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监测
icon
搜索文档
生态部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自述“每天上班第一件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7:41
生态环境监测重要性 -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顶梁柱和奠基石 [1] - 生态环境监测是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1] - 生态环境部长每日通过监测数据掌握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及趋势性变化 [1]
以高水平监测更好服务“三个治污”
中国环境报· 2025-09-02 02:03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 也是支撑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形势下 需要更加坚持精准治污 科学治污 依法治污 以提高污染防治的针对性 科学性和有效性[1] 提升监测数据质量 - 着力提高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以支撑精准治污 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已有明显提升[1] - 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普及和应用 完善对监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追溯能力[1] - 推动统一联网 统一抽查 统一监管 为实现对监测机构监测活动进行全要素 全方位 全过程的常态化动态监管打下基础[1] -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更加注重深化监测数据应用 提升监测数据对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支撑能力[1] - 监测技术人员需要转型 从过去主要关注监测数据质量转向监测数据质量与监测数据应用并重 更加注重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深化应用[1] 监测体系数智化转型 - 大力加快监测体系数智化转型以引领科学治污 数智化转型是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2] - 应按照《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 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 进一步推动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2] - 依托人工智能 监测信息云平台 感知技术等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信息化 有效提高智能化监测运行效率[2] - 加速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 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自动化 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2] -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构建全面覆盖生态质量 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高水平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2] - 加快推进由污染源现状监测向污染物排放精准溯源监测的转变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警水平和污染成因分析能力[2] - 充分应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 建立与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的业务化信息系统[2] - 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灵活感知 提前预警 综合研判 智慧决策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在科学治污中的引领能力[2] 法律法规基础建设 - 不断夯实法律法规基础以服务依法治污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坚实保障[3] - 应尽快明确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 目前国家层面仅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可直接用于行政执法[3] - 加快推进非现场执法 提升自动监测数据在排污单位排污监管中的效能[3] - 社会监测机构是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监测力量 从业人员众多且承担了大量服务于生态环境管理的委托监测任务[3] - 应尽快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社会监测机构产生的监测数据在生态环境执法中的作用 切实发挥好社会监测力量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支撑作用[3]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青海生态监测团队:用脚步丈量雪域高原
新华社· 2025-08-23 17:23
核心观点 -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团队在高原湿地开展生态监测工作 致力于推动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 并通过参与生态立法促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 [1][3][5][6] 生态监测工作内容 - 隆宝滩湿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之一 2023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 - 生态监测包含分析植被群落结构与盖度 检测地上地下生物量 分析土壤元素 开展物种鉴定等系统性工作 [3] - 团队足迹遍及祁连山 三江源 青海湖等重要生态区域 通过生态样本和监测数据记录生态状况 [6] 团队构成与专业背景 -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1984年 承担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保障 监测工作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3] - 中心近一半职工为90后 包括通过人才引进的博士专业人才 [3] - 团队成员具有环境科学 生态学 自然地理学 水生态遥感技术等专业背景 [3][5] 技术发展与创新 - 遥感技术正朝智能化 数智化方向发展 将助力生态监测迈向更高水平 [5] - 通过与高校 科研机构合作 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化 通过分析仪器自动生成土壤 水等生态要素分析结果 [6] 生态立法参与 - 团队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立法建议征集工作 建议加大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力度 推动相关部门生态数据共享 [5] - 相关建议得到采纳并被写入法律条文 [5]
奋力实现三季度经济增长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上海湿地空间环境品质……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这些重要事项
第一财经· 2025-08-19 10:57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核心内容 - 上海1至7月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平稳向好态势 需全力完成三季度经济增长目标任务 [1] - 强化宏观形势分析 加强经济增长关联性及深层次分析 动态完善政策工具箱 支持企业拓展市场 [1] - 强化中观行业调度 紧盯重点领域稳住发展基本盘 推动各行业细化优化调度措施 巩固回升态势 [1] - 强化微观主体培育 开展靶向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企业落户 解决链主企业问题诉求 满足出海企业法律金融财税咨询需求 [1] 湿地空间规划建设 - 原则同意《上海市湿地空间规划建设试点行动方案》 打造尊重生态规律的湿地空间 保留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 实施分类保护利用 [2] - 注重普惠共享 打造全民可亲可享的湿地意境 让城市湿地社区有机结合 使湿地公园成为共享绿意空间 [2] - 注重保护利用 在守牢生态安全边界基础上打造可持续发展湿地经济 促进"最江南"与"潮生活"融合 [2]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 原则同意《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织密监测网络 完善立体监测布局 全方位提升监测能力 [2] - 加快监测数智化转型 推动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监测业务深度融合 夯实生态本底 [2] - 深化数据应用赋能精准治污 强化污染溯源 构建监测数据与管理执法应急无缝衔接的治理闭环 解决噪声污染餐饮油烟扰民等民生需求 [2]
超1.2亿共1032台/套,辽宁省发布多项生态环境监测仪器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06-10 08:17
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设备采购项目 - 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驻市分支机构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填平补齐项目"政府采购意向,预算总金额超1.2亿元,涉及1032台/套仪器设备,预计采购时间为6月 [1][2] - 该项目共分为12个子项目,涵盖大气、水质、土壤、辐射等多个环境监测领域 [2][3][4][5][6][7][8][9] 各子项目详情 项目(一) - 预算765.83万元,采购42种294台设备,包括便携式离心机、测距仪、车载冰箱、地下水采样系统、多普勒流速流量仪等 [3] 项目(二) - 预算1433.86万元,采购20种109台设备,包括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便携式臭氧监测仪、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等 [4] 项目(三) - 预算506.84万元,采购6种108台设备,包括便携式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恒温恒流大气采样器等 [5] 项目(四) - 预算765.4万元,采购17种124台设备,包括β射线法颗粒物采样枪、烟尘测试仪、便携式多功能烟气测试仪等 [6] 项目(五) - 预算844万元,采购5种18台设备,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全自动固液一体测汞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 [6] 项目(六) - 预算716.5万元,采购16种60台设备,包括pH计、红外分光测油仪、激光粒度仪、离子色谱仪等 [6] 项目(七) - 预算770万元,采购5种29台设备,包括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全自动氨氮分析仪、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等 [6] 项目(八) - 预算509万元,采购4种16台设备,包括气相色谱仪、全自动烷基汞分析系统、液相色谱仪等 [7] 项目(九) - 预算2500万元,采购5种19台设备,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等 [7] 项目(十) - 预算1049.68万元,采购25种123台设备,包括COD自动消解回流仪、纯水制备装置、翻转振荡器、微波消解仪等 [7] 项目(十一) - 预算1446.7万元,采购20种89台设备,包括大气预浓缩仪、多路动态气态配气仪、快速溶剂萃取仪、冷冻干燥机等 [7] 项目(十二) - 预算1080.05万元,采购34种43台设备,包括地下水采样系统、便携式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 [8]
“美丽中国 科技先行”——生态环境科技活动周主场开放活动侧记
中国环境报· 2025-05-27 09:06
生态环境科技活动周展示 - 活动以"美丽中国 科技先行"为主题 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 吸引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公众参与 [1] - 现场展示自主研发的"Go2生态环境监测机械狗" 具备灵活行走和多项环境监测功能 成为焦点 [1][2] Go2生态环境监测机械狗技术特点 - 集成多参数传感器模组 可执行空气质量、水气采样、噪声监测、地表辐射测量等任务 [2] - 具备自主路径规划能力 可跨越台阶、避障转弯 并在无网环境下独立运行 支持卫星通信远程作业 [5] - 已投入城市内涝巡查、生态脆弱带监测、工业园区异味溯源等场景 未来计划与无人机、无人船协同实现陆海空一体化监测 [5]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 构建"天上看、空中巡、地面测、水中查、海上控"立体化监测格局 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多种手段 [6][9] - 系统应用于青藏高原、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 在2023年北京门头沟暴雨灾情中通过无人船绘制水下地形图支援救援 [9] 环保科技互动与公众教育 - 设置无人机模拟飞行、走航车操作等互动体验 参与者可亲手操作设备模拟环境监测任务 [9] - 黄河中心展区设计"沙包丢丢乐"、"环保涂鸦墙"等趣味活动 结合黄河流域生态案例进行科普 [14][16] - 环保知识打卡墙和互动问答区通过扫码答题、兑换徽章等形式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9][16] 环保法治与科技讲座 - 专家讲座涵盖新污染物治理、生态环境法治发展等议题 解析《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出台背景及典型案例 [10][13] - 强调新污染物防控需科技创新与公众参与"双轮驱动" 呼吁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等日常行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