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石化行业 国内“反内卷”及海外产能清退专家电话会
2025-08-20 14:49
行业与公司 * 石化行业 国内反内卷政策及海外产能清退[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国内政策与行业影响** * 国家反内卷政策力度加大 预计持续3到4年 将加速石化行业落后产能淘汰[1][2][3] * 政策明确指向石化行业 小型 老旧民营炼油装置可能面临关停 如200万吨以下且超过20年的炼油装置[1][6][9] * 国家将从总量控制 淘汰老旧装置 严格审批乙烯项目和碳排放管理等方面推动行业发展[8] * 江苏省已先行颁布相关整改方案 映射出国家层面的严格态度[10] * 供给侧改革扩展至石化领域 国家双碳政策强调高质量发展 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排放[3] * 审批难度增加 特别是对于非高端产品 仅生产乙烯已不足以满足需求 必须向精细化工和高端材料方向转型[11][17] **产能现状与趋势** * 中国炼油产能接近11亿吨红线 未来将采取减量措施[1][6] * 乙烯产能增加了约1.7倍 但煤制乙二醇因缺乏经济性和高能耗未获批[6] * 聚乙烯增长迅速 几乎翻倍[6] * 丙烷脱氢装置的集中投放导致丙烯产能过剩严重[1][7] * 中国乙烯产能占全球24% 产能利用率约为80%[15] * 乙烯装置开工率在80%以上 丙烯装置开工率约为70%[16] * 中国现有约300万吨乙烯老旧产能可能面临淘汰[17] **企业影响与差异** * 本次政策可能对小型 老旧民营企业产生更大影响[9] * 央国企通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进行技改 而民营企业除非万不得已才会改进[9] * 民营大型炼厂由于规模较小更容易进行技术改造 而三桶油则面临大量老旧设备需要技改的问题[14] * 三桶油(中石油 中石化 中海油)占据主导地位 大部分炼油能力都在300万吨以上[13] * 新上的炼化装置更具优势 无需进行任何动作[14] **海外产能清退与影响** * 海外乙烯产能清退频发 主要原因是经济性不足和装置老旧[1][29] * 欧洲 日本 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的企业因成本高昂而缺乏竞争力 小型 老旧且缺乏综合竞争能力的装置被迫关停[1][29] * 欧洲乙烯产能较大 总计约六七百万吨 但由于上游逐步退出 导致下游装置面临关停[22] * 韩国宣布关闭约200多万吨的乙烯产能 日本关停50多万吨乙烯产能[23] * 海外产能清退将推高需求 使得大型央企和大连化企业受益[17] * 欧洲市场对进口产品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终端附加值产品需求预计将推高[19][21] **技改挑战与成本** * 改造石化设备会增加成本 投资金额通常在几个亿到十几个亿之间[28] * 一个千万吨级老厂改造成本可能达到10亿至20亿人民币[18] * 节能降碳投资需求巨大 如热交换优化 蒸汽驱动升级等需要2到3亿人民币投资[18] * 改造周期长 关键设备需排队购买 可能导致溢价增加 若无法按期完成整改 企业将面临关停风险[4][28] * 乙烯装置的裂解炉和压缩机等主体设备改造成本非常高[4][28] * 20年以上老旧炼油装置占比超过30% 这些大型老旧装置存在改造预期[27] **行业发展趋势** * 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向精细化工和高端材料转型[1][11] * 全球石化行业进入调整周期 进行再平衡[24][26] * 老旧装置需淘汰 一般石化装置的生命周期为20年[1][11] * 未来中国乙烯产业的发展将面临严格审批 重点关注能耗 排放以及产业延伸能力[17] * 设备制造企业以及工程设计企业将受益于行业改造过程[26]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家将通过储备池机制管理乙烯项目申报 将碳排放标准纳入审批流程[8] * 轻质原料裂解由于低碳排放可能受益 但煤制乙烯等项目审批难度大[8] * 海外一些新投产但区位不佳 能源成本高的新装置也面临关停压力[29] * 对于传统大化工企业 如果没有精细化工产品支撑 仅靠初级化工产品难以维持竞争力[29] * 设计和折旧周期通常按20年来计算 是判定装置使用年限的一个重要节点[31]
全球石化供给侧共振,行业有望步入上行周期
2025-08-18 15:1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全球石化行业 包括乙烯、丙烯、TDI、烯烃、芳烃、石脑油、石油焦、硫磺等产品[1][2][3] * 欧洲石化产业 涉及装置关停和贸易数据[1][2] * 美国石化产业 涉及页岩革命后的产能变化和盈利状况[1][2][4] * 日韩石化产业 涉及日本和韩国的产能与开工率[1][5] * 中国民营炼化企业 包括中石化、荣盛、恒力等公司[3][9][12] * 具体公司 提及齐翔腾达、雨欣丁彤、壳牌、雪佛龙菲利普斯[3][4][8]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供给侧变化 * 欧洲2024年关停1100万吨化工装置 2025年上半年再关停570万吨乙烯装置 占总产能超25%[1][2] * 美国2016至2024年间增加1600万吨乙烯产能 但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亏损[1][2][4] * 全球乙烯新增产能从2016-2023年的平均473万吨/年 降至2025-2028年的约200万吨/年[1][6] * 海外新增炼油能力从接近100万桶/日 降至最近几年60万桶/日 未来预计进一步降至40万桶/日左右[6][7] 区域市场表现 * 欧盟对中国石化产品贸易逆差扩大200亿欧元 对美国逆差达330亿欧元[1][2] * 韩国石化开工率降至70%-80% 日本开工率降至60%左右[1][5] * 美国乙烯价格仅400美元/吨 远低于东北亚市场的800-900美元/吨[4] * 美国投资成本高于中国约三倍 且采用分工细致模式影响盈利能力[4] 中国市场应对策略 * 国内民营炼化企业减少成品油比例至总量两到三成 增加烯烃和芳烃等高附加值产品[3][9] * 中国政府严格管控消费税 偷税漏税现象减少导致炼油成本曲线显现[9][12] * 汽柴油批发价差并不弱 对合规交税企业形成利好[9][12] 其他重要内容 产品市场动态 * 欧洲去产能已引发2025年TDI市场波动 及齐翔腾达和雨欣丁彤价格上涨[3][8] * 石脑油价格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走强 因欧洲乙烯装置退出使部分供应重新流入市场[10][11] * 中国原油加工量下滑 预计石脑油、石油焦、硫磺等副产品将长期走强[12] * 石脑油价格走强长期逻辑是全球成品油需求低迷而下游化工需求较高[11] 未来趋势预测 * 欧洲点状影响可能扩展为面状冲击 对全球石化行业产生更明显影响[8] * 日韩尚未大规模去产能 但有出售资产或互相整合计划 因政府希望挽救该行业[5] * 雪佛龙菲利普斯计划2026年投产208万吨装置 美国新投产基本进入尾声[4] * 全球石化行业整体增速呈现下滑趋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