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盈利验证
icon
搜索文档
长假临近,持股还是持币?券商策略来了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14:48
国庆长假临近,持股还是持币?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多位券商首席分析师发现,尽管机构对短期行情判断存在差异,但"控制仓位、维 持良好投资心态"成为共识。展望后市,随着估值修复逐步充分,市场将转向业绩盈利验证的交易逻 辑。 建议关注仓位控制 "长假前,资金通常有规避不确定性风险、降低仓位的需求,部分资金可能落袋止盈,风险偏好回落, 指数层面可能承压。"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袁闯表示,如果长假期间未发生重 大风险事件,部分资金又将重新回流股市。从内外环境看,今年国庆期间海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如美 国经济走势、地缘局势冲突等,但国内不确定性相对较少,后续中国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预计保持平 稳。 "长期底仓+短期弹性"组合模式受关注 当前,"长期底仓+短期弹性"的组合模式逐渐受到关注。该模式旨在构建一个既能追求长期稳健收益, 又能有效控制短期风险的投资框架。 在袁闯看来,对于寻求稳健增值且希望尽量避免大幅回撤风险的投资者而言,一方面,该模式可构建一 个具备反脆弱性的投资组合:一端可以配置具备低估值、高现金流和强防御等特性的标的作为底仓,为 组合提供压舱石般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规避本金遭受重大损失的风险;另 ...
A股“躺”与“卷”的节前大决战
搜狐财经· 2025-09-27 04:37
t 4 11 《A股"躺"与"卷"的节前大决战》 ——估值修复的盛宴渐入尾声,盈利验证的硬仗才刚开始 别忘了,美联储刚刚降息,全球流动性改善,而中国经济企稳信号不断,政策面积极阳光。长期看,A股依旧机会满满。节前节后,不在于预测涨跌,而在 于能否构建一个穿越周期的组合。 (唐加文,笔名金观平;本文成稿后,经AI审阅校对)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节前资金多半会避险,市场略显清淡,但假期若无黑天鹅,节后常常惊喜开局。与其在满仓和空仓之间反复横跳,不如学会仓位管理: 既能保持参与感,又能稳住心态。 更关键的是,市场逻辑已换挡:前半场靠的是政策呵护和流动性宽松的"估值修复",后半场拼的是真刀真枪的"盈利验证"。谁的业绩能兑现,谁就能走得更 远。 聪明的投资者会用"哑铃策略":一端放低估值、高分红的红利资产作压舱石;另一端小仓位布局AI、芯片、高端制造等高成长方向。这样既能守住基本盘, 又能留点弹性,博取超额收益。 国庆长假临近,股民们的纠结症又犯了:是"持股过节",搏一把节后开门红,还是"持币过节",求个安心?一边怕踏空,一边怕被套,简直是股市版的"生 存还是毁灭"。 ...
券商把脉长假持股策略 市场驱动逻辑或转向盈利验证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20:54
国庆长假临近,持股过节还是持币避险的抉择再度困扰投资者,踏空焦虑与下跌恐慌情绪交织,海外不 确定性与国内经济企稳博弈,让决策难度陡增。 基于上述判断,袁闯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给出差异化建议:积极型投资者更适合持股过节,若国庆长 假无特殊风险,节后市场通常会"开门红";保守型投资者节前可聚焦高股息或内需消费板块,其假期前 后波动风险较低;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宽基指数基金,通过均衡配置降低单一板块波动影响。此外,当 前A股上涨行情未发生根本性逆转,各类资金均可在市场调整时布局优质标的。 "资金面正反馈是此次市场上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衡量当前市场上下行风险相对强弱的核心标尺, 目前这一反馈仍偏积极。"华泰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兼金融工程联席首席分析师何康表示,具体来看, 交易性资金活跃度维持高位,融资交易活跃度仍处于2018年以来的高位区间,近期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 量再度回升,进一步印证市场交易活跃度回暖。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同样倾向持股过节,他认为A股上行态势有望延续,在上行过程中不建 议轻易离场。积极型投资者可继续参与由流动性驱动的行情,博弈AI、芯片、机器人等高弹性方向; 稳健型投资者可围绕景气与产业趋 ...
券商把脉长假持股策略市场驱动逻辑或转向盈利验证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20:48
市场情绪与决策困境 - 投资者面临持股过节还是持币避险的抉择 踏空焦虑与下跌恐慌情绪交织 决策难度增加[1] - 海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包括美国经济走势和地缘局势冲突 国内不确定性相对较少[2] - 多位券商首席分析师接受采访 部分观点倾向于持股过节把握行情 控制仓位和维持良好投资心态是共识[1][2] 资金面与市场表现 - 流动性宽松与政策支持仍是市场上行的关键因素[1][4] - 交易性资金活跃度维持高位 融资交易活跃度处于2018年以来高位区间[3] - 长假前5个交易日通常交易冷清成交量萎缩 节后易现"开门红"现象[4] - 绝对回报资金出现阶段性止盈 节前股市节奏相对平缓但日内波动可能偏大[4] 投资者策略建议 - 积极型投资者更适合持股过节 可节前加仓获取风险溢价[2][4] - 保守型投资者可聚焦高股息或内需消费板块 其假期前后波动风险较低[2] - 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宽基指数基金 通过均衡配置降低单一板块波动影响[2] - 采用"长期底仓+短期弹性"组合模式 构建反脆弱性投资组合[4][5] 板块配置方向 - 积极型投资者可博弈AI 芯片 机器人等高弹性方向[3] - 稳健型投资者可聚焦港股互联网 军工 创新药 新能源 新消费等景气板块[3] - 红利资产仍是具备性价比的投资方向 银行板块受险资大幅流入支撑[7] - 未来经济修复若超预期 行情有望向低位周期和消费方向扩散[8] 估值与盈利驱动因素 - A股市场估值已明显修复 估值驱动的修复已相对充分[4][6] - 市场核心矛盾将转向盈利验证 国内经济修复力度是决定市场走势的关键[1][6] - 美债利率下行通过折现率对A股科技成长板块估值中枢形成提振[6] - 美联储9月18日降息25个基点 为2025年以来首次利率下调[6] 风险应对策略 - 可通过股指期货 期权等衍生品快速调整组合系统性风险暴露[5] - 在资产配置层面可纳入具备防御属性的资产如黄金和高股息红利资产[7] - 采用价值回归投资策略 布局行业格局清晰 竞争优势突出 财务状况健康的龙头企业[7] - 海外流动性收紧可能阶段性压制市场尤其是成长风格的估值[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