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车辆

搜索文档
Jabil(JBL) - 2025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9-25 13:32
Jabil (NYSE:JBL) Q4 2025 Earnings Call September 25, 2025 08:3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Adam Berry - SVP - IR & CommunicationsGreg Hebard - CFOSteve Borges - EVP - Global Business UnitsMatt Crowley - EVP - Global Business UnitsAndy Priestley - EVP - Global Business UnitsMike Dastoor - Director & CEOFrederic McCoy - EVP - Global OperationsFrank McKay - SVP, Chief Supply Chain & Procurement OfficerRuplu Bhattacharya - DirectorSteven Fox - Founder & CEOMelissa Dailey Fairbanks - VP - IT Supply Chain & Semico ...
九号公司发布凌波OS,两轮出行行业迈入智能生态新阶段
环球网· 2025-08-27 01:36
凌波OS系统发布 - 九号公司推出全新自研凌波OS(NimbleOS)全域操作系统 专为两轮短途出行领域打造 [1] - 同步推出全新M5系列智能电摩产品 [1] - 系统命名寓意轻盈迅捷(凌波微步)和敏捷智能(Nimble) [3] 技术架构与性能特点 - 依托自研统一底层架构 深度融合电机控制、电池管理、多传感器感知与车机交互等核心模块 [3] - 实现硬件能力系统级协同 优化整体性能与骑行体验 [3] - 具备轻量高效、可拓展性强特点 为未来功能升级预留空间 [3] - 支持整车OTA升级 旧款车型可持续获得新功能 [3] 用户体验提升 - 实现无感解锁、鼹鼠控、坡道辅助等功能流畅运行 [3] - 通过实时统一调度传感器与控制器 提升复杂路况下车身稳定性与安全控制水平 [3] - 推动两轮车从代步工具转变为可持续升级的智能伙伴 [3][10] 行业竞争格局变革 - 打破传统硬件参数竞争模式 转向软件定义体验新阶段 [10] - 解决底层技术碎片化问题 通过统一架构实现外设深度融合 [10] - 车路协同、智慧灯语控制、AI自适应骑行场景等新功能有望基于该系统实现 [10] 公司技术演进路径 - 系统基于十年智能交通领域技术积累 经历真智能1.0到3.0阶段演进 [11] - 2019年实现无钥匙解锁(真智能1.0) 后续通过软件优化骑行体验(真智能2.0) [11] - 目前构建全域出行生态(真智能3.0) 形成差异化技术优势 [11][13] 行业发展趋势 - 竞争焦点从硬件参数转向软件体验与生态服务能力 [13] - 标志行业迈入软件定义车辆时代 实现可迭代、可拓展的智能阶段 [13] - 为两轮出行生态向高阶协同智能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0][13]
九号公司发布凌波OS 开启两轮车智能操作系统新阶段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14:44
核心观点 - 九号公司推出国内首个专为两轮短途出行领域打造的全域操作系统凌波OS(NimbleOS),标志着两轮出行行业正式迈入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智能生态新阶段 [2] 系统特性 - 凌波OS以自研统一底层架构深度融合电机控制、电池管理、多传感器感知与车机交互等核心模块,实现硬件高效协同 [4] - 系统具备轻量、高效和强大可拓展性特点,支持未来功能升级 [4] - 实现无感解锁、鼹鼠控、坡道辅助等功能运行更丝滑,通过实时统一调度传感器与控制器提升复杂路况下车身稳定与安全控制 [4] - 支持整车OTA升级,即使旧款车型也可持续焕新 [4] 技术架构 - 凌波OS通过统一架构解决底层技术碎片化问题,深度融合动力控制、电池管理、外设连接等核心模块 [11] - 系统实现云边端高度协同,通过云端-手机端-车端数据打造流畅体验 [9][10] - 算力突破物理限制,AI助手懂车更懂用户 [10] 用户体验升级 - 用户可通过OTA远程获取新功能与服务,不必更换硬件,显著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11] - 用车体验从"交付即定型"转变为"常用常新",大幅提升用户长期价值 [11] - 智能配件无感融入整车交互,整车与配件能力融合衍生新功能 [10] 行业影响 - 凌波OS推动两轮车从"代步工具"进化到"智能终端",行业竞争进入"软件定义体验"新阶段 [11] - 系统为行业拓展全新可能性,未来支持车路协同、智慧灯语控制、AI自适应骑行场景等高级功能 [11] - 九号公司基于十年智能交通领域技术积累建立差异化优势,为行业树立新技术范式 [12] - 未来竞争侧重"软件体验"与"生态服务"能力,标志行业迈向"软件定义车辆"时代 [12] 生态服务 - 系统支撑面向场景的多元化生态服务 [7][10] - 功能迭代提速,无需漫长等待 [10] - 一键升级使老车型获得新体验 [10]
戴姆勒卡车与沃尔沃宣布成立合资公司!要干啥?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18 02:32
合资公司Coretura成立 - 戴姆勒卡车和沃尔沃集团已获得所有必要监管批准,于6月17日正式宣布合资公司Coretura成立 [1] - 双方旨在通过新的软件定义车辆平台推动商用车行业转型,并建立新的行业标准 [1] - Coretura将赋能戴姆勒卡车和沃尔沃集团及其未来客户,提供差异化且独立的数字化车辆应用程序 [1] Coretura运营细节 - Coretura总部设于瑞典哥德堡,已于2025年6月初开始运营 [3][4] - 来自沃尔沃集团的Johan Lundén出任首席执行官 [3][4] - 采用与客户合作共同开发的方式,计划在本十年末推出首批车载产品 [3][4] Coretura业务使命 - 构建标准化且开放的软件定义车辆平台和专用于商用车的操作系统 [4] - 规范设计和批量采购用于商用车的高性能中央控制单元 [4] - 实现软件与硬件开发周期解耦,使终端客户能够通过OTA方式在线购买和更新数字应用 [4] 母公司关系 - 戴姆勒卡车和沃尔沃集团在合资公司以外仍保持竞争关系 [5] - 双方将继续各自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5] 戴姆勒卡车业务概况 - 全球领先的商用车企业之一,拥有40多个主要分支机构和10万多名员工 [6][7] - 主营业务划分为五个汇报单元:戴姆勒卡车北美、梅赛德斯-奔驰和巴拉特奔驰、扶桑和RIZON、戴姆勒客车、金融服务 [7] - 产品包括轻型、中型和重型卡车,以及特种车辆、城市及城际公交、校车等 [7]
弘则研究 :汽车电子架构进展跟踪
2025-06-04 15:2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汽车行业 公司:小鹏汽车、吉利、领克、领跑汽车、蔚来、比亚迪、多氟多、恒润、德赛、英飞凌、三星、高通、英伟达、长亭、零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汽车电子架构发展阶段**:行业正从域控向区域计算平台过渡,新架构含中央计算平台和两到三个区域控制器,集成度各异,部分集成底盘功能 [1][2] - **通信方式演进**:传统 CAN 总线向以太网演进,如小鹏汽车支持以太网通讯,吉利 BEI3.0 左右域控不支持 [1][3] - **配电方式变化**:从传统继电器长线束连接转向基于轻型 ECU 的车辆模式管理,按需供电,优化能耗,提高效率与可靠性,重要负载单独供电,非重要负载分路挂载 [1][4] - **ECU 集成度与数量差异**:汽车制造商减少传统 MCU 使用,如领跑汽车仅用 28 个;不同车型因配置差异 ECU 数量不同,高端车型功能多,需预留硬件资源 [1][5] - **功能标配化原因**:随着域控制器集成和硬件资源预留,汽车制造商将更多功能作为标配,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硬件、线路、研发、售后及测试成本,如领克 3.5 代产品成本较上一代下降 30%-40% [1][7][8] - **软件定义车辆(SOI)优势**:将整车能力抽象,通过服务域通信传输,简化更新流程,缩短更新链路,提高灵活性和效率,可实现电动开门等新型智能功能 [1][9][10] - **电子电气架构主要变化**:体现为中央加区域控制器架构和 SOA,未来集成度高时,座舱、车身、网关和网联模块可能整合,节省芯片成本,通过水冷等结构件降低成本,不适用于燃油车 [2][11][14] - **底盘控制系统发展趋势**:向集成化发展,未来可能向区域控制器方向发展,底盘跨域整合面临功能安全挑战,需满足 D 级别需求,成本与技术难度需权衡,如比亚迪通过芯片提前判断路况并主动调节 [17][18][20] - **动力系统集成度发展**:向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部分公司将动力部分集成到两到三个 DCU 中,提高动力系统效率和管理能力 [21] - **灯光控制技术变化**:随着 LED 技术发展,整车厂自行生产车灯并将控制功能集成到 TCU 中,降低成本,简化设计流程,氛围灯有改进,提升用户体验 [22] - **线控转向技术应用情况**:已在一些高端车型如蔚来 ET7 应用,但因成本因素未大规模普及,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23] - **硬件成本下降原因**:电子架构优化及域控单元数量减少,如 ECU 数量和线束减少,多氟多等供应商国产替代,促使整车价格下降并保持竞争力 [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座舱、车身和通信系统集成优势**:可省掉传统 ECU,只需一个 MCU 加一个 SOC,简化硬件配置,节约成本 [12] - **国内企业发展情况**:恒润、德赛等能提供完整电子架构解决方案,但芯片主要依赖英飞凌等国际厂商;国内公司在车载计算单元领域开始预研,集中在低端车型,高端车型不敢用国产芯片,零跑等少数车企开始尝试 [25][26] - **车载计算单元一体化现状**:目前仅实现物理结构一体化,功能未完全整合,自驾依赖英伟达技术,座舱多用高通 8,295 系列及其后续产品 [27] - **高通特规芯片情况**:最早推出时预留智能驾驶功能,但能力不足,市场采用 PNC 方案少,今年除零跑外有一两个车企开始使用,方案性能未广泛验证,与主流厂商差距大 [28] - **国产芯片应用前景**:已逐步进入汽车行业应用阶段,但距大规模量产远,性能未广泛验证,与主流厂商差距显著,竞争中处于劣势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