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防式储蓄
icon
搜索文档
经典重温 | “谁”在超额储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观察居民超额储蓄不能直接观察银行存款,而要观察包括银行理财、股市投资等在内的全口径储蓄。 市 场对于超额储蓄的研究,多是基于居民银行存款的视角,后者2021年以来增加了56万亿。但银行存款变 化受到表外资金回表的影响,譬如居民赎回理财和股市投资,会直接推升存款读数。私人银行等财富管 理的微观结构数据,也无法解释储蓄宏观结构的变化。因此我们构建居民全口径储蓄指标, 后者近四年 增加52万亿,比历史趋势超额增加了11.1万亿。 我们也从分省份数据出发,更准确讨论超额储蓄的结构 情况。 编者荐语: 转载自申万宏源宏观,仅供参考。超额储蓄的结构"画像"?储蓄率更低、收入更低的居民在超额储蓄。 以下文章来源于申万宏源宏观 ,作者赵伟 屠强 申万宏源宏观 .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 宏观研究部 关注、加星,第一时间接收推送! 文 | 赵伟、屠强 联系人| 屠强 摘要 超额储蓄的结构"画像"?储蓄率更低、收入更低的居民在超额储蓄 储蓄者"主体结构":超额储蓄的主体更多是储蓄率更低的地区。 譬如河南(+16.9pct至21.9%)、四川 (+22.6pct至14%)、福建(+21.8pct至17.6%)等低储蓄率地区储蓄率大 ...
经典重温 | “谁”在超额储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25 16:03
超额储蓄的结构画像 - 观察居民超额储蓄需使用全口径储蓄指标 包括银行理财和股市投资等 而非仅银行存款 因银行存款受表外资金回表影响可能虚高[1][8] - 全口径储蓄近四年增加52万亿 比历史趋势超额增加11.1万亿[1][8] - 超额储蓄主体更多是储蓄率更低的地区 如河南储蓄率上升16.9个百分点至21.9% 四川上升22.6个百分点至14% 福建上升21.8个百分点至17.6% 而高储蓄率地区如北京仅上升6个百分点[1][9] - 超额储蓄主体更多是收入更低的地区 静态看陕西储蓄率34.9% 山西26.1% 辽宁26.1% 动态看重庆储蓄率上升29.4个百分点 四川上升22.6个百分点 而高收入地区如北京仅上升6.2个百分点 上海上升6.3个百分点[2][12] - 不同年龄群体均存在超额储蓄 并非由老年人主导 重庆老龄化率22%且储蓄率上升29个百分点 广东老龄化率12.4%但储蓄率也上升21个百分点[2][16] 超额储蓄的形成原因 - 超额储蓄并非典型预防式储蓄 收入下行与储蓄率上升的关联性不强 重庆收入增速下行4个百分点但储蓄率大幅上升 而北京上海河北等收入下行地区储蓄率上升有限[3][21] - 消费倾向变化与储蓄率上升无必然联系 新疆辽宁消费倾向下降但储蓄率未明显上升 浙江江苏湖北消费倾向上升但储蓄率也上升[3][22] - 超额储蓄主要源于房地产市场调整 居民购房年化支出规模从8万亿下降至3.3万亿 节约近5万亿 同时2024年提前还贷规模从5万亿下降至4.3万亿[3][28] - 分省份数据显示储蓄率上升幅度更大的地区购房支出减少更多 如重庆江苏浙江福建[3][28] - 社会保障和养老压力并非主因 宁夏抚养比0.23与辽宁抚养比0.43的地区储蓄率均超20% 转移性收入占比高低不同的地区如重庆广东储蓄率均显著上升[4][30] 超额储蓄的释放路径 - 超额储蓄流向受形成模式影响 美国因财政补贴导致收入逆势冲高 超额储蓄流向消费 欧盟因节约消费形成预防式储蓄 后续也回流消费[5][33] - 中国超额储蓄源于购房需求递延 后续可能流向房地产而非消费 中间或通过股市等金融资产过渡[5][36] - 期房销售增速2024年大幅下滑23.7% 但现房销售增速达19.4% 刚需购房率3.5%低于2008年水平 反映居民递延购房[5][36] - 需求侧刺激政策如降息至3.3%历史低位 但因供给侧竣工风险(按时竣工率仅40%) 无法有效释放储蓄 导致销售偏弱与储蓄累积[6][40] - 房地产市场企稳需政策"兼顾两头" 既要防止房企流动性危机 又要降低按揭利率至租金回报率以下[6][44] - "保交楼"政策具备良性循环效果 可填补3万亿资金缺口 促进投资和销售 现房供给过剩但期房新增供给较2021年中减少65.8% 供给偏紧有利于房价企稳[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