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黑洞
icon
搜索文档
人类拍摄到的第一个黑洞,有了“出乎意料的变化”
观察者网· 2025-09-18 13:38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当地时间9月16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发布了M87星系中心超大 质量黑洞(M87*)的最新图像,揭示了黑洞附近偏振模式的动态变化,并首次发现了连接黑洞环状结 构与喷流底部的延伸辐射迹象。相关研究已发表在期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 M87*黑洞距离地球约5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0亿倍以上。天文学家在2017年首次拍摄到该黑洞的 图像,并在2019年发布,这是人类拍摄到的第一张黑洞图像。EHT合作组织表示,天文学家在2018年和 2021年再次观测了M87*黑洞,并对三次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保罗·蒂德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黑洞环的尺寸多年来 保持稳定——印证了爱因斯坦理论所预测的黑洞阴影,偏振模式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表明,盘旋在 事件视界附近的磁化等离子体远非静态,它是动态且复杂的,将我们的理论模型推向极限。" EHT由全球射电望远镜联合组网,2021年的观测中新增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基特峰望远镜和法国北半球 扩展毫米波阵列(NOEMA),提高了观测灵敏度和图像清晰度。声明称,这使得天文学家首次确定了 M87*黑洞相对论喷 ...
9月17日·上海早新闻
搜狐财经· 2025-09-16 22:34
上海天气:28~35℃,多云到晴转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 谈天 上海今天上午依旧以晴热为主,最高气温仍可达35℃。下午起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将有一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局部地区雨量可达大雨到暴雨。 雨水打压下,明天降温明显。海上对流活动活跃,上海在本周中后期主要受偏东气流影响,多阵雨天气,气温保持在25~31℃。 关注 从去年开始,凉城新村街道社区长者食堂推出"盲盒晚餐",将每天卖剩下的菜肴以10元低价出售,荤素随机,不能挑选。"盲盒"既为市民带来了实惠,又 是对食物的一种尊重。 本月起,上海的观众可以用上海话通过AI搜索超高清电视节目了。昨天,"东方有线超高清AI升级行动"在沪启动,东方有线即日起在全市开展超高清AI 机顶盒入户更新工作。 一览 近日,沪上首例青少年双肺移植联合手术成功,开创了上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伴 POTTS 分流术后"患儿肺移植的先河。 昨天上午,"九三阅兵"后首批上海新兵从上海火车站奔赴军营。 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昨天在张江科学会堂正式启幕。推介会首次全面公布张江AI小镇的整体规划、应用场景与创新生态体系。 上海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16日12时40分,在上海松江区(北纬31.04度,东 ...
张朝阳与David Tong谈物理学习:科学教育必须注入严谨的数学思维
央广网· 2025-08-19 01:34
核心观点 -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与剑桥大学教授汤大卫进行近三小时物理对话 覆盖经典力学 电磁学 相对论 量子力学等领域 强调基础科学传播的重要性 并主张利用互联网作为公共教育工具 [1][3][11] 经典物理 - 牛顿力学创立过程存在秘辛 牛顿曾将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成果尘封二十年 直到哈雷登门拜访才面世 牛顿第二定理通过方程两边质量相消揭示引力普适性 [4] - 流体力学中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曾因忽略粘性项被误认为飞机不能飞 1905年普朗特发现粘性项导致机翼边界层内湍流和梯度效应叠加产生升力 粘性项是飞机起飞核心而非机翼形状 [5] -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运动也能用流体力学描述 该方程被视为宇宙通用语言 英国物理系普遍忽视流体力学教学是巨大遗憾 [5] 场论革命 - 电磁学发展是理论突破典范 法拉第提出场概念 麦克斯韦整合电磁场方程预言光速恒定 为相对论铺路 麦克斯韦方程组4条方程加1条洛伦兹力方程描述全部电磁相互作用 百年未变 [6] - 量子力学框架由海森堡1925年创立 矩阵力学成为主流表述形式 精髓在于离散性即束缚态分立能级 而非薛定谔的猫等出圈词汇 [7] - 量子场论曾面临无穷大相互作用难题 导致玻尔设想推翻能量守恒 海森堡考虑打破空间连续性 二战后才逐步攻克 缪子反常磁矩问题去年取得进展 格点QCD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小数点后第9位完美吻合 [7] 宇宙之谜 - 广义相对论中任一时空点小邻域可近似为平直时空或匀加速时空 但无法通过全局调整将引力变成加速度 因相邻点可能感受不同加速度 [8] - 2015年引力波发现是本世纪最伟大科学突破 源于两个30倍太阳质量黑洞合并 黑洞需绕行数十亿年靠引力波消耗能量才可合并 若发现数百倍太阳质量黑洞则预示新物理规律 远小于太阳质量黑洞必源于宇宙大爆炸 [8] - 银河系有百亿颗恒星 全宇宙有千亿个星系 类太阳系结构普遍存在 物理学家从概率角度认为宇宙应存在外星生命 但生物学家认为生命形成需极低概率巧合事件 [8][9] - 外星生命与地球距离极其遥远 因宇宙均匀性只体现在百万光年尺度 外星人或UFO抵达地球可能性微乎其微 时空尺度限制让星际造访几乎不可能 [9] 科学推广 - 汤大卫教授讲义在个人网站收获百万点击量 但科普比教学更具挑战性 因必须使用比喻 物理是数学的语言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坚持放入公式E=MC2 结果成为畅销书 [10] - 科学本质是数学与计算结合 科普不必回避公式和深度 科学教育必须注入严谨数学思维 《张朝阳的物理课》以硬核推导为特色 用数理公式研算万物规律 成为火爆全网知识IP [10][11] - 互联网时代让知识传播更平等 物理学家可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研究成果 利用互联网作为公共教育工具 让大众参与讨论交流 建议年轻人更多参与社交成为关键意见领袖 [3][11]
新发现黑洞,质量=36000000000个太阳
财联社· 2025-08-12 05:21
黑洞发现与研究 -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与巴西联邦大学联合团队在距地球50亿光年的"宇宙马蹄"星系中心发现迄今质量最大的黑洞,其质量达太阳的360亿倍,相当于银河系中心黑洞的1万倍,接近理论预测的黑洞质量极限 [1] -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结合引力透镜效应与恒星运动学分析来探测遥远黑洞并估算其质量,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有助于延伸观测视野 [1] - 团队检测到黑洞改变了与其"擦身而过"的光的路径,同时宿主星系内部核心区域的恒星以每秒近400公里的速度运行,这两项关键证据共同锁定了黑洞的存在并揭示了其质量 [3] 研究方法与意义 - 这一创新方法尤其擅长探测"休眠"黑洞,即那些在观测时没有积极吸积物质的黑洞,为发现更多"沉睡"的超大质量黑洞开辟了新途径 [4] - 此次发现对理解星系与其内部超大质量黑洞的共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星系生长时会将物质输送给中心黑洞,部分物质促使黑洞膨胀,其余则形成释放巨大能量的类星体 [4] - 这些能量阻止了气体云凝聚成新恒星,从而调控整个星系的演化进程 [4] 未来研究方向 - 团队下一步将借助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运用这项创新方法搜寻更多超大质量黑洞,并揭示黑洞在恒星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5]
人类发现已知最大黑洞,质量达到太阳363亿倍!
环球网资讯· 2025-08-12 05:00
核心发现 - 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星系SDSS J1148+1930中发现迄今质量最大的黑洞,质量为太阳的363亿倍 [1] - 该发现刷新黑洞质量观测纪录,为理解宇宙结构形成与演化提供新线索 [1] 观测方法与验证 - 通过引力透镜现象观测光线弯曲程度反推黑洞质量,位于"宇宙马蹄铁"引力透镜结构中央 [3] - 运用恒星运动学方法分析星系中心恒星的轨迹和速度,为质量提供双重验证 [3] 理论意义与特性 - 该黑洞属于超大质量级别,接近理论黑洞质量极限(太阳500亿倍) [3] - 作为化石星系由星系团合并形成,子星系中心黑洞通过合并增长至接近极限质量 [3] 研究成果 -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 [3]
从“一锅基本粒子粥”到星辰大海
人民日报· 2025-06-12 22:10
宇宙学研究进展 - 20世纪初物理学面临"两朵乌云"(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紫外灾难),直接催生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两大革命性理论 [2] - 21世纪物理学面临"两暗一黑三起源"核心难题: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天体起源、生命起源 [2] - 现代宇宙学已从哲学思辨发展为精确科学,大爆炸模型预言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基本粒子状态 [3][4] 科普著作方法论 - 全书以"光"为线索展开,通过测量天体质量与宇宙膨胀历史引出暗物质/暗能量概念 [3] - 采用案例化比喻手法解释复杂天体物理过程,全书刻意避免使用任何数学公式以提升可读性 [5] - 创作目标旨在激发公众对宇宙学的兴趣,部分读者可能因此选择科研道路,多数读者可获得哲学启迪 [5] 跨学科关联 - 将庄子"至大无外谓宇宙,至小无内谓粒子"的哲学观与现代宇宙学研究框架形成呼应 [3] - 引用南宋词人吴潜"宇宙竟如何无人省"的慨叹,对比现代精确宇宙学取得的实证突破 [4] - 生命组成元素需经历亿万年的宇宙演化过程,从时空尺度赋予生命存在特殊意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