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风险

搜索文档
2025年前三季度债券行情回顾:收益率呈现N形走势,信用利差被动收窄
国信证券· 2025-09-26 12: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债市收益率呈“N”形走势,信用债收益率和国债收益率波动类似整体宽幅震荡向上,信用利差先整体波动收窄尔后小幅走扩,违约风险同比和环比均下降,违约主体集中在地产债以民营企业为主,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下调金额同比上升上调金额低于去年同期,违约债券回收率依然偏低 [9][37][3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前三季度债券行情回顾 - 收益率呈“N”形走势,信用利差被动收窄,1年期国债、10年期国债、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分别变动30BP、20BP、30BP,3年AAA、3年AA+、3年AA和3年AA - 收益率分别变动22BP、13BP、8BP和 - 25BP,3年AAA、3年AA+、3年AA和3年AA - 信用利差分别收窄11BP、21BP、26BP和59BP [1] 收益率走势及市场情况 - 年初央行稳汇率暂停国债买卖并缩减公开市场投放,资金面收紧致债市收益率上行进入震荡下跌通道;3月两会后潘行长表述推动市场修正预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90%高位;3月下旬资金面转松叠加中美关税拉锯,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63% - 1.67%区间震荡;5月央行降准降息、关税谈判有成果,债市收益率小幅上行;6月央行逆回购操作改善资金面,债市收益率波动下行;三季度“反内卷”政策推升通胀预期,权益走强压制债市,叠加基金费率新规与债基赎回,债市收益率整体上行,央行呵护资金面使短端收益率平稳,债市呈“熊陡”格局 [2][9][36] - 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下调的信用债金额为7641亿,同比大幅上升,上调的信用债总金额为3580亿,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2][21][38] - 首次违约发行人新增3个,广义违约口径下前三季度违约金额60亿,违约率0.01%,年化违约率较前几年明显下降 [3][24][37] - 违约债券前三季度共回收本金207.60亿,2014年至今违约债券共兑付本金1247亿,逾期本金兑付率为11.9% [3][34][38] 估值曲线 - 收益率宽幅震荡上行,中短端及长端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信用债收益率大多上行,各品种信用利差收窄,低等级、短期限信用利差收窄更多,10 - 1曲线变平 [10] 国债收益率走势 - 1月至3月中上旬,央行稳汇率暂停国债买卖并缩减公开市场投放,资金面收紧,债市收益率震荡向上,两会后市场修正预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1.90%高位 [11][12][16] - 3月下旬至4月,资金面转松,中美关税拉锯,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63% - 1.67%区间震荡 [16] - 5月至7月上旬,央行降准降息、关税谈判有成果,长端利率债收益率小幅波动上行,6月央行逆回购操作使资金面改善,债市收益率波动下行 [16] - 7月中旬至9月,“反内卷”政策升温通胀预期,权益市场走强,债基净赎回,推动利率债收益率震荡上行,央行呵护资金面使短端收益率平稳,债市呈“熊陡”格局 [16] 信用利差变化 - 1月至3月中旬,1月初利率债回调上行,信用利差被动收窄;两会前市场预期降准降息,利率债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短暂走扩;两会后市场调整预期,利率债收益率上行,信用利差再度快速被动收窄 [17] - 3月末至4月,债市回暖,国债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小幅被动走扩 [17] - 5月,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资金面转松,信用利差收窄至年内低点 [17] - 6月至7月上旬,短端国债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先被动小幅走扩,资金面持续宽松,信用利差小幅收窄 [17] - 7月中旬至9月,债市回调呈“熊陡”走势,流动性宽松,信用利差小幅走扩 [17] 违约情况 - 违约风险下降,前三季度首次违约发行人新增3个,广义违约口径下违约金额60亿,违约率0.01%,年化违约率较前几年明显下降 [3][24][37] - 违约主体集中在地产债,以民营企业为主,前三季度地产债违约率0.2%,违约规模和年化违约率环比和同比均下行,民营企业违约率0.5%,年化违约率环比继续下行 [31] 回收率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违约债券共回收本金207.60亿,2014年至今违约债券共兑付本金1247亿,逾期本金兑付率为11.9% [3][34][38]
一文读懂“可转债打新”?小白低风险投资方式,从入门到精通
搜狐财经· 2025-08-30 17:40
可转债打新概述 - 打新债是申购上市公司新发行可转债的投资方式 适合投资新手 具有低门槛 高收益和风险相对可控的特征 [2][5] 可转债双重属性 - 债性提供保底下跌保护 本质是借条 上市公司承诺在债券存续期(通常5-6年)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3] - 股性提供上涨潜力 附有转换期权 允许持有人按约定价格将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 [4] 新债核心特征 - 本金安全性较高 只要发行公司不破产 本金利息有保障 历史上可转债违约概率极低 [6] - 收益潜力可观 主要通过上市首日卖出赚取价差 单只收益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6] - 参与门槛低 仅需约1000元现金即可参与申购 中签后才需缴款 [6] - 信用申购无需市值 投资者不需持有股票市值 零门槛申购 [7] 参与流程 - 第一步需开通A股证券账户和可转债交易权限 要求两年交易经验加20日日均10万资产 [8] - 第二步在券商App查询新债发行信息并顶格申购(如10000张)以提高中签概率 [9][10] - 第三步在T+2日确认中签并缴款 需在当天下午4点前保证账户有足够资金(1000或2000元) [11][12] - 第四步在上市首日卖出锁定利润 从申购到上市通常需2-4周 [14][15] 交易机制 - 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为57.3%涨幅和-43.3%跌幅 首日最高可涨至157.3元 [16] - 设置两档盘中临时停牌:上涨20%停牌半小时 上涨30%停牌至14:57 [16] 目标投资者群体 - 适合投资新手作为体验资本市场的起点 [19][20] - 适合低风险偏好者在追求稳健的同时获取额外收益 [19][20] - 适合资金量较小投资者用零花钱参与 不影响主要资金安排 [19][20]
债市新时代系列培训-2025场
2025-08-05 15:42
债市新时代系列培训-2025场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与公司概述 - 涉及行业:债券市场、信用债、城投债、煤炭、钢铁、房地产、家电等周期性行业[1][2][23] - 涉及公司:中航产融、万科、碧桂园、恒大、华晨汽车、遵义道桥、播州城投、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等[1][2][24][73] 市场环境与策略调整 - 2024年6月30日起债券市场进入新时代,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压缩至极限状态[2] - 传统投研逻辑需重新审视,信用策略需更深入分析信用风险[2] - 中国市场违约模型不完全适用国外经验,需结合本土实践调整[8] - 信用债融资主要受货币政策影响,需重点跟踪发债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9] 信用研究方法论 - 需从基础实践出发,结合哲学思维进行深度分析[3] - 通过大量调研积累感性认识并转化为理性分析框架[3][5] - 建立系统性分析框架,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7] - 应用唯物辩证法动态全面分析影响因素[13] - 评级是对企业偿债能力的相对排序,非复杂违约概率计算[10][14] 企业偿债能力评估 - 三方面评估:经营性盈利现金流、可变现资产覆盖、外部支持[25][26] - 可变现资产评估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清偿能力[16][17] - 应收账款保理:国企可获得七折融资,民企仅三折[18] - 存货管理复杂,极端条件下难变现[18] - 专利资产难定价,需仔细评估变现能力[19] 城投债分析 - 根源是中央与地方博弈结果,需理解动态关系[11] - 同一地区城投公司可通过信用评级进行比较[15] - 政府债务率达150%以上区域主体大概率出问题[88] - 经济发达区域如江苏、浙江低评级平台风险较低[95] - 非标产品暴雷频发但债券多年未违约[94] 行业周期与投资策略 - 违约潮通常发生在经济触底回升阶段[78] - 煤炭行业:2021年再融资困难但业务稳定[98] - 房地产:经过四年调整风险接近底部[73] - 家电等消费品行业可能进入触底反弹阶段[75] - 周期性行业投资需考虑期货、股票等多渠道[107] 风险管理与案例 - 国内市场违约潮阶段特征:2015-2016过剩产能、2017-2018民企、2020国企[23] - 民营企业暴雷主因:高杠杆经营和盲目扩张[66] - 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全完成,城投和房地产面临调整压力[67] - 建工企业风险缓释主要通过城投公司次级债务实现[93] 策略执行与团队管理 - 投资经理与信用研究团队需建立信任关系[42] - 研究员角色:侦察兵、间谍和参谋,需合理激励机制[39][40] - 高质量报告应简洁明了、逻辑清晰[108] - 当前市场择时比择券更重要[109] 政策与宏观经济影响 - "戴花要戴大红花,投资要听党的话"强调政策导向重要性[63] - 政策支持行业初期融资畅通但后期易产能过剩[64][65] - "三道红线"政策对房企再融资产生重大影响[24] - 地方政府加杠杆进行基建项目需谨慎评估风险[79] 资产定价与融资空间 - 企业债务融资空间取决于可变现资产数量[20] - 国企与民企在资产定价权方面存在差异[21] - 评级公司缺乏统一原理,结果可能受客户需求影响[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