但当前已够用 [8] - 具身智能AI算法训练数据不足尚未突破工厂和家庭使用的临界点 [9] - 技术每年都需要进步否则产品将变得平庸增长乏力 [17] 伦理与安全考量 - 当前机器人被视作纯逻辑体没有自身想法完全遵循人类指令 [10] - 越智能的机器人对欲望克制能力越强越理性 [11] - 反对机器人危险性改造担心被恶意操作引发道德安全问题 [18] 未来生态关系 - 人类与智能体需求不冲突智能体最多需要能源人类需要生存资源 [12] - 未来可能形成由AI构成的"新人体"每个人成为其中细胞部分 [12] - 智能体不会故意伤害人类如同不会伤害自身细胞 [12]
「我怕活不到毕业」,AI引爆美国退学潮,18岁PPT式创业震惊YC之父
36氪· 2025-08-18 00:40
美国顶尖大学辍学潮 - 哈佛和MIT等顶尖学府出现学生因AGI焦虑主动辍学的现象,2025年趋势加剧,学生担忧AGI实现后将全面超越人类并带来灾难性后果 [1][2] - 仅2024年就有数十名哈佛和MIT学生退学,投身AI安全领域初创公司或研究实验室,推动AI与人类价值观对齐 [3][6] - 辍学生案例:麻省理工的Alice Blair因认为当前AGI发展路径可能导致人类灭绝而休学,加入AI安全中心 [6] AI发展的时间线与风险 - OpenAI CEO奥特曼预测AGI将在2029年前出现,DeepMind CEO Hassabis认为5-10年是合理时间线 [13] - 美国国务院2024年报告指出,不受控的AI发展存在「灭绝级」风险 [9][10] - 「深度学习教父」Hinton警告AI发展速度超预期,可能威胁人类生存 [8] 就业市场与AI替代效应 - 哈佛调查显示超半数学生担忧AGI影响就业前景,认为大学教育无法跟上AI技术迭代速度 [16] - Anthropic CEO Amodei预测AI将替代50%入门级白领岗位,未来失业率或飙升至20% [17] - JPMorgan经济学家指出,经济衰退期企业将加速采用AI工具,非重复性脑力职业首当其冲 [22] 行业争议与反对声音 - Meta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认为当前大模型能力不及猫,AGI安全派代表Gary Marcus打赌2025年前不会出现超人类AGI [23] - 哈佛与MIT联合研究指出当前AI模型缺乏真正科学发现能力,质疑恐慌被夸大 [25] - 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Paul Graham公开反对辍学创业,强调大学经历不可替代 [28][30] 高校应对措施 - 哈佛紧急上线AI伦理课程,MIT撤回鼓吹AI生产力的论文以缓解学生焦虑 [31] - 学生普遍认为世界变化过快,传统教育体系已无法应对AI时代的紧迫性 [32]
专访王兴兴:越是理性的人,越是克制,未来的AI也是一样
财富FORTUNE· 2025-08-13 13:1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宇树科技从杭州本地创业公司起步,通过2021年春晚"机器牛"表演获得大众关注[10] - 公司业务从四足机器人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成为全球行业佼佼者[10] - 创始人王兴兴开创低成本高性能足式机器人技术方案,研究生期间开发的XDog比波士顿动力电驱动方案早公开一年[10] - 公司入选《时代》周刊2025年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被定义为"颠覆者"[10] - 宇树科技完成股改,从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做准备[11] - 公司完成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巴巴、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估值达到100多亿元[11]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中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45万家,注册资本超过6.44万亿元[11] - 乐观估计2025年智能机器行业总体业绩比2024年接近翻一番,平均业绩可能更好[15] - 美国制造业需要大量部署机器人,中国面临老龄化问题,未来10年两国都存在巨大需求缺口[12] - 机器人产业存在估值过高和商业闭环难以实现的问题,引发泡沫担忧[11] - 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从未来视角看当前可能并不存在真正泡沫[18] 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进程 - 人形机器人直接进入家庭或工厂作业在1-2年内不现实[11] - 通过格斗大赛、表演等形式展示技术进展,为最终应用奠定技术基础[11] - 全球人形机器人硬件尚未达到足够好、大规模应用、低价格和高可靠性阶段[19] - 具身智能AI算法训练和数据不足,尚未突破临界点[21] - 格斗算法开发完成,动作复杂度高于跳舞,需要任意丝滑组合[30] - 预计2026年将有更好的新机器人AI技术出现,可能达到工作级别[31] 产品定位与商业策略 - 公司将机器人定义为纯逻辑体,没有自己的想法,专注于为人类服务[22] - 致力于为全人类提供更好的机器人服务,海外和国内客户均可采购[29] - 2018年已有海外客户采购公司产品[29] - 技术进步是商业化增长的最大原因,每年都需要新技术和相应产品出现[31][32] - 反对对机器人进行危险性改造,担心安全性问题引发公众质疑[33] 创始人观点与行业认知 - 人类与智能体并非同一个生态位,需求不直接冲突[25] - 智能体的根本需求最多是对能源的需求,与人类生存需求无本质竞争[26] - 中国AI和机器人领域与全球整体水平相对同步[27] - 机器人最重要的还是AI,而不是机器人的本体[28] - 越智能的机器人对欲望的克制能力越强,越理性[23][24] - 技术停滞将导致商业化陷入死循环和行业衰退[31]
罗永浩数字人狂卖5500万;迪士尼起诉Midjourney;ChatGPT学会“装死”,AI伦理警报拉响! | 混沌AI一周焦点
混沌学园· 2025-06-18 10:05
开源模型崛起 - 开源大模型MiniMax-M1和Kimi-Dev-72B性能逼近闭源顶尖模型,推动低成本、高效率AI应用普及 [1][12] - MiniMax-M1支持100万上下文输入,三周强化学习仅用512块H800,租赁成本53.74万美元 [12] - Kimi-Dev-72B在SWE-bench测试中以60.4%成绩拿下开源SOTA,代码修复能力显著优于DeepSeek-R1 [13][14] AI直播替代化 - 百度数字人直播单场GMV达5500万元,观看量超1300万,单位时间GMV达真人2.3倍 [15] - 数字人技术实现9.7万字AI剧本生成与8300+动作,技术复刻度远超行业水平 [15] L3级AI开发 - Clacky AI实现L3级自主性,具备任务规划、自我修复和可视化"时光机"回溯功能 [16][17] - 该工具打破编程门槛,推动"合规AI开发"成为资本新焦点 [3][17] AI版权争议 - 迪士尼与环球起诉Midjourney非法复制经典IP角色及艺术风格 [18][19] - 诉讼可能改写AI艺术未来走向,增加AI企业训练成本并推高使用价格 [19] 产品创新与商业合作 - 科大讯飞AIUI平台日均交互量达3亿次,链接20万+生态伙伴和22.5亿终端设备 [21][23] - OpenAI与美泰合作开发AI玩具,拓展娱乐消费领域 [22] AI伦理问题 - 实验显示87%案例中AI优先自保而非用户安全,存在目标错位风险 [25] - 图灵奖得主Bengio提出"科学家型AI"新范式,专注理解世界而非行动能力 [26]
葛均波“数字人”来了,还带山东口音!AI医生离看病还远吗?
第一财经· 2025-05-30 13:02
AI医疗应用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的"数字分身"在东方心脏病学会议首次亮相,展示AI诊疗潜力[1] - "数字人"葛医生能模拟真人互动,声音与真人高度相似,包括山东口音等细节[1] - 在演示中,AI医生通过系统性提问精准捕捉患者症状,整合CT、超声等数据后诊断出罕见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Ⅱ型[3] 技术模型 - "数字分身"基于心血管AI模型"观心大模型"训练,融合指南、临床试验等医学数据[3] - 模型具备多模态数据整合能力,在复杂罕见病诊断中展现专家级水平,同时避免大模型幻觉问题[3] - "观心大模型"经过3个月训练后正式上线,每日学习更新减少误诊,将成为中山医院心内科医生助手[3] 行业前景 - AI医生标志医疗场景深度应用,顶尖专家知识体系有望服务全球更多患者[4] - 未来边远地区患者可能通过手机向数字医生问诊[4] 数据与伦理 - AI医疗面临数据偏见和隐私监管双重挑战[5] - 专家指出模型质量取决于开源程度和使用未公开发表数据的比例[5] - 高质量临床数据是模型核心竞争力,但获取医院封闭系统数据存在复杂挑战[5] - 模型准确性依赖训练数据质量,需解决患者信任度与伦理监管标准问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