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文档
为新质生产力培厚知识土壤(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9-28 22:28
科普的意义,不止于传播科技知识本身,更在于架起前沿科技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为发展新质生产 力培厚知识土壤 浙江公布新一批省级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点),涵盖各个新兴科技领域;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 科技企业面向公众开放;中国科学院组织院士专家走进西部地区进行科普……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 月,科普让更多新技术、新成果从纸面走向市面、从展厅走进生活,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如何激 发新质生产力。 建设科技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普及是实现 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从精准农业到智能制造,从低空经济到智慧医疗,当下层出不穷的新经 济、新业态,只有通过科普让普罗大众理解、掌握、会用,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实现从"高精尖"到"接 地气"的转化,让更多人从"旁观者"成为"受益者"。科普的意义,不止于传播科技知识本身,更在于架 起前沿科技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厚知识土壤。 科普重在普及,但并不"普通"。 如今,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精度不断拓展,前沿科技创新不断挑战人类的想象极限,促进人 们的思维变革与生产生活方式变迁。对前沿科技的认知,决定人的知识 ...
今天,我们这样做科普(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9-28 22:28
图①:徐星(右一)在江苏省常州市中华恐龙园开展科普讲座。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图②:李治中在清华大学讲授"癌症与社会"通识课。 李治中供图 图③:陈征(右一)在中国科技馆"科学方法特训营"引导中学生完成工程 任务挑战。 中国科技馆供图 图④:王浩展在为海南省海口市中小学生科普西沙群岛的海洋生物知识。 自然资源部三沙海洋中心供图 图⑤: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拔节期化控技术"田间课堂",李少昆(左 二)正向农户和农技人员介绍化控防倒关键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 重要的位置"。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普正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融入公众生活。广大科普工作者或深入一 线,或在网络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多形态、接地气的讲解展示,让专业科学 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正逢首个全国科普月,我们邀请了五位科普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的 科普故事。 ——编 者 "恐龙"院士 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徐 星 从上世纪90年代写科普文章算起,我做科普工作已经几十年了。我的感受是,做 ...
首个全国科普月:50余万场活动掀起热潮
新华社· 2025-09-28 18:19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记者28日从中国科协获悉,截至目前,各地共组织 各类重点科普活动50余万场,300余万名科技工作者投身其中,在全社会掀起了广覆盖、高质量的科普 热潮。 科普报告、科技探馆、科普研学、科学运动会、科学之夜、科普市集等多彩活动缤纷呈现;跨行业、跨 地域前沿科普交流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科普创新实验室、"科创成果向未来"活动吸 引青少年广泛参与;系列科普活动走进街道社区、步入田间地头…… 据介绍,今年全国科普月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开展分众化、精准化科普。据不完全统 计,100多家全国学会组织前沿科普活动,1000余家高校星火馆面向公众开放,46家中央企业科协、96 家企业科协联合会、225家国家级科技园区科协及地方园区科技企业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近3000场。 "云上"科普同样精彩。"科普之光·大型网络展播活动"连播30天,吸引超5亿人次公众共享线上优质科 普。"千万IP创科普"网络科普联合行动累计动员用户超千万,征集作品达471万个,话题传播量超138.5 亿人次。 据了解,全国科普月期间,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 ...
特色活动打造“科普盛宴”
科技日报· 2025-09-26 01:24
金秋九月,夜色渐浓,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固始科技馆却热闹非凡。智能机器人随着音乐整齐划一 地舞蹈;机器狗在场边与青少年亲密互动,不时做出打招呼、后空翻等动作;不远处的实验秀活动现 场,科普辅导员通过一场场实验,将焰色反应、火石粉特性及电磁感应等科学知识生动呈现,引发观众 阵阵欢呼…… 这场"科学奇妙夜"仅是首个全国科普月的一道缩影。在科普月期间,各类精彩活动遍地开花,为公 众献上一场场科普盛宴。 前沿成果"接地气" 组装"第一代Q型垂直轴风机教具"、体验"骑行发电站"、与"新能源知识问答屏"进行问答互动…… 随着全国科普月的到来,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设置了新能源科普知识和科技成果两大核心展区,集 中展示南极秦岭站"风—光—氢—储—荷"新能源系统的科学原理和应用成果。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里,参观者既能看到风电、光伏发电装置的实物展示,还能与科学家交流观点 和感受。这让科普从单一活动变成'多元体验套餐'。" 可触摸的模型、能互动的装置、生动的场景演示让前沿技术变得"接地气""聚人气"。 在地域特色科技展区,煤制甲醇、聚丙烯、平凉红牛养殖智能监测设备、静宁苹果无人机植保系统 等实物与动态模 ...
硬核科技褪去“冰冷外衣”
科技日报· 2025-09-26 01:24
点燃科学火种 当硬核科技生动呈现,冷冰冰的专业知识便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如何实现这一神奇转化?全国科 普月中的一些实践或许能给出启示。 具化抽象概念 一线科研案例是科学普及的"最佳剧本"。9月20日,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助理 教授杨智荣的讲座《追捕隐形凶手的疾病侦探》,让200多名中学生体验了一场现实版悬疑推理。 "日常生活中,疾病背后的'隐形凶手'往往是病原体。"杨智荣介绍,为了追捕它们,医生和科学家 们化身"疾病侦探",围绕"谁生病、为何生病、如何防治"这三个核心问题追寻答案。 在解答核心问题时,杨智荣以伦敦宽街霍乱暴发调查、破解吸烟和肺癌的谜团、英国海军坏血病的 消除这三个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展开讲述,通过"观察—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逻辑,呈现出一场"福 尔摩斯式"的科学推理。 创新不止于形式,更在于如何将抽象概念做具体化表达。 在甘肃科技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焦国力一句"误差不超过5厘米",让歼-10战斗机空中加 油的"厘米级对接"在学生心中具象化。"这一看似简单的对接过程,需要克服气流扰动、速度差等挑 战。"他说。 创新平台建设打通了科普传播的"任督二脉"。9月12日,《知识就 ...
全国科普月特别节目播出
人民日报· 2025-09-24 23:22
特别节目通过科普名家访谈、科普情景短剧、科普场景探访等环节,重点宣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传播 影响力和示范意义的科普实践案例,集中呈现全国科普月系列精彩活动。钟南山、刘嘉麒、张新友等院 士,以及中国南极秦岭站副总设计师祝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姚蕊等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节 目录制,展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事业的生动实践。科普情景短剧《璀璨初心》通过与物理 学家叶企孙穿越时空的感人对话,凸显一代代科学家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特别节目还运用扩展现实技 术建起一列"科普中国号"高铁班列,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以及"无尽探索: 中国的航天、航空及航海"展览等处穿行而过,集中展示各地科普亮点,掀起全民科普热潮。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作为2025年全国科 普月重点活动之一,"典赞·科普中国"百佳科普案例征集活动为特别节目提供内容支持。百佳科普案例 包括"会72变的中国算力""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国家公园"等科普作品传播类案例、"格致论道"科学文化演 讲活动等科普活动服务类案例以及"文化润疆 乡约科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乡村科普馆" ...
典赞·2025科普中国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9-24 23:22
一、科普作品传播类案例 π的故事 实施单位:杭州包老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台州市科协 报送单位:浙江省科协 一起向未来 实施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 报送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 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国家公园 实施单位: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报送单位:上海市科协 为14亿人治理江河,有多难? 实施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星球研究所 报送单位:中国水利学会 从长城脚下到秦岭之巅——国际极地事业的中国印记 实施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报送单位: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 从风筝到卫星 实施单位: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报送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火团团大冒险:探寻火的奥秘与中国古人防火智慧 实施单位:中国消防协会 报送单位:中国消防协会 计科君自媒体矩阵科普作品 实施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计算社会与社会智能专委会 报送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 车联网之光 实施单位: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报送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北大科学yeah!——北京大学科学演讲 实施单位:北京大学 报送单位:北京大学科协 世界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是如何生产的? 实施 ...
苏州市科普月专题活动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9-24 00:42
本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昨天(9月23日),苏州市土地学会以"珍惜土地资源,守护太湖生态—— 走进非遗与地质科普"为主题,组织开展市全国科普月专题活动。 市土地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科普月专题活动,让参与者深入了解苏州的自然、人文和地 理风貌,更深刻体会珍惜土地资源、守护太湖生态的重要性。 来自市科协、土地学会及会员单位、市国土空间规划智库平台等的代表先后来到舟山核雕村、消夏 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吴中区地质博物馆,了解传统非遗,学习生态与地质科普知识。 吴中区西山地质博物馆是江苏首家国家级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馆内全方位展示太 湖流域特有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溶等自然景观资源,是一个集展览、收藏、研究和教育于一体, 兼有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科学旅游景点和科普教育基地。活动中,大家学习了苏州本土 地质演化、矿产资源、古生物化石等知识,了解了西山的自然、人文、地理风貌。 ...
探索科学传播新表达(弘扬科学家精神·关注科普月)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12
张辰亮在拍摄科普视频。 受访者供图 自制物理教具,拍摄趣味实验视频;讲授蔬菜栽培技术,澄清涉农谣言;积极与网友互动,讲解生物知 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普手段越来越丰富,一批科普达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 式,推出受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积极参与科普事业。 唐守平在工作室制作教具。 王栋栋摄 日前,本报记者走近3名科普达人,了解他们在科普上的新探索,倾听他们对科普事业的思考。 ——编 者 李宝聚在蔬菜大棚内录制科普视频。 卫鑫辰摄 江苏省沭阳县退休物理教师唐守平 为了让实验变得有趣,唐守平动了不少脑筋。比如在一个叫作"静电章鱼"的实验中,他把一束塑料丝扎 成结,放在桌面上,左手按住塑料丝的一头,右手拿着纸巾摩擦塑料丝,然后再用纸巾摩擦PVC塑料 管,过了一会儿,他把塑料丝抛至PVC塑料管的上方,塑料丝瞬间分散开,宛如一条章鱼挥动着触手。 摩擦起电的原理并不复杂,但要实现出色的演示效果并不容易,唐守平花了小半年的时间准备。他买了 数十种不同颜色、材质的塑料丝,对比了纸巾、羊毛、棉布等多种摩擦材料的起电差异,经过反复测 试,才最终确定了演示材料。 有时候,唐守平还要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些教具。"像韦氏感应 ...
让“科普之翼”越来越有力
人民日报· 2025-09-23 01:37
在北京密云区第二中学,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举办科普讲座。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供图 在江西兴国县龙口中学,洪文钦(左一)指导学生做实验。张普贵摄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恩格贝镇中心小学,孩子们体验VR眼镜。鄂尔多斯市科技馆供图 科普大篷车旁,孩子们使用VR眼镜感受浩瀚星空;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乡村小学,带着孩子们一起做科 普实验;近80岁的院士成为科普"UP主",为网友揭示人工智能的奥秘……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普 工作,各级各部门和各类组织举办众多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科普活动,在拉近公众与科学之间距离的 同时,也在全社会播撒热爱科学的种子。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本版今起推出"弘扬科学家精神·关注科普月"系列报道,讲述科普工作者们 普及科学知识、营造热爱科学社会氛围的生动故事。 ——编 者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星辰大海等着你"公益科普讲座 点亮青少年的航天梦想 后来,常琳成了学会做科普的"常客"。2021年,她再次到西藏科普。听说科学家来讲航天,林芝市朗县 中学礼堂坐满了学生。从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到中国航天发展,再到卫星的研发和使用,这场科普效果 出乎常琳意料:"相比5年前,孩子们视角更开阔,也更加善于、敢于表达,我看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