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发布 可通过12387热线报告网络安全事件
人民日报· 2025-09-15 22:57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各类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断升级。从网络 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践来看,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利于及时处置网络安 全事件,防止危害扩大或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目前,网信部门已开通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邮件、传真等6 类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渠道,网络运营者、社会组织和个人可通过上述渠道向网信部门报告网络安全事 件。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为规范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及时控制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国家互 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流程和 要求。办法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办法共14条,主要对网络安全事件报告适用范围、监管职责、报告主体、报告流程、报告时限、报告内 容等提出规范要求。办法明确,对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网络安全事件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运营者 依法从重处罚;对采取合理必要的防护措施,有效降低网络安全事件影响和危害,并按照规定及时报告 的运营者,可视情从轻或不予追究责任。 ...
11月1日起施行!一图读懂《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5 09:17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网络或者 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的网络运营者,有报告网络 安全事件的义务。 监管职责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网络安全事 件报告管理工作。省级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 本行政区域内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工作。 《办法》共十四条,主要对网络安全事件报告适用范围、监管职责、报告主体、报告流程、报告时限、报告内容等提出规范要求。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为规范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及时控制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落实《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 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流程和要求。 目前,网信部门已开通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邮件、传真等六类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渠道,网络运营者、社会组 织和个人可通过上述渠道向网信部门报告网络安全事件。 为规范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及时控制网 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国家互联网信 息办公室制定《国 ...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
新华社· 2025-09-15 02:54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 (2025年9月11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第一条 为规范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及时控制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 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网络运营者属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应当及时向本部门网信工作机构报告, 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各部门网信工作机构在收到报告后, 应当第一时间向国家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国家网信部门收到报告后及时向有关部 门通报。 其他网络运营者应当及时向属地省级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网 络安全事件的,省级网信部门在收到报告后,应当第一时间向国家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 小时,并同时向同级有关部门通报。 本行业领域有专门规定的,网络运营者还应当按照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求报告。 涉嫌违法犯罪的,网络运营者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五条 网络运营者应当以合同等形式要求为其提供网络安全、系统运维等服务的组织或个人,及 时向其报告监测发现 ...
事关金融业网络安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管理办法
新华网· 2025-08-08 07:23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从三方面组织实施好办法。一是加强政策 宣传,指导金融从业机构更准确地理解把握办法条款内容。二是引导金融从业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完善网 络安全事件分级标准、明确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内部职责分工。三是规范行政执法,督促金融从业机构坚 守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合规底线。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任军、吴雨)记者3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为进一步规范涉及货币 信贷、宏观审慎、跨境人民币、银行间市场等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中国人民 银行近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 (责任编辑:关婧) 据悉,办法明确了金融从业机构在我国境内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办法规定向中国人民银 行或者住所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明确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等级网络安全事件的分 级标准底线规则;细化了网络安全事件事发、事中、事后报告具体要求,并对报告流程、内容、时效、 途径等作出规定。 据介绍,为实现与其他主管部门间监管协同,办法还明确了网络安全事件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置有关 内容。 ...
【一图看懂】今天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中证网· 2025-08-01 13:43
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规范 - 《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8月1日起施行 明确对严重危害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网络运行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 [5] 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建设 -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8月1日起施行 要求整合构建标准统一、布局合理、管理协同、安全可靠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机制 [6] 贵金属和宝石行业监管 -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需对人民币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 并在交易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7] 职业病分类调整 -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2个类别 职业病种类由132种调整为135种 [8][9]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管理 - 金融从业机构发生网络安全事件需按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报告 [10] 化妆品安全监管 - 《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重点监测非法添加物质及对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存在健康威胁的成分 [11] 特种设备管理 - 电梯、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纳入召回管理范围 [12]
买黄金有大变化!这些新规,明起实施→
第一财经· 2025-07-31 02:17
政务数据管理 -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8月1日起施行 明确政务数据实行统一目录管理 政府部门通过共享获得的数据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或提供给第三方 [1] - 通过共享获取数据能满足履职需要的 政府部门不得向公民、法人等重复收集数据 [1] 职业病分类调整 -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8月1日实施 从原10大类132种调整为12大类135种 新增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职业性精神行为障碍两个类别 [1] - 新增类别中分别包含1种职业病 另设4项开放性条款 [1] 网络信息监管 - 《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8月1日施行 对严重危害网络内容安全、数据安全及违反未成年人保护规定的行为从重处罚 [1] - 违法处理个人信息或未履行保护义务情节严重的行为纳入从重处罚范围 [1] 贵金属及金融反洗钱 -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需对单笔或日累计超10万元现金交易向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 [2] - 金融从业机构境内发生网络安全事件需按分级标准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 明确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件的底线规则 [2] 特种设备召回 - 《缺陷特种设备召回管理规则》8月1日实施 覆盖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流程包括缺陷调查、召回实施与监督 [3] 化妆品及中药监管 - 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重点覆盖五大类物质 包括非法添加成分、儿童孕妇高危物质及生产储运环节风险 [4] - 中药饮片标签需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企业自主研究确定保质期 2025年8月1日起实施标注要求 [4]
新华社权威快报 | 8月新规,一起来看
新华社· 2025-07-29 12:33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实施 - 新版目录由原10大类132种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135种职业病[3] - 新增2个职业病类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3] - 每个新增类别中分别新增1种职业病[3] 贵金属和宝石行业反洗钱新规 - 现金购买黄金等贵金属超10万元需上报[3] - 从业机构需对人民币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3] - 大额交易需在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报告[3] 金融业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 - 金融业机构需按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网络安全事件[3] - 明确了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报告要求[3]
8月新规,一起来看
新华社· 2025-07-29 12:33
政务数据管理 - 国家整合构建标准统一、布局合理、管理协同、安全可靠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3] - 政务数据共享主管部门需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争议解决处理机制 [3] 职业病分类更新 -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由原10大类132种调整为12大类135种 [3] - 新增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两个类别 每个类别分别新增1种职业病 [3] 反洗钱监管 -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对人民币10万元以上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需履行反洗钱义务 [4] - 客户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超人民币10万元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4] 金融网络安全 - 金融从业机构在中国境内发生网络安全事件需向中国人民银行或住所地报告 [4]
《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明确适用范围
快讯· 2025-05-30 09:07
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 - 明确适用范围包括人为原因、网络攻击、漏洞隐患、软硬件缺陷或故障、不可抗力等因素对金融从业机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的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或数据处理造成危害的事件[1] - 非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无须按照《办法》规定报告[1] - 涉及国家秘密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1] - 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涵盖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监督和管理职责的货币信贷、宏观审慎、跨境人民币、银行间市场、金融业综合统计、支付清算、人民币发行流通、经理国库、征信和信用评级、反洗钱等业务领域[1]
中国央行:将指导金融从业机构及时、准确报告网络安全事件
快讯· 2025-05-30 09:06
中国人民银行网络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 文件共五章三十三条,涵盖制定依据、适用范围、跨部门协作机制及社会监督等内容 [1] - 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四级分类体系,明确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件的分级标准底线规则 [1] - 规范事件报告流程,对报告内容、时效要求及报送途径作出具体规定 [1] - 明确央行及分支机构的监管职责,制定对违规金融机构的处罚措施 [1] - 文件包含术语定义、解释权归属及施行日期等配套条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