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剧创作
icon
搜索文档
《这个保镖太无敌了》热度断层领先,阅文短剧引领男频短剧新风潮
财经网· 2025-09-12 17:45
阅文短剧《这个保镖太无敌了》市场表现 - 短剧《这个保镖太无敌了》9月首周热度值超1000万,连续斩获多个日榜TOP1,稳居周榜TOP1,热度断层领先 [1] - 该剧改编自阅文男频IP,由阅文短剧出品,大连飞鸟制作,在番茄平台发行,素材数达15036个,热度值1023.1万 [2] - 短剧以扎实剧本设计、高水准打戏和特效精准击中男频观众需求,体现阅文精品内容创作能力 [1] 阅文短剧IP改编与内容制作优势 - 阅文短剧背靠阅文集团海量优质网文IP,覆盖玄幻、言情、都市、修仙等多题材,2024年全网霸屏TOP30剧集中16部改编自阅文IP [16] - 编剧团队与导演进行至少六轮剧本精细打磨,台词语气和断句经历数十次修改,确保情节强反转和人物行为逻辑 [1] - 动作导演提前进组堪景,针对武打片段高效设计动作和实地演练,成就流畅带感打戏 [3] - 阅文短剧改编作品成功率经市场验证,如《我家娘子,不对劲》在头部免费平台热度突破6000万,人均播放时长73分钟远超行业平均 [19] 阅文短剧业务战略与产能布局 - 阅文短剧2024年3月宣布业务升级,开放2000余部网文IP打造优质短剧,包括《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等头部IP [21] - 通过利润分成、开设工作室和合资公司等多元化方式加大与优秀创作者合作,并加大优质剧本自制投入 [21] - 阅文集团旗下作家助手平台开通短剧剧本投稿通道,为网文作家跨界编剧提供便利,未来优质短剧产能或进一步提升 [21] 阅文短剧历史业绩与行业地位 - 阅文短剧产出的《好孕甜妻》流水突破8000万,位列2024年云合数据短剧霸屏榜第二,全网播放量超30亿 [15] - 阅文在影视化改编领域经验丰富,曾产出《人世间》《庆余年》等长剧爆款,快速向市场供给优质短剧内容 [21] - 阅文短剧实现男频女频赛道齐头并进,男频代表《这个保镖太无敌了》蝉联日榜TOP1,女频代表《好孕甜妻》为现象级爆款 [15]
红果自制剧首场编剧沙龙在杭举办,共探短剧创作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8-19 03:00
行业新阶段 - 短剧行业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以质量为核心的精耕细作阶段 用户审美提升 平台审核规范 商业化路径深化[3] - 行业面临内容同质化 创意难出圈 编剧成长路径缺失等问题 创作者普遍存在写得好却推不动 跟不准风向 缺乏资源支持等困境[3] - 公司首次举办编剧沙龙 创造平台 编剧 承制方三方对话机会 通过经验分享提升短剧品质 促进产业繁荣发展[3] 政策支持 - 公司推出全新升级的剧本合作激励政策 加大对编剧群体扶持力度 通过专项资源倾斜和制度保障挖掘优秀创作者[5] - 特别面向编剧工作室推出专项扶持计划 以系统性机制助力新人编剧入行 成长 出圈 实现从个体成长到生态繁荣的良性循环[5] - 设置专属拉新激励活动 鼓励工作室引入新编剧并完成有效投稿 同时设立编剧成长扶持奖励 对新人等级提升给予阶梯式奖励[7] - 两项激励政策协同发力 降低新人入行门槛 打通上升通道 实现平台搭台 工作室育才的生态共赢[7] 创作趋势 - 公司分享未来需要的品类方向与优秀内容创作标准 要求情绪流叙事 强卡点设计 设定及情节兼具创新性与逻辑性[8] - 承制方建议优先选择符合竖屏短剧快节奏 强冲突特性的新颖题材 鼓励在现有IP基础上进行微创新 融入传统元素或真实正能量事件[9] - 内容质量需从节奏 情绪 人设三个维度打磨 节奏要明快紧凑 情绪设计要精准密集 人设塑造要通过首次出场和第一句台词建立鲜明反差[9] - 建议编剧关注平台用户偏好和市场数据 具备制作思维 理解拍摄成本与执行难度 兼顾剧本吸引力与市场落地性[9] 生态建设 - 平台标准与制作经验相结合 构建从灵感萌芽到市场验证的完整闭环 帮助编剧了解什么样的本子能拍 能爆[11] - 推动创作从凭感觉走向有依据 让爆款建立在优质短剧方法论基础上 而非偶然的流量奇迹[11] - 公司将继续搭建创作者常态化交流平台 聚焦创作痛点 联动产业资源 助力创作者精准把握市场脉搏[12] - 通过5小时深度交流 百余位编剧与行业嘉宾齐聚 逐一破解众多创作难题 未来将与创作者及合作伙伴携手促进短剧繁荣生长[12]
短剧编剧自白:批量制造狗血时,我们也觉得自己疯了
虎嗅· 2025-04-20 01:15
短剧行业特征 - 短剧采用竖屏形式 单集时长1分钟 总集数80-100集 通过前10集免费+剧情钩子诱导付费[2] - 内容分男频女频赛道 女频甜宠剧占据主流 题材类似古早网文 强调强冲突/快节奏/擦边开局[3][13][14] - 下沉市场为核心受众 30-60岁"三保"人员(保安/保洁/保姆)构成付费主力 冲动消费特征明显[65][67] 内容生产机制 - 剧本开发周期极短 爆款题材生命周期约2周 新规可能导致某类型剧集体下架[61][63] - 创作遵循"微创新"原则 在已验证的爆款套路中调整 纯原创剧本风险较高[81] - 编剧需高频产出 平均13天需完成80集剧本 修改次数可达28版[71][80] 商业模式 - 单部短剧成本低于100万元 8天充值破亿案例存在(《无双》) 回收周期远快于传统影视[63][67] - 平台方主导产业链 通过小程序(九州/点众/麦芽等)分发 采取买断制与编剧结算[86][88] - 存在灰色操作空间 部分公司冒险复制下架爆款题材 追求短期变现[63] 行业竞争格局 - 郑州形成产业聚集 微短剧制作公司数量全国前三 被称为"短剧之都"[55] - 传统影视公司加速入场 导致内容内卷加剧 成稿时间持续压缩[88] - 编剧话语权薄弱 需按平台方/影视公司要求反复修改 署名权常被剥夺[77][87] 从业者生态 - 转行编剧占比较高 来自网文/广告/传统影视等行业 需适应快节奏创作[64] - 新人编剧无保底收入 签约前修改不获报酬 行业默认"过稿才付费"[43][47] - 公司用工不规范现象普遍 存在延迟签合同/不缴社保等操作[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