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协作
icon
搜索文档
新城控股发布“吾悦经营五步法”与“悦链计划”,推动商业运营提质增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9-27 10:41
公司战略与运营升级 - 公司于9月24日至25日在上海举办第八届商业年会暨吾悦商管首届悦链计划合伙人大会 以"双向奔赴·共绘幸福"为主题 旨在强化产业链协作和资源整合能力[1] - 系统推出迭代升级的"吾悦经营五步法" 包括建好空间 组对内容 找到品牌 做高销售 分享收益五个环节 聚焦专业化运营[2] - 正式启动"悦链计划" 联合优质品牌与核心代理商构建资源共生平台 首届计划将筛选10家认证品牌与80家核心代理商[3] 运营能力建设 - 在"建好空间"环节已投入4亿元用于88个项目的空间改造与品质提升 并建立标准化监管体系[2] - 通过"4M"框架和"吾悦品牌库"搭建三级招商体系 推出"招商服务八步法"与积分激励机制[2] - 运用"V8模型"帮助品牌进行经营体检与业绩优化 最终通过联营扣点模式实现收益共享[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商业运营总收入达69.44亿元 同比增长11.8%[4] - 物业出租及管理业务毛利为45.73亿元 毛利率达71.20% 该业务毛利占比由去年同期57.21%提升至77.06%[4] 业务规模与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底在全国141个城市布局205座综合体项目 吾悦广场开业面积达1608.14万平方米[4] - 平均出租率维持在97.81%的较高水平 合作品牌数量超过3万个 会员总数突破5000万[4] - 常州武进吾悦广场完成升级成为全国首座"金标吾悦" 未来将在重点城市群推进高端商业项目布局[4] 行业发展态势 - 面对商业地产存量竞争加剧的行业背景 公司凭借规模化布局与精细化运营能力持续推进竞争力提升[1] - 商业运营重点已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共生" 注重与合作伙伴的目标对齐与能力共长[3]
数字时代企业文化的生态构建与创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9-19 14:14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态势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 [1] - 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达26.56亿户 [1] - 国家首次将"人工智能+"确立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1] 数字时代企业文化核心特征 - 企业文化作为柔性战略需融合理想主义与长期主义特质 [2] - 字节跳动以"始终创业、多元兼容、坦诚清晰"等六大行为准则构建文化生态 [2] - 阿里巴巴通过"六脉神剑"价值观体系实现愿景驱动与创新落地 [2]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 大数据与算法深度渗透企业决策全链条 [3] - 创新性成为企业文化内驱动力 延伸至运营理念与管理模式革新 [5] - 开放性文化要求扁平化管理 字节跳动实行"Context not Control"理念实现信息透明化 [5] - 腾讯通过"资本+流量"模式构建生态闭环 投资京东/美团/拼多多等企业实现协同共生 [6] 企业文化建设现实挑战 - 中小微企业普遍忽视文化建设 聚焦短期经济效益 [8] - 四大核心难点:决策层重视不足/价值观认同断层/员工诉求脱节/缺乏评估激励机制 [8] - 数字鸿沟导致传统企业缺乏专项资金与人才 难以系统性构建文化生态 [10] - AI监控等技术过度使用可能引发员工负面情绪 [10] 生态协作实践案例 - 宇树科技依托2000多家精密制造企业集群 产品迭代速度快于行业30% [12] - 特斯拉2014年公开所有专利 通过"鲶鱼效应"加速新能源行业生态共建 [12] - 华为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业务全流程 以算法为大脑提升运营效率 [15] 数智创新应用成果 - 京东通过用户画像智能分层实现精准营销 数字人直播使商家复购率提升近20% [13] - 阿里巴巴通过钉钉平台构建透明协作文化 跨部门沟通效率提升30% [17] - 抖音持续优化算法机制 在内容推送精准度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 [14] 文化建设机制创新 - 部分企业实行"20%时间"制度 允许工程师投入自选项目催生创新产品 [18] - 海尔推动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 与合作伙伴开展技术共享 [18] - 苹果通过18届iPhone摄影大赛构建用户共创生态 增强品牌忠诚度 [19] 战略转型实践 - 某地产企业从房地产开发转型商业运营与文化服务 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 [14] - 企业需从价值重塑/创新生态/数智思维/协同无界四个维度构建文化生态体系 [14][15] -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基因 实现单体发展向生态共建转变 [18]
强生创新制药肿瘤业务的进阶蓝图
经济观察网· 2025-09-01 11:47
核心观点 - 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区肿瘤业务负责人提出三年目标 旨在成为中国肿瘤领域第一梯队并持续引领市场发展 战略聚焦创新研发 生态协作和以患者中心三大维度[1] 创新研发战略 - 公司在血液肿瘤领域已排名第一 计划向实体瘤领域拓展并提升研发创新力度[2] - 累计在华获批13个分子和26项适应症 覆盖前列腺癌 多发性骨髓瘤和肺癌等核心癌种[2] - 前列腺癌领域采用阿比特龙与阿帕他胺组合 成为全球金标准疗法[2] - 多发性骨髓瘤领域推出抗CD38单抗 覆盖从一线到复发/难治全周期治疗 并采用靶向BCMA/CD3和GPRC5D/CD3双抗药物实现精准打击[2] - 今年在肺癌领域取得突破 上市双抗联合小分子TKI抑制剂组合 通过靶向加免疫介导双重机制提升晚期患者客观缓解率和总生存期[2] - 研发端不断拓展适应症 从晚期向早期局限期推进 例如在前列腺癌领域开展新辅助治疗临床研究[3] - 管线布局瞄准膀胱癌 头颈癌和结直肠癌等未满足需求领域 以创新驱动并基于患者需求开辟新治疗路径[3] 市场生态协作 - 血液肿瘤领域已居首位 实体瘤领域通过研发加协作加速追赶[4] - 与政府 医院和行业协会深度联动 发起临床真实世界研究以观察药品疗效和安全性 特别聚焦中国人群数据[4] - 重点布局DTP药房网络 配套药师培训体系与患者随访平台 确保患者获得全周期服务包括用药指导和不良反应监测[4] - 对护士进行培训 例如在肺癌产品埃万妥单抗注射液中确保用药全程陪护和观察[4] - 搭建知识共享平台 在前列腺癌领域与医学协会合作开展规范化诊疗讲座和真实临床病例分享 覆盖省地市级和二三线城市[5] - 发起前列腺癌科普公益项目 以跳水运动为视觉载体传递PSA深度速降对患者预后的价值[6] - 强调与各方深化协作 推动科普公益向多学科和全周期升级[6] 患者中心化举措 - 建立覆盖可及 可负担和可体验的全链条支持体系[7] - 在审评审批阶段与国家药监部门保持密切沟通 通过早期介入和滚动提交加速进程[7] - 大部分在华获批肿瘤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并争取国际最优价格体系让中国患者全球同步获益[7] - 探索创新支付 与多个省市惠民保项目合作 覆盖罕见病用药和创新疗法 并通过地方商业保险扩大准入[7] - 建立肿瘤患者关爱专员制度 提供用药指导 随访和定制患教关爱包[8] - 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定制血液肿瘤八段锦康复操 支持长期疾病管理[8] - 在肺癌领域推出三思而择项目 通过决策辅助工具帮助患者理解治疗方案并参与治疗决策[8] - 注重员工价值 推动员工快乐工作以满足个人发展需求并支持公司战略目标实现[8]