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离婚冷静期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毒杀儿女案,再次拷问“离婚冷静期”
第一财经· 2025-08-22 04:33
离婚冷静期制度争议 -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规定协议离婚需经过30天冷静期 任何一方可撤回申请 期满后30日内需双方亲自申请离婚证 否则视为撤回[3] - 制度目的是减少冲动或草率离婚 根据婚姻家庭领域新形势新情况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4] 支持与反对观点 - 支持者认为冷静期减少冲动离婚 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 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5] - 反对者认为制度限制离婚自由 强制全体离婚当事人承担额外成本 剥夺公民自我负责权利[5] - 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呼吁删除条款 认为以极少数冲动离婚问题限制绝大多数人自由 可能加剧家暴和财产转移风险[5] - 2022年全国妇联调查显示超过60%家暴受害者在冷静期内遭遇暴力升级[5] 实际案例与影响 - 2023年5月22日凤冈县男子在离婚冷静期第2天毒杀10岁儿子和7岁女儿[3] - 2023年7月20日广州男子在冷静期第13天杀害妻子[3] - 冷静期可能带来财产转移、恶意借债和人身暴力等额外风险[6] - 多数离婚已深思熟虑 冷静期可能增加时间成本 导致协议反悔或财产变动 加剧矛盾并增加司法负担[6] 制度适用范围与争议 - 民政部明确冷静期仅适用于协议离婚 家暴情形应走诉讼离婚程序 不存在不利于保护受害者问题[6] - 社交媒体质疑声音较多 许多人认为制度弊大于利 需修改完善或废除[6] 改进建议 - 差异化设置冷静期限 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无谓拖延 家暴或虐待等情形直接进入离婚程序[7] - 加强配套服务 如专业调解、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 为受威胁方提供临时保护措施[7]
壹快评|贵州毒杀儿女案,再次拷问“离婚冷静期”
第一财经· 2025-08-22 04:12
离婚冷静期制度背景 - 离婚冷静期于2021年1月1日通过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正式实施 规定协议离婚需经过30日冷静期 期间任何一方可撤回申请 期满后30日内需双方共同申请离婚证 否则视为撤回[1] - 制度设计初衷为减少冲动离婚或草率离婚 系根据婚姻家庭领域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 民政部2023年8月解读称其有利于家庭稳定及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2] - 该制度并非中国独有 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类似法律机制[2] 实施争议与典型案例 - 2024年5月贵州凤冈县发生极端案例:女子5月17日以家暴和赌博为由申请离婚 5月20日进入冷静期 5月22日丈夫毒杀两名子女(10岁儿子与7岁女儿)[1] - 2023年7月广州案例:男子在离婚冷静期第13天杀害妻子[1] - 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2024年两会提案呼吁删除该条款 其2020年已提出类似建议 认为制度以少数冲动离婚案例限制多数人自由[2][3] 反对观点与数据支撑 - 全国妇联2022年调查显示 超过60%家暴受害者在离婚冷静期内遭遇暴力升级[3] - 法律界人士指出 多数离婚属深思熟虑结果 冷静期可能导致协议反悔、财产变动 增加诉讼离婚及司法负担[3] - 制度被指加剧家暴风险及财产转移风险 对婚姻弱势群体不利 同时可能抬高婚姻门槛 加剧"畏婚"心理[3] 制度适用范围与官方回应 - 民政部2020年12月明确 离婚冷静期仅适用于协议离婚 家暴情形应走诉讼离婚程序 声称不存在不利于保护受害者的问题[4] - 社交媒体舆论持续质疑该制度 贵州案例后大量留言支持废除或修改[4] 改革建议与完善方向 - 法律界建议差异化设置冷静期限 对存在家暴、虐待、财产转移情形直接启动离婚程序[5] - 配套措施包括引入专业调解、心理疏导、法律咨询及临时人身保护机制[5] - 法律需根据人民意志不断完善 尊重个体合法自主选择 强调立法目的应为增进幸福而非维护非强制性传统规制[5]
中美俄离婚率对比断崖:美国2.4%,俄罗斯73%,那中国是多少呢?
搜狐财经· 2025-07-06 15:33
婚姻现状国际比较 - 美国2022年离婚率降至2.4%,属全球较低水平,主要因离婚成本高(共同财产平分、终身赡养费)和同居文化盛行 [3][5] - 俄罗斯离婚率高达73%,40%离婚案与酗酒/家暴相关,女性主动提出离婚占比73% [11][13][15] - 中国离婚率2.56%但离婚结婚比达47%,90后平均婚龄仅3.8年,房价收入比每升1%离婚率增0.3% [21][23] 经济因素对婚姻影响 - 美国高收入夫妻合并计税导致税率增加30%,促使50岁以上同居人数翻倍 [7][9] - 俄罗斯女性就业率74%高于男性,经济独立助推高离婚率 [15] - 中国女性就业率78%提升离婚意愿,但离婚冷静期使协议离婚量降24% [25][23] 社会文化差异 - 美国高学历群体婚姻更稳定,同居替代婚姻现象普遍 [9] - 俄罗斯存在18岁早婚现象,离婚手续最快3天完成 [13][17] - 中国出现"搭子婚"模式(经济AA、分房睡),"三观不合"成离婚主因 [23] 政策干预效果 - 俄罗斯提高离婚费至5000卢布引发抗议后取消,离婚率不降反升 [19] - 中国离婚冷静期使家暴受害者维权难度增加,诉讼离婚量上升 [23][25] 婚姻本质观察 - 三国婚姻稳定性差异体现经济杠杆(美)、女性觉醒(俄)、传统现代碰撞(中)的博弈 [27] - 婚姻本质是共同抵御生活风险的生存实验,社会需提供"生存底气"支撑 [29][30]
不愿将就的年轻人,撞上离婚冷静期
虎嗅· 2025-05-11 23:39
政策变化与离婚冷静期影响 - 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5月1日生效 取消结婚和离婚登记需户口簿的要求 但离婚冷静期等限制仍使离婚程序复杂化 [1] - 离婚冷静期实施四年间 协议离婚占比从2020年86.1%降至2023年71.94% 诉讼离婚占比从13.9%升至28.06% 显示冷静期未显著修复婚姻关系 [3] - 部分夫妻通过诉讼调解快速离婚以规避冷静期 导致民政部门协议离婚数据"失真" 实际离婚人数可能未减少 [4][6] 婚姻律师行业观察 - 律所案例显示 冷静期可能加剧夫妻博弈 如财产分配反悔或恶意拖延 导致协商破裂并转向诉讼 [6][10] - 全职妈妈在冷静期易陷被动 因缺乏财产知情权 男方可能利用禁诉期转移资产 首次诉讼未判离时不处理财产分割的制度加剧不公 [12] - 律所6000多起离婚案件中65%通过调解解决 律师强调需平衡法律程序与情感疏导 避免激化矛盾 [22][23] 社会婚恋观念变迁 - 2024年结婚登记量创1980年以来新低 部分因离婚程序繁琐导致"恐婚" 同居替代婚姻现象增多 [4][16] - 85%离婚诉讼由女性发起 年轻群体离婚意愿增强 三年婚龄成新坎 经济独立降低忍耐阈值 [16][18] - 财产形态复杂化(股权/虚拟货币等)增加离婚难度 婚前协议普及反映婚姻本质从情感转向价值交换 [14] 诉讼程序与调解机制 - 法院首次判不离后强制禁诉6个月 但家暴等严重过错可走绿色通道 如人身保护令加速处理 [7][8] - 调解贯穿离婚诉讼全程 目标降低冲突 二胎家庭抚养权争夺成判决主因 财产或子女问题易致协商失败 [13][19] - 律师案例显示 极端冲突案件通过深度沟通可转为协议离婚 关键在于消除双方误解而非单纯法律裁决 [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