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空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复旦大学举办论坛聚焦硬科技产业化路径及技术转移人才培养
中证网· 2025-09-03 11:28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高改芳)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主办的"科转未来:科技与产业破局者论坛"近日 在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举办。本次论坛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硬科技破局路径""创新生态协同"等核心议 题,汇聚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学家与技术转移专家,共同探讨如何打通"实验室-产业化-市场"全链 条,培养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动能。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李粤江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复旦张江校区正 成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金融支持对实现"从0到1"的科研突破和"从1到100"的产业落地具 有关键作用,前者需要长期资本支撑基础研究,后者依赖专业金融服务对接市场需求。复旦大学国际金 融学院成立8年以来,以"金融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融合"为核心方向,学院筹备已久,即将启动的技术 转移硕士(MTT)项目,更是瞄准行业痛点,旨在培养"懂科技、通金融、善管理"的复合型技术转移人 才,为成果转化生态补全人才短板。 据复旦大学技术转移硕士项目主任侯家佳介绍,复旦大学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依托复旦大学在金 融、理工医法等领域的顶尖学科生态,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构建"系统课程+深度实 ...
中航沈飞(600760):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已融资40亿推动装备发展
民生证券· 2025-08-26 08:00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航空科技自立自强的"领头雁"和航空装备产业链"链长",跨域跨代技术不断突破、先进制造体系升级迭代、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坚实打造航空科技国家战略力量 [4] - 代表中国航空工业尖端实力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35A相继亮相第十五届珠海航展、第五十五届巴黎航展 [4] - 公司充分发挥航空装备产业链"链长"作用,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开军贸发展新格局 [4] - 公司作为现代航空工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复材、钛合金产业化发展持续推进,航空产业布局系统新塑;高商载无人机货运项目落地实施,战新产业加速开拓 [2] - 成功实现定增募资40亿元,全力推动航空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谱系化拓展和规模化交付,加快建设现代航空工业体系 [2] 财务表现 - 1H25实现营收146.3亿元,同比下降32.4%;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29.8%;扣非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32.4%;剔除股份支付影响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29.9% [1] - 2Q25实现营收87.9亿元,同比下降27.5%;归母净利润7.1亿元,同比下降21.8%;扣非净利润6.5亿元,同比下降25.0% [1] - 1H25毛利率同比下滑0.3个百分点至12.3%;净利率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7.7% [1] - 2Q25毛利率同比下滑0.9个百分点至12.0%;净利率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8.0% [1] - 1H25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至3.7%: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02个百分点至0.03%;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至2.7%;财务费用率为-0.3%,去年同期为-0.9%;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至1.2% [3] - 截至2Q25末,应收账款及票据186.4亿元,较年初减少6.1%;预付款项29.9亿元,较年初增加44.1%;存货115.1亿元,较年初减少15.3%;合同负债75.3亿元,较年初增加113.5% [3] - 1H2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0.9亿元,1H24为-58.9亿元 [3] 子公司表现 - 沈飞公司1H25实现营收138.7亿元,同比下降34.8%;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降30.7% [2] - 吉航公司1H25实现营收7.6亿元,同比增长107.7%;净利润-0.09亿元,1H24为-0.14亿元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20亿元、40.63亿元、47.89亿元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53倍、45倍、38倍 [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9.68亿元、506.64亿元、592.4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0.3%、17.9%、16.9% [5]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1元、1.43元、1.69元 [5]
上海举办沪港澳台侨青年无人机邀请赛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15:37
赛事概况 - "相聚上海 共谋发展"2025沪港澳台侨青年无人机邀请赛于7月13日在上海大学举行,由上海海外联谊会指导、上海大学主办 [1] - 近百位来自上海、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侨华人青年选手参赛 [1] - 比赛采用VR眼罩操控穿越机,考核团队总耗时和失误率两项核心指标 [1] 技术特点 - 穿越机操控方式与常规航拍机存在显著差异,VR设备可能引发眩晕感,对选手操作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1] - 无人机被定义为人工智能与航空科技的结晶,具备展示青年科技才华的平台属性 [5] 参赛体验 - 台湾选手反映需加强VR环境下的操控适应训练 [1] - 意大利侨青通过模拟训练实现赛场稳定发挥 [3] - 爱尔兰华裔新手因追求速度导致操作失误,但达成社交目的 [3] 行业意义 - 赛事创新形式有效促进沪港澳台侨青年科技交流 [5] - 活动实现"科技赋能未来"与"友谊跨越隔阂"的双重价值 [5] - 无人机领域成为连接不同地域华裔青年的技术纽带和文化桥梁 [5]
晨枫:歼-8II亮相巴黎30多年后,中国航空人可以霸气地说“不服来战”
观察者网· 2025-06-21 01:08
中国航空工业参展巴黎航展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研制的战斗机、无人机、民用飞机等将赴法国参加第55届巴黎航展 参展型号包括歼-20、歼-35A、歼-10CE战斗机、运-20运输机、直-20通直及直-10ME武直等 [1] - 在印巴5·7空战后 首战立功的歼-10CE到巴黎参加航展 与被击落的"阵风"同台争锋 比更先进的歼-20、歼-35A还要引人注意 [1] - 挂载霹雳-15E的歼-10CE模型正好针尖对麦芒地直指全副武装的"阵风"大幅图板 [1] 中国战斗机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战斗机第一次参加巴黎航展是1989年 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歼-8II参展 [3] - 歼-10的研制在"歼-8II闯巴黎"时已经展开 但01号原型机要到1994年完成 1998年3月才首飞成功 进入21世纪初才开始装备部队 [10] - 歼-10是作为高空高速超视距拦截和中低空中低速格斗性能兼优的先进战斗机来设计的 [12] - 歼-10的研发主体启动晚于"阵风" 但最后开始批量装备的时间相同 都是2004年 且装备速度很快 [12] 歼-10系列战斗机技术演进 - 最初的歼-10A依然强调高空高速 采用常规的矩形进气口 [14] - 歼-10B采用无源电扫雷达后 雷达的多目标空战能力、空地和贴地飞行能力、波束敏捷性大大提高 [16] - 歼-10B采用DSI进气口 大大降低结构重量 改善隐身 成为半隐身战斗机 [16] - 歼-10C与歼-10B相似 也采用DSI进气口 但发动机更换为推力更大、数字控制水平更高的国产涡扇10发动机 雷达更换为有源电扫雷达 还具备携带和发射霹雳-15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的能力 [19] 霹雳-15导弹技术优势 - 霹雳-15是已知唯一将有源电扫和双脉冲结合起来而且量产、批量装备的先进中距弹 [22] - 双脉冲发动机可以两次点火 有两段动力飞行 大大提高了中距弹的总体能量水平 [21] - 霹雳-15的另一个秘杀技是双脉冲发动机 [21] 中国航空科技现状与未来 - 不算中国空军自己不用的"枭龙" 歼-10C已经在中国战斗机中"垫底"了 同行的歼-20和歼-35A在各方面都更加先进 [24] - 仍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中的南北六代则直接超纲 遥遥领先于欧美所有已知的战斗机 甚至领先于欧美已知在研发中的战斗机 [24] - 参加巴黎航展通常意味着有意外销 如今参展的歼-10CE和霹雳-15E都是出口型 直-10ME也是出口型 [24]
浙商早知道-20250620
浙商证券· 2025-06-19 23:30
报告核心观点 - 应流股份受益AIDC、航空科技和核聚变产业趋势,成长空间大,产能和产品价值量有望提升,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良好 [8] - 财政部Q3回补财政存款账户虹吸流动性可能是联储停止缩表的关键观察窗口,下半年应关注SLR调整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及监管政策调整 [9] - 机械设备行业聚焦工程机械、人形机器人、出海链,工程机械出口、内需、更新情况向好,AI等因素驱动行业发展 [10][11] 市场总览 - 大势:周四上证指数、沪深300、科创50、中证1000、创业板指、恒生指数分别下跌0.8%、0.8%、0.5%、1.4%、1.4%、2.0% [5][7] - 行业:周四表现最好的行业是石油石化(+0.9%)、银行(-0.2%)等,表现最差的是纺织服饰(-2.4%)、美容护理(-2.3%)等 [5][7] - 资金:周四全A总成交额为12809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14.3亿港元 [5][7] 重要推荐 应流股份(603308) - 推荐逻辑:受益AIDC、航空科技和核聚变产业,成长空间大,AIDC等需求增长有望加速爆发 [8] - 驱动因素:加码叶片机匣加工涂层等项目,产能和产品价值量有望提升以应对需求增长 [8] -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3132/3858/4694百万元,增长率为25%/23%/22%,归母净利润为406/555/742百万元,增长率为42%/37%/34%,每股盈利为0.6/0.8/1.1元,PE为38/28/21倍 [8] - 催化剂:AIDC驱动需求向上,公司为国内叶片龙头、订单加速 [8] 重要观点 宏观专题研究 - 所在领域:宏观 [9] - 核心观点:财政部Q3回补财政存款账户虹吸流动性可能是联储停止缩表的关键观察窗口,下半年关注SLR调整 [9] - 市场看法:下半年降息空间可能收窄 [9] - 观点变化:持平 [9] - 驱动因素:美联储议息会议 [9] - 与市场差异:下半年美联储应更关注数量型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调整 [9] 机械设备半年行业策略报告 - 所在领域:机械 [10] - 核心观点:聚焦工程机械、人形机器人、出海链 [10][11] - 市场看法:工程机械出口全球化推进、内需预期改善、更新周期筑底向上 [10] - 观点变化:成长崛起,AI引领未来十年,供应全球 [11] - 驱动因素:AI、无人化、人形机器人、出海 [11] - 与市场差异:工程机械海外市占率提升、国内更新周期启动,AI等催化不断,有全球竞争力的出海型企业 [11]
法媒:“鲲龙”——全球未来水上飞机的标杆
环球网资讯· 2025-06-06 22:41
核心观点 - 中国设计生产的全球最大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中国航空领域的重要进展 [1] - AG600的诞生旨在满足水上救援、森林灭火等多场景需求,增强中国在国际航空领域的科技和工业影响力 [1] - 型号合格证为AG600的批量生产和安全运营铺平道路,是中国航空工业崛起的有力象征 [1] 技术特点 - AG600机身长38.9米,翼展38.8米,能在水上和空中稳定运行,融合飞机和船体结构设计 [2] - 采用4台WJ6发动机,极端天气下仍能提供稳定动力,适合快速应对自然灾害和火灾 [2] - 空气动力学设计优化能耗,减少环境影响,被视为全球未来水上飞机的标杆 [2] 市场意义 - AG600获得型号合格证意味着中国正朝着航空独立迈出一大步,加入能生产复杂机型的国家圈子 [1] - 中国通过整合现代技术和提升研发能力,定位为全球航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2] - AG600的创新设计和卓越性能体现了中国科技领先的雄心,未来将继续推动航空产业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