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黑箱

搜索文档
货拉拉与司机签订算法协议,明确订单取消“证据不足无责”
搜狐财经· 2025-09-19 07:30
平台算法,这一新就业形态下的无形"指挥棒",正从幕后走向台前。 在全国总工会推动平台企业就劳动规则展开集体协商的背景下,9月18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货拉拉 在深圳召开了全国首场算法协商恳谈会,与司机代表签署了《货拉拉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专项协议》(下 称"专项协议")。此举旨在将平台内一部分模糊的算法规则,转变为清晰的劳资共识。 与此同时,货拉拉在官网增设"算法公开"入口,详解了行为分与订单取消的判责逻辑,试图在效率与公平 之间,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 算法黑箱 随着平台经济发展,中国灵活就业群体已超2亿人。由于他们与平台间不存在传统劳动关系,为其建立有 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重要民生议题。对此,顶层设计的步伐正在加快。今年3月,人社部在介绍年度重 点工作时明确,将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准备将试点省份由7个增加到17个。 这些矛盾点主要聚焦于六大核心领域:服务收入与费用保障、货主与货源管理、劳动与安全保障、以及直 接影响司机接单资格的行为分与激励机制。 其中,订单取消后的责任判定,是司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有司机代表在会上提出了长久以来的疑 问:"取消类订单判责是否会偏袒用户?"这直指"算 ...
专访《纸上战场》作者:AI时代更应警惕认知战“算法黑箱”
南方都市报· 2025-09-18 04:26
美国对华认知战的历史与手段 - 美国通过输出意识形态、推动思想渗透、操纵国际舆论、塑造他国认知甚至阴谋颠覆他国政权等方式开展全球认知战 [2] - 美国中情局采用"共产主义/反共产主义二元对立模式"和将对苏联认知投射到新中国的"镜像思维"作为对华情报工作行为逻辑基础 [5][7] - 美国对华认知模式形成于1949-1972年期间 历史与政治存在惯性 部分思维方式延续至今 [4][7] 认知战策略的演变 - 美国认知战有两条主线:以"美国之音"等大众传媒为代表的显性认知战和由中情局等情报机构开展的隐蔽认知战 [13] -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方放弃显性认知战路线 更多资源投入隐蔽认知战路线 [13] - 中情局面临生存危机 存在放大对手威胁倾向 可能通过强化隐蔽认知战角色来证明自身价值 [14] 情报收集方式的变化 - 1972年前中情局信息来源主要基于新中国大众传媒内容 如今人力情报比例上升 开源情报获取更畅通复杂 [10] - 互联网海量数字化信息使分析师在筛选处理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战略误判 [10] - 过度依赖社交媒体情绪化言论可能导致片面结论 影响对华政策制定 [12] 人工智能时代的认知战风险 - 全球性社交媒体企业大多隶属美国 算法黑箱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美国传播内容享有更大优势 [17] - 人工智能可实现内容大规模机器生产 效率远超人工 可能重塑他国国家叙事 [17] - 在人工智能崛起背景下 更庞大的算法黑箱值得警惕 先发国家可能继续占据主导性优势 [17] 中美关系现状 - 中美两国经济领域存在深刻交往 为两国提供巨大合作空间 [8][9] - 冷战结束几十年后 部分美国政客仍在延续冷战思维 持续鼓吹对抗和推行遏制 [9] - 中美关系历经波折 从1972年前几无往来发展到当前既有相对融洽也有较为艰难的时期 [4][8]
线上线下价格依旧失衡,外卖平台高额补贴疑“假性”退场
证券时报· 2025-08-18 00:44
外卖平台补贴政策调整 - 三大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京东宣布共同抵制"内卷式"竞争,维护行业健康生态 [1] - 部分平台仍推出"19减18"等高额补贴,导致奶茶到手价低至2-3元,快餐8元 [1] - 北京大学专家指出高额补贴导致餐饮业陷入利润侵蚀与质量妥协的恶性循环 [1] 补贴减少后的市场反应 - 外卖配送员订单量显著下滑,日收入从高峰期的七八百元降至400多元 [2] - 茶饮店外卖订单从单平台100多单降至美团20-30单,饿了么和京东50-60单 [2] - 线上线下价格仍失衡,堂食20多元的快餐外卖仅售7-8元,奶茶线上比线下低50%以上 [2] 平台补贴策略的潜在空间 - 某平台公告称不做大规模"0元购",但实际仍发放"15减13"优惠券,部分商品低至2元 [3] - 约10%的外卖订单为顾客线上下单后自行到店取货,规避配送费 [3] 补贴成本分担机制 - 商家实际承担补贴成本是平台的2倍多,例如21元奶茶顾客付9元,商家到手仅4.8元 [4] - 中小商家在"36减18"优惠中承担12元,平台仅承担6元,而连锁品牌可能获得更高平台补贴比例 [5] - 专家指出平台通过算法权力将补贴压力转嫁给商家,形成隐性成本共担 [4] 行业长期影响与监管建议 - 补贴大战扭曲消费者价格认知,导致商家可能通过降低质量或倒闭应对亏损 [6] - 浦银国际调研显示外卖券后价仍低于线下,消费者习惯短期难改变 [6] - 专家建议建立补贴溯源机制、强制算法透明度、实施阶梯式处罚(首次警告,二次罚款营收1%-3%) [7] - 提倡多边协同治理,包括消费者举报奖励和行业协会制定《外卖平台补贴行为公约》 [7]
匹配机制“坑队友”?资深玩家与《王者荣耀》对簿公堂 游戏行业“算法黑箱”能否迎来破冰时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0:46
案件背景与核心诉求 - 律师孙千和起诉腾讯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算法机制 核心诉求包括公开匹配队友和对手的具体因素及各模式下的权重占比 主张保障玩家对游戏规则的知情权 [2][4] - 案件被称为"中国游戏算法第一案" 虽涉及游戏匹配机制与算法定义不完全重合 但已引发舆论关注并登上微博热搜 [2] - 原告认为游戏通过控制玩家胜率提高留存率 要求以脱敏或概括性方式说明算法运行逻辑 [2][4] 腾讯公司的抗辩立场 - 腾讯当庭展示随机玩家胜率数据反驳"控制胜率"指控 例如玩家A当前赛季71场胜率70.4% 玩家B79场胜率68.4% 玩家C94场胜率88.3% 均远高于50% [3][4] - 公司主张匹配算法属于核心知识产权 公开会导致不公平竞争和外挂泛滥 并强调匹配机制不等同于游戏算法 胜负受团队配合、阵容搭配等多因素影响 [3][5] - 腾讯警告匹配机制公开可能引发恶意滥用 如故意投降操控隐藏分匹配较弱对手 最终破坏游戏公平环境并损害正常玩家权益 [7][8] 算法透明度与行业影响 - 原告指出《王者荣耀》作为高日活产品具备公共属性 不应以"技术秘密"为由形成算法黑箱 强调需平衡商业秘密保护与玩家知情权 [3][5][6] - 目前中国无明确判例要求游戏公司公开匹配算法 相关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执行标准仍模糊 [7] - 行业观点认为匹配机制是解决"公平匹配玩家"的技术方案 属于公司技术秘密 强制公开可能抑制技术创新并扰乱市场秩序 [8] 技术机制与历史立场 - 腾讯曾于2018年官方发文否认匹配算法刻意安排"坑队友" 强调使用ELO等级分系统评估玩家综合能力 目标为创造势均力敌的对局环境 [7] - 公司重申无动机干预玩家胜率 认为操控胜率只会引发玩家抱怨 且匹配算法基于长期数据评估玩家能力而非决定胜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