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分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产养娃“销金窟”,又涨价了
虎嗅APP· 2025-09-23 13:59
国际学校学费上涨趋势 - 上海德威英国国际学校高年级学费达39.975万元 接近40万元俱乐部[11] - 北京鼎石学校学费统一上涨约1万元 高中基础开销超43万元[13] - 部分学校涨幅高达35% 如去年5.2万元今年涨至7万元[13] - 国际学校普遍每年小幅涨价3%~5%以平衡运营成本[14] 中产家庭教育成本结构 - 除学费外需承担餐费、校服费、社团活动费等附加开支[16] - 北京某校校车年费最高2.3万元 深圳某校校服年费约5000元[17] - 海外名校中介费平均超10万元 补课费每小时100~150元[18][19] - 单个学生年均总成本达数十万元 多子女家庭或超百万元[20][21] 国际学校运营与行业动态 - 行业属于重资产运作 单项目投资额常超1亿元[28] - 2016年行业年均利润率15%~20% 回本周期至少5年[29] - 2023年多家国际学校倒闭 包括欠款1.7亿元的深圳厚德书院[31] - 部分学校降低入学标准 形成经济层面的向上筛选机制[32] 留学价值与市场趋势变化 - 民办国际学校数量2011年起年增10% 2016年增速达22.5%[40] - 海外学历竞争力下降 出现藤校毕业生月薪5000元案例[44][45] - 家长转向东南亚国际学校寻求成本优化 如泰国、马来西亚[46] - 中产家庭教育选择分化 回归国内教育或重金投入顶尖名校[46][48]
中产养娃「销金窟」,又涨价了
36氪· 2025-09-22 02:52
国际学校,一直都是中产「破产三件套」里的常客之一。 为了让自家的娃绕开应试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中产爸妈不惜花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将孩子们送进国际学校。在家长的预设里: 选择国际学校是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 孩子将在这里习得一番所谓的"发展全面和全球化视野",然后回国找到一份体面的精英工作。 这样的认知流行了十多年,但最近几年却在被「第一批回国的留学生,月入8000」的个体感受狠狠冲击。 互联网流传的海归薪资表,可能并不完全准确,但却被反复转发。 念书念出一套房钱,回国一看月薪八千。 与重金求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毫无竞争优势的薪资。 如此不均的「教育性价比」,让中产爹妈批量对国际学校祛魅。 就在这个节骨眼,国内的各大国际学校,却在今年纷纷宣布涨价—— 把本就高昂的学费门槛,又拉高了几公分。 国际学校,正在「批量涨价」? 这一轮的学费涨价潮,波及了北上深的大部分国际学校。 各校的涨幅则是有高有低: 据称全上海最烧钱的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其浦东、浦西校区的高年级(year12-year13)学费,就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加小一万,来到了39.975万元,基本已 经迈入了"40万俱乐部"。 而北京的鼎石则是不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