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食品安全

搜索文档
看预制菜,群雄割据,中小企业正在唱主角
搜狐财经· 2025-06-17 03:18
文|食安时代 目前,国内预制菜市场增长迅猛,预计将从2023年的5165亿元跃升至2026年的超10720亿元,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和消费习惯改变推动了预制菜 在家庭、办公及户外等场景的普及。众多企业,包括知名品牌如五芳斋、知味观、麦子妈等正积极布局该领域,推出了如佛跳墙、酸菜鱼等热 销单品,预制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预制菜市场火热的背后产业食品安全隐患突出,暴露出了严重隐患,行业标准体系缺失,导致研发、生产、冷链和销售等环节无章可循,市场 监管无标可依,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低门槛引发无序竞争,作坊式加工普遍,部分规模企业品控不严、质量参差,面对标准缺位与乱象丛生, 如何有效构建行业规范体系? 资本目光聚焦预制菜 近日,国内预制菜冷冻食材某品牌正式宣布完成3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此次融资标志着品牌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据了解,资金将主要用 于直营体验中心建设、预制食材产业园推进及海外市场拓展,并在安徽、江苏升级智能化工厂,完善冷链物流与营销。该品牌开发有小酥蛙等 热销产品,合作餐饮连锁企业超千家,年销售额15亿元,未来计划通过直营体验中心+地区旗舰店服务B端,拓展C端商超及线上渠道,年内目 标新增连锁门店500家。 ...
老乡“背刺”老乡?美国中餐馆“坑”哭留学生
虎嗅· 2025-05-27 09:06
行业现状 - 预制菜在美国中餐厅渗透率显著提升,2024年中国预制菜出口量达84.6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美国市场进口量6.4万吨,进口额5.42亿美元[30][31][32] - 北美中餐厅普遍采用低成本预制菜包,批发价每袋2.61-3.24加元(约2-2.5美元),终端售价可达15-40美元,溢价幅度达7倍以上[11][23][25][26] - 预制菜供应链存在灰色渠道,部分产品以"有机肥""调味品"名义走私入境,缺乏正规质检流程,常温保存依赖添加剂[15][16][18] 产品特征 - 主流预制菜品类覆盖80%中餐馆菜单,包括梅菜扣肉、鱼香肉丝、红烧肉等40余种菜品,单袋规格170-220g,保质期12个月[40][25][26] - 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加热方式统一为微波/水煮/蒸制,无法根据顾客需求调整口味或配料[42][47][48] - 口感缺陷明显:肉类发干发柴,蔬菜过软,酱汁浓稠度异常,存在加热不均现象[44][45][52][53] 市场行为 - 餐厅通过缩短出餐时间获利,复杂菜品如松鼠鱼、东坡肉可实现5分钟内上桌,远低于现做所需时间[3][42][43] - 部分商家混合使用预制菜与现炒菜,以"厨师推荐"名义抬高预制菜价格,消费者难以辨别[41][50] - 成本控制导向明显,优先选择5元人民币以下的"三无"预制菜包,放弃正规进口的高品质产品[15][17][37] 消费者趋势 - 华人消费者对中餐厅满意度持续下降,主要抱怨点为价格高、口味咸、预制菜泛滥[27][28][29] - 替代消费兴起:留学生转向Costco等超市亚洲预制食品,或选择大学城餐车等更透明渠道[61][62][67][70] - 饮食多元化趋势增强,地中海、日韩等异国料理逐渐被中国胃接受[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