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城市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Hegang: From "Coal Capital" to "Park City," Poetic Living Weaves a New Scroll of People's Livelihood
Globenewswire· 2025-08-18 03:46
城市转型战略 - 鹤岗市从"煤都"向生态城市转型,打造"公园中的家园"新篇章 [1] - 公司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原则,将8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改善 [2] - 通过生态修复将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改造为生态空间 [2] 生态建设成果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5%,建成32个由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改造的公园广场 [3] - 东山体育公园生态修复后拥有32万株树木、500万株花卉、4个人工湖和5.5公里步道 [3] - 南山南星空营地占地12万平方米,包含18顶帐篷和5个"草帽亭" [3] - 兴安区将2.8万平方米废弃荒地改造为中式"社区花园" [3] 环境治理成效 -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现"两河十四溪"清水长流 [4] -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5%,获评"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4] 发展理念 - "不是在城市里建公园,而是把整座城市变成一个大公园"的核心发展理念 [4]
【汉中】特色产业绘就县域经济新画卷
陕西日报· 2025-08-12 22:55
县域工业园区发展 - 汉中市10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全部升级为省级园区 [1] - 上半年县域生产总值增长7% 占全市生产总值77.4% [1] - 各县区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构建错位发展串珠成链新格局 [1][10] 有机农业产业 - 洋县认证有机产品115种 有机基地面积全省第一 [4] - 草坝村认证有机梨园3800亩 有机稻米油菜基地6050亩 年收益超6000万元 [3] - 洋县有机产业年产值达55亿元 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 [3][4] 绿色循环产业园区 - 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3] - 朱鹮酒业年产万吨黑米酒生产线 为全国最大黑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 [3] - 建设2000亩有机黑谷种植示范基地 实现产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 [3] 电子制造产业升级 - 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电子电感器生产线投用 [5] - 大成电子拥有12条自动生产线13条手工生产线 [6] - 上半年公司总产值突破7000万元 产品应用于汽车5G基站服务器领域 [6] 中药材产业体系 - 略阳县中药材地存面积70余万亩 药用植物1221种 常用药材479种 [9] - 建成标准化中药材示范基地20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余个 [10] - 去年产销中药材2.68万吨 绿色食药产业产值达39亿元 [10] 产业技术升级 - 略阳县引入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 突破技术瓶颈 [10] - 传统药材转化为杜仲雄花茶天麻胶囊等高附加值产品 [10] - 略阳乌鸡通过先进工艺变为即食鸡汤冻干产品 [10]
【汉中】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引领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陕西日报· 2025-07-29 00:03
生态城市建设 - 汉中市锚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目标,加快打造生态城市"五个新标杆",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4] - 全市优良水体占比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6] - 森林覆盖率达63.9%,2024年累计完成营造林36万亩,实施乡村绿化美化提升建设8个村[7] -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80平方公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73.31万亩[6][7] 产业发展 - 聚力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材料、文化旅游、绿色能源、特色农业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8] - 1月至5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28.4%,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户[10] - 签约产业链项目218个,总投资达128.9亿元,建成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个[10] - 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6.6%,工业母机等5条产业链投资保持3位数增长[10] 重点项目 - 固达工业母机研发制造基地总投资3.16亿元,年产能500台,年产值8000万元[9] - 汉江药业设立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近70%,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11] - 全市有机农业面积29.3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96家,智能化种养基地218家[12] - 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60亿元,培育龙头企业70家[12] 科技创新 - 上半年新增成果转化企业26家,转化科技成果140项[12] -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830户[12] - 全社会研发投入34亿元,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2%以上[12] 民生工程 - 2024年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255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312公里[15] - 新建智能充电设施1715个,实现公用充电基础设施乡镇全覆盖[15]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项目55个,投资4.9亿元[15] - 新建53个口袋公园与66个多功能运动场地[17]
【汉中】锚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陕西日报· 2025-05-15 22:57
经济发展 - 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 [1]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9% [2] -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68%,实际使用内资增长38.2% [2][3] - 制造业投资增长50.7%,社会资本投资增长26.9% [3] 改革创新 - 转化科技成果56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9% [2] - 一般贷款利率下降0.62%,工商业电价每度下降0.024元,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1.31亿元、用电支出4068万元 [2] - 围绕产业链发布"揭榜挂帅"技术清单23项 [3] 项目建设 - 储备重点项目374个、总投资3264.5亿元,分别增长20%、4% [3] - 1月至4月新签项目231个、总投资133亿元 [3] - 全年计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40个,总投资223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1.2亿元 [3] 产业链群 - 集中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3] - 签约产业链项目218个、总投资128.9亿元 [3] - 构建"研发+中试+孵化+应用"创新链 [3] 生态建设 - 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以上,全市优良水体达100% [4] -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3.79%,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 [4] - 生态经济产值达1168亿元 [4] 民生保障 - 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2521人 [5]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7.3% [5] - 谋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74个、总投资39.5亿元 [5]
贵阳市生态城市发展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5-08 09:56
贵阳市生态城市发展基金概况 - 贵阳市生态城市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25年2月27日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 [1] - 基金总出资额为20.01亿元人民币 [2] - 基金定位为母基金 旨在通过子基金遴选撬动社会资本支持贵阳市"六个生态"建设 [1] 基金投资方向 - **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投向产城融合 特色小镇 物业服务 人才保障 低空经济等领域 [2] - **绿色低碳生态建设**:涵盖城市水环境治理 固(危)废治理 清洁能源 以及交通 建筑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项目 [2] - **城市文旅产业发展**:包括红色旅游景区建设 文化园区运营 文化体育等特色产业 [2] 子基金合作规则 - 母基金对单支子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子基金认缴规模的50% 且不超过母基金认缴规模的20% [2] - 子基金管理人及关联方合计出资不低于子基金认缴规模的1% [2] - 子基金返投贵阳市企业的金额不低于母基金出资额的1.2倍 [2] - 对在贵阳市有成功投资案例或产业贡献的机构可放宽业绩要求 [2] 政策依据 - 依据《贵阳市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等文件开展遴选工作 [1] - 基金运作遵循《贵阳市生态城市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 [1]
雄安:新城向“新”
中国新闻网· 2025-03-31 03:47
雄安新区发展现状 - 新区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 开发面积覆盖超202平方公里 总建筑面积达5030万平方米 4806栋楼宇已建成[3] - 中央企业在雄安设立各类分支机构超300家 4000多家北京来源企业在此扎根创业[3] -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承担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1] 产业集聚与创新生态 -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迁驻办公 标志着首家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全面迁驻[4] - 围绕中国星网已汇聚60多家上下游企业 包括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卫星有限公司等[4] - 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揭牌成立 以疏解中央企业为龙头培育创新链条[4] 人才引进与创新平台 - 常态化开展"雄安行"活动 吸引170多位院士 780多批高校和620多批科研院所人才到访[7] - 通过"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平台集聚创新要素 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7] - 中国铁建全产业链服务雄安新区建设 中铁城建集团北京工程有限公司揭牌入驻[7] 生态环境建设 - 累计造林48.1万亩 绿化面积达74.1万亩 "一淀 三带 九片 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初具雏形[7] - 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9] - 践行"先植绿 后建城"理念 形成蓝绿交织 水城共融的生态底色[7][9] 城市规划与生活品质 - 规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 开放创新 信息智能 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9] - 居住区实现300米进公园 1公里进林带 3公里进森林的生态生活圈[7] - 白洋淀成为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 类比杭州西湖的城市生态标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