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循环产业链
icon
搜索文档
金锣闪耀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 以创新产品引领行业新风向
长江商报· 2025-09-21 12:11
2025年9月15日至17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CIMIE 2025)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作为中国肉类行业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 最高的顶级展会,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超2000家企业参展,金锣作为中国肉食行业领导品牌,以"健康中国 品质金锣"为核心,携旗下肉制品、生鲜品、调 理品、调味品、山松生物、艾德森六个事业部亮相行业盛会。 金锣闪耀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以创新产品引领行业新风向。 自创立之初,金锣就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类健康"的品牌核心价值观和"打造健康食品产业链,让消费者食肉无忧,美味尽享"的企业使命,并贯穿至今。 在新一轮发展进程中,金锣锚定"健康"定位,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优质产品当做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础,构建了严苛的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体系。 从地域品牌到全国肉业龙头,从以肉制品为主营业务到发展成为品牌价值356.02亿元的绿色循环产业链集团公司,金锣集团经历30年耕耘, 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等排行榜中稳居行业前列,品牌价值得到印证,俨然成为了肉制品企业品牌建设、品牌高质量发展 的重要代表。 金锣始终坚持发展现代肉类工业,不断引入世界 ...
招股书速读-锦华新材(国际对手是巴斯夫等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9-13 03:2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Zhejiang Jinhua New Material Co Ltd 证券简称锦华新材 证券代码920015 [2] - 注册资本为9800万元 法定代表人雷俊 成立于2007年12月27日 2009年7月13日改制为股份公司 [2] - 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浙江省衢州市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俄科技合作园A-25-5 [2] - 主营业务为酮肟系列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3年6月5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2] - 经营范围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 合成材料制造及销售 技术服务等 [2] 主要财务数据 - 2024年资产总计132213.18万元 较2023年118447.65万元增长11.64% 股东权益合计84266.31万元 较2023年67093.22万元增长25.60% [3] - 2024年营业收入123948.15万元 较2023年111450.92万元增长11.21% 毛利率27.94% 较2023年27.65%略有提升 [3] - 2024年净利润21094.11万元 较2023年17250.98万元增长22.28%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19% [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852.21万元 较2023年28320.57万元下降68.74% [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62% 较2023年4.46%有所提高 [3] 发行相关机构 - 保荐机构为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吴承根 签字保荐代表人苗淼、廖来泉 [4] - 律师事务所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负责人沈国权 经办律师王高平、邓颖 [5] - 会计师事务所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 负责人李德勇 经办会计师陈中江、叶怀敏、赵凯旋 [6] - 资产评估机构为沃克森(北京)国际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负责人徐伟建 经办评估师姜海成等 [7] - 股票登记机构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 [7] - 申请上市交易所为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 [8]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 控股股东为巨化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控股企业 注册资本470670万元 实收资本470670万元 [12] - 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巨化集团90%股权 [13] - 巨化集团2024年总资产6006074.32万元 净资产2903003.98万元 净利润288859.67万元 [12] 主营业务与产品 - 核心业务为酮肟系列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是国内硅烷交联剂、羟胺盐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15] - 首创"肟-肟基硅烷-羟胺盐"绿色循环产业链 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15] - 产品应用于建筑建材、能源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农药、医药等领域 [15] - 主要产品包括硅烷交联剂、羟胺盐、甲氧胺盐酸盐、乙醛肟等 [20] 经营模式 - 采购模式:按需采购丁酮、双氧水等原料 委托巨化锦纶加工丁酮肟 报告期采购金额6541.80-8194.91万元 [17] - 生产模式:以销定产+产销结合 采用DCS、APC等自动化控制系统 [17] - 销售模式:贸易商模式为主(2024年占比78.40%) 直销为辅(2024年21.60%) 内销为主(2024年88.41%) [17] - 研发模式:自主研发为主 合作研发为辅 建有4个省部级研发平台 已获发明专利48项 [17] 行业地位与市场 - 硅烷交联剂2024年市占率38.16% 羟胺盐2024年市占率42.37% [21] - 精细化工行业中国市场规模2008年1.27万亿元增至2024年6.5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0.74% [19] - 硅烷交联剂全球市场规模2023年27.14亿元 预计2028年达31.7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21% [19] - 羟胺盐下游应用农药占比约60% 医药占比约20% 其他领域占比约20% [19] 产能与销售 - 硅烷交联剂2024年产能58333.33吨 产量44422.01吨 销量44321.31吨 产销率99.77% [20] - 羟胺盐2024年产能35000吨 产量37532.28吨 销量37185.49吨 产销率101.2% [20] - 甲氧胺盐酸盐2024年产能1333.33吨 产量908.5吨 销量1060.40吨 [20] - 前五大客户以长期合作为主 无单一客户依赖 关联销售占比14.43%-19.66% [22] 原材料采购 - 主要原材料丁酮2024年采购价格7026.58元/吨 双氧水1094.46元/吨 液氨2690.46元/吨 [22] - 丁酮肟2024年采购价格10302.89元/吨 一甲基三氯硅烷2180.43元/吨 [22] - 巨化集团为第一大供应商 采购占比28.93%-37.88% 主要提供能源、原料及配套服务 [22] - 原料供应商集中 丁酮供应商以淄博齐翔腾达为主 双氧水供应商以杭州名鑫为主 [22] 研发与员工 - 2024年末研发人员33人 占员工总数14.04% 其中教授级职称2名 高级职称13名 博士2人 硕士16人 [24] - 研发团队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54.55% 核心技术人员4人已实施股权激励 [24] - 核心管理团队任职超5年 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任职超3年 员工流失率低 [24] - 员工团队支撑公司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等资质 [24]
现在人又重新爱上吃小米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1 00:43
从主粮到杂粮:一场跨越万年的"逆袭" "谷子是中国最早的驯化作物之一,甲骨文里就有它的名字。"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首席专 家、"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介绍,谷子起源于中国,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谷子就是黄河流域先 民的主要粮食来源。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谷子逐渐从主粮变成杂粮。据统计,1978年我国谷子种植面积近1.3亿亩, 而到2022年已萎缩至不足1000万亩。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范光宇说,单产水平低、机械化程 度不足、加工产业链短、消费场景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谷子产业逐渐衰落。 "小麦搞绿色革命、玉米用杂交种大幅度增产时,谷子还在用老祖宗的办法吃饭。"赵治海回忆,当玉米 亩产从200公斤升至400公斤时,谷子仍在150公斤左右徘徊。更严峻的是,谷子种植有3个不利因素:人 工间苗劳动强度高、不能机械化种植、不抗病种植风险大。 破局发生在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试验田里。自1969年起,张家口市农科院以崔文生、赵治海为代表的两代 科研人,历经40余载接力攻关,培育出"张杂谷"系列杂交谷子——根系发达、抗旱性强、适应性广。如 今,该系列已有26个品种,最高亩产跃升至800公斤左右,彻底甩掉谷子 ...
晨光新材分析师会议-20250522
洞见研报· 2025-05-22 15: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功能性硅烷及硅基新材料行业与宏观经济、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深度联动,长期来看技术迭代与下游需求增长驱动行业扩容,环保及能耗政策趋严加速产业升级,当前行业面临结构性过剩压力,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龙头企业将持续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25]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主要从事功能性硅烷相关业务,正从单一硅烷供应商转型为硅基新材料解决方案服务商,随着三大基地陆续达产,预期形成梯次发展格局 [26]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未来盈利驱动因素围绕市场开发、项目建设、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发展四大模块展开 [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晨光新材,所属行业为化学制品,接待时间为2025年5月22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总经理丁冰等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类型包括投资者和其它 [20] 主要内容资料 -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方面,长期技术迭代与下游需求增长驱动扩容,环保政策推动升级,当前面临结构性过剩压力,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占主导地位 [25] - 公司业务方面,主要从事功能性硅烷业务,产品矩阵齐全,正转型为硅基新材料解决方案服务商,三大基地达产将形成梯次发展格局 [26] - 2024年有机硅市场低迷,功能性硅烷价格同比下滑,行业内其他企业业绩需参阅相关公告 [28] - 公司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围绕市场开发、项目建设、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发展四大模块 [29]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965.35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36.0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5.06万元,每股收益0.13元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