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

搜索文档
农行济南天桥支行营业室:十万元取现背后的责任与关怀
齐鲁晚报· 2025-09-26 01:09
银行风险控制机制 - 银行工作人员在客户取款10万元时进行信息核实和用途询问 [1][3] - 发现客户老伴已离世但声称要给老伴急用的异常情况后立即启动风险预警 [1] - 通过安抚客户和委婉询问的方式了解取款具体用途 [3] 电信诈骗防范措施 - 银行针对老年人取款行为特别关注冒充亲人或投资理财等诈骗模式 [3] - 工作人员坚持劝说客户并解释资金风险长达半小时 [3][4] - 最终通过报警和民警协助的方式完成资金用途核实 [3][4] 客户服务与教育 - 银行网点主管参与沟通并坚持"宁可多问一句"的风险控制原则 [4] - 事后向客户普及防诈骗知识并提醒大额转账需核实清楚 [4] - 银行和民警的联合行动获得在场客户称赞 [4]
农行济南历下解放路支行:厅堂“变身”金融课堂,暖心守护银发“钱袋子”
齐鲁晚报· 2025-09-23 08:02
公司活动与战略 - 农行济南历下解放路支行以金融教育宣传周为契机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公益活动 将网点厅堂作为金融宣教前沿阵地 [1] - 活动通过设立金融宣传角 发放折页 播放警示短片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宣教氛围 利用客户业务办理等候时间进行知识普及 [1] - 工作人员讲解基础金融知识 包括安全使用电子银行 识别正规投资渠道 维护良好个人信用记录等实用内容 [1] 客户服务与风险教育 - 活动特别加强防诈专项讲解 结合真实案例用方言向中老年客户揭秘"以房养老" "投资返利" "冒充公检法"等常见骗局手法 [1] - 现场演示如何有效识别可疑电话和短信 反复叮嘱"不轻信 不透露 不转账"的三不原则 [1] - 活动赢得中老年客户高度赞许 客户反馈知识"非常及时 特别管用" [1] 社会影响与品牌建设 - 活动有效增强客户尤其是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 [1] - 该举措是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拉近银行与客户距离 [1] - 活动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 彰显金融机构的责任与担当 [1]
农行济南历下玉兰广场支行:营业厅里的“真假警察”
齐鲁晚报· 2025-08-29 07:23
诈骗事件概述 - 诈骗分子冒充市公安局王警官通过短信联系客户 声称响应国家号召要求办理数字钱包并承诺开通成功可获得200元大额红包转账 同时提供客户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尾号并附盖有公章的通知单 [1] - 诈骗分子要求客户开通数字钱包后需再次联系 且使用外地个人号码作为所谓的警用电话 与警方正规办案流程不符 [1] 银行应对措施 - 银行大堂经理通过观察客户神色异常且操作时频繁查看手机 主动询问用途后发现客户要求保密 随即警觉并启动防诈应急预案 [1] - 银行以开通数字钱包需要审核为由拖延时间 同时后台查询确认诈骗电话属性 并通过引导客户至理财室配合反诈中心介入处理 [1] - 银行工作人员与公安人员共同向客户解释警方不会主动要求办理账户或电话办案 且指出通知单公章格式存在造假痕迹 [2] - 银行为客户办理银行卡密码重置并关闭非柜面交易功能 同时指导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 [2] 事件结果与行业意义 - 银行成功拦截该起冒充公检法诈骗事件 客户养老资金未受损失 客户高度认可银行负责任的态度 [2] - 银行通过多一句询问的方式有效减少客户损失 体现金融机构在反诈防护中的关键作用 将持续守护客户资金安全 [2]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火眼金睛识骗局 专业服务显担当
齐鲁晚报· 2025-08-15 03:31
核心事件概述 - 客户因保险到期办理领取手续时遭遇电信诈骗未遂 代理人及时介入并协助完成账户升级 资金安全到账 [1] 诈骗防范机制 - 保险公司通过代理人向客户持续传达官方业务办理渠道规范 强调不会通过非正规渠道处理事务 [1] -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针对客户异常情况可快速核查并解决技术性问题(如Ⅱ类账户转账限额)[1] - 通过日常防诈宣传提升客户风险意识 典型案例中客户因宣传提醒避免受骗 [1] 金融安全操作指引 - 禁止轻信陌生电话或短信链接 所有官方业务均通过认证渠道办理 [1] - 建议老年人遇陌生信息时通过官方电话核实或由子女协助确认 [1] - 推荐下载国家反诈中心软件以识别拦截诈骗信息 [1] - 要求保护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 避免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