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Concha: This was a 'LAST STRAW MOMENT' for Disney
Youtube· 2025-09-19 00:30
this. Let's welcome back to the show Fox News contributor Joe Ki. He's a great writer and thinker.Joe, it's good to see you again. Joe, how do sitting senators and Democrats like Chuck Schumer, Chris Murphy, Governor Gavin Newsome not know that workers do not have first amendment rights at work. That includes late night hosts.The First Amendment does not protect what they say on the job. Companies can fire you at will. Precisely, Liz, because you are representing a brand and when that brand is toxic, in the ...
谁打败了法西斯?西方在撒谎,我们必须揭示真相
虎嗅· 2025-09-03 01:50
二战历史叙事争议 - 文章核心观点是挑战西方关于二战胜利的传统叙事,强调苏联和中国在击败法西斯主义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巨大牺牲,同时批评西方列强的绥靖政策和自私算计 [1][2][8] 战争时间线与开端 - 真正的二战开端始于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而非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3] - 中国在1931-1937年间孤军对抗日本侵略,而西方列强优先考虑经济利益 [3][9] - 苏联在1931-1941年间强行推进工业化,为预期中的战争做准备 [3][4][5] 西方列强的战略与行为 - 西方列强采取让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自相残杀的自私战略 [6][10] - 1931-1937年间,西方银行继续在东京营业,并向日本提供石油和废铁等战略物资 [9] - 美国在1941年前提供日本80%的石油和90%的钢铁 [9][140] - 英国在1939年对德宣战后采取"假战"策略,八个月内按兵不动,指望希特勒进攻苏联 [10] - 美国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才参战,比德国入侵苏联晚六个月,比日本侵华晚十年 [14] 经济与军事资源对比 - 1941年世界GDP总额约4.5-5万亿美元(1990年国际美元) [21] - 英美帝国核心区占世界GDP的30.2%,其中美国占22-24%(10940亿美元),英国占7-8%(3440亿美元) [21] - 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中国)仅占世界GDP的8%(3590亿美元) [23] - 1941年,美国军事支出仅占GNP的11%,部署兵力162万,占人口1.3% [21] - 同期德国军事支出占GNP的52%,部署兵力340万(占人口4.8%);苏联军事支出占GNP的28%,部署兵力550万(占人口2.9%) [21][22][23] - 中国拥有世界20-22%的人口(4.9-5.25亿),但GDP仅占世界5% [25] 援助模式与优先事项 - 1937-1941年间,苏联向中国提供超过2.5亿美元贷款、1235架飞机、数千门火炮及其他物资,占苏联年度GDP的0.07% [26][143] - 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前对华援助近乎零;参战后中国仅获16亿美元租借援助,而英国获得314亿美元 [27][146] - 1945-1948年,美国向蒋介石提供至少14亿美元援助,其中超一半为军事援助 [28] 人员伤亡与牺牲 - 二战总死亡人数8262万,占当时世界人口3.6% [45] - 苏联死亡2700万人,占其1940年人口13.8%;德国总军事伤亡1110万中,900万(80.8%)发生在东线 [14][48] - 中国1931-1945年间有记载死亡人数2407万,总伤亡达3500万;若计入未出生人口,总损失超5000万 [50] - 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死亡人数占总数72.5%,英美仅占1% [46][75] 军事贡献与战略创新 - 苏联红军歼灭或决定性击败607个德国及轴心国师团 [14] - 中国牵制100多万日军,否则这些兵力可能用于进攻苏联或太平洋战场 [29] - 中共军队牵制60%日军和95%伪军 [62][148] - 苏联创新纵深作战理论,并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关键战役中击败德军 [67][69] - 中国采用游击战、地道战等策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62][72] 战后背叛与历史修正主义 - 《旧金山和约》(1951年)将中国和苏联排除在外,违背了战时承诺 [125] - 美国在二战结束后迅速转向对抗社会主义,如1950年入侵朝鲜 [83][84] - 好莱坞和学术机构被指控系统性地篡改历史,夸大西方贡献,抹杀社会主义国家的牺牲 [102][103][109] 经济数据表(1941年) | 国家 | GDP(十亿美元,1990年国际美元) | 占世界GDP百分比 | 人口(百万) | 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 |------|----------------------------------|------------------|--------------|------------------| | 德国 | 412 | 8.7% | 70.2 | 3.1% | | 日本 | 196 | 4.1% | 74.0 | 3.3% | | 英国 | 344 | 7.2% | 48.2 | 2.1% | | 美国 | 1,094 | 23.0% | 133.9 | 5.9% | | 苏联 | 359 | 7.5% | 192.4 | 8.5% | | 中国 | 238 | 5.0% | 521.5 | 23.1% | | 世界总计 | 4,759 | 100.0% | 2,260.4 | 100.0% | [32]
当马克思回答稳定币:我们有了创造天堂的技术,却用它来建造一个更精致的地狱
36氪· 2025-07-23 03:26
资本主义与金融市场 - 股市繁荣根植于对未来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其价值不直接对应实际资产,而是对工人未来被剥削程度的预期,形成脱离实际的泡沫 [4] - 金融衍生品将虚拟资本进一步虚拟化,创造出复杂的金融工具,导致危机爆发时的破坏力远超19世纪 [4] - 全民持股现象是资产阶级通过小额股票分红诱使工人和中产阶级与金融体系捆绑,制造"共同利益"假象以消解阶级意识 [4] 美国债务危机本质 - 美国国债是全球最大的虚拟资本,是美国作为"总资本家"开具的空头支票,依赖于对未来全球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持续剥削 [6] - 美国政府以暴力机器和全球霸权为抵押,向全球资本家保证有能力从各国劳动人民身上榨取足够价值偿还债务 [6] - 当技术进步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时,资本逃离生产领域进入金融投机,国家通过大规模举债人为创造需求掩盖生产过剩危机 [6] 美元稳定币的影响 - 美元稳定币创造7x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投机场所,资本疯狂追逐数字符号,进一步抽干实体经济血液 [8] - 将美元形态与私人公司稳定币捆绑意味着部分铸币权让渡给金融寡头和科技巨头,导致新形式垄断和权力集中 [8] - 美元稳定币是对其他国家货币主权的挑战,试图绕过资本管制将危机转嫁全球,必然引发更激烈的金融反抗和去美元化进程 [8] 美元稳定币的全球机制 - 美元稳定币使全球数字资产交易以美元计价结算,实现对数字金融领域的先发性殖民 [14][15][16] - 稳定币发行商将全球用户兑换的资金用于购买美国金融资产,形成全球向美国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的价值汲取机制 [20] - 主流美元稳定币体系高度中心化和可监控,使美国能够追踪、冻结甚至没收任何被视为"敌对"的数字资产 [20] 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美元稳定币削弱发展中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效力,侵蚀其货币主权,使经济命脉受美联储政策遥控 [21] - 稳定币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问题可能引发全球恐慌性抛售,冲击深度融入该体系的发展中国家 [21] - 美元稳定币体系强化中心-外围全球结构,美国处于金融链顶端制定规则并收取贡赋,发展中国家承担系统性风险 [21]
沃尔夫冈·施特雷克:当下美欧政策变化是出于绝望的盲动,切勿赋予其过高的战略意义
搜狐财经· 2025-07-06 07:14
资本主义债务危机与合法性模式 - 战后资本主义通过"债务国家"模式将经济承诺转嫁给后代,导致偿债能力与经济增长潜力脱钩[1] - 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欧盟"复苏基金"完全由债务融资但缺乏明确偿还计划[1][2] - 美国政策走向失控,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化解债务危机,可能引发全球连锁反应[1][2] 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崩溃 - 去全球化进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进行,美国通过军事实力维持例外地位[5] - 全球化推进过程中已无法持续,政策变动更多出于绝望而非战略考量[5] - 民族主义是全球主义危机的结果而非原因,源于新自由主义整合的失败[6] 金融资本与民主政治冲突 - 金融资本通过"央行-银行-市场"三元结构使经济决策脱离民主制度[6] - 量化宽松政策使金融衍生品规模膨胀至GDP十余倍,形成"虚拟资本优先"治理逻辑[6] - 资本对劳动力形成非对称依赖,依托全球货币信用体系实现跨境流动[7] 财富分配与阶级分化机制 - 1980-2020年间德国前10%人群财富占比从45%升至55%,基尼系数从0.28升至0.32[7] - 债务国家仍征税但征税能力衰减,资本流动性增强加剧避税行为[7] - 全球化成为"寡头再分配"核心机制,改变资本与劳动力权力平衡[7] 超国家机构与治理真空 - 欧盟通过紧缩政策收回成员国经济主权,形成去国家化官僚体系[9] - 成员国政府将责任归咎于欧盟机构,后者既无能力也无意愿解决问题[9] - 公共债务持续增长导致西方民主国家合法性丧失,右翼民粹主义兴起[10]
比尔·盖茨谈退休计划:在教育医疗领域未来20年投入超两千亿美元,AI将有巨大潜力
36氪· 2025-05-22 00:15
慈善承诺 - 比尔·盖茨承诺未来20年将其个人和盖茨基金会的全部资金(超过2000亿美元)投入全球健康和教育领域 [1] - 资金将重点用于挽救数千万人的生命 [1] 全球卫生与疫苗 - 过去25年儿童年死亡数从千万降至五百万 但每年仍有500万儿童死亡 [2] - 美国和欧洲削减疫苗和HIV药物援助引发担忧 [2] - 呼吁政府至少拿出1%预算援助贫困人群 [2] 集中投入与接班规划 - 选择20年内集中投入而非长期永续 以提高效率 [3] - 计划培养接班人 希望未来有新一代富豪接手慈善事业 [3] 全球合作与美国责任 - 批评美国削减全球卫生预算 呼吁维持小布什时期的HIV/疟疾项目 [4] - 美国政府的全球卫生支出是盖茨基金会的四倍 [4] 战略性慈善 - 慈善不仅是救助生命 也是全球经济和战略稳定的投资 [5] - 1%的预算即可大幅降低全球儿童死亡率 [5] 技术与教育 - AI将改变教育 提升全球学习质量 [6] - AI在医疗领域可弥补医生短缺 [6] - 基金会资助HIV、结核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 [6] 价值观与责任 - 承袭父母教导的"所有生命价值平等"理念 [7] - 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捐赠是承担社会责任 [7] 对未来的乐观 - 对未来20年减少儿童死亡率至300万以下保持乐观 [8] 资本主义与美国贡献 - 美国在医学研究、知识共享和慈善模式上的贡献值得骄傲 [9] - 资本主义虽然不完美 但整体提升了人类寿命和福祉 [9] 宗教观与价值观 - 认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价值 作为慈善工作的指导原则 [10]
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800字精华版来了(附全文)
2025-05-06 02:28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伯克希尔 - 哈撒韦、日本商社、Portillo's、Geico、苹果、《华盛顿邮报》、黑石、阿波罗、KKR、可口可乐 - **行业**:贸易、保险、房地产、汽车保险、能源、公用事业、医疗保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贸易 - **核心观点**:贸易不应成为武器,美国应寻求与他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严重错误 [2][21][22] - **论据**:美国从一无所有发展成重要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贸易能让各国做擅长之事,贸易越多越好;保护主义政策长期可能对美国产生负面影响,引发不良态度,让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国好感降低 美国 - **核心观点**:财政政策是在美国最担心的问题,全力押注美国,支持美国例外论 [3][46][47] - **论据**:政府采取不负责任行动时货币价值可能“令人恐惧”;美国从农业国家发展至今,经历诸多变革仍经济表现良好,出生在美国是幸运的 日本 - **核心观点**:继续持有日本商社股票五六十年,不考虑因日本央行加息抛售,希望当初投资 1000 亿美元而非 200 亿 [5][25][26] - **论据**:日本这些公司经营历史优秀,符合伯克希尔投资理念,目前运营成功,计划进一步扩大合作 美股 - **核心观点**:近期美股波动不是重大波动,不算剧烈熊市 [7][55][57] - **论据**:过去 60 年里,伯克希尔公司股价下跌 50%的情况不到三次,且期间公司无基本面问题;与 1929 年股市崩盘等时期相比,当前走势不算重大波动 创纪录现金储备 - **核心观点**:未来五年内可能有投资机会,希望减少手头现金至 500 亿美元 [8][27][28] - **论据**:伯克希尔机会主义色彩浓厚,偶尔会有诱人机会,近日差点斥资 100 亿美元投资 接班人 - **核心观点**:伯克希尔非保险业务负责人阿贝尔年底接任 CEO,不会抛售所持股份,将逐步捐赠 [10][101][102] - **论据**:阿贝尔做事认真,有自主性,乐于接受建议,是出色的经营者,能将运营和资产配置工作结合得很好 伯克希尔 - **核心观点**:股价下跌一半是机会,盈利能力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 [11][12][84] - **论据**:股价波动不影响对价值的评估;公司进行了一些投资,如今年花 100 亿美元投资,且会保留赚到的钱并理性决策 投资公司 - **核心观点**:资产负债表是评估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良好起点 [13][70] - **论据**:花在研究资产负债表上的时间比看利润表多,有些东西在资产负债表上更难隐藏或操纵 年轻人投资 - **核心观点**:让尊敬、渴望成为的人成为朋友,与优秀的人同行是最快的成功路径 [13][51][54] - **论据**:身边优秀的人能带来积极影响,如伯克希尔的前董事 Tom Murphy 和 Walter Scott 等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运营利润 96.4 亿美元,同比下跌 14%,不及分析师预期;因美元贬值外汇损失 7.13 亿美元,去年同期收益 5.97 亿美元;连续第十个季度成为股票净卖出方,一季度净卖出 15 亿美元股票资产;现金储备达 3477 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暂缓回购部分源于法律对股票回购征 1%消费税 [15] - **股东大会现场情况**:今年有 1.97 万人出席,See's Candies 糖果销售额 31.7 万美元,Brooks 跑鞋销售额 31 万美元,Jazwares 旗下玩具等产品售出 25 万美元;限量发售纪念图书约 8000 本,已售出约 4000 本 [18] - **Geico 情况**:曾面临费率结构和精算定价机制问题,现已解决并转化为利润;1970 年代花 5000 万美元部分持股,现 100%拥有,一季度利润可达 20 亿美元,手上有 290 亿美元流动现金;CEO Todd Combs 转型中表现出色,精简人员结构 [40][41][42] - **私募公司竞争保险业**:私募股权公司进入保险领域使伯克希尔投资更困难,在寿险领域失去竞争力;私募采用高杠杆和激进策略,经济良好时获利,但存在监管风险,伯克希尔选择不再竞争 [49] - **自动驾驶对保险的影响**:自动驾驶不会立刻带来本质改变,可能降低事故几率,普及后保险会相应调整;保险行业未来走势难预测,需结合多方面看待 [59][60][61] - **能源行业**:公用事业业务不如几年前,需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伯克希尔在爱荷华投资 160 亿美元建设风电项目,淘汰燃煤机组,但仍需燃煤机组维持稳定电力供应 [82][83][96] - **美国医保改革**:伯克希尔终止与摩根大通和亚马逊在医疗保健领域合作是因为面临变革阻力太大 [98]
巴菲特重磅:将卸任CEO,贸易不应成为武器
金十数据· 2025-05-04 00:15
管理层变动 - 巴菲特宣布计划于年底卸任CEO 并推荐格雷格·阿贝尔接任 阿贝尔目前管理公司所有非保险业务 [1][2] - 巴菲特表示将继续留在公司协助工作 且不会出售任何股份 [2] - 伯克希尔股价在2025年市场动荡期间上涨18.9% 同期标普500指数下跌3.3% [1] 贸易与关税观点 - 巴菲特批评保护主义是严重错误 认为贸易不应成为武器 [1][3] - 强调世界繁荣是相互的 美国不应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 [3] - 公司表示无法预测关税对保险 能源 铁路和制造业等业务的影响 [3] 市场与投资观点 - 认为近期市场波动只是小插曲 不构成剧烈熊市 [4][5] - 伯克希尔股价历史上曾三次下跌50% 但公司基本面未受影响 [5] - 公司一季度净利润46亿美元 运营利润降至96.4亿美元 [1] - 现金与国债储备增至3477亿美元 连续十个季度为股票净卖方 [1] 财政与经济政策 - 对美国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表示担忧 认为长期不可持续 [6] - 强调降低政府开支至可持续水平的重要性 [6] 现金储备与投资策略 - 公司近期差点动用100亿美元现金储备 但仍在寻找更大规模的投资机会 [7] - 阿贝尔认同现金是战略资产 可使公司度过困难时期 [7] - 投资时更看重资产负债表而非利润表 [1] 长期投资与市场信心 - 对日本投资展现长期信心 计划持有日本商社股票五六十年 [1] - 坚信美国将继续引领全球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 [8]
|晒书客·花月之书|
经济观察报· 2025-04-29 10:28
烟草行业 - 全球第二大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建立庞大海外商业帝国,核心由几十个资本家组成,依靠数千工人大规模生产烤制卷烟并销售给数百万消费者[11] - 香烟文化深度渗透社会各领域,与电影、电视、舞台演出、平面设计、社交消费等行业紧密结合[12] - 烟草贸易研究揭示资本主义商业扩张中"网络"的建立机制,亮叶烟草关系网在中国市场的运作细节被详细披露[12] 平台经济 - 外卖骑手群体在算法系统和移动媒介驱动下形成新型劳动关系,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塑造"监控资本主义"模式[5] - 骑手职业呈现"过渡劳动"特征,从业者最初视为临时性零工但逐渐与身份绑定,接受平台规则和剥削[4] - 行业研究指出骑手面临"碎片式无助"困境,个体化博弈取代集体抗争,反映平台经济下的劳动者权益缺失[5] 文化出版行业 - 上海三联书店推出女性主义研究专著,分析易卜生戏剧《娜拉》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女性解放话语的影响[2]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布平台经济劳动研究,基于2017年起长达五六年的外卖骑手田野调查[3][5] - 新星出版社引进中美烟草贸易史专著,聚焦1870-1930年跨国企业商业网络构建过程[10][11]
湃书单|澎湃新闻编辑们在读的19本书:在工作中迷失
新浪财经· 2025-04-23 09:47
与其在忙碌的工作中迷失自己,不如沉浸下来读一本书。这是智通财经思想新闻中心的编辑们最近在读 的书,在世界读书日这个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在读书的日子给大家一些参考。 《伴侣物种宣言》 【美】唐娜·哈拉维/著 陈荣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2025年1月版 推荐人:顾明 推荐语: 对于我这样不了解作者此前著名的赛博格理论,也非专业的读者,这本书的阅读有些门槛,其中有大量 的概念、专业术语,虽有十分友好的注释,但也只能囫囵吞枣地读下去。不过,沉浸下去你也会发现, 本书虽然很学术,但也并不太严肃枯燥,作者在书写中时不时有些抒情的时刻,令人阅读愉快。而且, 作者在书中所阐述的主题,也很应景当下。当下,一方面,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变得越来越紧张;另一方面,宠物友好在某些地方越来越流行。阅读此书,可以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人与伴侣动物之间的关系有一些新的理解。 《被寄生的家庭:尼崎连续离奇死亡事件的真相》 【日】小野一光/著 董纾含/译,湖南文艺出版社·浦睿文化,2024年7月版 推荐人:臧继贤 推荐语: 在看到这本书之前,就多少了解过"角田美代子案件"。这本书其实并没有揭露更多令人发指的细节, ...
最近热议的“特里芬悖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虎嗅APP· 2025-04-13 10:38
文章核心观点 - “海湖庄园协议”是美国政府一厢情愿的幻想,在不改变社会制度前提下,资本主义深层次矛盾难解决,单一消费中心国际贸易体系正解体,应减少旧制度结束冲击并重构贸易新秩序,中国有成为消费中心的生产力和制度优势 [34] 分组1:海湖庄园协议核心主旨 - 协议核心主旨一是处置美国庞大国债,二是化解特里芬悖论,更要紧的是后者 [4][5] 分组2:特里芬悖论相关 - 文章侧重于探讨特里芬悖论实质及化解方法,真正药方在马克思理论里,但因意识形态问题较少人去寻找 [5] - 特里芬悖论根源在于未用马克思范式思考,美国作为消费国需对其他国家征税权给庞大债务背书,实际通过军事、科技、货币优势替代,优势出现裂痕时悖论就会凸显 [28] 分组3: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 - 萨伊定律是分析起点,正常情况下供给创造需求,社会无过剩,但资本主义经济体存在过剩及战争 [8][9][10] - 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工人工资低于均衡工资,引发产能过剩,分配问题阻止萨伊定律生效,产能过剩危机成必然 [11][12] - 凯恩斯提出利用公共部门作为剩余消耗中心帮助企业实现利润,但会导致公共部门无序扩张,资本主义问题转化为政府债务和通胀问题 [13][14][17] 分组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 资本主义有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内生冲动,需公共部门将实际工资推回均衡工资,有创造冗余人员和政府补贴工人两种方式,分别对应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19] - 社会主义是闭环,无冗余阶层和大量过剩,现代资本主义将问题转化,导致政府债务、贫富差距和通胀问题频发 [20] 分组5:国际剩余和国际剩余的实现 - 可将封闭经济体场景扩大到全球,出口剩余价值到海外实现剩余价值,但会出现全球对手盘 [23][24] - 主权国家向消费国出口形成顺差,消费国积累贸易逆差,相当于单一国家情形里的公共部门,剩余会转化成公共部门债务 [25][26] 分组6:关于海湖庄园协议 - 从全球剩余价值实现角度看,特朗普关注美债市场和关税有其合理性,“海湖庄园协议”对美国是最优解,能解决美债问题并拿到征税权 [30][31] - 该协议在政治上幼稚,美国如今无资格征收顺差税 [32] 分组7:结束语 - 中国制造业比重超全球30%,特朗普政府企图绕开中国建立新贸易体系不现实,中国有成为消费中心的生产力和制度优势 [34] - 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维持优势有制度成本,中国制度为提高生产力服务,应从历史和伟大天才理论中汲取养分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