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制造国产化
icon
搜索文档
神工股份(688233):25H1营收利润同比高增,硅零部件打开增量空间
长城证券· 2025-09-05 06:5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9] 核心观点 - 半导体行业周期回暖及芯片制造国产化需求带动公司订单增加 营收利润同比高速增长 [2] - 公司毛利率为37.59% 同比提升12.33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27.03% 同比提升22.64个百分点 [2] - 硅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230.56万元 接近2024年全年收入11,849.41万元 [3] - 预估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 2.05亿元 3.16亿元 [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09亿元 同比增长66.53%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49亿元 同比增长925.55%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0.48亿元 同比增长1132.44% [1] - 2025年Q2营收1.03亿元 同比增长53.49% 环比下降2.99% [1] - 2025年Q2归母净利润0.20亿元 同比增长515.88% 环比下降28.70% [1]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5.01亿元 同比增长65.6% [1]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7.55亿元 同比增长50.5% [1]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10.70亿元 同比增长41.8% [1] 业务发展 - 大直径硅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252.70万元 [3] - 硅零部件产品进入长江存储 福建晋华等本土存储芯片制造厂商供应链 [3] - 配合北方华创 中微公司等国内刻蚀机设备厂商开发适用于12英寸等离子刻蚀机的硅零部件 [3][8] - 大直径多晶硅材料及其制成品通过海外客户评估并实现批量供货 [3] 行业前景 - 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同比增长11.2% [8] - 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1,255亿美元 同比增长7.4% [8] - 预计2026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1,381亿美元 [8] - 中国本土存储芯片制造厂商在前沿技术和市场份额方面不断赶超海外竞争对手 [8] -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性能突破降低算力门槛 扩大人工智能应用范围和终端渗透率 [8]
神工股份(688233):硅零部件加速成长
中邮证券· 2025-08-28 05: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半导体行业周期回暖及芯片制造国产化需求带动公司订单增加,2025H1实现营收2.09亿元,同比+66.53% [3][4] - 公司大直径硅材料业务销售结构不断优化,16英寸以下/16英寸以上产品毛利率分别达63%/67% [4] - 硅零部件业务受益于国产设备技术提升和产品迭代,2025H1实现营收1.12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该业务收入1.18亿元 [5] - 预计2025-2027年分别实现营收4.71/7.09/10.05亿元,实现净利润1.08/2.03/3.24亿元 [6]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4,883.79万元,同比+925.55%;扣非归母净利润4,798.99万元,同比+1,132.44% [3] - 单Q2实现营收1.03亿元,同比+53.49%;归母净利润2,032.73万元,同比+515.88% [3] - 销售毛利率2025H1为37.59%,单Q2为35.45% [3] - 预计2025年EPS为0.64元/股,市盈率58.84倍 [10] 业务进展 - 大直径多晶硅材料及其制成品已通过海外客户评估并实现批量供货 [4] - 硅零部件产品进入中国本土等离子刻蚀机制造厂商和本土一流存储类集成电路制造厂商 [5] - 泉州、锦州两处硅零部件工厂按需扩产,南北厂区布局高效完成研发对接 [5] 行业前景 - 2024年中国晶圆厂硅零部件采购额43.8亿元,其中向零部件厂商直接采购35.7亿元,向设备厂商采购8.1亿元 [5] - 预计2029年零部件厂商采购额将增长至96.9亿元,设备厂商采购额增长至11.7亿元 [5]
长盛基金王远鸿: 聚焦高端制造 寻找成长复利
中国证券报· 2025-06-22 20:27
投资理念与策略 - 投资标签为"谨慎的成长型价值投资者",重视确定性,在成长性行业中挖掘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企业 [2] - 投资决策遵循两大原则:价值投资的定价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判断 [1][2] - 关注行业未来2年-3年的竞争格局变化,预判第二名公司可能加速追赶第一名并缩小差距的情况 [3] - 在中长期向上的趋势赛道中,根据估值等因素对个股做阶段性仓位调整 [3] 个股选择标准 - 重点关注企业竞争力、行业竞争格局、企业家精神等 [4] - 负面列表包括现金流质量不佳、公司治理不善、企业价值观问题或对待大小股东不公平等情况 [4] - 强调复利思维,企业需通过专注核心业务持续积累技术优势、品牌价值和客户资源 [4] - 对于市值500亿元以下的企业,警惕业务盲目多元化 [5] - 长期关注跟踪千亿市值规模的公司,发现拐点变化或错误定价时及时调整 [5] 高端制造行业展望 - 高端制造板块长期向好的趋势明确,存在大量亟待突破的技术空白 [6] - 半导体设备、航空发动机、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国产化需求迫切 [6] - 中国优质制造业企业稀缺,如宁德时代在港股IPO认购倍数显示海外投资者欢迎 [6] - 智能驾驶、半导体设备、军工电子等细分领域具备技术壁垒和成长确定性 [7] - 警惕估值过高的概念炒作,特别是缺乏实际业绩支撑的题材股 [7] 企业出海战略 - 中国制造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是必答题,特别是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制造企业 [7] - 汽车零部件企业因填补当地产业链空白更容易获得市场欢迎 [7] - 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进步较快,欧洲、日本等传统汽车市场的配套体系出现断层 [7] - 医疗器械行业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已建立起独特技术优势 [7] - 中国制造业在欧洲、巴西等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逐步打开高端市场 [8] 资本市场生态 - 具有竞争力、符合时代特征并成长起来的公司给投资者带来巨大回报 [9] - 监管部门对上市企业质量和分红回报的重视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 [9] - 公募基金改革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市场进一步走向价值投资 [9] - 行业改革需规范投资端激励考核,推动市场端和营销端的长期理念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