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英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中产养娃「销金窟」,又涨价了
36氪· 2025-09-22 02:52
国际学校,一直都是中产「破产三件套」里的常客之一。 为了让自家的娃绕开应试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中产爸妈不惜花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将孩子们送进国际学校。在家长的预设里: 选择国际学校是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 孩子将在这里习得一番所谓的"发展全面和全球化视野",然后回国找到一份体面的精英工作。 这样的认知流行了十多年,但最近几年却在被「第一批回国的留学生,月入8000」的个体感受狠狠冲击。 互联网流传的海归薪资表,可能并不完全准确,但却被反复转发。 念书念出一套房钱,回国一看月薪八千。 与重金求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毫无竞争优势的薪资。 如此不均的「教育性价比」,让中产爹妈批量对国际学校祛魅。 就在这个节骨眼,国内的各大国际学校,却在今年纷纷宣布涨价—— 把本就高昂的学费门槛,又拉高了几公分。 国际学校,正在「批量涨价」? 这一轮的学费涨价潮,波及了北上深的大部分国际学校。 各校的涨幅则是有高有低: 据称全上海最烧钱的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其浦东、浦西校区的高年级(year12-year13)学费,就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加小一万,来到了39.975万元,基本已 经迈入了"40万俱乐部"。 而北京的鼎石则是不论 ...
哈佛牛津毕业、参加奥运会、锤爆扎克伯格的币圈双胞胎的公司上市了!扒了他俩的履历,我发现精英教育的秘密…
搜狐财经· 2025-09-20 09:19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Gemini在纳斯达克上市 首日暴涨,一度飙超60% 其创始人是一对双胞胎 哈佛毕业,牛津读MBA 参加过奥运会 跟扎克伯格打过官司 (还赢了) 用赔款买了比特币 成了亿万富翁 这什么爽文人生啊?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对王炸兄弟 看看他们的精英之路,到底是怎么走的 1 纳斯达克又被哈佛兄弟"炸"了 9月12日,一个叫Gemini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了。资本市场那叫一个热捧,发行价一路从17美元飙到28美元,直接融了4个多亿美 金。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 他们就是电影《社交网络》里的原型,当年把马克·扎克伯格告上法庭,说脸书(Facebook)这个创意是他们俩的。 这俩哥们,简直是自带传奇BGM出场的。每一次人生转折,都踩在了时代的风口上。每一次被人唱衰,都能马上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2 这对双胞胎活成了小说男主本人吧? 说真的,要不是有据可查,我真以为这俩兄弟是从什么男频爽文里走出来的。 首先,颜值身材就超纲了。身高一米九六,常年保持150斤左右的体重,浑身都是腱子肉。往那一站,就是行走的荷尔蒙。英国媒体去采访他们,都忍不 住惊呼,说这简直是基因工程创造出来的"优等生"。 ...
哈佛牛津毕业、参加过奥运会、锤爆扎克伯格的币圈双胞胎的公司上市了!我扒了他俩的履历,发现精英教育的秘密…
搜狐财经· 2025-09-15 11:24
公司上市表现 -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Gemini于上周五在纳斯达克上市 首日股价一度飙升超过60% [1][3] - 发行价从17美元上涨至28美元 融资规模超过4亿美元 [3] 创始人背景 - 公司创始人为文克莱沃斯兄弟(Winklevoss brothers)泰勒和卡梅伦 为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生 后就读牛津大学MBA [1][3][16] - 兄弟二人为镜像双胞胎 身高196厘米 体重维持在150斤左右 曾作为赛艇运动员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并获得男子双人单桨项目第六名 [8][11] - 13岁时自学HTML编程语言 创办网页设计公司 单个项目收入达数百至数千美元 [8] 商业历史与争议 - 在哈佛大学期间提出HarvardConnection社交网站创意 雇佣马克·扎克伯格编写代码 后因扎克伯格独立创建Facebook而对簿公堂 [21][22] - 诉讼最终获得6500万美元赔偿 包括2000万美元现金及部分Facebook股票 [22] 加密货币投资与业务拓展 - 2012年使用诉讼赔偿金购买12万枚比特币 当时单价低于10美元 [25][26] - 2014年创立加密货币交易平台Gemini 成为加密货币领域早期亿万富翁 [27] - 平台上市标志着从社交媒体争议到加密货币领域成功转型 [28] 教育理念与精英特质 - 强调体育竞技与学术能力同步发展 曾代表牛津大学参加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 [12][13] - 在哈佛期间加入坡斯廉俱乐部(Porcellian Club)和布丁俱乐部(Hasty Pudding Club) 构建高端人脉网络 [17][18] - 认为经济学专业提供分析系统与价值的底层思维框架 有助于识别新兴趋势 [27]
【环时深度】利益分歧,美大学与政府矛盾逐渐累积
环球时报· 2025-06-09 22:29
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经济贡献 - 美国高校被视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吸引国际学生扩大国际影响力 前国务卿鲍威尔曾强调国际学生作为未来世界领袖对美国的价值 [1] - 2023至2024学年美国国际学生人数达110万 主要来源国为印度(33 1万) 中国(27 7万) 韩国(4 3万) 加拿大(2 9万) 相比1948至1949学年的2 5万人数增长显著 [3] - 国际学生2023至2024学年为美国经济贡献440亿美元 其中加州(14 1万学生)贡献64亿美元 马萨诸塞州(8 2万学生)贡献39亿美元 得州(9万学生)贡献25亿美元 [3] - 高等教育被视为外交核心工具 国际学生回国后可能影响本国对美政策 美国通过开放性吸引全球人才 增强创新能力和软实力 [4] 精英教育与社会阶层分化 - 常春藤盟校等顶尖高校资源集中 但民众对高等教育信心从2015年的57%降至2023年的36% 高额学贷和营利性高校问题加剧不满 [5] - 美国精英教育经历从"血统筛选"到"智商筛选"的转变 但哈佛1951年仍录取94%校友子女 改革未能打破阶层固化 形成"顶尖学校-顶尖职业"闭环 [7] - 常春藤盟校中约1/6学生来自全美收入前1%家庭 收入前0 1%家庭子女录取率是普通申请者的两倍多 教育背景成为政治分歧核心 [8] - 民粹主义利用"反精英"情绪 将大学塑造为左翼特权象征 加剧公众信任危机 [14] 政府政策与高校冲突 - 特朗普政府2017年对中东国家学生实施旅行禁令 并征收高校捐赠基金税(初始1 4% 2025年升至21%) [13] - 2020年美国政府试图驱逐仅参加线上课程的国际学生 遭哈佛 麻省理工等高校联合诉讼后政策撤销 [13] - 国土安全部通过SEVIS系统强化国际学生监管 要求汇报住址 专业变更等信息 [12] - 政府与大学矛盾体现阶级冲突 右翼攻击高校"觉醒意识形态" 左翼批判公司化运营 双方共同削弱高等教育公信力 [14]
对话《优秀的绵羊》作者:精英教育为什么变得更糟糕了 | Edu指南专访
36氪· 2025-05-26 00:33
精英教育危机 - 顶尖高校培养的学生聪明但缺乏灵魂,表现为满足外界期望却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害怕失败不敢冒险 [5] - 美国精英大学录取率持续下降,从10年前的7%-8%降至目前的4%,竞争加剧反映系统恶化 [6] - 教育系统未给学生提供选择空间,导致其难以形成内在自我认同,成为"优秀的绵羊" [18] 社交媒体影响 - 社交媒体加剧心理健康问题,2012-2013年iPhone前置摄像头普及后,孤独焦虑等指标出现明显拐点 [7] - 即时可见的评判机制(如点赞数)强化外部标准,阻碍内在自我发展 [8] - 青少年平均每日独处时间不足1小时,手机依赖程度类似成瘾行为 [11] 人文学科价值 - 人文学科通过文学哲学等探究人类本质,是发展灵魂与寻找生活意义的核心途径 [26] - AI时代STEM技能可能被淘汰,而人文学科培养的情感交流创造力等"软技能"将增值 [24][25] - 功利主义教育观导致人文学科边缘化,加剧社会无意义感与脱节危机 [22][23] 个体应对路径 - 青少年需非结构化闲暇时间探索兴趣,而非仅为简历积累活动 [9][10] - 允许试错与消化痛苦是成长关键,当前教育系统追求完美压制此过程 [19][20] - 满足感源于内在生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需放弃部分世俗成功标准 [16][21]
在英国顶尖贵族私校上学四年,我祛魅了
虎嗅· 2025-05-15 10:46
英国私立教育行业现状 - 英国顶尖私立学校如威斯敏斯特公学竞争激烈,2021年女性录取率仅5%(75/1500)[3] - 私立学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上具有优势,调查显示英国上层精英中39%接受过私立教育[5] - 行业学费持续上涨,2024年寄宿学校平均年学费达42459英镑(约40.7万人民币),同比增长9%[12] - 中国大陆学生在英私校人数达10375人,同比增长18.7%,连续九年成为最大国际生源地[15] 中国家庭需求特征 - 高净值家庭将私校教育视为精英圈层入场券,部分家庭需准备300-500万人民币完成五年制中学[14] - 留学规划显著提前,部分家长在孩子孕期即开始咨询,男校需提前三年报名[18][19] - 典型客户画像包括上市公司股东、互联网高管等,部分家庭通过出售房产支撑教育支出[20][21] - 低龄留学主要动机为未来移民(42%)和追求个性化教育(58%)[21] 行业运营模式 - 顶级私校采用高度自主的学习模式,学生每日有2小时晚自习时间(19:00-21:00)[9] - 学校实行严格寄宿管理,违规行为会面临留校查看等纪律处分[9] - 18岁以下留学生法定需配备监护人,催生出年规模超2亿英镑的监护服务市场[21][22] - 存在显著的文化认知差异,学校重视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而非全方位照料[23] 市场发展趋势 - 政策变化导致成本上升,2024年起私立学校学费需缴纳20%增值税[12] - 升学竞争加剧,家长目标从"G5大学"收缩至仅牛津剑桥,推高申请难度[12]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威敏公学等顶尖院校申请量年增15%但录取率持续下降[3][12] - 出现"断供"现象,约3%中国学生因家庭财务问题被迫中断学业[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