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迁移学习
icon
搜索文档
准确度提升400%,印度季风预测模型基于36个气象站点,实现城区尺度精细预报
36氪· 2025-09-17 07:27
极端降雨预测技术突破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与马里兰大学合作开发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迁移学习的超本地预测模型 实现对极端降雨事件提前数天预报[1] - 模型将分辨率从传统全球预报系统的25平方公里下调至城区级别 显著提升空间精度[1][3] - 采用事件同步方法和Louvain算法识别极端降雨空间同步模式 效率优于传统聚类方法[3][7] 模型数据与方法论 - 使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数据 时间覆盖2015年6月至2023年9月 空间范围北纬18°–20°、东经72°–74° 分辨率0.25°×0.25°[4] - 整合孟买市政公司36个自动气象站数据 记录周期每15分钟一次 时间范围2006至2023年[4] - 通过相关性筛选保留与降雨强相关的可降水量、相对湿度、温度、气压等气象因子作为预测变量[4] 模型性能表现 - 迁移学习模型在提前1至3天预报中均优于传统模型 提前两天表现尤为突出[13] - 极端降雨预测准确度较全球预报系统提升60%-400% 第1-2天预报能更早捕捉暴雨过程[15] - 在95%和99%分位数检验中 虚假警报率显著降低 威胁评分最高提升400%[15][17] 印度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 印度政府启动"IndiaAI Mission" 目标6-10个月内完成本土基础模型研发[20] - 全球采购18,600块GPU建立IndiaAI Compute Facility 为初创公司和研究团队提供补贴算力[20][21] - 指定本土AI公司Sarvam开发印度首个多语言"主权大模型" 重点服务医疗、政务等领域[20]
第四范式20250826
2025-08-26 15:02
**公司及行业** 第四范式 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公司 专注于通过AI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1][3] **核心业务与产品** * 核心业务包括先知AI平台 SHIFT智能解决方案平台和AIGS服务[2][4] * 通过AutoML和迁移学习技术构建低门槛AI开发套件及AIOS平台[2][3] * 提供软件使用许可及相关产品 在能源 银行 保险 证券 制造 医疗和零售等领域提供行业解决方案[4] * 通过咨询加研发加产品加服务模式 为客户提供细分场景咨询 方案设计 系统实施及相关技术服务[5]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42亿元 同比增长36.4%[2][6] * 2018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01.12%[6]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9.09亿元 同比减少7.36亿元[2][10] **客户与收入结构** * 标杆用户收入占营收比例约60.77%[2][6] * 标杆用户数量从2018年18个增至2023年139个[2][6] * 每名标杆用户平均收入从3.9百万元提升至8.38百万元[2][6] **行业覆盖与分布** * 金融和能源电力行业是主要营收贡献项 2022年分别占总营收16.9%和20.3%[2][7] * 覆盖行业集中度较低 抗风险能力较强 实现均衡化发展[2][7] **费用管控与研发投入** * 2023年销售费用率10.08% 管理费用率8.13% 财务费用率9.1% 较2018年分别下降65.5 82.51和19.33个百分点[8] * 2023年研发费用17.69亿元 占营收比例42.08%[2][9][15]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拥有自动机器学习 迁移学习 环境学习和自动强化学习四大核心技术[13][14] * 自2018年起连续多年占据中国继续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一位[13] * 2022年第4季度继续学习开发平台市场份额占比约32.7%[21] **发展历程与战略** * 发展分为三阶段 技术驱动阶段2014-2017 优势卡位驱动阶段2018-2022 生态规模驱动阶段2023年至今[11] * 从金融领域标杆客户破局 逐步切入其他赛道[4][11] * 通过泛生态合作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扩大客户群体与业务范围[11][19] **产品迭代与市场策略** * 先知AI平台迭代至5.0版本 升级预测能力解决大语言模型局限性[4][22] * 聚焦大客户需求 与标杆客户合作积累卡位优势[17][19] **市场机会与行业前景** *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成长机遇[20][21] * 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支出2555亿元 预计2027年增长到6910亿元 年复合增速25.1%[20] **管理层与团队** * 高管与核心技术人员拥有丰富经验 在前沿技术上具备卓越影响力[11][12] * 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约15年经验[12] **盈利前景** * 亏损持续收窄 高毛利业务有望带来更高利润贡献[10] * 通过股份薪酬支付减少及合理控制费用 未来有望实现由亏转盈[10]
议程公布 |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具身智能专题论坛、康养机器人专题论坛
机器人圈· 2025-07-17 13:40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 大会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发起,联合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权威机构支持,将于2025年7月22-24日在齐齐哈尔市举办 [1] - 设置两大专题论坛:"具身智能专题论坛"(7月23日下午)和"康养机器人专题论坛"(7月24日上午) [1] 具身智能专题论坛 - 论坛聚焦具身智能核心技术创新与跨行业应用,重点探讨认知导航、动态运动控制、人机协作等前沿方向 [2] - 专家报告环节涵盖6项关键技术:动态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岳裕丰)、矿山特种场景智能化(王雷)、足式机器人动态运动控制(张国腾)、多模态感知融合(杨琨)、健康监护智能预警(武传艳)、非结构化环境操作(付天宇) [3] - 硕博快闪报告环节展示青年学者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具身智能应用创新 [4] - 具体日程安排显示每个专家报告时长为30分钟,从14:00持续至17:30 [5] 康养机器人专题论坛 - 论坛聚焦老龄化社会应对技术,由科技部研究员刘进长担任主席,设置7个专家报告和6个硕博快闪报告 [6] - 专家报告重点包括:老龄化机器人赋能路径(张建华)、三级照护场景应用(兰陟)、下肢康复外骨骼(郭朝)、AI精准康复评估(姬冰)、针灸机器人(何昭水)、仿生臂手系统(张庭)、个性化康复方案(盛译萱) [6] - 青年学者快闪报告涵盖下肢康复轨迹规划(王辛诚)、心血管健康感知(谢诗琴)、多姿态康复机器人(于鸿飞)、便携式fNIRS系统(项嘉垚)、冲浪模拟机器人(高鼎)、理疗机器人视觉定位(冀伟雄) [7][8]
游戏教父 John Carmack:LLM 不是游戏的未来
AI前线· 2025-06-16 07:37
公司背景 - Id Software成立于90年代,开发了《指挥官基恩》《德军总部3D》《毁灭战士》和《雷神之锤》系列,其中《雷神之锤》推动了GPU发展和普及,间接促成现代人工智能世界的形成[3] - Armadillo Aerospace致力于垂直起降(VTVL)火箭研发,相关工作持续十年[6] - Oculus为现代虚拟现实奠定技术基础,后被Meta收购[8] - Keen Technologies专注于AI研究,团队已有六名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人员[11][12][13] 技术方向 - 不参与LLM相关工作,认为LLM"无所不知却又无所学",更倾向于通过交互式体验流进行学习[16] - 专注于游戏和虚拟环境,认为PC游戏中的超人类水平机器人作弊问题可通过云游戏流媒体解决[18] - 目标提供由混合被动和交互内容组成的虚拟学习环境,构成无限可滚动的"视频墙"[22] - 选择Atari游戏作为研究平台,因其无偏见且玩法多样,与大量研究成果可比性高[30][31] 技术挑战 - 连续高效终身单一环境多任务在线学习仍是未解决问题,现有系统无法复制猫狗的简单能力[20] - 强化学习框架存在近期偏差和灾难性遗忘问题,串行多任务学习中智能体难以保留旧技能[81][82] - 神经网络训练存在可塑性丧失现象,与生物大脑老化相似,需平衡初始学习速度与长期表现[93][94] - 离线强化学习效果不佳,因缺乏持续现实检验,可能陷入未经验证的连贯幻想世界[87][88] 算法优化 - 使用CUDA图和显式同步优化训练过程与环境交互的重叠,提高消费级硬件上的FPS[41] - 为动作添加延迟线解决现代高性能算法在延迟环境中的崩溃问题[43] - 提出新基准测试循环通过一组游戏,结合原始学习速度与避免遗忘能力[97] - 探索各向同性CNN、循环各向同性半密集CNN等新型网络架构提升图像处理性能[143][145] 实验设计 - 开发Atari 2600+游戏系统,包含摄像头、伺服电机操纵杆和运行强化学习智能体的笔记本电脑[47] - 测试八款不同游戏,关注摄像头观察、操纵杆动作、分数检测等物理硬件交互问题[50][51][55][62] - 开源相关工作,使用April Tags进行屏幕校正和分数识别[48][52] - 将硬探索游戏如《蒙特祖玛的复仇》和《Pitfall》作为长期研究课题[71]
中国全球海洋融合数据集面向国际公开发布
快讯· 2025-06-09 23:05
中国全球海洋融合数据集1.0发布 - 中国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期间发布中国全球海洋融合数据集1.0(CGOF1.0) [1] - 数据集整合了国内外40多种数据来源并融入中国自主海洋观测数据 [1] - 数据时间跨度长达60年且空间分辨率达到10公里 [1] - 采用深度学习、迁移学习、机器学习等先进AI技术提升数据精度 [1] - 数据精度较国外主流数据集有所提升 [1] 技术应用 - 数据集开发运用了AI智能技术包括深度学习、迁移学习和机器学习 [1] - 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海洋数据的处理能力和精度水平 [1] 国际合作 - 数据集发布活动由中国在联合国海洋大会期间主办 [1] - 发布活动由中国和法国、哥斯达黎加共同参与的联合国框架下进行 [1]
杭州ai图像识别的重点技术
搜狐财经· 2025-05-13 12:54
核心技术优势 - 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构成AI图像识别技术核心 通过多层网络实现图像逐层抽象和特征提取 [3] - 卷积神经网络(CNN)通过卷积层 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组合有效提取图像空间特征和层次结构信息 [4] - 生成对抗网络(GAN)通过生成器与判别器对抗训练生成逼真图像数据 应用于数据增强和图像修复领域 [5] 技术应用成效 - CNN技术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和物体检测领域并取得优异表现 [4] - GAN技术显著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5] - 迁移学习利用已有知识迁移至新任务 弱监督学习通过少量标签数据训练模型 共同解决数据不足和标签稀缺问题 [6] 产学研协同创新 - 浙江大学与阿里安全联合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AI细粒度图像识别技术 [3] - 研究机构与企业在深度学习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3] - 技术创新应用为杭州AI图像识别领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7]
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实验室成果发布:时间维度开启工业4.0中国方案
搜狐网· 2025-05-03 11:15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交通大学李金金教授团队研发的AI自控系统为人工智能与工业化融合带来突破,推动工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助力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3][9] 行业现状 - 国内积极探索AI与工业化结合路径,从多方向发力改写工业生产格局 [3] - 当前工业面临动态数据解析难、数据标注瓶颈、算力成本高企等难题 [1] 团队成果 - 团队研发的“基于迁移学习和物理可解释的小样本AI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将“时间维度”引入工业控制领域,攻克生物发酵复杂动态过程的实时预测与调控难题 [3] - 企业应用该系统可动态调控参数,实时生成最优发酵方案,发酵水平明显提高,且方案会持续优化 [3] 技术创新 - 系统引入“时间维度”,突破传统局限,能实时追踪微生物代谢动态变化,精准建模,提升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 [5][6] - 运用迁移学习技术,减少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结合物理可解释性,便于工程师理解和优化模型 [8] - 采用轻量化设计,仅需十几张显卡即可稳定运行,显著降低算力需求与应用成本,利于中小企业部署 [8] 成果意义 - 对AI模型而言,打破传统思维局限,提升泛化和学习能力,拓展应用场景 [8] - 对制造工业自动化来说,解决行业长期痛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其他行业智能化转型树立典范 [8] 未来展望 - 人工智能在我国工业化转型升级中潜力巨大,将在生产制造、研发创新、供应链管理、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